行走海岸線|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為何被全國推廣

2020-12-20 齊魯晚報網

30米深的水下,一群群的綠鰭馬面魨(俗稱「扒皮狼」)正在悠閒地覓食。這是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9月18日在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一段水下實時畫面。

該畫面來自一個大型深水智能網箱上的水下攝像頭。數百公裡外的長島南隍城島附近海域,由該公司研發的「長鯨一號」深水智能網箱,正在成為那裡魚兒們的「新家」,水下攝像頭監控著魚群的一舉一動,大小種類數量,一目了然。

據煙臺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肉質鮮美的「扒皮狼」將在未來登上餐桌,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因其營養價值高,其市場銷售價格已高達每斤數十元,而這種收益只是海洋牧場收益裡的細枝末節。

記者看到,「長鯨一號」通過大數據技術可實現實時反饋海洋水文信息、監測數據,可實現自動投餌、自動水下清洗漁網,自動提升網衣。該網箱年產成魚800噸,產值達到4000多萬元,同時可帶動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等產業,促進漁業三產融合,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實,「長鯨一號」等海工裝備的投用,是煙臺海洋牧場發展的典型縮影。海工裝備+牧場,儼然成為煙臺海洋牧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獲悉,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的實踐過程中,煙臺市闖出了「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等一批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新路子。

2018年,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會上,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廣煙臺市創新「海工+牧場」聯動模式,提高牧場裝備化水平,創新「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做到全時空水產養殖,創新「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力求綜合效益最大化三大海洋牧場發展模式。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煙臺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國海洋牧場發展模式領先的城市。據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項目管理科科長張建柏介紹,煙臺市目前擁有省級以上的海洋牧場有23處,其中11處是國家級的,12處是省級的,在全省居首位。

煙臺計劃在全市西部、北部、東部和南部海域規劃4條海洋牧場帶,輻射20個海洋牧場群,以資源增殖功能為主導,以休閒生態和資源保護功能為輔助,重點建設田園型、投礁型、遊釣型、底播型和裝備型等五大類型海洋牧場。

繼續推進煙臺中集藍智能網箱、萊州明波智能休閒圍網等重點項目,年內爭取5個以上項目投入運營,煙臺四十裡灣海域、廟島群島海域、萊州灣東部海域、煙臺南部海域等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初具規模。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琪 馮冬寧 張泰來

