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超800萬支,裝備15個北約國家,參加過50場大小戰爭

2020-12-20 裝備知識

M16是美國軍方給由阿瑪萊特AR-15發展而來的步槍家族所指定的代號。它是一枝突擊步槍,使用北約標準的5.56毫米口徑彈藥。圖為在美國火器博物館中所展示的越南戰爭時期美軍使用的不同型號自動、半自動步槍,攝於2007年4月14日。

M16曾經是自1967年以來美國陸軍使用的主要步兵輕武器,也被北約15個國家使用,更是同口徑槍械中生產得最多的一個型號。

1964年由美國空軍率先開始使用M16A1突擊步槍,隨後陸軍才跟進使用此槍。此把M16A1槍枝上已裝有了30發5.56毫米口徑子彈的彈匣,上面還搭配有背帶以供攜行。照片為專業下士肯尼斯·布爾正站在一輛卡車後車廂上,拿起自己的M16A2展開實彈射擊。

正在參與非洲之角聯合任務的海軍陸戰隊員在一次「槍枝介紹」的演練中,嘗試熟悉他們所手持的M16A2突擊步槍,並儘可能提升他們的反應的速度和槍枝的準確性,照片攝於2003年3月24日吉布地共和國境內的雷蒙尼耶營區。

1966年越南戰爭時,隸屬於美軍第1騎兵師第101空降團轄下第327步兵營的一等兵約翰·韓森正在清理他的XM16E1突擊步槍,攝於1966年7月12日位於越南昆嵩以西30英裡處。

德國陸軍第13裝甲擲彈兵師士兵正在訓練使用M16A2突擊步槍,一旁監看的為具有合作關係的美軍第1步兵師士官尼古拉斯·桑頓中士,照片攝於2005年8月9日維爾茨堡的軍事基地。

越戰時期M16突擊步槍使用的柯爾特公司設計的20發彈匣(左),和今日北約制式的「STANAG 4179」30發鋼製槍枝彈匣(右),其中後者又以黑克勒-科赫公司所生產的STANAG彈匣被評論為「最具可靠性」,並被HK416突擊步槍、羅賓遜XCR突擊步槍等槍枝使用著。

由上而下分別為:具有可摺疊金屬制槍託的以色列軍事工業烏茲衝鋒槍、裝備有C79光學瞄準鏡的柯爾特先進戰鬥步槍、附有木製固定槍託的以色列軍事工業烏茲衝鋒槍以及兩把轉輪手槍。在美國宣布先進戰鬥步槍失敗後,則改以單兵作戰武器招標計劃來取代之。

一名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團第5營第I連的一等兵攜帶M16A4步槍,試圖搜索可能的叛亂分子,攝於2004年12月11日的伊拉克安巴爾省費盧傑。

四把突擊步槍從上至下分別為:M16A1、M16A2、M4A1卡賓槍(提供比較)、M16A4,美國M16突擊步槍的出現改變了之後步槍的設計發展。

M16A2突擊步槍換裝有新型的表尺、槍機助推器和復進助推器,另外在這張照片中也可看見在槍機拉柄前方的防塵蓋。

身穿陸戰隊戰鬥服MARPAT荒漠沙漠軍服、隸屬於海軍陸戰隊第5登陸軍團第3營第I連的士兵,正與第2坦克營轄下的C排的坦克進行協同作戰演練。

一把M16A4突擊步槍,槍枝前方利用MIL-STD-1913式導軌裝而上可拆式前握把,而上方也額外安裝了瞄準器。

雖然M4卡賓槍直到1990年代才服役,且也只能算是美國部隊裡使用的短槍管AR-15長產品線的一部分之一。然而M4本身仍被類為是M16A2的一個版本。照片前方軍人使用的槍枝即為M4卡賓槍,後方的軍人則是使用M16A2,兩人皆是在非洲之角聯合任務中參與一次為期兩天的實彈射擊練習的海軍陸戰隊員(前者為格裡斯·弗洛伊德中士),隊員藉由射擊M4卡賓槍等槍枝以精進武器操作和射擊技能,攝於2003年。

