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隔離餐到底多難吃?士兵:人人都犯噁心,吃應急口糧也比這強

2021-01-08 烽火大百科

大疫當前,為防止疫情擴散,美軍許多部隊都被迫採取了相應的應急措施,將高危和易感人群做隔離處理就是通行做法之一。人被隔離了就得跟著吃隔離餐,而在這方面不同美軍部隊的待遇就是天差地別了,好的如被撤到岸上酒店進行隔離「羅斯福」號航母艦員,一日三餐雞蝦牛肉飯後水果樣樣俱全,三不五時還能吃上漢堡這種家鄉菜,夥食標準不可謂不高。

不過能享受到這麼高標準的夥食美軍部隊並非多數,同上岸的羅斯福號艦員相比,不少同樣被隔離起來的美軍士兵,他們的夥食不僅粗糙得難以下咽,簡直是只能用「慘不忍睹」4個字來形容。如果你對於這4個字沒有什麼直觀感受的話,不妨瞧瞧這張配圖當中的美軍配給食品,除了右下的軍營應急口糧(MRE)之外,另外3個都是隔離期間的「標準夥食」。

以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軍事基地為例,為控制新冠疫情傳播,該基地早前就已將基地內的一處訓練場改建成了臨時檢疫設施,為此基地內的美軍官兵也得跟著過上一段時間的隔離日子。過隔離日子自然就得跟著吃隔離餐,然而基地供應的隔離餐實在太過慘無人道,無奈之下,接受隔離的美軍官兵們不得不「自給自足」,或從當地的美式快餐店訂購披薩漢堡,或是乾脆吃MRE湊合拉倒。

用某位接受隔離的美軍士兵的話來說:「這裡的食物讓每個人都覺得噁心,我們現在不想繼續吃這玩意了,我們只吃Smashburger(美式漢堡店)的外賣或是MRE口糧。」

MRE在美軍部隊中素來以「難吃」而令人退避三舍,羅斯福號只有那些因故不得不留守在航母關鍵崗位上的艦員,現在實在被迫無奈才得依靠MRE度日。可在許多美軍陸上基地的士兵們看來,MRE都已經算是相對可口的食物,可想而知美軍日常供應的隔離餐到底是多麼難吃。

總體而言,接受隔離的美軍士兵對於他們的隔離環境還是感到比較滿意的。美軍方面此前曾與DynCorp International公司籤署過一份價值3700萬美元的合同,為布利斯堡、布拉格堡、李堡和本寧堡等軍事基地提供疫情期間的拓展性服務。除基本的檢疫設施之外,DynCorp International還需要確保這些基地內美軍士兵能洗上熱水澡、用上WiFi,並有熱飯熱菜吃。

「不同基地的隔離生活條件千差萬別,有的可能比平時還好,也有的可能會糟上一百萬倍。但無論如何,這裡所提供食物都是我吃過最難吃的,根本無法下咽。就算看起來還行的那些,吃起來也不怎麼樣。」一位士兵說道。

有關美軍夥食糟糕的問題,在3月11日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就有議員曾經吐槽過。批判者稱,由於部隊供應的食品實在難以下咽,有不少美軍士兵每月至少會倒掉一半的食物,一年下來會造成數億美元的浪費。而在疫情期間,這種情況更是變本加厲。儘管美國陸軍會給接受隔離的美軍士兵每人每天發放5美元的夥食補貼,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寧可每天花20美元去吃外賣。 得虧這些美軍士兵疫情期間還能叫到外賣,否則怕不是得鬧兵變不成?

