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文網課怎麼教怎麼學

2020-12-12 新浪科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網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前,國內一些高校為來華留學生開設了線上中文課程,這種形式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新的嘗試。作為語言類教學課,中文課有其獨特的教學規律,如何將這種獨特性和線上教學結合在一起?老師如何完成「對著學生講課到對著攝像頭講課」的轉變?學生如何適應「和同學一起在教室上課到一個人對著電腦屏幕上課」的變化……這些都是開設中文網課需要面對的挑戰。聽聽幾位一線漢語教師及正在上中文網課的學生怎麼說。

中文網課會成未來教學方向嗎?

嶽 巖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的學生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他們也為延期開學感到不安和焦慮。為了讓其在疫情期間不間斷漢語學習,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及漢語速成學院相關負責人提出除了已有的利用微信群線上教學模式以外,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號探索線上教學的新模式,即「速成連接世界——線上課堂」。

因是首次採用線上教學模式,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遲蘭英和漢語速成學院院長蘇英霞擔任線上課堂小組組長,我任副組長,並組織了一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隊伍。

「線上課堂」分為漢語學習、強身健體、中國文化三大類,老師們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和關注點出發編寫課文,也親自錄製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視頻。為了方便學生自學和檢驗學習效果,還給每課的課文和生詞錄製了音頻,設計了互動小測驗。「線上課堂」每周一、三、五按主題進行新課推送,第一期於2月7日推出。

中文網課既有優勢,也有短板。其優勢表現在幾個方面:疫情期間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局限於課堂人數,有更廣的學生群體聽課學習;學生的壓力較小,學習氛圍相對輕鬆;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實現碎片化、個性化的教與學;網課的教學資源豐富,媒體多樣,易於獲取、傳播、分享和保存,不需要像傳統課堂一樣記筆記;教師可以藉助線上通訊工具及時地將與教學有關的內容、資源、計劃、通知等告知學生,節省了信息流通的時間和成本。

中文網課的短板在於: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沒有傳統課堂頻繁,生生互動則更少。線下課堂師生、生生的近距離互動更多,互動情境也更真實,師生更容易產生共情;老師無法像課堂上一樣觀察並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對學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是直播課,面對全球學生,因時差問題,教學時間的統一存在困難;直播課對網絡狀況、電腦硬體、軟體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上課人數過多,可能會出現延遲等技術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課堂體驗。

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有其獨特性。首先,在主題、內容、形式、互動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特別需要師生面對面以及及時連續地互動和反饋。因為師生處在不同時空分離的環境下,線上教學在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出現的問題時,相比課堂教學還是受限的。其次,中文教學除了導入、基本的展示以外,還要設計大量操練活動幫助學生熟悉、鞏固知識和技能,其中還要有教師的及時反饋、總結以及對學生的糾錯和指導,這是課堂教學的優勢,也是線上教學面對的挑戰。第三,中文作為表意文字,課堂上的板書也非常重要,會對學生起到示範作用。如果選擇的線上教學平臺可以展示老師的板書,會彌補這一不足。如果沒選擇這樣的平臺,就會喪失中文教學很重要的一環。第四,如果想讓線上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對漢語教師的網絡運用水平、課件製作能力、綜合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呈現的能力要求較高。

因此,對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來說,線下教學為主仍是目前趨勢,網絡課堂是線下課堂的有益補充。但是一對一、一對多的在線教育,無論是慕課還是微課,直播課還是錄播課,都滿足著不同群體的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就會逐漸成為趨勢。隨著教育技術的更新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和VR技術的發展使在線教育平臺更加人性化、真實化,更接近現實課堂,中文網課將會逐漸成為一個教學方向。因此,轉變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掌握更新的技術技能以適應新時代的中文網課應該是教師們要做好的準備。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助理)

國際中文教學業態會改變嗎?