越戰期間裝備M16A1的美國陸軍士兵。

使用M16A1進行射擊訓練的南越士兵。

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使用M16A4。

馬來西亞軍隊使用的M16A1。

使用M16A2的摩納哥大公槍騎兵中隊守衛。

一名使用M16A2的巴勒斯坦武裝份子。

最右邊的阿富汗突擊隊士兵手持裝有M203榴彈發射器的M16。

相關焦點

  • 限量50支的水楢桶威士忌 初版「山崎50年」HK$180萬上拍
    年初以HK$233萬成交的「山崎50年今次在邦瀚斯上拍的「山崎50年」,估價HK$180萬 - 240萬兩支「山崎50年」都是單一麥芽威士忌,分別在哪裡呢?先說年初那支,2011年入瓶,全球限量150瓶,原裝木盒,上面有威士忌界傳奇人物- 三得利(Suntory)首席釀酒師福與伸二的籤名,當時以HK$70萬- 110萬的估價上拍。至於今次在邦瀚斯(Bonhams)上拍的這一支,雖然沒有大人物的籤名,但是屬於酒莊至為陳年的出品:1955年入桶,2005年入瓶,一共只出產了50瓶,比年初那支更為稀有。
  • 法國退出北約,為什麼43年後又重返北約?
    美國為了圍堵蘇聯,提出建立歐美共同軍事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的倡議。法國等剛從戰爭廢墟中站起來的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制約蘇聯,同時為了獲得美國的經濟支援,積極支持美國。北約是實現歐美共同防衛的國際軍事組織,因此掌管軍隊指揮和訓練的「軍事一體化機構」在北約處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 歐洲厭倦了參加美國人主導的戰爭
    然而,這起襲擊事件將他們推到了阿富汗戰爭的最前線。即使已事過10年,這場戰爭的結局依然難以預期。    23歲的陸軍少尉凱爾莫來說:「『9·11』之前,我真的對當兵沒什麼興趣;可『9·11』之後,愛國心激發了我,我告訴自己,必須挺身出來捍衛國家。」    「9·11」事件發生1個月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
  • 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希臘,為何與俄羅斯越走越近?
    希臘是巴爾幹半島地中海沿岸國家,也是北約成員國。雖然希臘是北約成員國,但是十分重視發展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兩國在政治、經貿、能源、軍事、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有合作,也使希臘成為北約成員國中唯一大量裝備俄式武器的國家。
  •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佔盡上風,為啥最終還是輸給了巴基斯坦?
    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之前,印度大規模的從英國採購先進的軍事裝備,以此來武裝自身,畢竟印度沒有什麼先進的軍事研發能力,想要快速武裝自身,進口先進的軍事裝備自然成為了首選。在印度擁有了較強的軍事裝備以後,印度還積極的參加各種實戰,以此來提升軍隊的戰力,在一次聯合國的行動中,印度還通過空襲轟炸掉了一座軍事基地,展現出了印度空軍強大的作戰能力。
  • 近10年實戰最多的三代機,敘利亞戰爭的空中贏家,不可輕視的力量
    F-16戰鬥機於1978年正式裝備美國空軍,隨後歐洲四國也率先裝備這一戰機。由於性能先進價格適中,美國空軍和多個國外用戶在上世紀80年代裝備了大量的F-16戰機。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中,美國與一些北約國家的F-16戰機,在強大的作戰體系下發揮出色,特別是對地攻擊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 科索沃戰爭:20年前的孟晚舟事件
    (即各共和國和自治省不論大小,以同等名額的代表參加聯邦領導機關)和「輪流坐莊」(所有黨、國家、政府、群眾團體的主席均由各共和國和自治省輪流擔任)的原則,科索沃自治省可以向聯邦和中央機構派出等額的代表並有否決權,儘管它在聯邦中的人口比例很小。
  • 一場近乎於自殺的戰爭——酷烈的南美巴拉圭戰爭
    拉圭是南美洲一個不起眼的內陸小國,如果不是這個國家的足球比較出名,恐怕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國家。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南美洲小國,卻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主動舉挑起了南美洲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戰況最為慘烈的巴拉圭戰爭。
  • 抗美援朝戰爭才兩個月,美國就全國動員:徵兵100萬、飛機增加5倍
    1950年12月16日,杜魯門發表廣播講話:……我正式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同時,他宣布了他的擴軍計劃,成立國防動員局,並擴軍100萬人。讓美軍的人數從250萬增加到350萬人。用一年的時間,讓飛機的產量增加5倍,坦克的數量增加4倍。
  • 中日武器產量差距有多大?
