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歲的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巴公房子即將迎來全新面貌。11月28日,漢口歷史風貌區老舊小區改造及旅遊功能提升——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在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的首個開工項目。
位於江岸區黎黃陂路到蘭陵路間三角地帶的紅磚建築巴公房子頗為醒目,為老漢口地標和眾多外地遊客來漢打卡地。巴公房子包含「大巴公房子」(靠近蘭陵路側)和「小巴公房子」(靠近黎黃陂路側)兩棟建築,由俄國茶商「大巴公」J.K巴諾夫和「小巴公」齊諾.巴諾夫兄弟共同建造,在歷史上曾作為高級公寓使用。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2330平方米,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建築,屬磚木結構、古典主義風格。
巴公房子將改造成什麼樣?記者了解到,項目將對巴公房子進行保護修繕、結構加固、活化利用等改造。「在修繕過程中,我們將嚴格遵循『統一規劃、整體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不擅自改變建築的外部造型,飾面材料和色彩。最大可能的尊重原有的建築的結構和元素,並對立面上留存的必要元素進行保護和保留。」武漢旅遊體育集團負責人表示,集團將本著歷史保護與活化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充分挖掘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和再利用,讓歷史建築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蝶變新生的巴公房子計劃於2021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後期,以巴公房子為核心,結合周邊大量的歷史文物建築,整個巴公房子片區將打造為歷史文化展示、文創客廳街區。
據悉,巴公房子地處武漢市歷史文化街區八七會址片原漢口俄租界內,屬於漢口文創谷規劃的黎黃陂路文博中心區塊。巴公房子的改造升級,標誌著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工作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負責人介紹,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是武漢打造「長江文明之心」的重要展示區。整個風貌區由沿江大道—江漢路—京漢大道—黃浦大街圍合的區域構成,為全市現存的文物保護建築、優秀歷史建築保留最為完好、最為集中的區域。這些建築承載了城市的歷史記憶,見證了武漢在近現代歷史中的變遷與發展。通過對漢口歷史風貌區的保護與改造提升,將讓區域內的巴公房子、法領館、德明飯店等歷史建築「變活」,煥發新的生命力。(通訊員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