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集團的衰落並非一日之寒。十三年前,由於連年虧損,融資困難,華晨集團從美國退市,成為國企在海外資本市場主動「求退」的第一例。此後,在自主品牌崛起的黃金十年,華晨幾乎全部缺席,開始一路下坡。終於,華晨集團還是負債纍纍,落得一地雞毛。
11月20日,在第十八屆廣州國際車展開幕首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的消息在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而這距華晨集團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僅過去了一周時間。
從赴美上市第一股到破產重組,華晨集團就這樣「轟然倒下」。
昔日大廈傾倒
1992年,華晨集團正式成立。同年,在仰融的操盤下,帶有的國有屬性的華晨「中國概念股」包裝頗受紐交所青睞,在上市環節一路綠燈,終於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並一舉融資7200萬美元。
在華晨集團的鼎盛時期,金杯汽車家喻戶曉,中華汽車增速喜人。作為遼寧省首家省屬千億級企業,華晨集團一時風光無限。
華晨系的成長,為中國的金融市場提供了大量可借鑑的資本運作模式,如多地上市、借殼上市、換股、股東換位等,這些我們在書本上看過無數次的模式被仰融演繹成了真實案例。在這樣的資本運作之下,華晨系蒸蒸日上,據媒體相關報導,仰融一手打造的華晨系市值高達246億之巨,旗下有5家上市公司,系內各種關聯公司158家,各種關係錯綜複雜,被稱之為「華晨迷宮」。而迷宮的鑰匙僅僅掌握在仰融一人手上。
然而好景不長,因為仰融主張發展重心南下寧波,開始與遼寧省各方衝突不斷,直至2002年3月,財政部將華晨資產劃歸遼寧省,仰融也因涉嫌經濟犯罪遭到批捕通緝。其間短短幾年,華晨集團業績迅速下滑。
由於業績連年虧損,又失去仰融對資本的操盤,華晨集團幾乎徹底失去融資能力。2007年,華晨正式放棄美國上市,這亦成為國企在海外資本市場主動「求退」的第一例。
接下來,在中國自主品牌迎來黃金十年發展史上,華晨甚至全部缺席。
由於自主品牌羸弱,從2011年起,華晨集團主要賺錢的資產就變成了寶馬。2011年至2018年,華晨寶馬每年為華晨集團貢獻的利潤額平均在17億元-55億元之間,在華晨集團的淨利潤佔比也逐年上漲,基本都在90%以上。
2019年華晨集團的全年營收為40.27億元,稅前利潤是62.92億元。2019年華晨寶馬的淨利潤是76.26億元,如果剔除掉華晨寶馬的淨利潤,華晨集團虧損額超過10個億。
正式破產重整
華晨集團之所以被申請破產,與目前的債務有著直接關係。
自今年7月下旬以來,華晨集團的多支存續債券就大幅下跌,遭遇市場恐慌性拋售,「19華汽01」「18華汽03」等甚至已被列入中證評級高隱含違約率名單。
8月底,華晨集團發布了2020年債券半年報,報告顯示集團總負債1328.44億元,扣除商譽和無形資產後,資產負債率為71.4%,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326.77億元。此外,截至今年10月,華晨汽車累計發行債券34隻,存續債14隻,存續債餘額共162億元。
10月23日,華晨集團因流動性緊張,資金面臨較大困難,未能如期償付規模10億元私募債券「17華汽05」,實質性違約讓華晨旗下所有債券都被停牌,引發市場關注。
11月13日,格致汽車以華晨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華晨集團進行重整,並提交了相關證據。11月16日,華晨集團向法院提交了《關於對債權人申請本公司重整無異議的函》,稱對格致汽車的重整申請無異議。
僅過4天,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的一份民事裁定書顯示,裁定受理格致汽車對華晨集團的重整申請。
這家曾經遼寧省唯一年銷售收入過2000億元的企業集團,終於還是破產了。
裁定書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當天,證監會公告對華晨集團及其相關中介機構採取有關措施。證監會表示,近期華晨集團有關債券違約,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證監會已依法對其展開專項調查,依據檢查情況,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披違法立案調查;同時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的相關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合資品牌不受影響
作為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華晨集團旗下擁有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華晨中國、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新晨中國動力控股有限公司,160餘家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此外,旗下「中華」、「華頌」兩個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華晨雷諾金杯」兩個合資品牌。
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重整隻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
華晨寶馬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作夥伴華晨集團的債務問題不會影響寶馬和華晨目前的合作,對於寶馬而言目前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兩方的合約會因此受限制,也沒有跡象顯示此前合同的效力會因華晨母公司目前的情況而受到限制;華晨寶馬的運營業務也不會受到影響。」華晨雷諾金杯相關負責人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華晨雷諾金杯自2017年就獨立運營,不會受到華晨集團方面影響,目前都聚焦在新品上市。」
11月22日,申華控股、金杯汽車相繼發布公告,稱證監會對華晨集團立案調查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不過,債務關係可沒那麼容易撇清,即便重整隻是針對集團自身,風險依然存在。
實際上,業內普遍認為華晨集團的債務危機主要是與管理經營不善、自主品牌虧損有關。遼寧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率居高不下;2018年以來遼寧省政府及相關部門一直努力幫助華晨集團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其債務問題積重難返。
針對於重整相關計劃,《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詢問華晨集團副總裁齊凱,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重整的主體是華晨集團,影響的是資產線包括股權方面,合資公司方面影響不大。」全聯車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稱,作為省市地方重點企業,遼寧省不會不管,但也不會替其承擔所有債務,所以重整之後,很可能就是前期進入的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遼寧交通集團」 )承接。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5月,華晨集團與遼寧交通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遼寧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遼寧交投」)籤訂戰略投資協議,以0.01美元/股出售2億股華晨中國股權給遼寧交投,佔華晨中國股本的3.96%。7月9日,華晨汽車與遼寧交投訂立一份戰略投資協議,向其出售公司4億股股份,約佔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總數的7.93%。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製作為視頻、音頻腳本,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