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羞怯怎麼辦,父母知道這四點,讓孩子陽光成長

2020-08-27 太陽運動育兒

那天晚上給孩子上體能課,兩位八歲小朋友,孩子長得俊俏可愛,上課過程中也是非常能配合老師的節奏,安排各項目都能及時完成,但是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產生反饋,當時孩子情況讓我抓緊。

那節課給孩子練習跳躍能力,我說什麼她們就跟著做什麼?第一節課程對於孩子的運動能力的評估,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決,這時我問孩子感覺怎麼樣?累不累?哪裡痛?等這樣的問題時,孩子只是選擇沉默的。

方式來回應我,所以那個時候大部分都是我一個人的聲響,場面極其的冷,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替孩子成長路上出現這樣的問題擔心了。

其實,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成長路上出現這種問題呢?

答案是:自卑感。


01、孩子內向羞怯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他本質問題來源於自身的自卑感,在(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書中寫到:每個人心中都有潛在的自卑感,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的生活環境中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說與人無一二,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勇氣有信心,採用簡單而有實效的方法來消除這一感覺改善現狀,可以使自卑感消失。成人有,兒童也一樣會出現類似的心理表現,常常以羞怯,憤怒,哭泣,推諉責任等表現釋放出來,眾所周知,兒童的身體特別脆弱,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成年人多年的精心照顧,這是人類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每一個生命都是從脆弱開始,都要對擺脫生活中出現的桎梏,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來尋找這樣的優越感。



02為什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產生自卑感

自卑一般指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嚴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種缺陷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從幼兒時期起,由於無力、無能和無知,必須依附父母和周圍世界,就會發生一定的自卑感。他還認為,攻擊不是由於感到自尊,而是由於感到自卑所引起,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表現(參見「過度補償」)。在罪犯改造過程中的自卑感,是心理矯治的主要障礙之一。克服自卑感的方法,就是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1、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一位教育學家曾述說,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就變得沒有同情心,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培養他們友情最好的手段。

那天上午有五個小孩一起上課,透明玻璃式的開放教室,各位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上課表現情況一清二楚,其中有一位四歲的男孩子,突然在上課的過程中變得懶散,不聽老師的話,隨意跑動,激動的老爸,看到此刻。

沒有停住半步,直接撞開教室門,衝進去,當著大眾的臉,面對孩子直接大吼叫了一聲,孩子嚇到了,其他的孩子也嚇到了,以及在場已進入睡夢中的家長們,全部一同被他震醒了,可是一會之後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又開始了亂了口令,隨意搗亂,正確的教導是家長們要領會的必修課


2、性格的影響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芸芸眾生,每個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天性膽小,生性敏感,害怕見到陌生人,陌生的環境,不敢說話,而有的天性敢作敢為,敢擔當。

你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態度,可是那些生性羞澀,生性膽小的孩子們,如果能經過長時間的適應,引導也是可以得到一個很大的改變。


3、教育上的問題

孩子們天性愛探索,好奇心強,並且在成長過程中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塑造的關鍵期,很容易去做出冒險的行為和做法,作為父母過分的去照顧孩子。

對孩子包辦一切,如生活中一些倒水的細節、繫鞋帶這樣的小事情也不肯放鬆,生怕孩子做錯,那麼帶來的後果很容易對孩子喪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面對一些小事情就會顯得手足無措,在問題面前不能形成主動思考。

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導致更多的是等待、躲避、推卸責任。容易給孩子成長的路上留下失落感,遇人遇事容易產生羞怯的心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注意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從小開始多放手,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一個敢作敢為敢當的好少年。


03.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消除自卑感?

1、挖掘孩子的潛能

心理學家說人的潛能所能包容的智力能量,猶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樣巨大,每個孩子身上都潛藏著不可估量的語言潛能,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50%的學習能力是在生命的頭四年裡發展起來的。

而另外30%的學習能力是八歲以前培養起來的,而四周歲左右開始學習母語,無需刻意指導,到六歲時就能自行得相當複雜的口語,可見每個孩子都有天賦的語言潛能,後天培養的優劣決定著這潛能的發揮與否。

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在於我們父母怎麼去讓孩子得到更好的一個成長,我曾經遇到過一個7歲的小孩,給她上課的時候就表現的極其的懶散,內向孤僻,不愛說話,後來跟他家長聊天,才發現他一直在這個過程中被單獨的鎖在家裡。

爸爸媽媽由於工作繁忙,爺爺奶奶又長居鄉下,對城裡的環境不適應,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次被孤立的呆在家中,很少與外界形成一個接觸,孩子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潛能一直被封鎖。從而使孩子在成長路上難以形成良性的性格塑造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培養孩子從生活中的小事,細節去關注,相信每一位孩子,不斷從中去挖掘孩子潛能。讓孩子的潛力獲得無限成長


2、讓孩子在熱鬧的環境中成長

著名教育學家蒙達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在洞穴裡度過了一年才知道,只有與人在一起的時候才能享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全部快樂,過去,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常常傾向於獨處。

