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宗華 攝
父親節來臨之際,小兒子也進入考研衝刺階段。趙東紅「破爛王」的外號被鄰裡鄉親叫得更加響亮了。不難聽出,鄉親們羨慕的語氣中夾雜著幾分「嫉妒」,憑啥他就能供出一個研究生、一個準備考研究生的兒子?可有多少人知道,靠收破爛供兩個兒子讀書的趙東紅,35年間付出了多少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只有他自己曉得,兩個兒子看得明白。
酸:他在回家路上撿破磚
「破爛王」家裡要出第二個研究生的消息不脛而走,這讓世代以耕種傳家的銅川耀州區小丘鎮移村甚是議論了一陣子。
趙東紅13歲那年,臥病在床3年多的母親離世,還在上小學的他只能和父親相依為命,大哥撫養兩個女兒,生活也是過得捉襟見肘,根本無力接濟他們。早當家的趙東紅從小節儉勤勞,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半截磚頭都會撿回家,對貧窮的理解,他比許多同齡人來得更早也更深刻。
初中上完,他沒能考上中專,也沒錢上高中,尚未成年的他輟學在家,幾經嘗試,開始了收破爛的營生,不料想這一幹就是半輩子。
甜:兩個兒子都讀了大學
讓趙東紅欣慰的是,在自己前半生的艱辛努力下,兩個兒子都很爭氣,一直以來,學習從來沒讓人操過心,小兒子完成西安工業大學本科全部學業以後,正進入考研的衝刺階段,大兒子讀完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即將去上海一家公司上班。
「我是破爛王,老趙。」這是6月18日趙東紅通過記者添加微信時的介紹。見到老趙的時候,6月中旬的天氣,他竟然還穿著一件厚外套,在家門口忙著曬被雨水淋溼的廢紙板,本就不高的個頭又佝僂著腰,54歲的他,看上去真是有點「老」。30多年風裡來雨裡去,歲月的痕跡全部刻在了臉上,露出的笑容裡卻又透露著幾分自豪。
趙東紅將「破爛王」的稱號從他稱變成自稱,是從小兒子考上大學以後的事。想當初從借50元本錢出門的那一天,他是牴觸「收破爛」這個職業的。初中畢業輟學以後,除了一輛上學用的舊自行車,再無別的資本,「從一個親戚那借了50元錢,找來兩個蛇皮口袋,我硬著頭皮出了門,前半天我都不敢吆喝。」回憶起第一天出門收破爛的情景,趙東紅記憶深刻。
苦:三年累死了一頭驢
深刻的記憶源自30多年的堅持,實在太辛苦了。「剛開始騎自行車收東西,後座上三角大槓上有時候連車把手上都掛得滿滿當當,只能推著走,腳板磨起泡是常有的事,後來出去一趟收的東西越來越多,換了一輛架子車,手上水泡破了以後,又辣又疼……」說起當年的經歷,趙東紅如數家珍。就這樣騎了兩年自行車拉了三年架子車之後,他買了一頭小毛驢。
有了毛驢拉車,頓時輕鬆許多收入也有所增加。花兩年多時間攢夠了600元彩禮錢,趙東紅迎娶了同村小自己兩歲的妻子王粉茹。再一年,第一個兒子出生。家裡又多了一張嘴吃飯,趙東紅能做的只能是多出去多收東西,也許是負荷太重那頭毛驢只幹了三年活就累死了。
辣:35年收破爛生涯難放下
今年54歲的趙東紅看上去比同齡人滄桑許多,身板精瘦、滿臉皺紋。35年走街串巷所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全都刻畫在身上臉上。除過回憶往昔,臉上不乏笑容,由內而外的開心和自豪,這都源自兩個爭氣的兒子。
「兩個娃都很懂事,從小到大,除了教育他們對人要有禮貌,再沒說過啥大道理。」趙東紅說,自己每天都忙,也沒有經濟能力,從來沒給倆孩子買過課外書,更沒上過輔導班或者補課。兩個孩子品學兼優,和自身自律有關之外,和父親的親身示範不無關係。趙東紅說,為了建立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他上門收破爛,都會問主家有沒有秤,如果有就用主家的。「做人,要先相信別人,別人才能相信自己。」趙東紅說。
到了知天命的年齡段,收廢品已經讓趙東紅有些力不從心,卻還要在村裡一個小飯館後廚打份散工。毛驢死後,第二輛三輪車已經開了14年,如今時常罷工卻捨不得花錢換輛新的……
「這輩子我已經吃了足夠多的苦,不能讓下一代再吃沒文化的虧,我讓小兒子也要讀研。」趙東紅說。
文/圖 記者 李宗華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