孟德宏

2008年開始,北京外國語大學已建立起了以Blackboard、北外E課堂等為代表的線上教學技術服務體系。但是這些體系主要是面授課程的輔助,是為一些特殊學習對象和特殊課程內容提供服務的。大量的學習對象一起在網絡平臺上學習,此次是首次嘗試。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因為疫情,多數還未返校。那麼問題來了,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同步課堂學習時的時差問題如何解決?那麼多門課程線上教學如何進行科學設置?傳統語言課教師線上教學的技術培訓如何在短時期完成?線上教學效果如何測評和檢驗……

從2月初,老師們就對上述問題展開了調研和討論,根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留學生的特點,規劃了線上教學的指導原則。具體而言,關於教學的原則包括儘量使用本校的線上教學平臺,避免教學產品智慧財產權問題的發生;「錄播」與「直播」相結合,綜合利用各種線上教學所能採取的方式和手段;尊重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規律,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商定最終所選擇的教學平臺;對一線教師進行必要的校內使用平臺操作培訓等。

在具體操作環節上,為調動教師線上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教學個性,鼓勵各任課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比如推薦老師使用學校在線教學平臺Blackboard完成教學任務和課程管理,但各位老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特點,以Blackboard平臺為基礎,選取自己熟悉的平臺開展線上教學活動。

從目前的授課效果看,線上中文教學面臨的挑戰有幾個方面:首先,線上教學對老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有一定的影響。由於來華留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指導,多數需要師生面對面完成,但畢業論文寫作與論文答辯時間緊、任務重,這就會導致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其次,如何解決分布在各個國家的學生的時差問題。第三,第二語言教學的原則與特點是「精講多練」。「多練」就需要教學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和場景性,線上教學則無法實現。值得關注的是,對於學生真實學習狀態的客觀把握,也是授課教師面臨的一個挑戰。最後,在常規的中文教學課中,對教師的網絡技術應用和數字設備使用的要求並不高。但進入線上教學後,如何熟練運用網絡技術及設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對教學者來說,從對著一群學生講課到對著一個攝像頭講課,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但是,萬事開頭難,大家都在適應及摸索過程中。挑戰也是契機,也許國際中文教學的業態會由此發生改變。無論如何,對國際中文教學領域來說,都是有益的探索。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師)

 線上中文教學之初體驗

趙 豔

2020年2月3日,我進入了一個新的工作群——「學生支持方案制定小組」,入群就看到了《漢語速成學院特殊時期教學方案》以及各種教學資源的打包文件等。

經過商議,大家決定按照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教學,我和5位老師組成第三學習小組,主要負責對接中文中高等級水平學生的線上教學。我們這組的學生實際跨3個水平等級,學習需求多樣。老師也分屬不同教研室,有的老師只教過中文初級水平的學生,而且這種特殊教學任務大家都未接觸過。

「教什麼?怎麼教?」經過初步探討,決定使用《中國概況》的慕課,慕課參與者陳聞老師主動承擔第一次的主講任務,並提出採用騰訊會議的形式在線授課。2月4日,線上課堂先在老師們中間開展起來。大家加入了陳聞老師的騰訊會議「體驗+學習」。2月5日,線上課正式開講。漸漸地,一切進入軌道。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懂就問,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課後也常在群裡開展教學討論,分享學生反饋信息,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這樣一來,慢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考慮到學習群中的學生多、信息多,每天開課前15分鐘發布群公告提示學生;考慮到每一講的內容信息量大,還有部分學生有時差問題不能同時參與線上課堂,主講老師課前課後都會發送預習複習材料並留下郵箱,以便學生可就指定學習內容與主講老師交流等。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學組除使用慕課外,也鼓勵各位老師發揮學科優勢,比如關心社會問題的楊慧真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思考;專業為古代文學的文慧老師則帶學生體會《春夜喜雨》《早春》《江南春》等詩中的意境。

