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水域釣魚,釣餌是啥真的不重要,窩料是什麼才重要

2020-12-23 愚者論漁

本文不是標題黨,不知道喜歡大水面水域釣魚的朋友有沒有這種感覺,每次去野釣大水域作釣,只要釣到魚了,釣到大魚了,十之八九是窩料打的好,而且窩料味型也很不錯;但是如果沒啥好魚獲,仔細琢磨一下,是不是窩料和上次不一樣,或者是仔細回憶一下,是不是你附近有人打重窩了?

在野外大水面水域,除非有人工大面積水域承包,拉網養殖,正常情況大水面水域的魚群密度相對來說是非常稀疏的,可能幾十平米能有一條魚都算是密度比較大的,所以在這種密度之下,正常情況大多數魚群時長年累月餓著肚子的,而且因為水面大,不管是什麼魚種基本上都會每天有足夠的活動面積,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野生魚比養殖魚肉質更瓷實的原因;所以在大水面野外水域作釣時,聽到不少人說重釣餌味型、重釣餌狀態之類的,可能是確實運氣不錯,加之垂釣的水域中魚的密度尚可,釣上的漁獲不少,但是大多數應該是沒有在大水面水域垂釣的經歷和經驗,人云亦云,其實經常去水庫作釣的釣友都應該知道,真正在大水面水域作釣的時候,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窩料,而不是釣餌。

大水面水域作釣做窩一般都是數量為王,我們經常戲稱,漁獲和窩料是等比例的,窩料越多,漁獲越多,這其實不是開玩笑的說法,比如一般每次去水庫野釣,20斤窩料不嫌多,30斤窩料湊了吧和,50斤窩料也就打兩天,200斤窩料打一個禮拜都不夠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常情況下我們會習慣性打2~3組竿子(一般約成定俗的是一組5把海竿),每一組海竿之間間隔也就不到1米,一般多採用打窩船放窩料和放鉤;如果是手竿的話一把是2把~3把為一組,至少也得3組吧,每組和每組之間間隔5米就已經算間距很寬了,所以每次放窩料大約3~5斤左右已經算是很節省了。為了窩點持續,大約要4小時左右補窩一次,按一次補窩大約1斤,海竿的話就是5斤,手竿就要3斤,這樣算下來一天20~30斤窩料用起來非常緊張,所以那些說大水面野釣打窩用窩料30斤往上的是浪費,只能說估計大水面野釣的經驗不足。

本文沒怎麼說味型也是有原因的,在大水面水域做窩,因為魚的密度、水情之類的都不確定,所以只需要記住我們準備足夠的窩料誘魚就足夠,只要不是太難吃、太奇葩的亂七八糟的味道,基本上只要有耐心(2天以上的垂釣)基本上都會有漁獲,所以味型在大水面水域作釣時意義不是很大。如果想驗證本文的觀點,不妨在入冬前找個水庫嘗試一二。

