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體操中心整體改造項目即將開工。
12月3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長寧區獲悉,此次改造,主體建築設計仍將保留對原有體操中心的記憶傳承,採用球體形狀設計。整個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泛光設計上採用的「涎玉沫珠」造型,夜幕中整個照明布局流出美玉,吐出珍珠。
工程效果圖。本文圖片 長寧區供圖
改造後的上海國際體操中心將成為一個地上3 層、地下4層的綜合性體育館。
地上一、二層為能滿足最高級別體操比賽要求和兼顧其他各類比賽要求的體育場館,擁有固定座席3625座,最多可容納5611名觀眾(含活動座席),三層為小比賽館,不設固定看臺,最多可容納人數約1170名。
地下一、二層主要為體育健身用房、配套管理用房等,地下三、四層主要設置停車功能,可停放車輛約515輛,另設置部分設備用房、管理配套用房、比賽服務用房等。
上海國際體操中心的前身是滬西體育場。滬西體育場是「老長寧」心中的「體育聖地」,始建於1953年,地處滬杭鐵路西側,中間是大型標準足球場,能容納4000名觀眾。
為適應國際、國內等重大比賽需要,自1971年起,上海對滬西體育場進行改建,經多次擴建改造後,滬西體育場擁有標準半圓式400米田徑跑道八條,草坪標準足球場一片,可容納9000名觀眾。
改造前的上海國際體操中心
1995年起,滬西體育場場地改造為上海國際體操中心、中心遊泳館等。1997年建成後,成為上海舉辦第八屆全國運動會重要場館之一,也是長寧區內唯一的公益性綜合體育場館,並先後承辦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世界職業撞球中國公開賽、2007年特奧會、第十四屆世界遊泳錦標賽(訓練場地)等重大國際國內賽事。
同時,堅持常年對社區市民開放,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強體運動場所,每年接待全民健身70餘萬人次,形成了集訓練、健身、休閒為一體的區域體育中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