值得關注的是,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前者可以使用以一對多的講授方式,而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屬於後者。它特別強調,在了解基本語言知識之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實現知識的內化,而後轉化為自動地輸出,因此對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性、對群體學習的氛圍要求都很高。所以,比較起來,實際課堂教學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但網課是課堂教學很好的輔助形式。對中文網課的未來發展而言,最關鍵的是在內容上和形式上要創建優質精品課程,同時要考慮線上課程如何像線下課程那樣進行標準化、規範化的建設,比如可以設計訂製課程等。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教師)

延伸閱讀

少了課堂互動不適應

許曼文

這是我第一次上中文網課,每周上9門課。我的專業是國際漢語教育,目前開的網課有理論課、論文寫作課等。

還沒開始上課時,我覺得會有些麻煩,因為家裡的網絡比較慢,怕上課時掉線,但在實際上課過程中,並未遇到類似問題。

在我看來,中文網課有一個優勢,即可以看課程回放,這對留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說中文網課最需要適應的是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一個人對著電腦,沒有和同學們一起上課的氛圍,比如以前上課聽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旁邊的同學,也可以互相討論,但現在主要是老師在講,因為同時在線的同學很多,如果大家都說話不太現實。

目前上了一段時間的網課,在無法到學校上課的情況下,中文網課是非常好的形式,可以打破時空限制。

(作者系馬來西亞留學生)

作業有些難

喬西理

北京外國語大學開了網絡中文課,我第一次上這樣形式的課,是一種新的體驗,也遇到了新的挑戰。

到目前為止,我已上了近兩周的課,課程內容很好,但課程形式還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比如作業有些難。

我感覺最大的不同是平時上課時老師會讓我們多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討論氛圍很濃,我也很喜歡和大家一起討論。但在中文網絡課堂上,這點很難實現。

(作者系義大利留學生)

