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看怎麼定義「好」
或者對於消費者來說,「好」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你想要所有東西都好的話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上面的話,那我先從幾個簡單的點簡單來說,後面再分開來細說理由
德國鋼琴歷史悠久,上百年的發展使得其工藝好,工人態度好,做東西細。
日本鋼琴穩定性佳,工廠內配件的流水線標準較高,技術較為嚴謹。創新性好。價格還不錯
中國鋼琴呃,價格挺好...
有些人總說自己想買「性價比高」的東西,但是其實「性價比」本身就是個很虛的詞語。因為大家其實動動腦子想一想就知道了,在同樣的標準下,便宜商品是一定不會比貴的好。為什麼?因為人家廠家才不傻。憑啥會給你做出來賣的又便宜質量又好的商品?(惡性競爭或品牌宣傳期例外)
現在回到三個類別的鋼琴上來。我會一個一個的講,如果看官看到了BUG或者不對的地方,歡迎評論批評教育一下沒問題的。
首先是德國:
鋼琴自誕生至今,已有300年歷史。而第一臺鋼琴出自於歐洲的義大利。
鋼琴的製造技術是隨著音樂文化發展而進步的。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誕生地,於1698年,製作出了第一臺與當時的羽管鍵琴外形結構相似的樂器,取名為「鋼琴」。而熱衷於歌唱和小提琴的義大利人對這項發明並沒有產生很大的興趣,所以「鋼琴」在義大利其實是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與此同時,文藝復興在歐洲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德國人也很快的掌握了鋼琴製作的技術。在這個關鍵時期,德國著名作曲家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在鋼琴發展的歷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巴赫的鋼琴作品是留存最早的鋼琴曲目,這就為德國的鋼琴製作技術奠定了基礎。
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鋼琴的發展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那時許多的鋼琴製造者經常與當代作曲家,鋼琴家一起開沙龍音樂會。演奏者們在與鋼琴製造者交流的同時,會提出一些對音色或觸感的建議,而設計師們則立刻帶回工廠進行改進。到現在還有跡可循的,應該就是著名作曲家、鋼琴家Chopin蕭邦與法國鋼琴品牌、同時也是此品牌的創始人Pleyel的關係了。
後來到了19世紀中期,社會大變革,德意志統一,其鋼琴製造業也同步發展迅速。
不過再往後,歐洲發生了一些變革(包括一戰二戰、金融危機等事)或是品牌本身營銷策略等問題依次倒閉關廠。如今存活下來的、還不錯的德國鋼琴品牌以下列出來
貝森朵夫Boesendorfer(奧地利,屬德語區,被yamaha收購)
舒密爾Schimmel(1885年創立,至今四代傳人,被中國珠江收購)
貝希斯坦Bechstein(曾經被韓國Samick三益收購過)
賽樂爾Seiler(被三益全資收購)
斯塔格列波·索納Steingraeber&Sohne(年產超不過20臺...)
博蘭斯勒Bluthner
杜梅爾Thurmer
菲佛Pfeiffer
首德Sauter
奧古斯特福斯特Forster
紐珀特Neupert
有些德語字母我輸入的有問題,懶得找了大家見諒
(以上是所有的中國市場能見到的德國品牌,如果你看到或買到的「德國」琴不是以上的任何品牌,那抱歉,你買的是雜牌)
綜上所述,大家不難發現,好像大部分德國琴都被收購了或者被收購過...
這裡我給大家引用大神Fazioli的回答解釋一下:
只做高端產品的小廠被做鏈家產品的大廠收購是常有的事。
蘭博基尼布加迪賓利被大眾收購,捷豹被福特,塔塔收購,沃爾沃被吉利收購。貝森朵夫被山葉收購,哥特裡安被柏斯收購,賽樂爾被三益收購。
做頂級產品的必定高端小眾,在貧富差距逐漸縮小的社會無法像過去那樣賣出驚人的價格,加上產量低,利潤率顯然不會高。
被收購是雙贏的事情,高端小廠需要大集團的財力支持,擴張產品線,開發新產品;做低端廉價產品的大廠也需要從這些有著歷史底蘊,精湛工藝的品牌中學習經驗提升自己,獲得更好的產品溢價率。
就拿16年舒密爾被珠江收購的事情來說吧。
珠江需要舒密爾精湛的技術工藝以及一百多年沉澱出來的東西,而舒密爾需要的是珠江的產量和中國的鋼琴市場。兩邊強強聯手,做出價位區間更多的產品以便適應市場需求。如波蘭工廠的W威廉系列和廣州產的F弗裡多林系列,售價基本在北美市場W系列的w114是15000刀,f116則是7000多刀;但是德國產的k系列和C系列依然保持在2W刀以上的價格。
如果您這邊預算在15W人民幣左右或以上,當然德國進口鋼琴是最佳的選擇。如果達不到,想考慮3-5萬的鋼琴,可以考慮Schimmel舒密爾的f系列(畢竟國外賣的那麼貴);
(出自美國鋼琴雜誌Piano buyer)
第二個說日本品牌
大品牌的話就是KAWAI卡哇伊和YAMAHA山葉了
山葉是因為甲午中日戰爭後,八國聯軍與中國籤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後,日本為了不重蹈覆轍,直接就慫了。開始大開國門迎接西方的所有事務,包括紅酒鋼琴等等。也就因此山葉創始人山野寅南看到了鋼琴的市場,於1927年成立yamaha公司開始製造鋼琴,再往後又拓展了發動機,遊艇,摩託車,音響及其他各種樂器,1995年山葉看到了中國的鋼琴銷售市場開始在中國設廠銷售鋼琴。只不過為了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其實就是便宜),針對中國開始做了第一個型號CJ121;打開了中國市場後,也合作了很多中國的工廠和經銷商,最終選擇獨立在蕭山建廠針對中國生產獨立型號銷往中國市場。
以上可以看到,山葉在國內的yu、ya、yz等等所有的系列都沒有出現在其他國家的市場。(包括如果有懂英文或日文的大佬也可以查。官網中只體現了日本原產和印尼生產的山葉鋼琴型號。並未體現蕭山產的)
不過山葉的高端琴做的確實也還挺棒的,比如九尺三角CFX275就在2010年蕭邦國際大賽上登場,並助選手奪冠。如果說國內客戶預算能在5-10W左右的話,選擇山葉的印尼產和日本產的立式也是非常不錯的。
再說卡哇伊:
卡哇伊創始人河合小市是從山葉跳槽出來的員工,造琴早期都是在借用山葉的技術,後面發展也還不錯。先後也和中國不少廠家、經銷商合作,最終選擇營銷能力最強的柏斯音樂集團。並針對中國市場在宜昌生產出了ku等系列(同樣的上卡哇伊日本官網是查不到的)所以卡哇伊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是要比山葉大一些些的。而實際情況卡哇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要遠遠要小於山葉的
接著是國產琴
國內的話大品牌也就珠江海倫星海仨牌子。價格不錯
不過琴也一般
雖說這幾年這幾個廠家都在和國際接軌。
比如海倫合作貝希斯坦
比如珠江收購舒密爾(收購和合作是兩碼事)
其實在工藝上也是會有一定提升的。
如果說預算較低的話,考慮考慮國產琴肯定是沒撒問題的。
話說到這也說差不多了,如果只論商品品質的好壞,那是德國>日本>中國。
論其他的,呢就看你需求什麼了。
(另外千萬別被假德國琴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