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年放鞭炮5大重要日子 原來有這些神秘講究 您做對了

2020-12-20 奇趣匯聞

農村老話:十裡不同俗,更何況中國這麼大,不同地域規矩自然不同。煙臺招遠北鄉農村過年放鞭炮的風俗習慣。 一、年三十下午上墳送吊子請祖宗回家過年,墳上放鞭炮。 農村人,村裡都有統一的「義地」,村裡去世的人,只要沒有特殊問題,都會埋進義地,進入祖墳地。請祖宗回家,村裡人一般下午三四點鐘到墳上插吊子,祖墳前擺開千頭大鞭,二踢腳等放起來(有錢的禮花萬頭鞭也有),越響越好,

讓祖宗們聽個響,省得動靜小了,有祖宗沒聽見後輩請回家,掉了隊會生氣。屬於自己五服內的同宗墳前,都要插上吊子,走到,喊一聲:「爺爺,回家過年了!」「爹,回家過年了!」「老爺爺老奶奶,二爺爺二奶奶,回家過年了!」 折騰了這一會兒,太陽也就靠山,天擦黑了,喊著祖宗們一起回家,不回頭直接往家走。為什麼要傍晚往回走,這有個講究,農村老話說,鬼屬陰,白天不敢走,只能擦黑出來,跟後輩一起回家。

到家後開門進去,一般家裡的女人還要喊一聲:「回來了?」男人應答:「回來了!」 然後上供的北桌香爐裡,由一家之主的男人燒上三炷香,或嫡孫敬香。女人這個時候初一和三十的兩份餃子早已包完,於是開始著手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家宴。 二、年三十,五更發紙放鞭炮 老家規矩,年三十守歲,年三十與初一交接時,灶底燒火,水滾開下元寶餃子,煮好出鍋,先拋奠,祖宗前撈三碗(一碗裡三個),

財神前一碗,觀音前一碗,灶神前一碗,男丁開始焚香燒紙放鞭炮,民俗稱「發紙」,就是給老祖宗們分過年錢。發紙不出院子,放鞭炮也是,只在院子裡燃放。 發完紙,一家人可以睡一會兒,等凌晨三點左右起床,先由家主拿一個早就準備好的小鞭炮,門內點燃,這叫開門炮。民俗規矩,過年所有祖宗都在家裡,放個響兒再開門,等於提個醒兒,免得衝撞了啥。正屋門,街門,要開的門都要放個開門炮,這是禮數。 三、初一早上煮好餃子

開吃前,放一掛鞭炮 初一煮餃子要燒芝麻柴,寓意好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初一餃子裡都會包錢、棗、慄子、糕、糖等。餃子出鍋,院子裡掛一掛鞭炮,噼裡啪啦一通響,先上供給祖宗,一家人才能坐下吃。吃到什麼都是彩頭。 四、正月初二晚上祭財神放鞭炮 初二傍晚的鞭炮,老家農村的重頭戲,大部分的鞭炮和帶響的煙花,都在初二晚燃放。有些有錢人要面子,那鞭炮能燃放幾個小時。農村娃初二傍晚最興奮,

自家放完,還會跑去看別人家燃放,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每個村莊的每個人家,都會燃放。祭財神,是一年大事,老農民不就圖個財神能眷顧,讓新的一年財源廣進,有好的收入嗎?對了,初二傍晚老家民俗規矩是煎糕吃。 初二晚上還有一件事,就是送神。在稍晚的時候,一般是晚上八點以後,把上供的那些餃子重新用開水一冒,撈一碗,放一個託盤裡,帶一雙筷子,把年三十上墳帶回來放在北桌子上的小吊子帶上,

香燭紙錢帶上,再帶一掛小鞭炮,酒水帶上,去到街上找個十字路口,掛上鞭炮點燃,燒了香燭紙錢吊子等,把餃子和酒水拋奠了,送祖宗們回程。 農村有講究,出嫁的閨女不踏娘家塵,免得踩斷娘家根兒。送神以後,初三大清早卷了宗譜摘下,家裡開始動笤帚,裡裡外外打掃乾淨,等著姑爺拜丈母。 五、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放花,燃放煙花爆竹 元宵節燃放的主要是煙花為主,小孩子們還會玩滴答金之類的小煙花,

在夜色中打著小燈籠,小夥伴們一起放滴答金,還小手甩動,讓他們在夜色中幻化成不同的迷人圖案,是小孩子最著迷的了。 農村的民俗大年,要放鞭炮的基本這些日子這些套數,其他的燃放鞭炮,就沒法考究了。比如以採金為生的人,或靠山吃山的山裡人,比較重視山神節,放的鞭炮更多。而信佛之人,更重視觀音生日,

玉皇生日也有人爭上山裡的玉皇廟,燒頭柱香。 民俗年,年味兒就在各種講究與儀式上,鞭炮齊鳴,驅邪接福納祥,也祈願新的一年日子過得敞亮,生氣勃勃。您家鄉有啥不一樣的風俗?

