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片進貨價7元零售價超100元 眼鏡店促銷貓膩多

2020-12-22 中國網財經

  正在上大學的小王可謂是「眼鏡通」,由於學業繁重,她的近視程度不斷加深,隨之而來的是頻繁更換眼鏡。逛了廣州城的多家眼鏡店後她發現,眼鏡價格不斷高漲,想要配到一副稱心的眼鏡,動輒就得上千元。但讓她更驚訝的是:眼鏡店賣價200多元的鏡片,進價竟只需10多元。兩者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價格差?

  近日,記者走訪了農林下路、人民中路、培正路等多家眼鏡專賣店,發現大多數國內品牌的鏡片價格在200元至1000元不等,國際品牌則以上千元居多,高達五六千元的亦不在少數。而在人民中路某眼鏡批發市場,國產鏡片的批發價大都在7元至50元之間,也有250元的進口鏡片。

  而在專家看來,眼鏡的度數隻要符合醫學標準就可以,並不是越貴越好。價位高,但度數不適合的話,會引起眼睛視疲勞。

  一副眼鏡為何這麼貴?

  記者在某品牌眼鏡店碰到前來為孩子配眼鏡的陳先生。陳先生的女兒正在上高三,眼睛近視已高達600多度,為了保護女兒的眼睛,陳先生半年就得為女兒更換一次眼鏡。

  頻繁更換眼鏡讓陳先生叫苦不迭,「以前就是給她配一般的眼鏡,現在她的度數越來越高了,也不敢隨便配了,只能聽從工作人員的建議,每次都配比較貴的。」跑遍了多家眼鏡店,每次陳先生為女兒配的眼鏡都在1000元以上,「這只是相對來說不錯的,要再好一點的,一副就得幾千元。」如此下來,每年兩副眼鏡得花費兩三千元。

  有消費者表示,通常配眼鏡會看品牌,「眼鏡這東西不能亂配,還是貴的有保證。」但是品牌眼鏡的價格又讓消費者深感無奈,「價格一年高過一年,眼鏡怎麼就這麼貴?」

  記者走訪多家眼鏡店發現,大多數國內品牌的鏡片價格在200元至1000元不等。其中,較貴的是斯波特,鏡片價格在800元以上,超薄型的瑞士寶也在600元以上,而慧智美、SAP在400元到1000元不等,相對較便宜的是超視美,根據鏡片厚薄程度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記者看到最便宜的鏡片是160元。

  而國外品牌鏡片價格普遍較高,如依視路、蔡司等,1000元以下的較少,而最高價的可達五六千元。

  國產鏡片批發價多不超50元

  但當陳先生偶然轉到某眼鏡批發市場時發現,配一副與女兒相同類型的眼鏡不超過300元,批發市場與眼鏡店,竟然相差1000元左右。

  而記者調查發現,眼鏡店裡的鏡片絕大多數都來自於批發市場,批發市場裡的國產鏡片,批發價多不超過50元。人民中路越和(國際)眼鏡城是廣州較大型的眼鏡批發城之一,主要經營鏡架、鏡片以及相關產品的批發,有的店也兼做零售。

  在一家主營國產鏡片的批發商鋪,記者以開新店為由詢問該品牌鏡片的批發價。工作人員在詳細詢問了店面的具體位置和經營範圍後,建議記者以批發國產鏡片為主,「因為國產鏡片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該工作人員稱,由於其是從上海生產商處直接進貨,所以批發價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國產較厚的球面鏡片,平光的7元,散光的8元;非球面厚的12元,薄的25元。鏡片越薄越貴。」同時,不同品牌鏡片有價格差,但不會相差太多。

  除了賣國產鏡片,該商鋪還批發進口鏡片。據工作人員介紹,韓國某品牌的樹脂非球面鏡片批發價75元,超薄型樹脂非球面批發價則高達250元,「這個市場價就說不準了,它是為有特殊要求的顧客做的,加個鏡架,喊價六七千元都行。」

  而當記者以「不了解市場」為由,希望該工作人員給出「建議零售價」時,對方表示,批發商一般不會幹涉零售商的定價,「都是你們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比如你店面的房租較貴,裝修較好,價錢就高點。」

