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像頭和話筒成隱私洩露「重災區」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網絡隱私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要議題,什麼軟體會獲取我們的隱私信息?哪些獲取行為屬于越界獲取?我們該如何防範隱私洩漏和網絡欺詐?日前,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和DCCI網際網路數據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1144款手機APP獲取用戶隱私權限情況的統計顯示,目前幾乎所有手機APP都在獲取用戶隱私信息,但大多數都能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進行獲取,越界獲取用戶隱私比例持續大幅降低,2018年上半年安卓APP越界獲取比例降低到5.1%。報告和專家都認為,《網絡安全法》的實施,政府部門對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視,網際網路行業的自律,用戶隱私安全意識和技能的提高,都在推動整個網絡隱私環境向前發展。

  安卓APP越界獲取用戶隱私比例下降

  《報告》將用戶不知情時個人信息被獲取的情況稱之為隱私洩露,報告顯示行動網路隱私的洩露主要有手機軟體獲取、免費Wi-Fi竊取、舊手機設備洩露以及黑客攻擊企業大數據等渠道。

  《報告》主要針對手機軟體獲取用戶隱私情況進行統計、研究和分析。研究團隊共選取了869個Android手機APP、275個iOS手機APP,對三類隱私權限的獲取情況進行逐一分析:「核心隱私權限」包括獲取位置信息、讀取手機號、讀取簡訊記錄、通話記錄等;「重要隱私權限」包括打開攝像頭、使用話筒錄音、發送簡訊、發送彩信、撥打電話等;「普通隱私權限」則包括打開WiFi開關、打開藍牙開關、獲取設備信息等、打開數據網絡等。

  《報告》隱私安全測試結果顯示,去年下半年,幾乎所有的安卓手機APP都在獲取用戶隱私權限,869個Android手機APP中未獲取的僅佔0.1%。其中生活購物類和投資理財類APP佔比明顯增加,生活購物類由7.6%增加到11.2%,投資理財類由9.1%增加到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獲取「打開攝像頭」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9.9%,獲取「使用話筒錄音」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6.2%,這兩個權限也是用戶最為關注的隱私信息。

  一個良性的變化是,安卓手機APP在越界獲取用戶隱私權限的比例在大幅降低,相比去年上半年的25.3%,今年上半年降到了5.1%。研究團隊和現場專家都認為,《網絡安全法》的實施,網際網路行業的自律,用戶隱私安全意識和技能的提升,都促使移動軟體開發者在採集用戶信息時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對隱私權限管理相對完善的iOS系統,也存在隱私洩露問題。《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iOS端獲取用戶隱私權限從69.3%驟增到93.8%,其中圖像美化類獲取比例高達100%。

  每三條詐騙簡訊就有一條非法貸款

  來自騰訊安全實驗室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騰訊手機管家詐騙電話標記總數2970萬個,攔截詐騙簡訊1833萬條,平均每天標記詐騙電話16萬個,攔截詐騙簡訊10萬條。在世界盃前夕的5月,詐騙簡訊暴增超過792萬條,是2月的近10倍。

  今年上半年最常見的詐騙簡訊是非法貸款、病毒軟體&惡意網站、偽基站、高薪招聘和網購,其中非法貸款佔比32.4%。詐騙電話多為以各種理由要求轉帳、冒充領導、索要驗證碼和冒充公檢法。惡意網站中色情網站佔比高達56.9%,博彩網站增長到34.4%。報告認為,博彩網站數量大增,世界盃開賽是重要的刺激因素。

  來自騰訊安全管理部的案例分析顯示,6月高考過後,以高考和錄取為名義的詐騙手法多為「高考補助金」「黑客改分」「保送」、偽造錄取通知書,或者發送簡訊連結植入病毒。世界盃期間的詐騙手法多為賭球競猜、虛假獲獎信息、惡意釣魚網站等。記者 葉丹 實習生 葉子穎