相關焦點

  • 自製一種便宜又好用的釣魚窩料,專門針對大型水域垂釣
    冬天並不是釣魚的好季節,不過這並不妨礙手癢的釣友出去挑戰。更何況,冬天也並非絕對釣不到魚,不僅是南方釣友,即便是相對寒冷的北方,該釣魚一樣可以有不錯的收穫。加之氣溫低的時候,小魚活性下降,咬鉤的個頭都不小,其實還是很值得一試的。
  • 邀天下釣友討論,釣魚窩料重要還是餌料重要?釣魚什麼窩料好?
    凡是老婆支持老公釣魚的,都是賣漁具的。天天釣魚老婆還能洗衣送飯做家務。不像咱們可憐的釣友,釣魚都成了夢寐以求的事了,有時候偶爾還得騙騙老婆,本來老實巴交的人都學會哄老婆了。 好不容易釣釣魚,哪能空軍啊,是不是?那咱們就說說為什麼要打窩?
  • 搞懂習性、窩料及釣餌用法,3種釣法,看完秒懂
    釣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間也。文明釣魚,保護資源,人人有責!馬口魚的體型與白條十分相似,通常都只有五六十克,一百多克的馬口魚極為少見。因為其嘴巴特別大且周身有花紋,故取名馬口,外號桃花魚。雖然它不是特別名貴的魚種,但肉質卻是非常細嫩的。
  • 秋季大水面釣魚攻略,釣位最重要,餌料用好爆護不難
    大水面釣魚心情舒暢大水面最重要的一項:重窩水面越大,我們打的窩子也要越大。大毛老師被釣友們趣稱為「大盆」那是因為他喜歡釣大水面,讓他去黑坑或者小溝小河裡面肯定用不著這麼多窩料。這也是沒有辦法,大水面沒有重窩可以說十有九龜,除非你是海竿守鰱鱅、磯竿守翹嘴或者桂花魚,要不就用短杆抽白條(小魚)。大水面釣魚窩料除非找到了魚道,要不最少要20斤起,魚兒密度不太高要守三四天的地方一百斤都不算多。那次白盆珠釣草魚,一天一打打了80斤玉米酒糟。
  • 釣魚別光顧打窩,學會「養窩」更重要,這樣才有釣不完的魚!
    相信大家在野釣時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打下誘餌後成功把魚誘進了窩,但釣著釣著就沒口了;或者連續幾天在同一個釣點釣魚,漁獲卻一天比一天少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主要還是在「誘魚」這個環節出了問題釣魚別光顧打窩,學會「養窩」更重要,這樣才有釣不完的魚!
  • 蚯蚓、紅蟲、商品餌,哪一個才是冬天釣魚最好用的釣餌
    冬天釣魚用的釣餌,蚯蚓、紅蟲、商品餌,左右不超過這三種,雖說近兩年比較流行用白蟲,但是這種釣餌,並不被主流釣友所接受,就大多數釣友的認知中,還是更認可蚯蚓、紅蟲、商品餌。因此,冬天單用蚯蚓釣魚,效果其實很一般,必須要有合適的窩料,以及妥善的保存方法,否則,寒冬臘月用蚯蚓釣魚,簡直就是開玩笑。
  • 釣魚時「誘餌」比「釣餌」更重要,用紅蟲這樣釣鯽魚效果絕佳!
    在釣魚的時候大部分釣魚人都會注意餌料這個問題,但有多少人明白餌料也分為「誘餌」跟「釣餌」呢?我們經常都是使用商品餌料或者一些其他自製餌料,掛鈎之後就開始拋竿垂釣了,但對餌料並沒有深入細緻的理解。正所謂「窩裡有魚靠釣技,窩裡無語靠誘力」,我們使用的窩料跟餌料都需要具有誘魚效果,這樣才能讓魚兒有進窩跟咬鉤的欲望,我們釣魚人才能把它們釣起來。尤其是在這個氣溫低下的季節,魚兒們已經不怎麼活動了,這時候我們想要釣到魚,就得先從誘餌上面下點功夫,而在這個季節又是釣鯽魚的好季節,我們想要釣到鯽魚,首先就得先把鯽魚誘進窩才行。
  • 冬天釣魚選這三個位置,有口都是運氣好,沒口才是正常的
    所以,對釣魚人來說,釣位的重要性,遠勝釣餌、釣技、釣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釣友總會憤懣的說,有魚,用什麼釣都能爆護。但是,到底什麼樣的釣位才是好釣位,沒有爆護之前,都屬於吹牛,而這三種釣位,在冬天戶外野釣時,只要選定了,那一定是打龜的結局。
  • 搞明白窩料進水沒動靜的三個原因,打窩聚魚,一點也不難
    打窩是一個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實操起來,卻又頗為麻煩的事,說簡單,是因為打窩的操作,毫無技巧可言,手不抖,拋的差不多準就行。但是,打窩卻又不僅僅是拋的準就行,因為釣魚是一個唯結果論的運動,甭管窩料是拋是撒是放是投,有魚口,能釣上魚,這才是唯一的標準。
  • 漁具店老闆偷偷告訴我,誘餌窩料應該這樣配,漁獲可翻倍升級!