相關焦點

  • 原來青海人放鞭炮有5個重要講究,這些你們知道嗎?
    又是一年新春到,每年的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貼窗花,貼對聯,放鞭炮,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然後大家歡歡喜喜過個團圓年。其實春節期間的風俗習慣非常多,而且各地都不是完全相同,但有一項風俗幾乎各地都會去做,那就是放鞭炮,那麼放鞭炮有沒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新年放鞭炮的日子還有講究,主要是這五日,你知道嗎?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今年過年,農民都有一件不太開心的事,那就是現在不讓農民放鞭炮了,以前過年事一定要放鞭炮的,這樣才有過年的味道,現在連鞭炮都不讓放了,很多人覺得這年過得越來越沒有意思了,很多年輕人現在過年都不願意回家了,還有農村新年放鞭炮的日子還有講究
  • 農村過年放鞭炮有很多講究,非常的熱鬧,你們的家鄉有沒有呢?
    文/隨風飄散農村過年放鞭炮有很多講究,非常的熱鬧,你們的家鄉有沒有呢?隨著時代的發展,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的風俗是非常多的吧,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煙臺招遠北鄉農村過年放鞭炮的風俗,對於很多人來說放鞭炮應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有些農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就喜歡放鞭炮,但是在招遠北鄉這些都是有講究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農村過年,大年初一的鞭炮紙為什麼不能往外掃?原來還有這些講究
    原來還有這些講究如今馬上就要過年了,一到過年的時候,幾乎是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說法。有傳統的習俗,也有傳統的忌諱。比如,農村過年放鞭炮,大年初一的鞭炮紙為什麼不能往外掃?要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過年放鞭炮的來歷和意義。
  • 農村過年放鞭炮,到底是傳承還是禁止,鞭炮之路還能走多遠?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從古至今有之,給年增添喜氣,可是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城市的發展,鞭炮的價格,也越來越貴,放鞭炮地區也被受到了限制,過年的時候,也只有在農村,才能夠體會到放鞭炮的那種氛圍。而在城市裡,帶著火藥味的空氣,還真的難以找到,多的也是汽車尾氣。
  • 農村春節什麼時候放鞭炮合適,其中有什麼講究?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春節什麼時候放鞭炮合適,其中有什麼講究?近些年裡國家對環境進行了重點的督查,為的就是減少汙染的出現。對於那些產能落後且汙染比較大的工廠,多半都會責令其改造或者關閉。而對於農村中的環境治理中,也都會重點督查那些汙染性的企業,為的就是讓環保更好的開展。當然對於那些糞便的排放也會重點管理,避免養殖上出現一些汙染的現象產生。當然很多地方已經禁止在村裡養上一些家畜,而在幾年前就已經不讓燒秸稈了。其實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限制,還在於保護著環境,這樣才能讓大美的鄉村及早的到來,也能夠讓村容變得更加整潔,空氣更加的清新。
  • 在農村,過年的時候為什麼都在12點準時放鞭炮?有什麼寓意嗎?
    每年到了臘月三十、大年初一這兩天都有好多放鞭炮的,其實也不僅僅光在這兩天,整個正月裡邊,沒出正月十五之前,都有好多放鞭炮的。集中放鞭炮主要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點以後,也就是大年初一零點以後,敲了12點的鐘聲,鞭炮齊鳴,震耳欲聾,吵的人根本睡不著覺。
  • 大年初一要放鞭炮「開財門」,都有哪些講究?碰到啞炮怎麼辦?
    大年初一要「開財門」,放鞭炮有哪些講究?碰到了啞炮怎麼辦?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2019年春節了,這個時候你是否已經回到家鄉,和家人們團圓了呢?春節作為中國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其在中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而在春節期間也有很多講究的細節,老輩人就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而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需要講究和忌諱的地方更多。多數人都知道,在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開財門」,那其中都有哪些講究呢?燃放鞭炮的時候碰到了啞炮又該怎麼辦呢?
  • 過年的時候為什麼要貼對聯兒放鞭炮?有什麼深遠的意義嗎?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柒文社),最近很多網友都在問這樣一個問題,過年的時候為什麼要貼對聯兒放鞭炮?有什麼深遠的意義嗎?以其它方式慶祝不可以嗎?為什麼春節有固定的日子?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嗎?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現在過春節貼對聯,放鞭炮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民俗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在問,以前是為了驅趕年獸,現在年獸已經不再出沒了,為什麼還要貼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呢?