現在讓我在安靜與熱鬧之間選擇,我寧可選擇熱鬧,而不要孤寂,這場試驗使我明白了一個人生的奧秘,生活的美好在於與人相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與外界交流的頻率越高,身心越健康。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長這麼大我也慢慢開始意識到,這個社會始終還是要回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做太多東西不能離開人。

作為孩子也是一樣,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接觸新環境和不一樣的人,讓孩子從小學會與他人溝通的能力。而不是孤僻,羞怯。



3、以傾聽的方式引導孩子

傾聽,屬於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狹義的傾聽是指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廣義的傾聽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其主體者是聽者,而傾訴的主體者是訴說者。兩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洩感情等優點。傾聽者作為真摯的朋友或者輔導者,要虛心、耐心、誠心和善意為訴說者排憂解難。

孩子只是一張白紙,他們並沒有錯,只是我們做父母的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怎麼更好的引導和教育,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而已。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採訪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孩子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聽到這裡,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如果只聽到一半,所有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孩子是多麼的狡猾,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孩子。

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自作聰明?沒想到孩子的眼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問他,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回答道,我回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孩子的回答充滿天真卻很真摯,並且充滿著善良和悲憫。

只有認真傾聽才能體會到。



4、多鼓勵

鼓勵也稱激勵

之前我也遇到一個8歲性格孤僻的女孩,當時我給她一個攀巖挑戰,拱門型的攀巖巖壁著實有一定難度,當時我問孩子:你相不相信自己能完成?她沒能給自己足夠的肯定,心中還有很大懷疑。

非常考驗孩子的一個心理素質,當她要慢慢的越過去的時候,她啜泣的聲音慢慢的響起來了,眼角的淚水也慢慢的沿著兩臉頰一滴一滴的流下來,我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和肯定,並且用自己的雙手輔助在她兩旁。

她害怕的哭聲並沒有停止,反而更大起來,一次一次的鼓勵,持續的掙扎,將近持續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最後才一下一下慢慢的過去了,下來後,她沒說話,卻很安靜,她的眼眶已經全部溼潤了,我鼓勵她你是最棒的。

孩子這才點點頭回應我,把我緊繃的心一下放鬆下來。下課的時候走出去很自信的向母親表現自己這節課的厲害。所以每一位孩子都是優秀的,用鼓勵潛移默化的讓孩子不斷得到突破,收穫成長。


04.總結

當我們探討人類和環境的關係時,我們發現,與其說是人去適應環境,倒不如說是人創造一個環境來適應自己。——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

讓孩子從小就開始養成一個自信和陽光的生活溝通能力,無論是對孩子當下的培養還是未來長大後的習慣有著決定作用,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孩子羞澀內向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說了孩子易產生羞澀內向的幾點原因,接著我們給出了面對孩子羞澀內向問題解決的三種方法。

