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苦、口感差,因為太難吃,這款口糧被美軍士兵稱為「希特勒的...

2020-12-19 騰訊網

眾所周知,美軍的後勤在二戰期間出了名的好,就拿軍用口糧來說吧,美軍當時的口糧分為五種,即A型、B型、C型、D型與K型。

A、B型為多人食材,基本由廚師現場烹飪,屬於後方或戰況比較穩定的地區使用;C、K型為戰時口糧,多為罐頭、麵包、餅乾,開啟即食,也能加熱;至於D型,它屬於應急口糧,只有在戰時口糧都沒時間食用的情況下才能啟用。

美軍對D口糧的要求有三個,快速補充體力、耐高溫(北非戰場溫度高)和便攜。什麼東西能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美國人想到了巧克力,小小一塊就能提供大量卡路裡,當然普通巧克力是無法忍受高溫的,還需要改良配方。

此外,與A、B、C、K口糧的豐富配置不同,D口糧只有一個東西——巧克力。

美國陸軍於1937年召開應急口糧的選拔,若能得到從選拔中脫穎而出,那就是源源不斷的訂單,各大巧克力公司卯足了勁頭,而最終好時巧克力公司的巧克力棒獲勝,即為D口糧。

這樣一塊D口糧,可為士兵提供600卡路裡的熱量,每名士兵的背包裡攜帶三塊,足以快速補充體力了。

至於耐高溫問題,好時公司的辦法是在巧克力棒中摻入燕麥粉,起到吸收可可脂的作用。正常巧克力的熔點為30-36度,而摻入燕麥粉的D口糧的熔點為49度,即便是在北非這樣的炎熱地區作戰,D口糧也不易融化了。

但是,美軍對D口糧的風評極差,甚至將其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用以形容它對美國士兵的傷害,反倒便宜了德國人。

惡評主要集中於兩方面,一是味道苦,比黑巧克力還要苦;二是口感硬(因為加入了燕麥粉),哪怕是牙口好的人也得費力才能咬下一塊,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美軍需要靠軍刀切割,才能將D口糧切成小塊。

《兄弟連》裡,韋伯斯將一塊D口糧送給荷蘭小孩,後者吃得十分開心。不過這是電影藝術化表現的結果,先不說苦得像藥的味道,就是成年人都難以下嘴的堅硬度,也不是一個小孩能夠咬動的。

不過吧,這還真不怪好時巧克力公司,因為味道苦、口感差這兩個要求也是軍方提出來的,好時只不過背了鍋而已。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一個問題,D口糧的定位是「應急口糧」,屬於其它四款口糧無法食用的情況下才能緊急食用。

如果D口糧又甜又軟,恐怕還沒到前線,就已經被士兵偷偷吃光了,那還怎麼應急?所以D口糧必然要難吃,才能避免引起大兵們的興趣。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D口糧變得好吃呢?答案是有的。士兵可以將其溶於水裡製成可可 ,反正C口糧、K口糧裡糖的量嚴重超標(白糖5克、咖啡用的糖塊、還有糖果),稍微拿出來一點摻入可可裡,味道就能好很多。