相關焦點

  • 手機成了隱私洩露重災區,攝像頭和話筒動了哪些權限你知道嗎?
    你的手機攝像頭真的安全嗎?8月3日,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和DCCI網際網路數據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通過對1144款手機APP獲取用戶隱私權限情況的統計,評估移動端APP的隱私安全。
  • 手機話筒和攝像頭有可能導致洩露私隱問題,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但是,用著手機,就離不開通信網絡,行蹤也就有軌跡可溯查;手機有攝像頭,有麥克風(話筒);手機有衛星定位;手機可網絡聯通。手機的諸類先進科技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隨著手機廠商間的激烈競爭,手機將越來越具更多功能,將更加受用,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也是好事,人們越來越便利了。但也牽出了一個人隱私會漏密和該如保護好私隱的很現實問題。
  • 家庭活動變現場直播 攝像頭成洩露隱私「黑洞」
    ,安裝在家裡,通過手機實時查看或回看家裡情況。隨著智慧型手機等網際網路工具的廣泛應用,價格實惠的攝像頭也被一些人連接到手機上,用於看護家人或者防盜。但一些攝像頭在傳輸數據時可能被不法分子侵入,導致隱私被洩露,甚至因此危及用戶人身財產安全。
  • 手機不能亂給「軟體權限」,特別是這3個!不然個人隱私容易洩露
    所以說,即使你的手機再貴再好,這3個「軟體權限」別亂給。第一個「軟體權限」:位置信息權限要知道,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安卓手機,都有定位服務,而一旦我們給手機軟體授權了定位服務,那麼這些軟體就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確定我們的居住地址、工作地址和生活習慣等。
  • 手機App獲取用戶隱私權限迎來新規範!如何防止隱私信息洩露?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必備品了,因為我們能夠通過手機APP進行日常交流、學習、工作等,但不知從何時起,各大平臺的大數據就開始分析我們的日常記錄了,出行路線被導航類APP記錄,月度花費被各類支付APP掌握……而作為手機APP的用戶,往往面對著開發者的霸王條款,開隱私權限可以使用軟體,不開隱私權限無法使用軟體,開與關讓用戶陷入了妥協
  • 別讓「手機的攝像頭」成為「窺探隱私的眼睛」
    近日,有用戶表示:明明沒有自拍,攝像頭還會升起來看你一眼,再默默縮回去。專家表示,攝像頭探出可確定A pp讀取了相機權限,但有否照相或攝像還有待進一步確認。(6月29日《南方都市報》)  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升降式攝像頭是如何被「喚醒」的?這一新功能是否成了窺探用戶隱私的神器?這是手機用戶最大的質疑點。
  • 租房裝修教育培訓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原標題:租房裝修教育培訓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雙11」期間狂轟亂炸的店鋪促銷信息、陌生電話打來的房屋推銷,甚至是精確報出個人信息的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洩露已經延伸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威脅著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 微信隱私洩露怎麼辦?
    可能是你的同事想要打個電話或者把玩一下你的手機,可能是你們家的小調皮蛋兒要玩會兒遊戲,也可能是你的妻子女朋友甚至老媽單純粗暴的想要看一下你的聊天記錄······總而言之,你的手機隱私隨時存在洩露的危險手機是我們的隱私物品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手機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個器官,延伸著我們的生命,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 信息洩露成監管難題 租房裝修教育是重災區
    房產租賃行業居首在專項執法行動中,房產租賃、裝飾裝修行業、教育培訓行業是重災區。其中,房產租賃行業案件數量和涉案信息數量均列首位。共查辦案件273件,涉案信息數量153.2萬條,罰沒款428.2萬元。相關部門曾在10月底發布20個專項執法行動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經營者收集用戶信息存儲並供員工使用、收集信息後販賣等多種情況。
  • 安卓手機用戶注意了 這幾類APP最容易竊取你的隱私
    【TechWeb】1月25日消息,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和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2018年度網絡隱私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網絡安全事故頻發,快遞、酒店、外賣、網絡社交等行業領域頻 頻爆出用戶數據洩露事件,洩露的用戶數據大多高達數億級。