  隨後,該工作人員透露,「一般批發價為7元的鏡片,市場價超過100元,批發價為12元的,大多在200元以上」,而進口鏡片,市場價漲幅會更高。

  眼鏡店搞促銷貓膩多

  另外,記者在走訪過程中還發現,多家眼鏡店打出優惠招牌以招攬顧客,其中位於農林下路的某品牌眼鏡店更是打出「購買200元以上鏡架,加一元送鏡片」的口號,按照此種折扣活動,顧客都會省下幾百元。

  對此,批發城中一名鏡架代理商表示,絕大多數眼鏡店做活動,都是用質量一般的鏡片配以特殊的鏡架,「只是顧客看了,覺得撿了個大便宜」。

  該代理商指著商鋪門口紙箱裡的鏡架稱,「這是我們這最便宜的鏡架,如果批發,一副10元都不到。」而記者將紙箱中的鏡架和其他鏡架仔細查看對比,未發現有何不同。

  「這都是我們的尾貨,質量上沒太大區別,只是沒有批發完,廠方又不再生產了,就便宜賣給眼鏡店,一般他們都拿去做打折活動。」

  該代理商向記者推薦一款雷朋板材眼鏡架,「這幅鏡架只要120元,要是在傳統眼鏡店裡,至少也得五六百元。再配上艾米鏡片,一共只收200元。」

  該代理商還表示,批發城裡的零售價肯定會比批發價貴,具體貴多少依情況而定,一般是批發價的2—3倍,但相較於傳統眼鏡店的「天價」,還是便宜了不少。

相關焦點

  • 揭眼鏡行業黑幕:零售價860元鏡片出廠價僅30元
    Levi s鏡架 出廠價:170元 批發價:550元 零售價:1180元-1380元連續推出了《平價眼鏡店遭行業集體封殺》、《洋品牌控價維持暴利》等多篇調查報導。武漢眼鏡市場暴利亂象一幕被揭開。平價眼鏡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被眼鏡經銷商、代理商、生產商包裝成「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暴利產品?9月初,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眼鏡展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武漢輾轉至北京,從生產、批發到銷售,持續調查半個多月。江城眼鏡市場部分高端品牌暴利產銷鏈條完整呈現,暴利!
  • 眼鏡店暴利內幕:鏡片零售價是出廠價20倍以上
    鏡片零售價格是出廠價的10倍至20倍以上實際上,早在15年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現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明確對眼鏡產品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並起草了《眼鏡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其間進行了多次修訂。
  • 鄭州眼鏡市場潛規則:同款鏡片不同店差數千元
    ,共計罰款1900多萬元。記者了解到,為應對國家發改委開出的價格壟斷處罰,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法國依視路、德國蔡司、美國博士倫等多家外資眼鏡品牌相繼在官網通知,對旗下部分產品的零售價進行下調。依視路方面表示,調低原鑽晶UV產品的零售價,降幅高達15%~30%。蔡司、尼康、博士倫等也紛紛表示,將對部分產品進行10%~20%的降價,個別產品降幅超50%。
  • 媒體解密眼鏡店暴利:進價十幾元鏡框標價千元
    很多顧客發現,近年來,眼鏡的售價逐漸上漲,居高不下;鏡架、鏡片的名稱和功能逐漸在增加,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近日,新京報記者以導購員、學徒工身份,應聘北京多家眼鏡店、加工車間,發現其中暴利與貓膩:在生產地批發價幾元至幾十元的鏡架、鏡片,在商店櫃檯上,身價翻了幾十番。個別商家對消費者,有一整套的推銷貓膩。還有商家玩起文字遊戲,山寨國產貨改個英文字母,就變成了國際名牌。
  • 博士眼鏡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竟然不賺錢
    ●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  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但淨利率不...
    ●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眼鏡20元成本,200元賣你是人情,400元賣你是行情!
