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斯悖論」和交通堵塞

2020-12-13 搜狐評論

  在一個交通網絡上增加一條路段後,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時間都增加了,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直觀感受相背的現象就是所謂布雷斯悖論。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認為,當交通流量很高的時候,新增一條路線並不會增加出行時間,因為人們都不會走那條新路線。

  在交通繁忙的市區,建一條新路,分流擁擠的交通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根據布雷斯悖論,結果正好相反:對於出行的個體來說,往交通網絡中增加一條新路線會增加他們所有人的出行時間(如果他們都想通過這條新路抄近道 )。這個理論是由迪特裡希. 布雷斯於1968年提出,雖然不是一個嚴格的「悖論 「,但針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反常識的發現。

  然而,在過去幾年裡面,科學家們重新分析了布雷斯悖論,發現了如果交通流量進一步增加的話,悖論中提到的現象不會再出現。科學家們推測,在更高的交通流量需求下,由於「群眾的智慧」是無窮,新路不會再被使用。

  現在,美國麻薩諸塞州Amherst大學的教授安娜, 則第一次證明了該假設。她推導出的公式標明,交通需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會造成新路線的不再使用而不會增加出行時間。換句話來說,就是布雷斯悖論僅僅適用於特定的交通需求量下。

  儘管布雷斯悖論本身就是反常識的,那麼在更高的交通流量需求下,此悖論的結果會消失掉則是更加反常識的。納格尼解釋到,在交通需求更高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想,交通會更加擁擠,於是乎大家應該走走其他更多的路線來分流。

  納格尼說,也許這個結果可以由「群眾的智慧」來解釋解釋。研究普遍認為出行者的行為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用戶自行優化,這類出行者會獨立選擇他們認為最優的路線;第二類是系統優化,存在一個中央控制器統一指揮交通。僅僅當「用戶自行優化」時(換句話說就是「自私」),布雷斯悖論和其相反結論才會發生。但「自行優化「和」自私「結合到一起的時候,一個足夠多的人群都在自行優化出行路線,那麼所有出行者的的出行時間就被莫名其妙的全局優化了。

  納格尼說:「我覺得,因為交通流量的高需求,出行經過某條特定的路就會增加很多出行時間(因為交通網絡的設計和其拓撲結構),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在出行時換條路線走走,所以就到達了這個「均衡臨界點」,而本來是該布雷斯悖論起作用,結果卻正好相反。出行者們也發現了這種「群眾的智慧」,當交通流量需求更高的時候,某些十字路口甚至沒啥車 」。

  納格尼還解釋到,和布雷斯悖論相反的結論也是正常的:當交通流量需求足夠低的時候,布雷斯悖論就不再成立了。

  納格尼說:「也有其他人研究了交通需求量非常低時候的情況」 納格尼先前的研究也對關於該情況的分析做出了貢獻,「布雷斯悖論問題中的新路是設定為吸引人去走,那麼在低交通流量需求下,所有出行的人都會開始自私的行為,不走他們經常走的路線,而去新路上湊熱鬧(低交通流量下,布雷斯悖論不會發生)。這種轉換造成了所有出行的人的出行時間縮短。那麼新路線就會被大家所使用,而原先的路線就被拋棄了。私底下針對我自己的經驗,我開車去大學的時候,同事們和我自己都會根據每天時間的不同和路段擁擠狀況的不同來改變我們的出行路線。「

  論文中新的公式適用於任何布雷斯悖論本來應該出現的交通網絡,對交通網絡,電力網,和網際網路都成立。由於布雷斯提出這個著名的理論已經超過40年了,很多大城市都參考這個理論來制定封路政策,包括漢城,斯圖加特,和紐約。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個悖論的否定實際上增強了悖論本身的結論:當設計交通網絡的時候(和其他各種網絡),增加新路線一定要小心,因為最壞的情況發生時,新路線反而會讓出行者們更慢到達目的地,而好的方面,新路線充其量也只是不被人用而已。

  納格尼說:「在美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改善是一個優先課題,當在我們的鐵路網,航空網,電力網甚至網際網路投資開闢新路線的時候,分析舊網絡和路線增加的新網絡的拓撲結構和流量需求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也要考慮隱含的堵塞花費,網絡用戶的行為規律,這樣才能讓投資錢有所值。」

附:布雷斯悖論是什麼,跟交通有什麼關係?