不過這樣一來,士兵必須燒火煮水,又失去了應急的意義,所以D口糧就是這麼尷尬的一款應急口糧,難吃是真的難吃,但它又確實小巧便攜、高熱量,幫助士兵恢復大量體力。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的口糧之一,被美國士兵戲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為什麼
    當時的美國已經靠著戰爭賺了不少錢,所以在參戰的時候也是大手大腳,看看當時美國士兵們吃的軍糧就知道,美國到底有多富有了。當時美國有三種軍糧,比起其他的國家來說,已經是非常豐富了,其中一種還被稱之為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為什麼美國的軍糧能和德國的希特勒扯上關係?這還得從這三種美國的軍糧裡入手,才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 二戰美軍巧克力難吃?被戲稱希特勒秘密武器
    (原標題:二戰美軍巧克力難吃?
  • 美軍口糧多難吃?士兵寧可自掏腰包點外賣也不吃:味道太噁心
    在大家的固有思維中,美軍的後勤體系應該是最為完善的。即使是在前線打仗,美國大兵們也應該每天都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這點的也確不假,因為美軍的夥食待遇好,韓國至今流傳著一種名叫"部隊鍋"的美食。但受疫情影響,美軍的夥食也大打折扣。許多官兵嫌棄口糧難吃味道太噁心,寧願自掏腰包點外賣。
  • 專門給美軍配備的應急口糧 何以被士兵抵制 還起名叫希特勒的禮物
    而作為軍隊的應急性口糧,巧克力這種熱量高又便於攜帶的東西,自然成了各國軍方的必選之物。為了防止嘴饞的士兵吃掉作為應急口糧的巧克力,美軍軍需部搞出了被前線大兵們深通惡絕的超難吃口糧「洛根棒」。
  • 世上最難吃的巧克力,美軍二戰D口糧那些事兒
    要求好時給美軍研發一款作為專用應急軍糧的巧克力棒(之前好時也給美軍提供軍用巧克力,但那種特好吃,用來勞軍的,和D口糧不是一回事兒)要求是:重量4盎司(113.4克)能量高耐高溫軍需官洛根含著淚咬了幾口之後,確認過眼神,覺得這就是應該發給美軍的應急口糧。1937年6月,90000支D口糧被送往駐菲律賓、巴拿馬、德克薩斯州這些相對熱的地方試用,得到的反應是成功的(反正肯定不是士兵說的)。繼而D口糧正式進入生產環節,成就了一代二戰美軍的噩夢。
  • 哪國單兵口糧更好吃?美軍最先進,俄羅斯最豐盛,最後一款來自地獄!
    而新版的「燉牛肉」燉的則很爛,幾乎已經成了糊糊,而且口味非常重,香氣很濃鬱,甚至讓人很難感受到食材本身的味道和口感。當然,這可能是考慮到西方人的口味喜好與東方人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也能保證士兵身體的鹽分和熱量供應——畢竟它本質還是一份軍糧,而非一頓美餐。 MRE在美軍中是出了名的難吃。
  • 二戰美軍巧克力難吃?摻入玉米粉 被戲稱希特勒秘密武器
    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導 《西班牙人》周刊網站8月15日發表馬克·薩拉的文章《難吃但在二戰中曾救過命的巧克力》稱,必須承認,在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面前,我們會感到自己是如此脆弱,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我們永遠也不應該忘卻的。我對二戰中的故事特別感興趣,無論主人公是誰,都能激起我的好奇心。下面這個故事是關於一種巧克力棒的。這種不平凡的巧克力棒曾經在二戰中拯救了數以千計的生命。1937年4月,距離美國全面加入二戰還有好幾年。美國陸軍軍需部門派遣保羅·洛根上校去拜訪當時美國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好時公司,並向該公司提出生產軍用巧克力的要求。
  • 美軍隔離餐到底多難吃?士兵:人人都犯噁心,吃應急口糧也比這強
    人被隔離了就得跟著吃隔離餐,而在這方面不同美軍部隊的待遇就是天差地別了,好的如被撤到岸上酒店進行隔離「羅斯福」號航母艦員,一日三餐雞蝦牛肉飯後水果樣樣俱全,三不五時還能吃上漢堡這種家鄉菜,夥食標準不可謂不高。不過能享受到這麼高標準的夥食美軍部隊並非多數,同上岸的羅斯福號艦員相比,不少同樣被隔離起來的美軍士兵,他們的夥食不僅粗糙得難以下咽,簡直是只能用「慘不忍睹」4個字來形容。
  • 美軍單兵口糧增加「打滷囊」,大兵們樂壞:再忍一年就吃你!
    美國大兵全球部署,雖然每隔兩到三年會輪崗,但還是有很多美軍士兵處在背井離鄉的狀態下。為了緩解將士們的相思之苦,美軍一直尋求找到一種方法讓披薩也能成為軍糧,讓士兵們找到回家的味道。而美國大兵也一直抱怨不好吃吃不飽,一直要求加餐,讓披薩進入軍糧菜單。