  • 臨沂人初五不讓出門有啥原因 迎財神放鞭炮吃餃子
    過年的時候,特別是正月十五之前,每天都會有特別的叫法和習俗。比如正月初五在民間就被叫做破五,這一天人們要放鞭炮,迎財神。有些地方還有正月初五不能走親戚的說法。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小編為您介紹。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
  • 農村年根兒必買的10類物品,還有這些講究?
    農村過年講究,不管一年收成如何,到了年根兒,除了一家人要買新衣裳等,還有10件物品農民必買新的。一、過門錢兒、窗花、對聯、福字等農村年前,大集上賣這些的小買賣最火爆。六、煙花爆竹農村過年,沒個響聲一點不熱鬧。小小子都愛煙花爆竹,進入臘月二十,農村村巷裡,就經常聽到零星的爆竹聲了。在阿兮家鄉農村,放最多爆竹的時候,一個是初一凌晨從十二點到早上,這期間的鞭炮,真是此起彼伏。
  • 除夕之夜要燃放鞭炮,啥時候放鞭炮最好呢?老農這樣解釋的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春節的腳步慢慢的臨近,又要聽到除夕之夜整宿整宿的鞭炮聲,除夕之夜燃放鞭炮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誰家的鞭炮響亮、響的時間長,都被認為是一件很吉祥的兆頭,雖然有一些地區現在禁止燃放鞭炮,但在我們廣大的農村,很多地區還都是可以在過年期間燃放的,對於鞭炮燃放的時間還真的沒有什麼具體時間規定,也會根據地域不同,燃放時間也會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對於幾點開始放鞭炮也是如此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不管是在何地的遊子,只要有時間,都會不辭辛勞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因為春節這個節日蘊含的是每個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感。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
  •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家有長輩去世,稱為居喪或守孝,特別是父母去世,居喪尤其講究。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女也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
  • 新房子第一年要在裡面過年嗎 新房子過年講究有哪些
    新房子過年講究有哪些?新房子第一年要在裡面過年嗎如果有條件就在裡面過年好了,沒有條件的話,建議過年當天到新房子裡看一看,放放鞭炮之類的即可。新買的房子第一年要在裡面過年其實就是迷信;說是新買的房子,可以不一定是新建成的房子,第一年無從說起。
  • 神秘現象:放鞭炮響幾聲,突然啞了,預兆總不好?
    神秘現象:鞭炮預兆武岡人網:大海世界上有許多說不清楚的東西,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相信這世上有許多神秘的東西。就說鞭炮吧,鞭炮是中國人的發明,主要用於喜慶,辦喜事,鞭炮一放,增加了喜慶的氣氛,讓人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感覺。但放鞭炮也有不盡人意的事,本來一樁喜事,大家高高興興地,鞭炮一放,響了幾聲,突然啞了,人們心中會頓生一種不好的預感:會不會有什麼禍事發生?
  • 新農村改革後,在農村過年花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年味
    說起過年,在城市中和農村有很大的不同,城市中的過年,可能是能夠觀賞到整個城市為了這個喜慶的節日做出的各種精美的裝飾,有彩燈,有花藝,也中國結等。在城市中過年還可以看到一些場所舉辦的慶祝活動,然後就是自己在家看晚會,或者串一串親戚,話一話家常。
  • 春節放鞭炮時間上有啥講究?幾點放炮最合適?
    在農村過年,如果不鬧出點什麼動靜來,那還叫什麼過年?這個鬧點動靜,也就是大年初一的「開財門」了。初一早晨的鞭炮是一年的開始,越熱鬧越好,那麼都是幾點點鞭炮呢?其實說起放鞭炮,以前都是父親來點鞭炮的,那時候父親也就30出頭,而現在的父親已經年過六旬了,隨著環保政策的深入人心,已經是幾乎聽不到什麼鞭炮聲了。人們都自覺遵守著禁鞭炮的環保要求。記得小時候,鞭炮第一聲響,應該是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三小年時候。那天晚上天剛黑,家家戶戶就開始噼裡啪啦的放起來鞭炮了。
  • 不再放鞭炮、不再盼著穿新衣、不再盼著過年,如何讓孩子明白過年
    馬上要過年了,我家4歲的兒子早已放了年假,他剛剛上小班,這是他的第一個假期。自從放假以來,兒子就屢屢問我,媽媽我為什麼放假啊?我每次都回答道:「因為要過年了啊!」我這才發現過了快三十個年了,至今還不明白過年的意思,在我的記憶裡,過年就是闔家團聚、穿新衣服、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吃好吃的......我趕緊到網上查閱了很多關於過年的資料,惡補了一通,繪聲繪色的給兒子講關於灶王爺、門神、財神、以及關於過年傳說。
  • 過年了我們全家一起放鞭炮
    一家人一個夢想臨近過年,一張環衛工老夫妻舉著「年輕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回家過年!」心形牌的照片開始在朋友圈接力傳播。我已經過了放鞭炮的年齡,當然不再會像小時候那樣把壓歲錢都拿去買各種煙花炮竹,我也很懷疑我的朋友圈裡那些同齡人,他們以及他們的朋友,以及年齡更小的、更喜歡在年夜飯時捧著手機和平板的孩子們,還有多少人仍然推崇「過年必須放炮」的民俗。因此,環衛工老夫妻的照片出現在80後、90後為主流人群的朋友圈,是否能夠起到真的讓放炮量減少的效果,很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