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 重點建五大類型海洋牧場

2020-12-24 水母網

    海洋牧場,打造「藍色糧倉」新平臺

我市朝著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大步邁進

煙臺日報記者 苗春雷 攝影報導

    全市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23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00萬畝,佔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的近1/3;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記者在昨天召開的「15項重中之重項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市在西部、北部、東部和南部海域規劃4條海洋牧場帶,輻射20個海洋牧場群。隨著一座座「海上糧倉」蔚然崛起,我市朝著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大步邁進。

    規劃建設4條

    海洋牧場帶

    我市在西部、北部、東部和南部海域規劃4條海洋牧場帶,輻射20個海洋牧場群,以資源增殖功能為主導,以休閒生態和資源保護功能為輔助,重點建設田園型、投礁型、遊釣型、底播型和裝備型等五大類型海洋牧場。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進煙臺中集藍智能網箱、萊州明波智能休閒圍網等重點項目,年內爭取5個以上項目投入運營,煙臺四十裡灣海域、廟島群島海域、萊州灣東部海域、煙臺南部海域等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初具規模。

    「三大模式」走向全國。 「海工+牧場」聯動模式,提高牧場裝備化水平。發揮中集來福士等海工裝備企業的科研優勢,加快構建海水養殖裝備產業示範集聚區,在全國率先研發建造半潛式、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以及深遠海智能網箱、管樁大圍網等,加快現代漁業向深遠海域拓展。

    「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做到全時空水產養殖。以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與深水網箱融合養殖,通過陸基、海基「無縫銜接」,實現了斑石鯛等名貴品種「南魚北育、南魚北養」。

    「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力求綜合效益最大化。全市漁民合作社快速發展,總數達到300多家,輻射帶動漁民2萬多戶。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公司+漁戶」的方式,牽頭組建了澤潭漁民專業合作社,有效整合流轉海域16萬畝,帶動漁民共同致富。

    「五大做法」優化空間布局。秉持陸海統籌理念,優化產業和空間布局。我市已完成《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方案》《煙臺市海洋牧場發展意見》,《煙臺市海洋牧場總體規劃(2019-2025年)》已完成初稿,編制完成《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建設總體實施方案》,通過科學規劃明確了現代漁業的目標定位和發展路徑,海洋牧場空間布局持續優化,初步實現了陸地海洋並重、用海養海並舉。

    秉持生態綠色發展理念,打造海上「綠水青山」。積極轉變拼資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對傳統養殖做「減法」,壓減近海養殖,防控漁業汙染,拆除筏式養殖區20多萬畝;對生態修復做「加法」,實施「放魚養水」工程,每年增殖放流水產苗種10億單位以上。

    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海洋牧場合眾創新。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支持海洋牧場建設單位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眾創新,先後建成東方海洋海藻與海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海洋科技創新平臺81個。全力打造我國北方水產種業「矽谷」,全市擁有海參、海帶、大菱鮃等7處國家級、9處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在萊州和長島成立兩處山東省生態型人工魚礁試驗中心,研發出適合我市不同海域環境的聚魚型、金字塔式人工魚礁等,在近岸海域生態模擬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

    完善保障體系,營造優良發展環境。把信息化、裝備化作為建設海洋牧場的重要支撐,打造「智慧牧場」。布局建設煙臺海洋牧場觀測網,穩定運行觀測站數量達到5個,儲存海洋牧場大數據100T。完善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海洋牧場觀測網絡,構建海洋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努力實現海洋牧場「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根據「三重」工作要求,和年度計劃安排,我市重點推進10個以上海洋牧場示範項目建設,目前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責任公司的「長鯨1號」深水智能網箱等3個平臺已完工並投入使用;煙臺南隍城深水海珍品智能網箱等7個項目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

    生態保護和海洋

    經濟同步推進

    100萬畝———我市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城市,全市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23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00萬畝,佔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的近1/3。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