  「在一個交通網絡上增加一條路段反而使網絡上的旅行時間(travel time)增加了,而且是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時間都增加了,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降低了整個交通網絡的服務水準(level of service),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直觀感受相背的交通網絡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布雷斯悖論現象。」(摘自wikipedia)

  這就是交通網絡理論中著名的「布雷斯悖論」,其理論基礎是博弈論中如雷貫耳的「納什均衡」(可以參考電影《美麗心靈》);大概就是說,一群人可以走兩種路線開車去上班,是人都想抄近路,正好市政府花大錢修了一條新路,於是一大堆人就都去擠這條新路(因為他們覺得可以節約時間),反而堵車更厲害;但如果大家都去走遠路呢?那麼走遠路的人的會想,為啥要走遠路浪費時間?因為在他個體看來,抄近路,更快到達目的地,結果所有人都這麼想,於是就在新路上堵去吧,最後達到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當然這個理論的基礎是把每個人的行為理性化,讓每個人都用一個叫「效用函數」的東西來決定自己該幹啥,效用函數大概可以理解成不同的策略對應著不同的收益(不同的路線對應著不同的時間),每個人都想往自己收益大的方向走,結果是反而是集體的利益被最小化了;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囚徒困境」(招還是不招)。

  而上面這篇翻譯的文章,就是介紹對這個悖論的反駁的一篇著名論文;布雷斯「悖論」這個交通網絡中的理論的得出,是基於「人們都根據效用函數來決定自己的策略,這個效用函數就是每個人自己出行的時間」,但更加接近真實情況的模型應該是,大家先在新路上擠,發現堵在路上的時間反而更長了,於是又走回老路了,這篇文章就是把這麼一個非常合情合理的現象,用量化的模型分析得出結果,寫成論文(俗稱:「明顯問題嚴格化,簡單問題複雜化」)。

  關於Braess其人,其實還有一小點補充的:這裡是Dietrich Braess的主頁,他的論文基本上都是關於連續介質力學裡面的數學問題的,或者就是計算數學的逼近或者插值理論。他寫的書「Finite Elements: Theory, Fast Solvers and Applications in Solid Mechanics」也是工程和應用數學教有限元方法這門課時候著名的教材之一;至於這個交通「悖論」,估計是他年輕的時候一時興起想出來的吧。

文章來源:科學松鼠會 編譯:曹書豪

(責任編輯:liujing)

