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長親手創建中科院數學所力學所和自動化所

2020-12-23 搜狐網

  2005年,錢偉長在蘇州度過了自己93歲生日。

  2007年5月14日,95歲高齡的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來到無錫市蕩口中心小學,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這是他第12次回到母校。顧祚維 攝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昨日,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柏懿聽到錢偉長去世的消息說,「太可惜了」。王柏懿說,錢偉長在中科院參與籌建數學所、力學研究所和自動化研究所。

  王柏懿說,錢偉長比錢學森回國要早,曾參與籌建了中科院數學所,並組織籌建了數學所的力學組,「為力學所的創建和力學發展有大功勞,是中國近代力學和應用數學奠基人之一。」

  王柏懿說,等錢學森回國後,兩錢一起籌劃了力學所組建,「兩位錢先生一起向上打報告,第一次院務會議一致通過成立力學研究所,很快得到陳毅副總理的批准,錢學森為正所長,錢偉長為副所長」。隨後,錢偉長參與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並與錢學森等科學家組成緊急措施小組,確定了我國力學發展方向。

  後來,國家決定在中科院新建3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室,即計算機、自動化、無線電電子學三個研究所和在物理研究所內新建半導體研究室,錢偉長受命擔任籌建委員會主任。1956年10月,自動化所成立,錢偉長擔任所長。

  追憶航天人

  「三錢」是中國科學界標杆

  據新華社電 一代大師錢偉長溘然長逝,中國航天人紛紛表示哀悼。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副總設計師、上海航天局研究員陳昌亞驚聞錢老逝世的消息非常難過。「大師的逝世,是我們科學界的巨大損失。」陳昌亞說,「除了哀悼,我們更應該牢記前輩的教誨,繼承和發揚錢老做學問、做人的優秀品格,追隨大師的志向,繼續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作貢獻。」

  陳昌亞說,作為晚輩,很早就知道了錢偉長先生的事跡,也正是「三錢」錢偉長、錢學森、錢三強等科學家的事跡引導他一步步走上科學道路。「"三錢"是中國科學界學習的標杆。」

  軼事

  錢老出書不收稿費

  上海大學、上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教授戴世強長期跟錢偉長一起工作。他說,「"三錢"中最後一位科技偉人走了,他們到天國重聚去了!」

  曾隨著錢偉長一起到上海的戴世強回憶說,錢偉長先生性格隨和,不擺架子,生活上大大咧咧,是他所認識的大學者中最平民化的一位。「他是不愛錢的主兒。他這些年來出版了一些書,卻從來不接受稿費。」

  潘世明說,錢先生眼裡糅不進沙子,是非分明、嫉惡如仇。有一次,潘世明所在的研究所發現研究生做學位論文有假算現象,一名研究生畢業後,別的學生用他提供的程序,無論如何得不到論文中所述的結果,這就是涉嫌假算!錢老知道後很生氣:「現在就假算,將來不是要禍國殃民嗎?」他於是提議: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答辯前,組織程序考核,必須通過試算。

  錢先生因對「清華大學照搬蘇聯模式教學提出意見」受到批判,潘世明回憶說,對於錯劃「右派」,錢偉長很想得開,早就認為是「母親錯打了兒子的屁股」;但面對個別將他劃為「右派」的「死對頭」卻一直難以原諒。

  離開清華以後,錢偉長很長時間沒有再回清華園。直至清華90年校慶,他終於去了,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本報記者 郭少峰

  學生

  錢老畢業講話讓學生落淚

  趙東升唯一一次聽演講熱淚盈眶就是2006年畢業典禮上聽錢偉長的訓示。

  當時,錢偉長已經很衰弱,需要人攙扶走路,口齒更加不清晰。

  錢偉長勉勵同學們進入社會要努力工作,他說話很吃力。當大家以為演講要結束時,錢偉長突然提高聲音,說,「我們的校訓是"自強不息",我希望加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是什麼,是老百姓;憂的是什麼,是火箭升不了空,是假冒偽劣產品那麼多。」

  趙東升說,「我們好多人聽後都掉下了眼淚。」

  「因為錢老是真誠的,他是最純粹的愛國主義者,他用他的一生來解答這唯一的命題。」

  本報記者 孔璞

(責任編輯:劉曉靜)