    12座海洋牧場平臺———我市創新「海工+牧場」聯動模式,提高牧場裝備化水平。在全國率先研發建造半潛式、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管理平臺以及深遠海智能網箱、管樁大圍網等,加快現代漁業向深遠海域拓展,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場平臺12座,深水智能大網箱3座,在建平臺6座,網箱7座。

    2.6萬噸名貴魚養殖———創新「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做到全時空水產養殖。以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與深水網箱融合養殖,通過陸基、海基「無縫銜接」,實現了斑石鯛等名貴品種「南魚北育、南魚北養」。全市名貴魚養殖規模達到200萬立方米、年產量2.6萬噸、產值1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名貴魚陸海接力養殖基地。

    300多家漁民合作社———創新「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力求綜合效益最大化。全市漁民合作社快速發展,總數達到300多家,輻射帶動漁民2萬多戶。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公司+漁戶」的方式,牽頭組建了澤潭漁民專業合作社,有效整合流轉海域16萬畝,帶動漁民共同致富。

    增殖放流水產苗種10億單位———秉持生態綠色發展理念,打造海上「綠水青山」。積極轉變拼資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對傳統養殖做「減法」,壓減近海養殖,防控漁業汙染,拆除筏式養殖區20多萬畝;對生態修復做「加法」,實施「放魚養水」工程,每年增殖放流水產苗種10億單位以上。據中國海洋大學測算,我市百萬畝海洋牧場每年通過貝、藻類增養殖等方式可固碳約16萬噸,相當於陸地植樹造林100萬畝的固碳量。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一類、二類水質海域面積達到90%以上。

煙大海洋學院副教授唐永政———

點燃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

    我市是海洋經濟大市,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在當前急需啟動新舊動能轉換機制、持續健康發展海洋漁業的情況下,我市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符合國家經略海洋重大戰略需要和我市海洋經濟發展實際,必將加快行業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引擎。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海洋事業的新期望、新要求。我市在全國率先統籌謀劃海洋牧場建設,將加快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

    我市編制《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方案》《煙臺市海洋牧場發展意見》《煙臺市海洋牧場總體規劃(2019-2025年)》《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建設總體實施方案》等,必將指導煙臺市海洋牧場科學有序建設,引領現代海洋漁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統籌規劃海洋牧場空間布局,提升海洋牧場綜合發展質量,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海洋牧場創新模式和典型經驗。

   

