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 記者 陳夏怡)訊,29日,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賽爾日·阿羅什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他並不認為近期谷歌在量子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應稱為「量子霸權」,因為它並沒有進行量子糾錯。但他認為谷歌正走在正確的研究道路上。
賽爾日·阿羅什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畢業於巴黎第六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他一直致力於輕粒子和光子的研究,並作為首個測量和操縱單個量子系統的研究者獲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為超級量子計算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因此當記者問及其對谷歌宣稱實現「量子霸權」的看法時,被問及「老本行」的賽爾日·阿羅什笑說,「我就知道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他表示,量子系統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完善,其實它比較脆弱且較易受到外界幹擾。其中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量子退相干(Decoherence),即在量子力學裡,開放量子系統的量子相干性會因為與外在環境發生量子糾纏而隨著時間逐漸喪失。
因此要讓量子計算機真正地發揮作用,就需要找到方法去識別錯誤,然後進行量子糾錯。
然而,賽爾日·阿羅什指出,為了使得量子計算機真正地發揮作用,谷歌目前的做法是使用有限的粒子去進行計算。只要你擁有超過40或50顆粒子,系統的量子行為便不能由經典計算機計算得出,這樣你就可以將一個系統模擬成量子環境。
簡單來說,谷歌用少於100顆數量的粒子模擬出了量子環境,並且證明其在某些程序上並不能被經典計算機模擬得到。
他進一步指出,谷歌稱其實現了「量子霸權」的表述並不是十分恰當。因為在一貫的邏輯中,這一成果需要機器在計算中涉及量子糾錯,而谷歌並沒有涉及。
此外,賽爾日·阿羅什認為,在量子計算的賽道上,谷歌、IBM、微軟等公司的競爭異常激烈,我們很難判斷哪些是真正的科學,而哪些是公關宣傳和廣告。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谷歌已經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當《科創板日報》記者問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是否與量子計算領域有聯繫時,賽爾日·阿羅什認為,人工智慧可以用於優化信息科技,可以被應用於推動量子計算研究。
「量子計算、量子機器會涉及到多種要素,為了控制這些要素則需要各種參數,而人工智慧可以較好地控制整個系統,幫助機器減少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