1、挖掘孩子潛能

2、讓孩子在熱鬧的環境中成長

3、以鼓勵和傾聽的方式引導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
    但你們知道麼?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所以,要想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以下四件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哦~懂得放手,不束縛孩子自由生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家庭中,對孩子溺愛的家長越來越多。
  • 孩子內向不自信怎麼辦?家長做好這幾點,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愛與人相處,更不愛說話,這讓家長因此很焦慮。那麼,孩子內向不自信怎麼辦?其實,孩子內向不自信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可能是遺傳因素、壓力過大、害羞心理等,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內向、神經過敏、孤單、膽小等情緒。對父母而言,關注孩子身體的各個階段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 寶寶「性格」內向該怎麼辦?父母掌握這3招,孩子長大自信又大方
    寶寶「性格」內向該怎麼辦?父母掌握這3招,孩子長大自信又大方孩子&34;內向怎麼辦?有些孩子的性格是比較內向,父母都希望能稍微的改變一下自己寶寶的性格,畢竟寶寶內向也是對以後的成長有著一些影響的,但是有一些事情父母是不知道的,有的時候孩子的性格內向是真假的,內向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方式都是有很多不同的。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內向只是孩子的一種個性特徵,並不是人格缺陷。《零零後》是央視紀錄頻道出品的追蹤零零後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個性與制度、應試與素質、留守與留學、青春期與親子關係、獨生子女與二胎政策等現實的教育話題連接著每個家庭。
  • 羞怯的孩子有什麼特點?改變孩子的害羞心理,父母要怎樣做呢
    當發現孩子表現出害羞的樣子時,我們應該耐心地予以安慰。我女兒小時候也是一個害羞的小女孩,有一天,我記得我帶她去同事小李家。女兒一直躲在我身後,不敢說一句話,也不向我同事問好。我當時沒有罵她,而是這樣和她說:」這是琦想第一次見李阿姨, 緊張點是難免的,以後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會表現得更好。」結果回家出門時,女兒居然小聲和我同事說「阿姨,再見」。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內向孩子也有潛在優勢,家長知道嗎?
    當我見到孩子之後,不管怎麼引導孩子,他都不說話。朋友就在旁邊說:「你別去逗他了,就這個內向的性格,怎麼說不改,簡直就是一個啞巴。」孩子在一旁低著頭,想要反駁,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很多家長都會為自己孩子的性格內向而煩惱,最後都對孩子的這個內向的性格貼上負面表情,總認為這是一個「缺點」。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一定要知道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內向、膽小?」前幾天,群裡一寶媽抱怨起自家娃內向膽小的性格,讓她感到很頭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變得很侷促。」但你們知道麼?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
  • 孩子性格太內向,父母應該怎麼辦?
    網友問:「我家孩子性格內向,從不參加社交活動,人變得越來越自卑。有什麼辦法能讓他變得陽光開朗一點?」特別是父母老師,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便會為之失望擔憂。事實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內向型性格。一個人內向與否,並不影響其將來的成就。
  • 孩子有這四點特徵,說明孩子在偷偷自卑,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有句話說,自信樂觀的孩子,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人生的路途會更加坦蕩。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
  •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
    「有時候在家裡,都是大人在哪,孩子也跟著到哪,像個跟屁蟲。」「其他小朋友都大大方方,陽光活潑,就我家孩子見到陌生人就躲起來。」......相對比熊孩子來說,家長更希望孩子是個「慫娃」。但你可知道,其實不是孩子本身就膽小,而是家長的某些行為,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成長嗎?
  • 「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專家:這是好事
    其實,這位母親的想法又何嘗不是大多數父母的觀念呢,他們認為孩子內向就註定並不會有什麼出息,更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那些天生活潑好動,性格外向的孩子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出路。於是,很多父母就刻意要孩子變得開朗活潑,刻意鍛鍊孩子的性格,立志要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外向性格的孩子。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內向不是問題,3招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的媽媽看著我,無奈地說:「這孩子,好象有些內向,怎麼辦?」媽媽的言下之意是內向的性格不太好,希望孩子能更活潑一點。不僅僅是這個孩子的媽媽,在絕大部分人的意識中,「活潑開朗」都是一個優點,而內向,卻不太招人喜歡。
  • 孩子的叛逆,內向,焦慮多半來自父母
    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管母親給我再多的愛,內心都會有一種缺失。長大後自己成了父母,讀了很多關於教育類的書籍。我才慢慢了解,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痛苦,有的影響一生。很多人性格上的偏差都要追溯到性格的形成期:3-6歲。但又有多少父母知道,我們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成為一位稱職的「爸媽」。
  • 70%的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把握性格特點,助力孩子成長
    「孩子這麼靦腆,以後交不到朋友怎麼辦?」「孩子什麼事情都往自個心裡憋,憋出病來可怎麼辦?」「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變得積極開朗,活潑外向呢?」針對這些困惑,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父母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 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有句話說,自信樂觀的孩子,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人生的路途會更加坦蕩。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
  • 專家提示:父母怎麼做才能培養出陽光自信的孩子呢?
    有家長提問: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課堂上不少孩子表現出內向、羞怯、不願意當眾表達,或者表達時會緊張、不自信。我們都知道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提升呢?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知道該如何做,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孩子第一次嘗試,他們還在學習成長,可能不會很快就完成,這時候就需要別人的幫助了。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前些天姑姑帶著表弟東東來家裡做客,剛一進家門姑姑就開始訓東東:「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在門口別人和你說話你為啥不吱聲?天天在家問你話你就知道搖頭點頭,話都懶得說,以後可怎麼辦……」姑姑吧啦吧啦說了好多,東東一直低著頭悶不吭聲。
  • 孩子內向怎麼辦?逼孩子和調皮搗蛋的孩子玩?不,父母需要這樣做
    逢年過節家裡串親戚都要表演才藝,如果拒絕,父母和親戚就會針對孩子膽小開個討論會,父母感到丟臉還會生氣,所以父母有所改變——提前打招呼,要求必須表演。幼兒園表演新兒歌、小學背古詩詞、中學表演興趣才藝,男生甚至到了大學的時候,要在親戚喝酒的時候來個祝酒詞。
  • 內向並非羞怯:30%的人內向但蘊含強大力量
    核心提示:內向與害羞並不能畫上等號,儘管兩者之間確有重合的部分。害羞是一種焦慮的情緒,帶有行為上的抑制性。害羞的人往往害怕社會對他們做出負面判斷,因而會儘量避免社交場景;內向的人躲起來的理由是更想一個人呆著。   會讓外向者興奮的情形,是內向者懼怕的,但在刺激的同時,這類場景往往也蘊含著危險。
  • 如果你的孩子內向,這些知識你一定要知道,這3招讓孩子更好成長
    內向的孩子有獨特的優勢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很多父母也會期望他能夠像外向的孩子一樣更加開朗、積極主動,尤其是對男孩子這方面的要求就更加突出。其實這種期望背後隱藏著一種價值判斷:相比外向,內向是不好的。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其獨特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