相關焦點

  • 微流體技術,碰撞布雷斯悖論,一個微流體的新時代?
    而微流體技術也在變革,尤其是最近,當布雷斯悖論( Braess's paradox),這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和傳統微流體技術發生碰撞,產生了耀眼的火花,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先說說布雷斯悖論,它來自於對道路交通網絡行為的反直覺觀察:在道路網中增加一條道路可能會阻礙其流量,而封閉道路可以潛在地改善出行時間。舉個例子,1990年,紐約市交通局為了慶祝地球日,關閉了42街。這條路經常堵塞,所以紐約人都在做最壞的打算。但令大家驚訝的是,交通流量實際上有所改善。
  • 你所不知道的社會學效應——布雷斯悖論真正的價值!
    在一個交通網絡上增加一條路段反而使網絡上的旅行時間(traveltime)增加了,而且是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時間都增加了,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降低了整個交通網絡的服務水準(level ofservice),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直觀感受相背的交通網絡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布雷斯悖論現象
  • 「關係」的本質是「搭橋者」,但要避免陷入「布雷斯悖論」的陷阱
    避免陷入「布雷斯悖論」的陷阱一個公司就是一個系統。而在一個系統內,如果增加新資源或選擇,就有可能會陷入「布雷斯悖論」。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鄭路在他的 得到 課程《社會網絡20講》裡對於「布雷斯悖論」給出了一個定義:布雷斯是一位德國數學家。1968年,他在一篇叫做《交通規劃悖論》的論文裡,對這個現象給出了數學證明。所以後人把多修路、多添堵的現象命名為「布雷斯悖論」。
  • 跳出「布雷斯悖論」,百度智能云為治療城市病帶來新藥方
    效果是檢驗解決方案有效性的唯一標準1、城市建設的「布雷斯悖論」面對城市病,進行針對性的解決,但結果往往卻是「費力不討好」。對此,洛杉磯交通廳有真實實踐。但實踐最終卻以失敗告終——道路擴寬之後,反而讓405號州際公路的交通擁堵相較之前變得更為嚴重了。有統計數據顯示:通勤者花費在405號州際公路上的時間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分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與常識相悖的結果,在此就不得不提由德國數學家迪特裡希·布雷斯在1968年提出的「布雷斯悖論」了。
  • 機器學習中的忒修斯之船:那些「愚弄」專家的著名悖論
    事實上,悖論充斥了數學和統計學領域。為了使用幾個著名的例子,傳奇數學家和哲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悖論,突出了集合論中一些最強大想法的矛盾,該理論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格奧爾格·康託爾提出。本質上,羅素悖論質疑的是「所有不包含自己的列表的列表」。這個悖論是在自然集合論中產生的,因為它考慮到了所有不屬於自己集合的集合。
  • Fami評分中文版:《維納斯與布雷斯》進白銀!
    在本周的Fami通評分現行版中,已經知道本周發售的一款PSP遊戲評分——《維納斯與布雷斯》的評分獲得了31分,榮登白銀殿堂的寶座,但是由於當時資訊有限而不能詳盡收錄遊戲內容。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新鮮熱辣的Fami通中文版第一手的消息。
  • 關於「悖論」的理解與應用
    悖論的英文paradox一詞,來自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和愛好者的注意力。
  • 環島轉盤成交通堵塞點?
    原標題:環島轉盤成交通堵塞點?信息時報訊 (記者 崔小遠) 近日,家住番禺區的市民歐陽先生反映稱,番禺區南村鎮文明路與金光大道交界處為環島交叉設計,車輛到達環島時需要減速行駛,因而,上下班高峰期,該路段經常會出現交通堵塞的現象。
  • 北京交通堵塞要害:整體布局「背井離鄉」(圖)
    我不是交通或城建管理專家。用一個普通居民和乘客的眼光看,我覺得,北京交通堵塞的關鍵問題是「背井離鄉」。北京街道布局的特點是東西和南北兩個走向交叉而成的「井」字型,走向單純清晰和流量流速均勻,然而,北京交通整體布局卻是「背井離鄉」:不顧北京鄉土特徵、跟「井」字街道布局搞長期對抗,造成走向複雜混淆和流量流速失去均衡,結果,馬路越多越寬就意味著堵塞越嚴重。如何因勢利導和利用「井」字街道布局?這是治理北京交通堵塞問題的關鍵。  ●紐約經驗,值得參考。
  • 《明日之後》交通堵塞怎麼玩 交通擁擠玩法攻略
    2018手遊排行 代號survive 明日之後 生存聯機 類似波西亞時光 廢土 開放世界 網易520 射擊 大小:1.20GB 更新:2018-12-18 明日之後是最近非常火的一個生存類遊戲,很多小夥伴都在問這個明日之後交通擁擠怎麼辦
  • 西班牙/法國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交通管理系統 有助於防止城市交通堵塞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València,UPV)和法國土魯斯第三大學(Université Paul Sabatier-Toulouse III)的一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個系統,能夠管理城市中的所有交通,從而在減少車輛行駛時間和汙染水平的同時
  • 「交通堵塞」你只會說「The traffic is bad」嗎?
    小夥伴肯定深有體會:上下班最怕的莫過於堵車了,特別是對於開車的人來說,那是一個煎熬……交通堵塞、堵車用英語怎麼說呢?你是不是只會一句「The traffic is bad.」?gridlock ['grdlk] 是一個不可數名詞,指的是「交通全面堵塞」:the situation that exists when all the roads in a particular place are so full of vehicles that none of them can move.
  • "交通堵塞"英文怎麼說?
    交通堵塞,是每個上班族都會遇到的事情,那你會用英文來描述嗎?我們一起來學!
  • 本田聯合東京大學研發防交通堵塞系統
    隨著私家車的發展,交通堵塞已經成為現代人出行的大問題。本田計劃將研發最新的交通控制系統,並有望今年的5月到6月在義大利和印尼進行測試。
  • 【VOA聽力閱讀】蟻群可以避開交通堵塞!
    這些慈善團體依賴於公眾的憐憫之心和慷慨解囊。2. 但並非只有人類面臨潛在的堵塞問題。螞蟻也會通勤——往返於巢穴和食物來源之間。螞蟻群體的生存依賴於高效通勤。"The more they are, the more food they're going to bring back.
  • 人工智慧遇上交通燈 交通堵塞或成歷史
    智能交通燈可以提前監測到交通擁堵地段,放行行人和救護車,還能通知駕駛員改變路線以緩解擁堵壓力。開創性的人工智慧交通燈將為行人創造更為安全的道路環境,使路況高峰期的交通擁堵不再發生。智能交通燈可以檢測車流速度及道路堵塞狀況,為騎行者、公交車和救護車「開放綠燈」,並通過熱圖分析行人與汽車駕駛員的道路使用情況。
  • 《思維魔方:讓哲學家和數學家糾結的悖論》
    第二章 擾人的二難困境   一、蘇格拉底的詰問法   二、師徒官司:半費之訟   三、鱷魚悖論及其變體   第三章 有關上帝的悖論   一、伊壁鳩魯悖論   二、全能悖論   三、全知悖論   四、惡和苦難問題
  • 有醫說醫 | 心臟也會有「交通堵塞」
    有醫說醫 | 心臟也會有「交通堵塞」 2020-12-1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間旅行的真實和悖論(4)
    時間悖論除了建造時間機器的技術困難,物理學家和邏輯學家還提出了時間旅行可能帶來的各種悖論,這也是有人不承認時間旅行可行性的一個理由。
  • 羅素悖論(理髮師悖論)
    羅素悖論Russell’s Paradox設S是由一切不屬於自己的那些集合所組成的「集合「,即S={x|x∉x}S是一個集合嗎?如果S是一個集合,那麼我們問:S屬於它自己嗎?如果S屬於S,則S不符合「不屬於自己「的條件「,於是應該有S不屬於集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