相關焦點

  • 中文網課怎麼教 怎麼學
    學生如何適應「和同學一起在教室上課到一個人對著電腦屏幕上課」的變化……這些都是開設中文網課需要面對的挑戰。聽聽幾位一線漢語教師及正在上中文網課的學生怎麼說。中文網課會成未來教學方向嗎?嶽巖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的學生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他們也為延期開學感到不安和焦慮。
  • 中文網課
    怎麼教 怎麼學
    學生如何適應「和同學一起在教室上課到一個人對著電腦屏幕上課」的變化……這些都是開設中文網課需要面對的挑戰。聽聽幾位一線漢語教師及正在上中文網課的學生怎麼說。中文網課會成未來教學方向嗎?嶽巖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的學生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他們也為延期開學感到不安和焦慮。
  • 人民日報海外版嚴正聲明
    本報近日接到有關方面反映,日本日中新聞社網站(http://www.infochina.jp/)還在盜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名義。人民日報海外版已於2012年8月29日向株式會社日中新聞社發出《終止合作通知》的告知函,終止與其合作出版《日本周刊》的協議。同時,明確告知禁止日中新聞報和網絡版以及工作名片、公司介紹、資料手冊等印刷品、數字音像電子產品等使用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名和標識。本報並於2012年9月28日、2016年4月7日兩次發出聲明。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通過辯論更了解中文  「我喜歡辯論,思維碰撞和邏輯推演有助於提高我的邏輯思維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喜歡辯論,享受辯論。」雪梨大學的辯手米奇發音標準,條理清晰,漢語功底令人刮目相看,若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一口流利的中文出自一位金髮碧眼的外籍辯手。  米奇15歲時,母親來中國工作。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文課堂轉線上催生教學新模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本文作者在工作中原標題:中文課堂轉線上 催生教學新模式英國是歐洲中文教育開展較早、基礎較好、規模較大的國家之一。近年來,英國政府將中文列為中小學外語選修課程,納入素有「英國高考」之稱的A-level考試,還於2016年啟動「中文培優項目」,計劃到2020年培養5000名流利使用中文的中學生——類似支持中文教育的力度,在歐洲範圍內還是很罕見的。
  •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線英語教育站上新風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紫林苑小區居民黃平芳在家裡引導孩子通過網絡學習英語。在線學英語成日常防疫期間,中小學不得不暫停線下授課。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曾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與此同時,在線教育企業也積極行動。
  •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夾雜體」:將中英文生硬混用有些矯揉造作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夾雜體」:將中英文生硬混用有些矯揉造作 張力為/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5-05-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
  • 怎麼教老外學中文?就是循序教學了
    一個好的中文教學方法,可以更好的促進自己的中文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很多老外在進行中文學習時,很注重中文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是否可以讓自己更好的學習。那麼說來在對於怎麼教老外學中文上應該如何呢?在我看來就是進行循序教學了。
  • 雲南保山「滇西小哥」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
    中央電視臺到騰衝開展抗戰勝利紀念日直播活動,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保山小記者微視角報導和宣傳了保山脫貧攻堅成效,經濟日報以「龍江大橋建設」為切入點報導了保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故事……今天向大家推薦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頭版文章《夜訪「滇西小哥」》。
  • 《人民日報海外版》:全球淡水資源短缺
    《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全新麗
  • 人民日報海外版:「歧視華人論調」比病毒更可怕
    好在,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中國送來支援,越來越多外國民眾用中文吶喊「加油武漢!加油中國!」,越來越多人士力挺海外華僑華人的反歧視行動,越來越多標誌性建築亮起耀眼的「中國紅」……期待人類早日戰勝新冠病毒,期待世界再無「歧視病毒」。
  • 《學中文》連著你我他(冬雪杯·我與《學中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20多年來,為海外華人及時地了解中國、準確地互通資訊提供了平臺。其中,最受海外孩子們歡迎的《學中文》版即將迎來10周年誕辰。在此,得先感謝專欄主編「劉老師」在這10年中付出的辛勞。專版儘管每周只有一次,但成為了學生們施展才華的舞臺以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交流中心。
  • 人民日報海外版:港臺有人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
    不料卻因中文部分用的是簡體漢字,遭香港網友嗆聲:用簡體字就不要在香港開店!人民日報海外版23日就此發表評論文章「繁簡之爭 莫讓『亂花』迷了眼」,批部分港人將漢字繁簡之爭政治化。 文章稱,對於一個不遠萬裡使用中文的外國人,港臺部分人士因其使用簡體漢字而橫加刁難,並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實為無理且失禮的行為。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 蘇曉暉/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11-23 06:24
  • 《親愛的麻洋街》非會員收官在即 曾獲人民日報海外版點讚
    先後獲得《人民日報海外版》和《光明日報》新聞客戶端等國家級媒體的點讚與支持。  據悉,同時該劇以其獨特的選題,陽光的視角獲獲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親愛的麻洋街》選擇了易家、歐家、曾家、馬家、孫家、梁家6個完全不同的家庭切入。
  • 人民日報海外版:個人信息保護不能「猶抱琵琶」
    人民日報海外版:個人信息保護不能"猶抱琵琶"日前,騰訊QQ宣布帳號註銷功能將在手機新版本中上線,引發網友熱議。人們感懷QQ所承載的青春記憶的同時,也在感慨網絡帳戶註銷之難何時才能真正解決?來源: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海外版]理工科留學申請量逐年上升為哪般
    (原文刊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2月03日 第08版)原文連結:[人民日報海外版]理工科留學申請量逐年上升為哪般
  • 爸媽不會英語,怎麼教小孩學英語呢?
    經常有家長來問科蒂君說,自己對英語一竅不通,該怎麼輔導孩子的英語呢?畢竟回到家也是孩子學習英語的最佳時間啊,這種時間也不想放棄,該怎麼辦呢?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蘇貞昌你敢說句真話嗎?!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蘇貞昌你敢說句真話嗎?! 2020-02-27 07:41: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詩堯
  •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推出特別增刊號 促中日經濟互助雙贏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編輯部 日前,《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推出中日文雙語特別增刊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促中日經濟互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