    畢竟誘魚成功,才能有魚兒來咬你的鉤餌,在上篇文章《如何正確使用誘餌窩料(上)》中,筆者已經為大家介紹了根據對象魚種的不同,誘餌窩料的使用也不相同,還有具體的打窩方法也有好幾種,之前已經說過適合野釣的手拋打窩法,下邊筆者繼續為大家分享其他的打窩方法。
  • 發窩不聚魚,起窩不留魚,大多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釣魚,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打窩,因為只有打窩,才能誘使魚群進窩,當窩點所在魚群密度達到一定數量,釣餌才有可能被魚群吸食,那麼釣上魚才有了可能;但是,在實戰中,經常會面臨這麼一種情況,就是打窩之後沒多久就發窩了,但是連不了幾竿,就會停口,這種現象,被我們稱為發窩不聚魚,起窩不留魚,這兩句話該怎麼理解呢
  • 夏季釣魚,自然水域這樣選擇釣點,中魚率更高
    那麼在自然水域作釣時,該如何選擇釣點?如何運用餌料呢?在釣點的選擇上,儘量選擇老釣位或者緩坡處,水深不宜過深,大概兩三米即可,這樣拋竿作釣時,很容易定位到魚洄遊的路線,作釣時可在釣點的周圍多打兩個窩子,釣獲機率更大。
  • 海釣用什麼釣餌效果更好?5種水情用餌大不相同
    最近總有釣友問海釣用什麼餌最好?所以我整理了下常見的海釣用餌思路,今天就聊聊海釣不同水情下的用餌思路。海釣中能當餌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蛤蜊、海蟑螂、魚肉、蝦、螃蟹、生蠔、各種海蟲等等海邊唾手可得的東西都能作為釣餌使用,哪一種才是最好的?
  • 蚯蚓釣魚,用什麼打窩好用呢?了解這些,上魚速度快!
    回到釣友的問題,釣魚時使用蚯蚓作釣餌,用什麼窩料打窩?為儘量詳實的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布展開,如下。1、蚯蚓作釣餌,不同水域情況下如何打窩2、不同條件下,打窩形式技巧。3、延伸:蚯蚓做釣餌使用需要注意的問題蚯蚓作釣餌,不同水域情況下如何打窩蚯蚓不僅可以釣雜食性魚種,還能釣食肉性魚種,加之水體環境不同,因此所用的窩料也不盡相同。
  • 用蚯蚓釣魚如何才能讓魚儘快上鉤?
    但事物都具備兩面性,蚯蚓雖然釣魚效果不錯,但自身最大的缺點就是無霧化能力,這個原因是制約蚯蚓釣魚效果的最大原因,如果想通過使用蚯蚓釣魚獲得更好的效果,要從以下幾點來改善:釣魚最重要的是誘魚,窩裡有魚才能釣到魚。保持蚯蚓的動態活性,這點很重要。
  • 鯽魚、草魚、鯪魚、黑魚、鯰魚的釣法解析,領悟透能秒殺一切水域
    認識魚以應對變化著的魚情,什麼時候釣什麼魚,什麼魚該釣,什麼魚不該釣今天從幾種比較常見的魚種入手,聊一聊魚的習性,以及釣不同魚的技巧鯽魚鯽魚是非常常見的,無論春夏秋冬都是釣友們最愛釣的魚種之一。釣魚圈內有一說法,學釣魚先學釣鯽魚,這幾乎是釣魚人的共識。
  • 粉狀與顆粒狀,野釣打窩用哪種窩料?分析優劣勢,找出不適用環境
    「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這句古老的釣魚諺語,說明了在作釣中打窩的重要性!特別對於野釣的自然水域,水廣魚稀,單獨靠魚鉤上的釣餌很難吸引魚吃餌,更不用說把魚長時間留在窩點內。這時我們就需要打窩,依靠窩料的數量或味型上的優勢,成功把魚吸引到窩點並留住。
  • 創造與魔法各水域釣魚掉率 釣魚概率
    創造與魔法裡釣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各大水域掉率,一起來看看吧。
  • 【釣魚技巧】冬季野釣,蚯蚓和紅蟲,哪一個做釣餌效果更好
    ,畢竟是兩種餌,那麼我們到底用紅蟲好,還是用蚯蚓好,當然,也會有釣友不以為然,都是值不了幾個錢的事,可以紅蟲蚯蚓都準備點,這不就完了麼,這有什麼好值得琢磨的,簡直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事,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雖說從性價比上來看,都是幾元錢的事情,但是從實戰效果來分析,蚯蚓、紅蟲使用起來,尤其是在冬釣的時候使用,效果並不一樣,那麼,這區別,主要從哪幾個層面表現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