    中日兩國生鐵、鋼材、煤產量對比戰前,日本的鋼鐵產量是中國數十倍;全面戰爭爆發後,中國只有少數企業遷往後方,使鋼鐵產量進一步下降。相比之下,中國大後方規模較大的大渡口鋼鐵廠,僅有2座10噸煉鋼爐;而雲南鋼鐵廠直到1943年,才有了一座50噸煉鐵爐。日本煤礦很小,主要依靠從中國進口。戰爭後期,至少有10萬個熟煉礦工被徵召入伍,取代他們的是外國勞動者(主要是朝鮮人和中國人)和戰俘。這雖然使日本的煤產量在1945年一下少了50%,但還是遠超當時的中國。
  • 北約給中國武器的惡意綽號:屠夫、番攤,長鬚鯨、比目魚
    冷戰時期中國的武器裝備只有正式型號,都沒有綽號,這給了北約國家可乘之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為蘇聯和中國的軍事裝備特地發明了一套命名規則,這是因為當時蘇聯和中國的很多武器型號名稱高度保密,或者同時擁有好幾個型號。
  • 《戰爭儀式》裝備屬性介紹
    導 讀 戰爭儀式中的裝備效果有哪些,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戰爭儀式中裝備效介紹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配有多種供彈具,容彈量最多的為70發彈鼓。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衝鋒鎗,達500萬支。
  • 日產30萬支 或許你用過的一次性剃鬚刀來自宿遷……
    用他的話來說:「廠裡每天產量達30萬支以上,必須有人時時把關才行。只有一直在路上,才會安心。」王利拿著已經包裝好的剃鬚刀據了解,41歲的王利在宿城區屠園鄉開辦了一家剃鬚刀廠,和妻子邢學蘭一起打理。奮鬥,讓他從一名操作工人變身老闆,從「萬元戶」成為當地創業致富的先行軍。成功的背後,是他數年如一日的堅持。
  • 1個師裝備500門重炮,半小時打三千噸彈藥,抹平上萬敵兵上門投降
    炮兵一直是戰爭中火力投擲的主力之一。衡量一支部隊的火力,很大程度就是看其炮兵。而炮兵作戰的一條鐵律就是:集中火力,盡一切可能集中火力。曾經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有過一句名言: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在決定性地區投入決定性的火力。200多年前尚且如此,更何況現在。
  • 瑞典多數議員贊成加入「北約」還嫌世界不夠亂?
    瑞典目前是世界上八個「永久中立國」之一,本來應該是堅定的和平主義者,結果現在卻嚷嚷著要加入「北約」這個軍事組織,實在是讓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然而報導認為,由於民主黨在瑞典議會中不佔絕對優勢,所以並沒有徹底改變這個國家普遍對加入北約的看法,於是開始推動本國國防政策與鄰國芬蘭相靠攏,因為他們都具有「加入北約「這一相同的觀念,很有可能會促使兩國走向聯合。
  • 北約秘書長異想天開提出要求,把中俄集體當傻子
    為避免這一情況,國際社會近年來一直在努力倡導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減少擁有核武器的數量,希望所有國家都能避免使用核武器。但這只是一個簡單而美好的願望,而更多的是現實,即使所有的核武器都在地球上消失,也許無法換回永久的和平,如果減少對核武器的限制,戰爭就更容易頻繁爆發。
  • 三次鱈魚戰爭全勝,冰島虐英國的手段堪稱經典
    他們決定靠海吃海,依靠冰島豐富的漁業資源(特別是鱈魚資源)向沒事出口冰凍海魚,賺取外匯,或者交換鋼鐵水泥等建材,將冰島建設成為繁榮富強的國家。但是眼下由於從1860年以來歐洲各國過度捕撈,北海漁業資源出現了頹勢,各國的捕撈船為了保證產量,都航行到冰島近海進行瘋狂捕撈。
  • 「北約」聯考試題難度超高考 英語難得超出想像
    18點至20點20分:歷史(18點至19點)、政治(19點20分至20點20分) 8點30分至12點: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同堂分卷進行 14點至16點20分:物理(14點至15點)、化學(15點20分至16點20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
  • 二戰美國大兵常用單兵武器裝備
    可以說在二戰時期美國已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人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美軍軍事實力的強大,更體現在美國國力的強大。今天我們來說說幾款美國大兵在二戰期間常用的單兵武器裝備。由於戰爭的需要,在一戰中M1911由眾多廠商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在一戰後,軍械局評估了柯爾特.45手槍的戰鬥表現,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意見,改進後的新手槍在1926年6月15日投入生產, 並命名為「.45口徑M1911A1型半自動手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M1911手槍成為受各方歡迎的軍用手槍,並一再追加訂單,直到戰爭結束,在美國陸軍中就有270萬把M1911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