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神探」用5年時間深耕智能安防

2020-12-16 36氪

我國監控攝像機的保有量已超過2億,其中僅有1%左右的監控視頻數據能夠被結構化利用,即大量視頻數據的價值有待被市場挖掘。

中科神探成立於去年11月,核心研發團隊來自中科院旗下的類腦研究中心。創始人袁飛告訴36氪,類腦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中科院自動化所「一三五」重大研發項目「超級計算大腦系統」,自己是該項目視覺研究團隊的負責人。整個項目組從70年代就開始研究人工智慧。1987年,模式識別實驗室正式成立後,基於視頻等高級語義的分析的研究便一直在進行。

2008年袁飛在其導師馬頌德研究員,前中科院自動化所所長、前科技部副部長的帶領下展開多模態生物特徵識別方向的研究工作。雖然公司在去年年底才成立,但是核心團隊於2012年便開始在安防、反恐等領域與政府部門合作並落地了一系列應用成果。從2013年到2016年公司成立前的這3年時間,中科神探承接了多個地方與國家項目,包括2014年承擔首屆烏鎮網際網路大會的人臉識別項目以及去自主研發的」CASD」人臉識別產品正式落地天安門及周邊地區。

袁飛提到,現有的智能安防方案,大部分僅能實現卡口等特定條件下的人臉及機動車的檢索。而在中科神探與公安聯合開發系統的過程中,發現客戶對自然場景下的行人與非機動車的搜索需求是最大的。事實上,在複雜環境下,人臉的識別僅佔一小部分,視頻流裡如人的步態、衣服紋理等大量其他信息更具價值。

基於過去多年的實戰積累,中科神探的視頻解析與搜索平臺能在對視頻結構化處理後,對特定目標實現精準檢測、分類、跟蹤以及搜索。為了滿足不同客戶對特定場景的需求,團隊還研發了智能單兵產品、人證比對儀、人臉閘機和移動端APP,今年中科神探在安防領域的樣板工程預計在明年能為公司帶來3000萬以上的收入。

袁飛告訴36氪,擁有中科院自動化所做背書的中科試探在客戶推進中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公司最牢固的護城河依然是算法的創新。他表示,中科神探的算法模型在準確度、速度以及能耗上都極具競爭力。以準確度為例,除了已有的深度學習算法外,團隊還建立了視覺知識庫,該知識庫通過提取視頻中的特徵模式,讓機器基於特定規律做推理與預測。隨著特定規律的導入,知識庫的數據量將越來越大。舉例說明,向知識庫輸入有關於「踩點」的規則後,如果在某個受管控的區域內,任何行為模式滿足「踩點」的規律的人群,系統會將其標記並作出預警。而隨著標記的人群越來越多,這類人群擁有的其他共同行為模式也將被機器所學習。

袁飛表示,視覺知識庫的建立,除了必須具備對公安業務的深入了解外,海量的優質數據同樣不可缺少。這一點中科神探有著極大的優勢。從2012年開始,團隊在自動化所做項目服務時就已經接入了數億級的真實數據。

基於過去10餘年的實戰積累,中科神探的多模態生物特徵技術能夠綜合利用人臉識別、姿態識別、步態識別等技術,實現複雜自然場景下行人、非機動車目標的精準識別、搜索與跟蹤。中科神探的CASD視頻解析與搜索平臺可實現10000路以上實時視頻流的結構化分析與搜索應用,支持上百個用戶的並發訪問,完全滿足城市級的安防應用。

中科神探全職員工20人,袁飛2012年博士畢業於中科院自動化所,畢業後留所工作擔任課題組組長,擁有12年的人工智慧研發經歷與5年的產品設計經歷,其他團隊核心成員也都出自中科院自動化所。