相關焦點

  • 美軍口糧多難吃?士兵寧可自掏腰包點外賣也不吃:味道太噁心
    在大家的固有思維中,美軍的後勤體系應該是最為完善的。即使是在前線打仗,美國大兵們也應該每天都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這點的也確不假,因為美軍的夥食待遇好,韓國至今流傳著一種名叫"部隊鍋"的美食。但受疫情影響,美軍的夥食也大打折扣。許多官兵嫌棄口糧難吃味道太噁心,寧願自掏腰包點外賣。
  • 味道苦、口感差,因為太難吃,這款口糧被美軍士兵稱為「希特勒的...
    A、B型為多人食材,基本由廚師現場烹飪,屬於後方或戰況比較穩定的地區使用;C、K型為戰時口糧,多為罐頭、麵包、餅乾,開啟即食,也能加熱;至於D型,它屬於應急口糧,只有在戰時口糧都沒時間食用的情況下才能啟用。
  • 專門給美軍配備的應急口糧 何以被士兵抵制 還起名叫希特勒的禮物
    而作為軍隊的應急性口糧,巧克力這種熱量高又便於攜帶的東西,自然成了各國軍方的必選之物。為了防止嘴饞的士兵吃掉作為應急口糧的巧克力,美軍軍需部搞出了被前線大兵們深通惡絕的超難吃口糧「洛根棒」。
  • 世上最難吃的巧克力,美軍二戰D口糧那些事兒
    所以今天咱們來談談美軍當時這個稱之為D口糧的巧克力到底是個什麼鬼。D口糧是1937年開始發行,當年美軍的軍需官保羅·洛根(一個被美軍深惡痛絕的人)接觸到了好時巧克力公司。軍需官洛根含著淚咬了幾口之後,確認過眼神,覺得這就是應該發給美軍的應急口糧。1937年6月,90000支D口糧被送往駐菲律賓、巴拿馬、德克薩斯州這些相對熱的地方試用,得到的反應是成功的(反正肯定不是士兵說的)。繼而D口糧正式進入生產環節,成就了一代二戰美軍的噩夢。
  • 美軍單兵口糧增加「打滷囊」,大兵們樂壞:再忍一年就吃你!
    文/荷蘭豬據參考消息網3月1日引述美國《星條旗報》題為《披薩單兵作戰口糧將於明年抵達士兵手中》的報導稱,在外賣無法到達地區的士兵很快就能吃到「打滷囊」——披薩了,可把美國大兵們欣喜壞了,雖然口味只有一種——義大利臘腸味。
  • 二戰美軍的口糧之一,被美國士兵戲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為什麼
    當時的美國已經靠著戰爭賺了不少錢,所以在參戰的時候也是大手大腳,看看當時美國士兵們吃的軍糧就知道,美國到底有多富有了。當時美國有三種軍糧,比起其他的國家來說,已經是非常豐富了,其中一種還被稱之為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為什麼美國的軍糧能和德國的希特勒扯上關係?這還得從這三種美國的軍糧裡入手,才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 舌尖上的二戰:在美軍中「惡名遠揚」的洛根棒,到底是何物?
    在戰爭中,軍備的重要性早已不必多說,特別是軍糧,直接關係到戰鬥部隊的生死存亡,切斷敵方的糧食供給也是兵家常用之法。採用各種方法為己方部隊提供合適的口糧,也是戰備部門的責任。一戰時期,美軍的應急口糧就是巧克力,因為巧克力熱量高,便於攜帶。但是由於巧克力實在好吃,所以士兵們總是把配給的巧克力當成零食吃掉。
  • 二戰吃什麼?被美軍嫌棄的「K」口糧
    K口糧和前幾天說的德軍鐵配給一樣,是作為美軍吃不到熱食或者補給困難時期用來應急的一種臨時單兵口糧。這玩意是1941年,一個美國生理學教授Ancel Keys發明的,而K口糧這個「K」字就是取自這個教授名~一開始這種口糧是專門為空降兵準備的,畢竟這種深入敵後的兵種想吃到A/B這種需要廚子的美味軍糧是發夢。而且考慮到空降兵的重量限制,K口糧也不能做的像C口糧這種含水比較多的罐頭一樣,而作為一種應急口糧,能夠長期儲存也是基本素質。
  • 哪國單兵口糧更好吃?美軍最先進,俄羅斯最豐盛,最後一款來自地獄!
    MRE的全稱是Meal, Ready to Eat,直譯過來就是即食餐,在國內也有人將其稱為「單兵自熱口糧」,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原因在下文)。當然,這可能是考慮到西方人的口味喜好與東方人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也能保證士兵身體的鹽分和熱量供應——畢竟它本質還是一份軍糧,而非一頓美餐。 MRE在美軍中是出了名的難吃。有美國士兵在社交網絡上抱怨:「MRE中最好吃的菜是餅乾夾花生醬」。
  • 二戰美軍標準戰地口糧,每天光白糖就有11包,啥叫產能過剩啊?
    之前我們介紹了最難吃的D口糧,那麼今天介紹另一款,配置上相當豪華的K口糧。 美軍的口糧分為三個級別,普通口糧、戰時口糧與應急口糧。A、B屬於普通口糧,需要廚師加工,主要在平穩的後方才會食用; C、K屬於戰時口糧,打開即食,在戰場上非常方便; 而D屬於應急口糧,就是巧克力棒,能夠快速恢復體力,但因為擔心大兵閒著沒事幹把應急糧給吃了,所以故意造地無比難吃。