相關焦點

  • 院校分析:中科院自動化所和經濟與管理學院
    2020年中科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生源中雙非院校有4人,來自河南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湘潭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20年中科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生源中雙非院校僅有一人,來自東北財經大學。2020年中科院自動化所推免數據分析自動化研究所簡介自動化所自建所以來,已為我國人工智慧學術與產業界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碩果纍纍,他們現如今活躍在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中。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機」動人心
    2015年,瀋陽自動化所積極貫徹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推進分類改革,通過「總部+分部+聯合實驗室」形式,以瀋陽自動化所為核心,聯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合肥物質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寧波材料所)等優勢力量,籌建創新研究院。同年9月,中科院、遼寧省、瀋陽市籤署了共建協議,三方對創新研究院建設所需的土地、政策、資金、人才等分別給予支持。
  • 中科院黨組巡視組向自動化所反饋巡視情況
    根據中科院黨組總體部署,院黨組巡視組於2019年3月5日至20日對自動化所進行了巡視。巡視期間,巡視組認真貫徹黨中央和院黨組關於政治巡視的要求,圍繞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等開展監督檢查。
  • 背靠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神探」用5年時間深耕智能安防
    中科神探成立於去年11月,核心研發團隊來自中科院旗下的類腦研究中心。創始人袁飛告訴36氪,類腦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中科院自動化所「一三五」重大研發項目「超級計算大腦系統」,自己是該項目視覺研究團隊的負責人。整個項目組從70年代就開始研究人工智慧。1987年,模式識別實驗室正式成立後,基於視頻等高級語義的分析的研究便一直在進行。
  • AAAI 2020 | 中科院自動化所:通過識別和翻譯交互打造更優的語音...
    作者 | 劉宇宸、張家俊本文對中科院宗成慶、張家俊團隊完成、被 AAAI-20 錄用的口頭報告論文《Synchronous Speech Recognition and Speech-to-Text因此,我們希望設計一種交互式的模型,讓語音識別與語音翻譯兩個任務可以動態交互學習,實現知識的共享和傳遞。方  法針對上述問題,中科院自動化所自然語言處理組博士生劉宇宸、張家俊研究員、宗成慶研究員和百度公司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交互式解碼的同步語音識別與語音翻譯模型。如圖2所示,
  • AAAI 2020|中科院自動化所:通過識別和翻譯交互打造更優的語音翻譯...
    作者 | 劉宇宸、張家俊本文對中科院宗成慶、張家俊團隊完成、被 AAAI-20 錄用的口頭報告論文《Synchronous Speech Recognition and Speech-to-Text Translation with Interactive Decoding》進行解讀。
  • 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力類腦智能研究—新聞—科學網
    借鑑腦與神經科學研究的成果,將腦信息處理機制融入未來信息與智能系統,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這就是中科院自動化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類腦中心)的目標。 4月15日,類腦中心正式在中科院自動化所掛牌成立。這意味著該所長期醞釀的、為發展未來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的類腦智能研究計劃全面啟動。
  • 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2010年戰略研討會
    近日,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2010年戰略研討會。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馬頌德研究員、清華大學張鈸院士等出席了會議。會上科技部計劃司趙紅光介紹了十一五863計劃執行的有關情況,並簡要介紹了十二五863計劃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制定的一些情況;中科院高技術局戴博偉報告了中科院戰略高技術片創新基地建設和技術創新的進展情況和十二五的一些戰略部署;自動化所所長王東琳介紹了該所重大科技目標與方向,以及關於優先發展領域和面向重大應用的基礎研究的一些思考;馬頌德研究員在報告中提出新時期國家重點實驗室應該面向的四類重大問題
  • 中科院院士蒲慕明在自動化所作報告
    2016年1月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蒲慕明來訪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學術報告在聽眾的意猶未盡中結束了,參會人員對蒲慕明的報告給予高度的評價,大家普遍認為報告高屋建瓴、深入淺出,使大家對神經科學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對後續借鑑神經科學知識開展類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經驗。   此次學術報告是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為人工智慧領域(非生物學背景)的研究人員所組織的系列講座第一講。
  • 畢業要求低,補助也高,為何優秀的研究生生源不願意報考中科院?
    ,2019年中科院自動化所的複試分數線為305~316,英語單科成績在44~46分之間,在34所自主劃線高校的複試分數線面前,中科院自動化所的複試分數線略顯尷尬,這也是為何中科院要創辦中科院大學本科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科院希望為自己培養優秀的研究生生源,各大名牌高校早已把優秀的生源留在本校,即便是統考的優質考生也偏向於高校,那麼為何優質生源會遠離中科院呢?