    有人說,他配了副近視眼鏡花了11000多,懷疑被「宰」了……還有人說,他分別配了一副80元的眼鏡和一副5千元的眼鏡,結果感覺沒什麼區別……800多元的眼鏡,眼鏡城100多就能配到記者曾調查發現,在北京某三甲醫院配鏡中心,如要用非球面鏡片,則至少需要800多元。
  • 揭眼鏡暴利:進價十幾元標價千元 打三折仍賺翻
    很多顧客發現,近年來,眼鏡的售價逐漸上漲,居高不下;鏡架、鏡片的名稱和功能逐漸在增加,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近日,新京報記者以導購員、學徒工身份,應聘北京多家眼鏡店、加工車間,發現其中暴利與貓膩:在生產地批發價幾元至幾十元的鏡架、鏡片,在商店櫃檯上,身價翻了幾十番。個別商家對消費者,有一整套的推銷貓膩。還有商家玩起文字遊戲,山寨國產貨改個英文字母,就變成了國際名牌。
  • 西安眼鏡市場有的9元有的10萬 鏡片價格咋差這麼多
    華商報記者走訪發現,一副眼鏡片,便宜的9元一副,貴的高達10萬多元,為何價格如此懸殊?防紫外線、防輻射線、防霧等等,鏡片是否真有這些功能?華商報記者走訪西安市7家眼鏡店、採訪行業專家,揭開了眼鏡行業的神秘面紗。  一副小小的鏡片價格為何差距大?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成鏡毛利率超70%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
  • 眼鏡業「暴利」調查 國產樹脂鏡片出廠價3到10元
    眼鏡業「暴利」調查 國產樹脂鏡片出廠價3到10元     和之前的品牌眼鏡店相比,眼鏡城的生意就紅火了許多,記者在一樓粗略地逛了逛,發現每家店裡都有幾位甚至多達10多位顧客在裡面挑選。「我們這裡價格比外面便宜多了,就是批發的價格。」一家商鋪的導購小姐說。     不過和鋒豪、大明等眼鏡店相比,這些店鋪的裝修以及布置顯然簡單得多。鋒豪有專門的驗光室,而這些商鋪往往是驗光室和櫃檯混在一起。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240元但淨利不足10%
    原標題: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但淨利率不足10% 摘要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但淨利率不足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句話在眼鏡行業一直廣為流傳,不過看完明月鏡片的招股書,貓妹還是被震驚到了。
  • 眼鏡行「暴利」!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僅幾十元
    鏡片的價格最低只要10元,而眼鏡架的價格最低也僅為30元,以此來計算,在丹陽一副眼鏡的出廠價不過40元,和國外品牌相比,這樣的眼鏡在質量上存在什麼差別?我們日常配這樣一副眼鏡又為何需要一兩百元呢?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眼鏡大都是來自於江蘇丹陽。
  • 北京部分眼鏡店銷售有「障眼法」(組圖)
    [提要] 近日,新京報記者以導購員、學徒工身份,應聘北京多家眼鏡店、加工車間,發現其中暴利與貓膩:在生產地批發價幾元至幾十元的鏡架、鏡片,在商店櫃檯上,身價翻了幾十番。個別商家對消費者,有一整套的推銷貓膩。還有商家玩起文字遊戲,山寨國產貨改個英文字母,就變成了國際名牌。
  • 央視曝光眼鏡暴利: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只要幾十元!
    供貨還要培訓眼鏡經銷商淨利潤率8%鏡片的價格最低只要10元,而眼鏡架的價格最低也僅為30元,以此來計算,在丹陽一副眼鏡的出廠價不過40元,和國外品牌相比,這樣的眼鏡在質量上存在什麼差別?我們日常配這樣一副眼鏡又為何需要一兩百元呢?
  • 16元的藥換家藥店只賣3元 業內稱進貨渠道發價不同
    疑惑  同樣的藥在不同店價格相差4倍多  因兒子生病了,6月3日,崔先生在西工大路路西的「保健醫藥店」,買了一盒6支裝的「齊天德」牌「健兒清解液」,花了16元。6月5日,藥吃完了,他就近在郭杜翰林北路的「泰生醫藥」泰安店又買了一盒,這一盒卻只花了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