  • 100%的安卓APP在獲取手機隱私權限?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與防詐騙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保證個人隱私安全越發重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用戶數據洩露事件頻頻發生。2018年由於洩露數據而成為輿論焦點的公司,不乏網際網路公司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 隨著普通用戶的隱私安全意識提高,移動網際網路上的隱私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多的獲得社會輿論的關注。
  • 了解自己行動裝置的隱私洩露問題
    隱私風險——基於攝像頭監控既然手機中的軟體可以操作攝像頭進行「拍照」和「錄像」。那麼手機中的木馬當然也可以幹同樣的事情。很多人習慣把手機放在臥室裡,萬一放置的時候攝像頭的角度比較好,萬一你又中了木馬。說不定你的裸照就流傳出去了 :)隱私風險——手機拍照,EXIF洩露的隱私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基本上都內置攝像頭了。很多手機用戶經常會用手機拍照,然後分享到網上。
  • 中信銀行洩露客戶隱私,那……智能鎖還有隱私保護可言嗎?
    近日,知名脫口秀演員#池子個人信息被中信銀行洩露#事件上了熱搜,不僅因為涉及到的巨額資金,還因為事件涉及到了用戶隱私,從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撇開事件本身起因結果,從這次事件發生後網友的反應,可以看出很多人對洩露隱私這一行為真的是深惡痛絕。舉個例子:各位平時接到廣告推銷電話時,是不是很痛恨洩露你信息的個人或組織?同時,在智能家居領域,隱私安全問題近來也備受關注。
  • 手機定位洩露隱私 你的位置被追蹤了嗎?
    蘋果和谷歌都因為收集手機用戶的地理位置而陷入是非之中,如果地理位置數據洩露會給手機用戶帶來哪些威脅呢?還有哪些手機服務可能會洩露地理位置呢?  洩露地理位置帶來的後果  如果不小心,你的地理位置洩露,會帶來哪些潛在的威脅呢?
  • 63套房離婚協議的背後 你的隱私是如何洩露的?
    據當事人介紹,因最近準備買房,離婚證和離婚協議書給售樓部和貸款銀行各複印了一份,她懷疑正是由此流傳開來,銀行、房產等機構的工作人員,看到所謂「好玩」的當事人隱私信息,隨手拍下來發布到網上,可能對看客來說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對當事人來說,卻是對隱私權的嚴重侵犯。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就算除去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我們家中的很多設備隨時都可能暴露你的隱私。
  • 智慧型手機攝像頭也會被入侵 你的隱私可能正在被直播
    據了解涉及攝像頭種類包括 電腦 、 智慧型手機 及 家庭智能攝像頭賊眼侵犯隱私我們該如何防範?遭破解攝像頭IP近萬個集中在江西浙江等地目前,王某涉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傳播淫穢物品等罪,已被浙江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 當手機變成「監視器」 如何讓隱私信息不再「裸奔?
    智慧型手機成了現代人生活的標配,連上Wi-Fi,下載各種App,輸入手機號碼,接收簡訊驗證碼再完成各種信息認證……一串熟悉的操作後,便打開了移動網際網路世界的大門,但也毫不知情地把個人隱私信息「曝光」了。微博截圖。
  • 新民快評|隱私買賣,堵住洩露源頭是關鍵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據新華社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圖片來源:東方IC買賣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平臺上,居然可以買到敏感的個人隱私信息,這一狀況讓人無法等閒視之。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是網絡市場治理的重點之一,但買賣隱私的違法違規交易屢禁不絕,警示平臺須花更大力氣審核把關。
  • 隱私都洩露成這樣了,還磕CP呢?
    然而我試著用洩露信息裡面的手機號,搜索這些人的微信。其中一個人,查出來微信名和洩露信息中的真名一模一樣...其他還有兩個人,性別和位置信息也和通報大體一致。不但有每個人具體到門牌號碼的家庭住址,還有他們的手機號身份證號,甚至還有一個人身高體重BMI指數...把我自己代入進去,以上每一個都是我絕對不想告訴太多人的隱私信息。
  • 這個APP能一鍵識別針孔攝像頭!
    近年來,針孔攝像頭的位置變得越來越隱蔽,從電視、空調、路由器這些大件設備,到插座孔、易拉罐、掛衣鉤、沐浴露瓶等邊邊角角,各個角度的偷拍讓人防不勝防。尤其是在酒店、衛生間等人員流動大的地方,更是偷拍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