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大學的小王可謂是「眼鏡通」,由於學業繁重,她的近視程度不斷加深,隨之而來的是頻繁更換眼鏡。逛了廣州城的多家眼鏡店後她發現,眼鏡價格不斷高漲,想要配到一副稱心的眼鏡,動輒就得上千元。但讓她更驚訝的是:眼鏡店賣價200多元的鏡片,進價竟只需10多元。兩者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價格差?
近日,記者走訪了農林下路、人民中路、培正路等多家眼鏡專賣店,發現大多數國內品牌的鏡片價格在200元至1000元不等,國際品牌則以上千元居多,高達五六千元的亦不在少數。而在人民中路某眼鏡批發市場,國產鏡片的批發價大都在7元至50元之間,也有250元的進口鏡片。
而在專家看來,眼鏡的度數隻要符合醫學標準就可以,並不是越貴越好。價位高,但度數不適合的話,會引起眼睛視疲勞。
一副眼鏡為何這麼貴?
記者在某品牌眼鏡店碰到前來為孩子配眼鏡的陳先生。陳先生的女兒正在上高三,眼睛近視已高達600多度,為了保護女兒的眼睛,陳先生半年就得為女兒更換一次眼鏡。
頻繁更換眼鏡讓陳先生叫苦不迭,「以前就是給她配一般的眼鏡,現在她的度數越來越高了,也不敢隨便配了,只能聽從工作人員的建議,每次都配比較貴的。」跑遍了多家眼鏡店,每次陳先生為女兒配的眼鏡都在1000元以上,「這只是相對來說不錯的,要再好一點的,一副就得幾千元。」如此下來,每年兩副眼鏡得花費兩三千元。
有消費者表示,通常配眼鏡會看品牌,「眼鏡這東西不能亂配,還是貴的有保證。」但是品牌眼鏡的價格又讓消費者深感無奈,「價格一年高過一年,眼鏡怎麼就這麼貴?」
記者走訪多家眼鏡店發現,大多數國內品牌的鏡片價格在200元至1000元不等。其中,較貴的是斯波特,鏡片價格在800元以上,超薄型的瑞士寶也在600元以上,而慧智美、SAP在400元到1000元不等,相對較便宜的是超視美,根據鏡片厚薄程度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記者看到最便宜的鏡片是160元。
而國外品牌鏡片價格普遍較高,如依視路、蔡司等,1000元以下的較少,而最高價的可達五六千元。
國產鏡片批發價多不超50元
但當陳先生偶然轉到某眼鏡批發市場時發現,配一副與女兒相同類型的眼鏡不超過300元,批發市場與眼鏡店,竟然相差1000元左右。
而記者調查發現,眼鏡店裡的鏡片絕大多數都來自於批發市場,批發市場裡的國產鏡片,批發價多不超過50元。人民中路越和(國際)眼鏡城是廣州較大型的眼鏡批發城之一,主要經營鏡架、鏡片以及相關產品的批發,有的店也兼做零售。
在一家主營國產鏡片的批發商鋪,記者以開新店為由詢問該品牌鏡片的批發價。工作人員在詳細詢問了店面的具體位置和經營範圍後,建議記者以批發國產鏡片為主,「因為國產鏡片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該工作人員稱,由於其是從上海生產商處直接進貨,所以批發價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國產較厚的球面鏡片,平光的7元,散光的8元;非球面厚的12元,薄的25元。鏡片越薄越貴。」同時,不同品牌鏡片有價格差,但不會相差太多。
除了賣國產鏡片,該商鋪還批發進口鏡片。據工作人員介紹,韓國某品牌的樹脂非球面鏡片批發價75元,超薄型樹脂非球面批發價則高達250元,「這個市場價就說不準了,它是為有特殊要求的顧客做的,加個鏡架,喊價六七千元都行。」
而當記者以「不了解市場」為由,希望該工作人員給出「建議零售價」時,對方表示,批發商一般不會幹涉零售商的定價,「都是你們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比如你店面的房租較貴,裝修較好,價錢就高點。」
隨後,該工作人員透露,「一般批發價為7元的鏡片,市場價超過100元,批發價為12元的,大多在200元以上」,而進口鏡片,市場價漲幅會更高。
眼鏡店搞促銷貓膩多
另外,記者在走訪過程中還發現,多家眼鏡店打出優惠招牌以招攬顧客,其中位於農林下路的某品牌眼鏡店更是打出「購買200元以上鏡架,加一元送鏡片」的口號,按照此種折扣活動,顧客都會省下幾百元。
對此,批發城中一名鏡架代理商表示,絕大多數眼鏡店做活動,都是用質量一般的鏡片配以特殊的鏡架,「只是顧客看了,覺得撿了個大便宜」。
該代理商指著商鋪門口紙箱裡的鏡架稱,「這是我們這最便宜的鏡架,如果批發,一副10元都不到。」而記者將紙箱中的鏡架和其他鏡架仔細查看對比,未發現有何不同。
「這都是我們的尾貨,質量上沒太大區別,只是沒有批發完,廠方又不再生產了,就便宜賣給眼鏡店,一般他們都拿去做打折活動。」
該代理商向記者推薦一款雷朋板材眼鏡架,「這幅鏡架只要120元,要是在傳統眼鏡店裡,至少也得五六百元。再配上艾米鏡片,一共只收200元。」
該代理商還表示,批發城裡的零售價肯定會比批發價貴,具體貴多少依情況而定,一般是批發價的2—3倍,但相較於傳統眼鏡店的「天價」,還是便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