  • 二戰美軍標準戰地口糧,每天光白糖就有11包,啥叫產能過剩啊?
    之前我們介紹了最難吃的D口糧,那麼今天介紹另一款,配置上相當豪華的K口糧。 美軍的口糧分為三個級別,普通口糧、戰時口糧與應急口糧。A、B屬於普通口糧,需要廚師加工,主要在平穩的後方才會食用; C、K屬於戰時口糧,打開即食,在戰場上非常方便; 而D屬於應急口糧,就是巧克力棒,能夠快速恢復體力,但因為擔心大兵閒著沒事幹把應急糧給吃了,所以故意造地無比難吃。
  • 舌尖上的二戰:在美軍中「惡名遠揚」的洛根棒,到底是何物?
    對於這批軍用巧克力,保羅洛根代表軍方提出了關於重量、熱量、抵抗高溫以及口味四個要求。軍方要求巧克力每一條重110克;要有足夠的熱量;要可以在高溫環境下儲存;要難吃,而這個難吃的標準是——口感不要超過煮熟的土豆。
  • 美帝軍用口糧也曾難吃無比:午餐肉備遭嫌棄,卻成中蘇餐桌美味
    最有代表性的主食是軍用硬餅乾,以小麵粉、水和鹽為原料,硬如石頭、口感奇差,被士兵揶揄為「鐵板餅乾」或「銼牙器」。肉類中培根(煙燻豬肉)頗受歡迎,但士兵們更多時候只能吃到長期醃製的鹹肉,用鹹肉和蔬菜、豆類等熬煮的濃湯常常是戰場上最好的熱食。此外,口糧中還增加了核桃、花生、咖啡豆、土豆以及白糖、鹽、胡椒等調味品。
  • 被二戰美軍戲稱為「希勒特秘密武器」的洛根棒,是有多讓人討厭?
    而對於二戰美軍的夥食,一向都是最奢侈的,在我國抗日士兵吃草根,啃樹皮,喝雪水的時候,他們有吃到膩的午餐肉罐頭,有可口可樂喝,有冰淇淋吃,還能從口袋裡掏出口香糖嚼一嚼,隨手點起一根香菸抽一抽,甚至還有甜膩的巧克力來隨時補充能量,實在豔煞旁人。但或許是因為巧克力太好吃的緣故,導致很多美國大兵都在閒暇時分都將巧克力當作零食來吃,往往到了真正需要補充身體能量的關鍵時刻,美軍的巧克力儲備反倒是宣布告急了。
  • 二戰各國士兵的口糧,看完德國士兵,再看看中國感覺很心酸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二戰各國士兵的口糧,來看看當時二戰的人們打仗時都吃一些什麼?其實中國的士兵條件最為艱苦,吃的東西現代人估計接受不了。 當時每個德國士兵會分配到黑麥麵包750克、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香腸(生罐裝食物)120克(有時是燻魚)、果醬或人造蜂蜜200克、煮過的土豆750克、肉類120克、蔬菜或動物脂肪45克。當然還有一袋糖果以及菸草2卷。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希特勒的早期準備,他用了整整半年時間儲備物資,以應對這場世界大戰,不過他沒想到蘇聯人民這麼倔強,居然打了整整四年時間。
  • -美軍MRE 90年代款測評
    口糧是維持軍隊戰鬥力的保證,所以各國軍隊的後勤在讓士兵能「快速而愉快地填飽肚子」這件事上,無不是挖空心思,推出各種花樣的口糧,只為讓大兵們吃飽吃好。 (MRE單兵口糧) 那什麼是現代軍用口糧裡的網紅款呢?
  • 美軍的被嫌棄,日軍太難吃,我們呢?
    美軍的被嫌棄,日軍太難吃,我們呢?軍用罐頭在軍中無論何時何地都是緊俏的東西,你可以在任何一部戰爭片中看到士兵們對待罐頭的態度絕對是十分珍惜的。一部網劇《春風十裡不如你》紅遍網絡,周冬雨和張一山領銜主演,劇中周冬雨吃豬肉罐頭的畫面可是饞壞了一大幫子觀眾,於是淘寶天貓上賣罐頭的賺得盆滿鍋滿的。罐頭真有這麼好吃?
  • 二戰德軍士兵單兵口糧
    這種固體燃料具有燃燒時不會產生煙霧、有很高的能量密度、燃燒時不會溶解、燒完無殘留的特點 部隊官兵最喜愛被稱為「炮兵塊」的野戰廚房(Gulaschkanone)。因為野戰廚房如同炮兵一樣,總是身處後方,遠離前線戰鬥而得到了這個富於想像力的名字。每天廚房準備的夥食用鋁製保溫罐送到前面,然後將食物分裝到士兵個人的飯盒中,再分發到前沿的連、排、班,通常由新兵負責完成這項工作。
  • 美國人巧克力最難吃,此國用木屑做麵包
    ,很難吃到葷腥,情況稍微好一點的時候,蘇聯士兵的一頓飯,包括了小麥湯、黑麵包和豬油,除此之外,還有沿海特有的鯡魚。用木屑做麵包,這在世界上也獨此一例了。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還是美國人的巧克力,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吃的巧克力了。
  • 二戰期間,美軍的口糧竟是土豆味的巧克力!
    因此他們為這場戰爭訂購了一種令人驚訝的口糧:由位於賓夕法尼亞洲的好時公司生產的一種可維持熱量的巧克力,並且故意讓它的味道嘗起來不可口,使它的熱量更高。 美國陸軍在野戰中的口糧是一塊巧克力,在兩餐之間充當點心,它以極其苦澀和難以咀嚼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