相關焦點

  • 海洋牧場建設走在前列 「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據了解,煙臺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
  • 煙臺海洋牧場作為山東模式被全國推廣
    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也位列其中。 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的實踐過程中,煙臺市闖出了「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等一批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新路子。
  • 行走海岸線|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為何被全國推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獲悉,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的實踐過程中,煙臺市闖出了「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等一批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新路子。2018年,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現場會在煙臺召開。
  • 山東省發布《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投資62億推動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本次發布的《規劃》共九章,對山東省的基礎條件、產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確定了海洋牧場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空間布局,明確了未來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支撐體系,全面打造「一體、兩帶、三區、四園、多點」的發展空間布局,同時劃定限定發展區。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就煙臺市在未來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規劃和布局回答了記者提問。據介紹,煙臺市通過高標準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區、高科技支撐海洋牧場體系、高水平建立海洋牧場管理體制機制、高效益獲取海洋牧場運營成果,推進海洋牧場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煙臺市先後獲批全國首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海洋經濟大市重點產業發展情況現代漁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集中打造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發展帶,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長鯨1號」 「長漁1號」 「耕海1號」 等一批多種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示範工程投入運營。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
  • 農業部關於印發《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的...
    2.科學布局,重點示範綜合考慮我國黃渤海、東海和南海的水生生物資源和環境稟賦、生態修復需求、轉產轉業形勢和漁業產業發展特點,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為抓手,以點帶面,以面促區,逐步推進,不斷規範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提升我國海洋牧場發展的整體規模、層次和水平。
  • 全國海洋牧場建設規劃徵求意見,東海區以後要這樣建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全國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6-2025)》(意見徵求稿)中東海區海洋牧場發展布局以及全國海洋牧場的建設內容。1.近期建設和發展任務示範區數量:2016-2020年,在東海區規劃建設7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其中江蘇省1個,浙江省4個(含寧波市1個),福建省2個。
  • 亞洲最大海洋牧場項目落戶煙臺開發區!
    4月16日下午,一張帶著油墨餘溫的營業執照由煙臺開發區招商局工作人員轉交到了煙臺經海海洋漁業公司海洋牧場項目經理孫大偉手中,宣告著總投資過百億的海洋牧場項目正式註冊落戶煙臺開發區。「我們看中了煙臺開發區優質的投資環境、專業的人員素質和高效的行政體制,招商部門全程給我們提供了保姆式服務,我們希望以海洋牧場這個項目為起點,繼續深化海洋產業鏈方面的合作。」
  •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為加強現代漁業建設,促進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養護,2018年龍口市組織相關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山東省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當年8月金海洋和溫流水兩家企業即取得山東省省級海洋牧場創建資質,當年12月山東金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龍口分公司海洋牧場項目獲批成為第四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是龍口市首個以底播增殖為主的海洋牧場。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水母網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攝影報導)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實施方——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團、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長島旅遊集團四方合資於2020年4月16日在開發區成立,首期註冊資本8億元。
  • 海南應巧借他山之石精建海洋牧場
    南海海洋牧場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建言 海南應巧借他山之石精建海洋牧場 發布時間:2018-09-21 14:28:24 來源:中國海洋報   日前,在海口舉行的南海海洋牧場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來自行政主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民間組織的省內外與會嘉賓,圍繞海南省海洋牧場發展方向、其他省份海洋牧場發展經驗等話題展開討論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水母網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實施方——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團、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長島旅遊集團四方合資於2020年4月16日在開發區成立,首期註冊資本8億元。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是煙臺市委、市政府建設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大市的重要舉措。「百箱計劃」以首批4個量產智能網箱建造為開端,在煙臺海域布局高端裝備型現代海洋牧場,未來計劃布局100套深遠海養殖設施,建設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場,打造海洋牧場煙臺模式。
  • 「海洋牧場」圖書推薦(一)海洋牧場概論
    叢書序 第一章  海洋牧場起源及建設背景   第一節  海洋牧場概念   第二節  海洋牧場起源   第三節  海洋牧場建設背景   第四節  海洋牧場的建設內容、功能與分類   第五節  海洋牧場與傳統海洋漁業的差別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國內外海洋牧場發展歷程   第一節  國外海洋牧場發展歷程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雲飛 通訊員 鄭義 煙臺報導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
  • 膠州灣北岸為國家級海洋公園 未規劃海洋牧場建設區
    原標題:青島海產品價格上漲幅度不大19日下午,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戚永戰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圍繞「經略海洋」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訪談過程中,戚永戰針對海洋牧場建設、海產品價格趨勢、海洋特色教育等問題進行了回復。
  • 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農業農村部從十二方面答覆...
    關於加強組織領導方面,農業農村部組織編制《中國海洋牧場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管理工作規範(試行)》《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年度評價及複查辦法(試行)》和《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等規劃文件。
  • 海洋牧場+休閒旅遊!青島海洋產業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崛起
    近兩年,青島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兼顧漁業生產和資源養護,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2019年,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修編完成了《青島市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8-2025)》,根據青島漁業發展現狀、海洋生態環境現狀、區位優勢和漁業資源特點,合理確定牧場特色和建設類型,優化牧場產業結構,按照「一灣六島」進行空間布局,著重打造「七大海洋牧場集群」。
  • 「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 《青島市推進海洋牧場與休閒旅遊融合發展...
    二、主要思路  在制定本《實施方案》時,市海洋發展局深入研究了青島市海洋牧場發展優勢及濱海旅遊城市優勢,認為兩者具有很好的鍥合度,能夠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實施方案》中重點突出了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突出海洋牧場綠色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