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如戰場
學霸們在考場上奮筆疾書大殺四方
每當合上筆蓋的那一刻
他們如戰士揮刀入鞘,驕傲離開。
而學霸們曾經也有各自的弱點。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們不斷攻克自己的弱點,在一次次的過失中積蓄能量,直到爆發自己的洪荒之力。
此力之源泉,便是學業修煉最高深的武功秘籍——錯題本。每當與學霸們對話交流,無不對錯題本讚不絕口,翻閱他們的錯題本,總是讓人賞心悅目。
首先明確,我們這裡的錯題本指的是對錯題研究成果的記錄本,對於那些只把錯題簡單的抄錄而不做任何思考加工的,僧僧在這裡不予討論,因為這種簡單的抄錄錯題,在沒有經過思考的情況下,並不能起到錯題本真正的價值。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對於學習這件事,簡單說其實就兩步,第一步找到自己不會的東西,第二步把不會的變成會的。現實中,絕大部分的人把時間花在做題上,覺得自己平時根本沒有時間去整理錯題,在這裡小名老師要提醒,這些人忽視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做題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找到自己不會的題,然後針對性的解決不會的,起到篩選的作用。
少部分人能夠意識到要把自己不會的題記錄下來,但僅僅停留在記錄的層面,忘記了學習本身就應該是學習怎麼去解決這些自己原本不會做的題目。
錯題本的4大作用
我們都知道雖然在考試中遇到自己做過的題目的概率是比較低的,但平時的訓練和考試的題目在命題空間是一致的,在知識點的考察、能力的考察和思維的考察等角度也是一致的。
平時大量訓練的目的是縮小自身思維能力和命題者要求之間的差距,我們的錯題反映的是我們學習的盲點所在,對於自己犯錯誤的地方,我們往往要花至少3次的同類型題目的訓練才能很好的避免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不明白的一些點,每個人的情況又不相同,我們經常說要查漏補缺,做針對性的複習,可問題是其實很多學生說不清楚自己哪裡學得好,哪裡學的不好。
舉一個例子,老師認識的一個同學,學習相對較差,每次考試複習前總是憂心忡忡,求教我應該怎樣複習,大方向我可以給孩子規劃好,但具體到每個章節,小知識點,每個人薄弱點都是不一樣的,我詢問他哪裡學得好哪裡學得不好時,他自己是回答不上來的,這個情況就很可怕了,因為複習的時候他完全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像他這種學生就是要急需建立自己的錯題本,在複習的時候參照自己的錯題,有明確的複習方向。
誠然,整理錯題的過程是比較逆人性的,人總是喜歡新奇的東西,做題也是如此,大多數同學都喜歡刷新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總結思考,盲目的採用題海戰術,會的東西越來越熟練,不會的地方從初一拖到初三還是不會,成績怎麼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呢?
和我們平時記筆記的道理一樣,建立錯題本的作用也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叫做平時辛苦記錯題,考前複習分不愁。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我們不免對自己不擅長的知識點、技巧、模型要去查閱複習,加上自己的思考,把不會的變成會的,這也是良好的複習過程,加深自己對不擅長模塊的學習。
每年中、高考後,都會出現不少所謂的學霸考生,也採訪過不少省市的狀元,當問到考試前你們是如何複習這個問題的時候,眾多的學霸都會提到自己專屬的筆記和錯題本。
這是他們從初一就開始辛辛苦苦的做的,裡面的錯題都是自己在這三年來經過大量的練習篩選而出的,不僅有著正確的解題方法,還有著自己對於題目的重新審視和理解,加上對於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在考前他們不斷的複習自己總結的東西,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既有效又高效,在考試中無往而不利!
1.每門學科要有專門記錄錯題的本子,簡陋精緻是次要的,但一定要滿足整理錯題的需求。
2.分門別類的把錯題進行整理和分類,在分類時可以根據錯誤原因、章節學習順序、解題技巧等情況進行分類。
3.把錯題寫下來或者裁剪粘貼到錯題本上,把自己錯誤的解法也寫在上面,然後寫下正確的解析以及錯因分析。寫正確解析的過程不是說自己抄答案的過程,而是一邊寫一邊感受解題的邏輯,加深印象形成能力。
此外,錯因分析尤其要重視,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錯誤是知識方面的漏洞、還是思維方法的錯誤、還是計算的錯誤等等,隨著錯題量的增加,你是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處的,可以針對自己差的地方專門去練習訓練。
4.標明錯誤的日期方便自己日後的回顧,在錯題旁寫下自己的反思總結也是必須要做的,題目改錯完之後,要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無論是知識點上的回顧還是相關技巧模型的深化理解,都是自己站在更高層次的角度去把握做錯的題目,長時間下來會形成自己的套路和方法論,也是你遇到同類習題不再錯誤最至關重要的一步。
錯題本的建立是基礎,正確運用好錯題本才能體現它的價值。錯題本的價值是在不斷回顧當中達到最大化的,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預留出一定的時間給自己專門去回顧錯題和筆記,這是反覆咀嚼的過程,每一次回顧都會有新的體會。
在回顧的過程中,有些錯題感覺自己已經足夠熟悉了,同一類的錯誤不會再犯,也要大膽的主動將錯題本"變薄",不斷溫故知新,不斷推陳出新,持之以恆,成績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記錄錯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有分門別類的思想,一般而言錯誤題目整理的越多,自己在所在章節的問題也比較多,這就給了我們一個方向,自己複習或者針對性刷題時應該要加強的方向;
其次平時針對習題所做的心得總結也是每次回顧複習的重點,不斷揣摩,不斷思考,細細品味自己得出的套路方法,形成相應習題的做題方法論。
我們回顧錯題,隨著次數的增加,對於錯題肯定是愈來愈熟悉,我們看錯題的速度也要有相應的調整,剛開始複習錯題要花的時間要相對來說更長一些,我們需要把正確的解析和總結在腦海中認真的過一遍,加深對於題目的理解和思考,到後期速度就要加快,腦海中迅速想到做題的關鍵點,相關的套路和技巧也要非常熟悉。
如果對於題目已經足夠熟悉,自己覺得也沒有留存的價值,也就到了給錯題本「減負」的時候了,把錯題本「變薄」,只留存那些對自己還有價值的題目即可。
題海無邊,與其掙扎求生,不如回頭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