相關焦點

  • 煙臺海洋牧場作為山東模式被全國推廣
    近日,財政部印發《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管理規範》,將山東省深化省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做法納入其中,向全國各級財政部門推廣。除此之外,近一年來,還有很多「山東經驗」和「山東做法」被全國推廣,如濟南的「拿地即開工」模式、維護城市網絡安全 「青島模式」等。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也位列其中。
  • 海洋牧場建設走在前列 「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據了解,煙臺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集中打造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發展帶,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長鯨1號」 「長漁1號」 「耕海1號」 等一批多種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示範工程投入運營。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本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推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 行走海岸線|榮成這片詩意的海灣,竟是國家級的海洋牧場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行走海岸線」採訪團來到威海榮成市。作為山東省的漁業重鎮,榮成市的漁業產業可謂亮點紛呈,這自然是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關注的焦點。在榮成市的尋山街道,有一處國家級的海洋牧場示範區。
  • 煙臺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 重點建五大類型海洋牧場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進煙臺中集藍智能網箱、萊州明波智能休閒圍網等重點項目,年內爭取5個以上項目投入運營,煙臺四十裡灣海域、廟島群島海域、萊州灣東部海域、煙臺南部海域等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初具規模。    「三大模式」走向全國。 「海工+牧場」聯動模式,提高牧場裝備化水平。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堅持規劃引領,推動產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煙臺市規劃海上養殖區、海水灘涂及陸地養殖區共43.7萬公頃,按照「帶為線、群為珠、線穿珠」的思路,示範推廣「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等三大模式,打造縱貫南北、分布東西的海洋牧場產業框架結構。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水母網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攝影報導)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實施方——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團、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長島旅遊集團四方合資於2020年4月16日在開發區成立,首期註冊資本8億元。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水母網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實施方——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團、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長島旅遊集團四方合資於2020年4月16日在開發區成立,首期註冊資本8億元。
  • 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 「海工+牧場...
    □本報記者 楊秀萍  本報通訊員 付國政  11月29日上午,來自全國海洋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齊聚煙臺,參加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共商海洋經濟發展大計。這一全國性的海洋經濟大會為何選中煙臺?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海洋產業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崛起
    海洋牧場「青島樣板」青島市擁有1.2萬平方公里海域、817公里海岸線和120個海島,海洋資源豐富,自2009年開始規模性建設人工魚礁發展海洋牧場。海洋牧場作為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離不開海洋技術創新支撐。
  • 亞洲最大海洋牧場項目落戶煙臺開發區!
    4月16日下午,一張帶著油墨餘溫的營業執照由煙臺開發區招商局工作人員轉交到了煙臺經海海洋漁業公司海洋牧場項目經理孫大偉手中,宣告著總投資過百億的海洋牧場項目正式註冊落戶煙臺開發區。「我們看中了煙臺開發區優質的投資環境、專業的人員素質和高效的行政體制,招商部門全程給我們提供了保姆式服務,我們希望以海洋牧場這個項目為起點,繼續深化海洋產業鏈方面的合作。」
  • 省海洋資環院參加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
    12月22日,省海洋資環院李斌副院長參加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項目籤約會。煙臺市陳飛市長、市直有關部門、企業及駐煙院所等領導和專家50餘人參加會議。會上,資環院同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籤訂了技術合作協議,將在海水魚健康養殖、海洋牧場建設和海洋資源與環境保護及開發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以此次籤約會為開端,將開創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遠海全鏈條發展新篇章。未來以煙臺模式為示範,形成「總部煙臺、輻射全國」,打造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現代化海洋牧場。
  • 全國第一!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個智能化網箱交付
    9月26日,全國第一個坐底式海珍品養殖網箱「國鮑1號」,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廠區1號碼頭完成交付。作為市委、市政府今年重點打造的海洋牧場「百箱計劃」中第一個建成下水的智能化網箱,「國鮑1號」突破了傳統鮑魚、海膽深海養殖限制,真正實現海珍品深遠海智能裝備化「類野生」養殖,是煙臺市繼「藍鑽1號」「耕海1號」「長鯨1號」「長漁1號」等多項國內首創之後的又一新突破。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雲飛 通訊員 鄭義 煙臺報導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是煙臺市委、市政府建設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大市的重要舉措。「百箱計劃」以首批4個量產智能網箱建造為開端,在煙臺海域布局高端裝備型現代海洋牧場,未來計劃布局100套深遠海養殖設施,建設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場,打造海洋牧場煙臺模式。
  • 深度經略海洋 賦能深藍經濟 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
    8月16日,深度經略海洋、賦能深藍經濟---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在北京京都信苑飯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漁業(水產)等行業協會以及北京市飯店旅遊有關單位6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北京與煙臺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煙臺移動5G加持!5G海洋牧場「耕海1號」7月上旬投入運營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鍾建軍 麻曉曉 通訊員 孫德明從煙臺漁人碼頭向海面上望去,海面上矗立著一處像花一樣的5G海洋牧場!6月29日,在煙臺市萊山區四十裡灣漁人碼頭外側海域、距離海岸線2公裡的位置,大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1號」經過多日調試後正式交付,預計7月上旬投入運營。記者獲悉,「耕海1號」率先應用了移動5G通信技術,可5G實景傳輸、5G無人機航道巡檢,海洋牧場真正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5G技術的應用,讓海洋牧場更智能、更智慧。
  • 山東2020海洋牧場綜合收入將超2500億
    發布會上,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梁文躍介紹,山東陸地海岸線3345公裡、約佔全國的1/6,15.95萬平方公裡的毗鄰海域,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藍色寶庫,更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海上糧倉;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全國第一,近海棲息和洄遊的魚蝦種類達260餘種,是我國海珍品的主產區之一,為發展海洋牧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 海洋牧場會造成環境汙染?乘橡皮艇海釣是否被允許?——煙臺市海洋...
    市民張先生來電:萊山區近岸的海洋牧場是否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是否會造成環境汙染?有沒有經過規劃、環保等部門審批?與海岸距離有沒有具體要求?孫成列:海洋牧場綜合性平臺在建設之前已經過了有關部門的審批,通過了海洋環評,省裡也有相關的管理辦法,建設時在規模上也有所控制,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的較大的網箱有11座。海洋牧場距離海岸線多遠目前還沒有明確規定,但主城區沿岸的海洋牧場位置都徵求過規劃部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