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發文稱依視路、尼康、博士倫等鏡片生產企業存在「價格壟斷」,隨後價格主管部門對相關涉事眼鏡商進行了處罰,隨後,法國依視路等鏡片廠在其官網上掛出了降價公告。但連日來,記者在對鄭州市眼鏡市場進行走訪時,發現不少眼鏡店仍在執行老價格。同時,記者發現同一品牌的同款鏡片,卻存在不同眼鏡店售價相差數百元,更有甚者能相差兩三千元,這又是為何呢?
□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 邱琦
【消息】
一些眼鏡生產企業受到處罰
5月底,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消息稱,依視路、尼康、蔡司、豪雅等主要框架鏡片生產企業和博士倫、強生、衛康等主要隱形眼鏡片生產企業存在限制下遊經營者轉售價格的排除競爭行為,隨後責成價格主管部門對涉事企業依據反壟斷法進行了處罰,共計罰款1900多萬元。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國家發改委開出的價格壟斷處罰,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法國依視路、德國蔡司、美國博士倫等多家外資眼鏡品牌相繼在官網通知,對旗下部分產品的零售價進行下調。依視路方面表示,調低原鑽晶UV產品的零售價,降幅高達15%~30%。蔡司、尼康、博士倫等也紛紛表示,將對部分產品進行10%~20%的降價,個別產品降幅超50%。
【調查】
同款鏡片不同店價格差數千元
如今時隔近半月,這些眼鏡在實體店的價格明顯下調了嗎?連日來,記者對鄭州市各大眼鏡超市及眼鏡批發市場進行走訪時發現,多數銷售依視路、蔡司等鏡片以及博士倫、強生、衛康等隱形眼鏡的眼鏡店工作人員都稱近段時間並未降價,仍在執行去年的老價格。寶視達眼鏡店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鑽晶UV產品已經沒有了,所以就不存在降價一說了。記者也留意到,這些眼鏡店中,有些對依視路和蔡司鏡片有打折活動,但他們均表示屬於正常促銷。
與雜牌鏡片相比,像依視路和蔡司等國際一線品牌鏡片生產企業在中國的銷售模式都實行全國統一指導價。在走訪中,記者注意到,雖然不同眼鏡店向記者展示的依視路和蔡司產品宣傳圖冊及價目表都是一樣的,但不少眼鏡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顧客要購買該鏡片時是可以打折的。
例如依視路的鏡片,在寶視達眼鏡店和明視達眼鏡店,售價都是按照廠家定的全國統一指導價進行銷售,而在寶島眼鏡店,依視路的鏡片銷售價能打到8折,在南陽路上的眼鏡批發市場內,某眼鏡店稱可以打到7.5折,而在人民路上的舒適達眼鏡城,則最低可以打到7折。這樣算下來,一款價格1000元左右的鏡片,打折和不打折就能相差二三百元。
而蔡司鏡片同樣存在相似的情況,有的眼鏡店是按照「原價」銷售,而有的眼鏡店則最低可以打到7折,由於蔡司鏡片價格相對較高,一副近萬元的鏡片,打折和不打折的情況下價格能差兩三千元。
【解釋】
價格差距大主因是進貨渠道不同
同樣的鏡片,為何價格會相差這麼大?記者在採訪中得知,這主要是因為各眼鏡店進貨渠道不一樣所致,並且各個店的經營成本不同,也是價格出現差異的一個原因。
某品牌連鎖眼鏡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鏡片價格相差大,主要是因為拿貨的渠道不同所致。「有的是直接從廠家拿貨,有的是從代理商那裡拿貨,拿貨價格肯定不一樣,從廠家直接拿貨的話要相對便宜點。」該工作人員表示,各個眼鏡店從不同等級的代理商那裡拿貨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拿貨價格高低不同,各個眼鏡店在銷售的時候打折的幅度也就不一樣了。
「一般來說,同樣都是依視路或蔡司的鏡片,小點的眼鏡店要比寶視達那種品牌連鎖店折扣多一些,」南陽路眼鏡批發市場內的一眼鏡店老闆表示,「像寶視達這樣的眼鏡店所處位置一般比較繁華,相對的房租也會高一些,而像他們店的話在眼鏡批發市場裡,房租要低得多,因此同樣賣的都是依視路或蔡司的鏡片,他們就能打折多點,這樣才能吸引到顧客」。
【變化】
眼鏡超市悄然興起
在走訪中,記者也留意到,目前在鄭州市場上已經有不少眼鏡超市逐漸興起,和平常的眼鏡店相比,它們一般所在的位置相對「偏僻」一點,店內擺放著類似於超市一樣的貨架,貨架上擺放的則是各類眼鏡及鏡框等,相對來說,這裡的眼鏡價格也要低一些。
「同等品牌同等質量的眼鏡,和其他一些眼鏡店相比,我們這要便宜將近一半。」位於二七賓館三樓的某眼鏡超市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和其他眼鏡店相比,他們經營的成本要低一些,又是直接從廠家拿貨,所以價格便能降下來。「我們目前有三個店面,都不選一樓臨街旺鋪,而是將店選在樓上或地下室,這樣的話,房租能省下將近90%,而我們又是引進廠家直銷,減少了中間環節,這樣進價就又降低了不少,眼鏡的價格也便最終降下來了。」這位負責人表示。
聲音
如何看待天價洋鏡片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部分市民認為,在中國,眼鏡一直都是市場自由調控定價,市場調控不必由政府出手。
「依視路、尼康、蔡司、豪雅這些洋鏡片,就像LV包等一樣,都是屬於高端消費產品,不能普通老百姓說一句價格高了,政府就去幹預。」市民劉先生稱,他戴的就是蔡司的鏡片,相對於國內產的鏡片,清晰度及質量上確實要高好幾個等級。
對於這些洋品牌實行的全國統一指導價,也有不少市民表示認同。在鄭州曾經營眼鏡店多年的王強向記者表示,相較於那些國際品牌鏡框與鏡片,國內企業生產的鏡框和鏡片在價格等方面要混亂一些,售價高低,都由眼鏡店自己說了算,顧客是很難分辨出來品質的高低的。 「一副鏡片進價二十塊錢,售價能達到二三百塊錢甚至更高,這種情況是很平常的,這在業內也是公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