  • 中科院自動化所開放日:人工智慧受追捧—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自動化所,參與者正在體驗虛擬實境自行車。本報記者丁佳攝 中科院自動化所,志願者正在給觀眾講解能夠自主駕駛的微縮智能車。本報記者丁佳攝 本報訊(記者丁佳)「叔叔,你能讓這個機器人跟我們打個招呼嗎?」「這輛智能車為什麼能自主駕駛呀?」
  • 中科院自動化所仿生機器魚團隊: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新聞—科學網
    牟克雄(左四)和譚民(右三)的機器仿生魚團隊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看到一條魚,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各種魚類美食,然而對中科院自動化所仿生機器魚團隊成員來說,他們想到的是怎樣改進算法,讓機器更加具有生物屬性。
  • 中科院自動化所赫然:大規模人臉圖像編輯理論、方法及應用
    雷鋒網AI 科技評論按:2018 年 4 月 14 日-15 日,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圍繞「生物特徵識別」這一主題,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辦第四期「CSIG 圖像圖形學科前沿講習班」。本期講習班邀請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孫哲南、王亮、赫然,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山世光、清華大學副教授馮建江、徐明星,中山大學教授鄭偉詩等八位學者分別就人臉、虹膜、指紋、步態、音紋等人體特徵的研究現狀做了詳細報告。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作為合作媒體針對會議進行報導。
  • 中科院與江蘇「攜手」,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
    為積極響應區域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進一步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地方創新發展戰略深度對接,南京市以佔地600畝、一期建築面積逾40萬平方米的中國科學院南京麒麟科教園建設為契機,依託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共建麒麟科技城,聚焦信息、生命和能源環境等領域,有效匯集中科院高端創新資源,努力打造中科院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區域創新高地,成為南京綜合性科學中心和江蘇具有全球影響力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 考研進入中科院研究所是什麼水平?
    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中科院研究所是一個總稱,實際上中科院一共有12個分院,下面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同,中科院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但不同研究所的科研實力相差巨大,最好的和最差的比二本和清華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 保研院校分析:中科院2020年推免數據分析——自動化、計算機方向
    各專業招收生源人數比例2020年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招收學生來北京大學,北京郵電,湖南大學和吉林大學。2020年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僅招收1人,來自武漢大學。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2020年推免數據分析學院簡介自成立以來,瀋陽自動化所在自動化科學與工程領域不斷探索,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國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獎勵300餘項。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和光電信息處理技術。
  • 度小滿與中科院自動化所聯合培養博士後,布局情感算法
    9月15日,度小滿金融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自動化所)在北京舉辦了「聯合培養博士後項目」啟動儀式。
  • 江蘇靖江:主動嫁接中科院資源 「政產學研」為高質量發展蓄能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江蘇省靖江市圍繞創新驅動主線,按照「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項目為紐帶,以政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工作為依託
  • 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聯誼會一行到自動化所參觀訪問
    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聯誼會一行到自動化所參觀訪問 2019-08-30 自動化研究所   自動化所副所長劉成林代表研究所對聯誼會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聯誼會能發揮獨特優勢,為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做出更大貢獻。聯誼會主席劉鵬詳細介紹了聯誼會的組成情況,期待與自動化所在更多方面達成合作。
  • 中科院自動化所開放日:仿生機器魚引人注目
    小學生給仿生機器魚提意見    5月21日是全國科技周開幕第一天,中科院自動化所特地舉行了公共開放日,向近千名群眾展示了自動化所新取得的科研成果    18個實驗室開放    21日,中科院自動化所一共有18個實驗室面向公眾開放,展示的大部分科研成果都是中科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以來的最新科研成果,其中包括能夠憑藉記憶繪畫的機器人「神筆馬良」、可以自動爬坡識別障礙的智能輪椅、智能家具系統、人臉識別系統等高新技術產品,而用於工業的移動機械手、用於公共安全的生物護照自動通關系統等則首次在公共面前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