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教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在今年的戰「疫」行動中,醫療工作者隊伍中湧現一批又一批「戰疫先鋒」,這些優秀人才的湧現離不開醫學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為展示教育系統「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築夢育人使命」,展現醫學教育工作者風採,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走進海南醫學院,傾聽他們的心聲,記錄他們的育人力量。
「來,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向上十指緊扣,堅持一分鐘……」在海南醫學院的教師辦公室,張宏玉見到記者便熱情地指導了八段錦的具體動作,「這幾個動作做好了,對腰椎頸椎都很有益處,也能在工作勞累時放鬆身心。」 張宏玉告訴記者。
工作中的張宏玉(人民網海南頻道樊歡迪 攝)
「榮譽稱號再多,我仍是一名老助產士」
從臨床到教學 責任持續「加碼」
「我是一名老助產士,從1982年開始從事臨床工作。」臨床工作多年,張宏玉一直保持對職業的敬畏。助產工作過程較長,熬夜通宵是家常便飯,「雖然辛苦,但是不能放鬆。」 張宏玉說,「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母子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回報。」
2005年,張宏玉轉去海南醫學院成為助產專業的一名教師,「作為醫學生的導師,責任變得更重了。」 張宏玉說,「教師要傳遞給學生一個正確的信念:醫護工作者是健康的守衛者,服務的根本宗旨是為了人民的健康。」
身為助產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張宏玉在教育年輕教師和學生時,總會強調臨床的重要性,「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們要貼近臨床,不能脫離孕產婦,將自己學的東西用在實際生活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上課中的張宏玉(人民網海南頻道樊歡迪 攝)
「執教15年,學生帶給我更多感動」
一塊錢承載濃濃師生情
時隔多年,張宏玉仍記得在公交車上幫她投了一元錢的學生。「坐公交時,忘記換零錢了,一位學生便給我塞了一塊錢,只說了一句:『老師,我是您的學生』,便匆匆走掉了。」 張宏玉感慨道,「雖然至今都不知道這位學生是誰,但心裡一直很感動。」
在畢業典禮上,張宏玉鼓勵同學們:「你們要好好生活,將自己的生活過好,不要好高騖遠,專注於當下。」在生活上,張宏玉樂於幫助同學們解決實際問題,學校女同學的各種生理問題都會得到張宏玉的專業解答,「我不會跟學生講大道理,沒有把他們當成學生看待,要愛他們,提醒他們做一個正常的人,做一個健康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隨和的張宏玉在學校也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在她的影響下,許多學生也從事跟助產相關的工作甚至開了助產工作室,「全國的助產行業還有很多空白,需要這些年輕的力量來補足,看到他們走上這條道路,我很高興。」
在文昌做義診活動,張宏玉(中)教當地婦女健康操(受訪人供圖)
「醫學知識要服務於大眾」
走基層做義診 步履不停勇向前
除了在學校授課和做科研外,張宏玉還積極參加各種交流會,與全國專家進行專業探討,「在學校任教後,就能有機會見到各地權威專家,會發現更多層次的問題,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
張宏玉還利用一切機會普及順產的健康知識,利用網絡加入了許多自然分娩的群,直面孕產婦群體,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網絡平臺授課,面向醫院產科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身為專業助產士,有自己的社會責任。」為做到服務大眾的目的,張宏玉經常下到村裡,參加義診活動。「許多孕產婦不是病人,不需要吃藥打針,只需要正常的護理即可維持健康狀態。」 為此,張宏玉撰寫專業書籍,幫助各地的孕產婦分娩,腳步遍布全國各地。
「現在她們都叫我『順產教授』,我很珍惜這個稱號。」 張宏玉笑著說。
張宏玉(左)帶著孕產婦做運動助自然分娩(受訪人供圖)
致敬築夢人 | 教師周丹:站上三尺講臺的每一天都是挑戰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記者:樊歡迪
編輯:盧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