明年,除了在安防領域的布局外,中科神探將進入新的細分市場,如智慧城市、智慧監所、軍民融合以及智慧物流等領域,預計將帶來千萬級人民幣的收入。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中科奧森李子青:「AI+安防」的三個最新技術突破 丨AI 安防...
    2018 年 3 月 31 日,由雷鋒網主辦的 AI 盛會——「2018 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在深圳科興科學園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在上午的演講環節,中科院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科奧森首席科學家李子青教授講述了 AI+安防的痛點問題和未來發展,以及他們取得的三項技術新突破。
  • 人民中科AI團隊獲國際視頻描述競賽中英文雙料冠軍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計算機視覺方向的頂級學術會議之一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近日在韓國首爾落幕。會議期間舉辦的視頻描述競賽(VATEX Captioning Challenge)結果也同時揭曉。
  • 人民中科AI團隊,獲國際視頻描述競賽中英文雙料冠軍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計算機視覺方向的頂級學術會議之一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近日在韓國首爾落幕。會議期間舉辦的視頻描述競賽(VATEX Captioning Challenge)結果也同時揭曉。
  • AI 安防,四大「高校派系」之爭
    細分到計算機視覺落地最深的AI安防,中科大也人才輩出。究其原因:如果說中科大離科研更近,那是因為中科大離實驗室更近。中科大握有中科院最為多元的科研資源,本科生就可到中科院各個研究所參與課題研究。這個待遇,清北復交學子都望塵莫及。好的環境自然也就更容易長出好的果實。
  • 倚仗「中科院」光環多方攬資源 中科微至闖關科創板
    本報記者 張孫明爍 童海華 上海報導「我們是中科院下面的分支機構,中通快遞全國的轉運中心超90%都是中科微至的設備。」在前不久舉辦的2020年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上,和其他物流設備供應商的工作人員略有不同,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微至」)的工作人員在介紹客戶情況前會先強調「中科院」背景。
  • 深度:中科院AI勢力崛起
    放眼世界,2019年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機構排行榜CSRankings中,中科院以5.3分排名AI全球榜第四,僅次於清華、北大和卡耐基梅隆大學。回望中國,中科院一手甩出寒武紀、雲從科技等估值10億美元的AI獨角獸,一手穩握中科曙光、科大訊飛和中科創達等多支A股王牌,在群雄割據混戰的AI戰場中肆意廝殺。
  • ...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在腦智交叉平臺建設基礎上,為進一步打造腦智研究創新與產業鏈條、構建科技生態體系,自動化所將依託北京懷柔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成立「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實現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創新型」研發和科技成果的「導向型」轉化,為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提供保障,助力懷柔科學城發展。
  • 研發靠中科院 業績靠中通 「吃現成」的中科微至 創立4年就衝刺...
    讓我們來看看中科微至:誕生於2016年5月,從事智慧物流設備,創辦兩年後僅有一個客戶,卻是物流大龍頭中通。   中科微至如其名一樣,到處籠罩著「中科」的光環。   因此,公司能享用中科院微電子所歷時七年研發出智能化自動分揀系統,同時公司還直接連接上了下遊物流行業大龍頭中通物流。
  • 博思廷深耕智能安防產業 助力中國成為全球最安全國家
    ,而博思廷作為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技術研發的知名企業,在人工智慧安防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在創立以來的十年時間裡,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    毫無疑問,智能安防是未來的趨勢,作為深耕這個領域的廠商,博思廷有什麼獨特優勢,其未來戰略又是什麼呢?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中國軟體網專訪了博思廷CEO王巍,聽取他關於智能安防產業發展的看法,並通過他來深入了解博思廷。
  • 院校分析:中科院自動化所和經濟與管理學院
    2020年中科院自動化所推免數據分析自動化研究所簡介自動化所自建所以來,已為我國人工智慧學術與產業界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碩果纍纍,他們現如今活躍在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中。自動化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現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和社會計算4個專業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控制科學與工程1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機」動人心
    瀋陽自動化所水下機器人實驗室主任李智剛笑道,「之前的老水池用了30年,也該換了。」 不光是水下機器人等著「躍龍門」。瀋陽自動化所工藝裝備與智慧機器人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陸瑩也在熱切期盼著新園區的落成,到時他們會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多的實驗設備。
  • 「口罩識別」後,「頭盔識別」躋身 AI 安防 C 位
    智能感應設備專門抓拍高清圖片,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車牌識別技術、頭盔識別技術、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在全市範圍內對騎車佩戴安全頭盔實施全面管理。不管載人或是被載,未佩戴頭盔一律將收到罰單。截至今年5月6號,潮州交警已在他們市區查獲不佩戴頭盔案件283起。
  • 圖森未來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成立「智能駕駛聯合實驗室」
    近日,圖森未來宣布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同成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圖森未來智能駕駛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商業應用等眾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並積極推動計算機視覺技術在無人駕駛中的開發和研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 眾鑫捷創科技:依託貴安大數據產業 深耕智能安防領域
    2016年7月,深圳市眾鑫捷創科技有限公司落戶貴安新區龍山工業園,2018年5月正式投產運營,主要生產攝像頭模組,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行車記錄儀、醫療設備等,產品遠銷10餘個國家及地區。該公司落戶貴安以來,生產經營和市場效益都表現良好,2019年銷售額達1.5億元。
  • 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力類腦智能研究—新聞—科學網
    或許這一天的到來並不會很遙遠。借鑑腦與神經科學研究的成果,將腦信息處理機制融入未來信息與智能系統,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這就是中科院自動化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類腦中心)的目標。 4月15日,類腦中心正式在中科院自動化所掛牌成立。這意味著該所長期醞釀的、為發展未來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的類腦智能研究計劃全面啟動。
  • 中科院自動化所赫然:大規模人臉圖像編輯理論、方法及應用
    雷鋒網AI 科技評論按:2018 年 4 月 14 日-15 日,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圍繞「生物特徵識別」這一主題,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辦第四期「CSIG 圖像圖形學科前沿講習班」。赫然:2009年畢業於中科院自動化所,獲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模式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年輕骨幹。2017年至今,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慧技術學院模式識別教研室副主任。從事模式識別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並應用到生物特徵識別和智能視頻監控,在智慧城市監管需求的平臺上取得成功應用,取得一定經濟效益。
  • 中科院實驗室孵化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隔空...
    據悉,國內射頻與微波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隔空智能」於今年7月完成三行資本、君度資本所投A輪融資。此前還於2018年1月獲真格基金天使輪投資,同年12月獲IC咖啡基金、寧波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的Pre-A輪投資。
  • 人民中科疫情期間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兩篇論文
    近日,人民中科(山東)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民中科」)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人民網內容風控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物體關係圖和教師推薦學習的視頻描述算法,被2020年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錄用接受。
  • 中科曙光2018年全國巡展北京站活動在香格裡拉飯店舉行
    今日頭條北京訊(記者/張惠珺 特約記者/秦明觀)「打造核心技術 賦能數字經濟」中科曙光2018年全國巡展之北京站活動,於2018年10月16日在海澱區紫竹院路香格裡拉飯店舉行。10月16日上午9點30分,位於紫竹院路的香格裡拉飯店2層新閣大宴會廳,坐滿了來自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各大航天院所、科教機構業界專家,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四川、山東、河北等地區領導,以及三星半導體等國內外知名IT企業行業精英,中科曙光2018年全國巡展之北京站活動正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