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文壇的三大著名詩人之一,戴望舒的性格是細膩而又敏銳的,22歲時,他創作的《雨巷》,使他一夜成名,裡面有一位「結著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大概也是他夢想中的姑娘吧。
1927年,大革命失敗,戴望舒到施蟄存家避難,對施蟄存18歲的妹妹施絳年一見鍾情,然而施絳年並不是很喜歡他。
沒想到戴望舒對施絳年的愛竟那麼熱烈,為了得到她,戴望舒以跳樓相挾,施絳年萬般無奈下只能接受這份愛情,4年後兩人舉行訂婚儀式,由於施絳年並不是真心愛著戴望舒,為了自己的自由,施絳年提出了條件。
她要戴望舒出國留學,完成學業,並有穩定的收入,於是第二年,戴望舒就前往法國留學了。
果然,施絳年在這邊找到了自己的真愛,而戴望舒在那邊貧困地過了3年,回國後,戴望舒當眾打了施絳年一巴掌,宣布結束這段長達8年的苦戀。說實話,這件事情並不怪施絳年。
和施絳年掰了之後,戴望舒自然不能繼續住在施家了,於是他寄居在了劉吶鷗的公寓,然後,戴望舒又一次愛上了別人家的妹妹,這次是鄰居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
事情驚人的一致,這年穆麗娟也是18歲,一年之後,兩人結婚了,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其實當時的穆麗娟是仰慕戴望舒的才華才和他走在了一起的,但是這兩個年齡相差了一輪的人,並沒有過上想像中的幸福日子,反倒是摩擦不斷,生活需要柴米油鹽,但戴望舒總是一頭扎在他的文學裡,一年後,兩人就分道揚鑣了。
戴望舒起初是不肯離婚的,為了挽回穆麗娟,他還寫了封絕命書:」現在幻想毀滅了,我選擇了死,離婚的要求我拒絕,因為朵朵已經五歲了,我們不能讓孩子苦惱,因此我用死來解決我們間的問題,它和離婚一樣,使你得到解放。」
然而即使這樣戴望舒還是沒能挽回穆麗娟的心,1943年,萬般無奈的戴望舒才終於放下,同意了離婚。
兩年後,戴望舒偶然相識了大同圖書印務局的抄寫員楊靜,很快又陷入了愛戀中,楊靜當時才15歲,她出生香港富裕家庭,長得美麗動人,顯然也是被傳聞中雨巷才子的才華所折服。
不到幾個月,剛滿16歲的楊靜就嫁給了大她21歲的戴望舒,並在不久後生了兩個女兒。
事實證明,在沒有真實了解對方時,僅憑外界的評價和傳聞都是不可信的,就算對方在某一領域很優秀,但過日子始終是要看感情和真正的生活,細節是最不可忽視的。
戴望舒和楊靜並沒有深入地了解過對方,和前面一樣,他們婚後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加上楊靜畢竟年齡還小,在逐漸長大中也有了一定的改變,幾年後,楊靜就愛上了別人。
戴望舒的感情又一次破裂,就這樣他經歷過三段走心的戀情,全都無疾而終,此後戴望舒放棄了愛情,一個人默默地從事編譯工作,僅兩年後,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