  • 二戰吃什麼?美軍看著還挺可口的C口糧
    之前講過一篇美軍二戰時吃的K口糧,但K口糧的開發初衷是易保存、輕量化。也就是說這玩意是一種應急口糧,而且早先是專門供給空降兵的應急口糧。裡面大多以餅乾、糖果這類能保證熱量的食物為主,罐頭的話較小也較輕。
  • 一塊小小的巧克力,有何能力成為美軍的精神依靠,甚至因此譁變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士兵在行軍打戰,除去必要的訓練和裝備,食物必須充足。所以部隊中必定會設有炊事班,畢竟民以食為天,但前線戰火紛飛,不可能一日三餐按時按點做,這時候就需要有應急口糧,以此維持軍隊的戰鬥力。
  • 美帝軍用口糧也曾難吃無比:午餐肉備遭嫌棄,卻成中蘇餐桌美味
    各國軍隊依據各自的飲食習慣和後勤保障能力為部隊配置不同特色的軍用口糧,比如義大利軍隊的通心粉、德國軍隊的黑麵包、日本軍隊的飯糰,英國軍隊的鹹牛肉等等,但就軍用口糧的品種口味、科技含量和工業化生產水平而言,美軍軍用口糧無疑領先於世界。從二戰以來,美軍的戰地夥食一直讓對手十分羨慕,素不知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發展中,美軍口糧也曾讓大兵們嫌棄不已,吐槽不止。
  • 被二戰美軍戲稱為「希勒特秘密武器」的洛根棒,是有多讓人討厭?
    而對於二戰美軍的夥食,一向都是最奢侈的,在我國抗日士兵吃草根,啃樹皮,喝雪水的時候,他們有吃到膩的午餐肉罐頭,有可口可樂喝,有冰淇淋吃,還能從口袋裡掏出口香糖嚼一嚼,隨手點起一根香菸抽一抽,甚至還有甜膩的巧克力來隨時補充能量,實在豔煞旁人。但或許是因為巧克力太好吃的緣故,導致很多美國大兵都在閒暇時分都將巧克力當作零食來吃,往往到了真正需要補充身體能量的關鍵時刻,美軍的巧克力儲備反倒是宣布告急了。
  • 野戰單兵口糧到底好不好吃?二戰美軍告訴你:我們把羊肉都吃傷了
    二戰宣傳海報野戰單兵口糧到底好不好吃?可能只有長期食用的士兵才最有說服力。畢竟大部分普通民眾平時都不會吃這樣的食物,偶爾吃也只是嘗個鮮而已。因為這些食物需要填滿所有士兵的肚子,並要保證提供每天每人消耗4300大卡熱量。而能提供滿足這樣的要求最好的就是肉類,但是特殊時期不可能會有很多的肉種類及時得到供應。所以士兵們在很長時間內可能只會吃最容易大量提供的單一品種,這樣結果就是會把許多人吃傷,至於再也不想見到肉。據稱,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羊肉之間發生的事情。
  • 舌尖上的抗戰:人人都愛的美國巧克力
    巧克力含有很高的熱量,普通非重體力勞動者,一天吃400克左右的巧克力就足以保證熱量的消耗。坐辦公室的女性,一天吃200克巧克力就足夠了。換句話說,巧克力是一種相當好的救命口糧。熱量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巧克力的體積很小、重量輕,非常利於大量攜帶。二戰時期,各國軍用口糧基本都是罐頭類食物,很重很大。比如經常吃的C級口糧有6個罐頭和1個附件包,很大一堆,重達2公斤多。
  • 志願軍吃的「炒麵」到底是什麼?和美軍的野戰口糧差距有多大?
    李三萬 摘要: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有一句著名的口號「一把炒麵一把雪」,炒麵就是志願軍標配的野戰口糧,到底是什麼東西?和美軍的野戰口糧差距有多大?
  • 二戰美軍巧克力難吃?被戲稱希特勒秘密武器
    (原標題:二戰美軍巧克力難吃?
  • 不愧是超級大國,二戰時期士兵的口糧也很上檔次
    在戰爭中,要想贏得戰爭,三個要素必不可少的,一個是人員,一個是武器裝備,一個就是給士兵的補給,士兵只有吃得足夠飽了,才有力氣打仗,不然在古代的戰爭中,就沒有放火燒敵軍的口糧這個說法了,所以口糧對一個軍隊來說是多麼重要,那麼在現代的戰爭中,軍隊的補給都有些什麼呢?
  • 二戰美軍後勤補給有多強?看看他們都吃的什麼,眾多國家士兵羨慕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確實在戰場上不僅僅武器裝備很重要,糧草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士兵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打仗,所以美軍士兵在執行任務時都會帶上充足的乾糧,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每名士兵日均卡路裡的攝入量可以達到日軍的兩倍,足以看出二戰期間美軍的後勤補給的多麼強大,那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二戰期間美軍的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