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背後的道理耐人尋味

2020-12-20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世界上有一條很長很美的路,

叫做夢想。

還有一堵很高很硬的牆,

叫做現實。

翻越那堵牆,叫做堅持。

推到那堵牆,叫做突破。

堅定不移的過程,叫做定力。

不忘初心的努力,叫做信念。

----自悟

嘰嘰喳喳有時是聒器,「螞蟻搬家」永遠是王道。有句俗語說得好: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

也如常言道「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意思是幹活的時候只知道說空話,自己有多麼多麼厲害,卻不動手親自去幹,一看就是假的。

愚公如果只說「我要移山,我要移山」,恐怕那座山到現在還堆著。這就是行動的力量。說和做是兩種不同的行為方式,說比做容易,這就相當於吃一頓飯比做一頓飯容易,看一篇文章比寫一篇文章容易;說,只會產生些「理論性」的力量,做,才會產生實際效益。

一切事情不落實到行動上,那事情永遠解決不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時刻記住這句話:寧做媽蟻腿,不學麻雀嘴。

01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說起來頭頭是道,燦爛無比,但做起來一塌糊塗,毫無績效。

麻雀整天嘰嘰喳喳,但它只能從一個樹枝上飛到另一個樹枝上,吃飽了沒事幹叫喚。螞蟻默默無聞,卻永遠在往洞裡搬東西——據說螞蟻是能夠以自身體重搬起最大重量的動物。

我們要向螞蟻學習,而不能學麻雀。生活中很多人不乏夢想,有一個精巧的構思,有一個美好的規劃,但我們不能只在那兒說夢想,需要邁開行動的步伐。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但需要邁開行動的步伐才有意義,我們從來沒見過一個只說夢想而變得偉大的人物。夢想不付諸實踐,只是夢,實質上和一無所有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這就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據查,「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句話是列寧說的。英文翻譯是Don't be a giant of language, a dwarf of action.跟這句話相類似的,列寧還說過: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我覺得,後來這一句,更有列寧味,更符合列寧主義。

有一種積極叫「口頭積極」。據2019年2月21日中國青年報報導: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830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6.1%的受訪青年坦言自己是「口頭積極者」。78.1%的受訪青年表示周圍「口頭積極者」多,其中21.7%直言非常多。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受訪青年中的「口頭積極者」(68.1%)比女性(63.2%)更多。

其實,相關的調查,英國《每日郵報》2007年就做過了。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理察·懷斯曼追蹤調查了3000名志願者2007年將「新年決心」付諸實踐的具體情況。在去年年初,這些志願者當中,有52%的人對自己的決心表現得非常堅定,認為自己一定會實現;但到了年底「總結陳詞」的時候,實際上只有12%的人說到做到,另外絕大部分人都對自己的「放棄」表示無可奈何。

用網絡上流行的「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來形容也最合適不過。有些人,立目標的時候、講大話的時候,慷慨激昂、鬥志昂揚、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成天誇誇其談,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但是真正到落實的時候,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甚至是虎頭無尾。

目標再偉大,計劃再周全,落實不到位都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不是現實太骨感,是你根本就沒全力以赴過!

在一個老鼠洞裡,一個老鼠家族正在召開會議,討論該如何提前發現愛搞偷襲的貓。

不一會兒,一隻小老鼠想出一個好辦法——在黑貓的脖子上掛一隻鈴鐺。

話一說完,大家齊聲說好,但接下來卻都沉默了。

因為沒有一隻老鼠敢去掛上這個鈴鐺。

有時候瞎說是一件再舒服不過的事情了——他沒有風險,不需要膽量,不受約束。

無論想要什麼樣子的結果,都可以通過語言說出來,但是真正能做的卻寥寥無幾。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計劃是行動的前提,執行才是行動的真諦。

任何一項周密的計劃,如果沒有了執行力,就只能是水中月、霧中花,看起來很美,實則不堪一擊。

羅傑·馮·歐克也曾說: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念頭只會消亡。

與經濟法則「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相似的還有「熱情遞減法則」。當一個行為成為一個習慣時,你會變得沒有剛開始那麼情緒高漲,甚至開始感覺乏味無趣,最終完全喪失動力。

02

張良,一個傳奇的名字,在幾千年來的中華大地上,他是智慧的象徵。後世那些有志於成為帝王師的人物,內心深處,無一不以張良自詡。

有人說,張良就是只靠嘴皮子功夫而名垂千古的。但我們要知道,「運籌於帷幄之間,決勝於千裡之外」本身就是一種思維實踐,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說話本身也是一種活動,關鍵是你說的話要有價值。「理論」本身也是威力無窮的,提出理論的過程就是一種實踐。

張良從來沒有說「我要運籌於帷幄之間,決勝於千裡之外」,而是他在說話的過程中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

張良像是一本書,每一次讀他的傳記,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讓他名揚千古的,是他的過人謀略。讓他萬世仰慕的,是他的處世智慧。而我從中讀到的,卻是一個熱血青年的成長,家國情懷的深華。

牛頓也沒有說我要發明萬有引力定律,成為大科學家,而是他在提出了這些偉大理論之後成為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一樣,通過長期的思索,淌過漫漫的思維海洋,提出了「相對論」,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

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光,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凝聚著人們最美好的經歷和心願。

孫康匡衡借光苦讀,蘇秦孫敬懸梁刺股,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眾多的仁人志士穿越歲月的隧道,在黑暗中微笑前行,為了夢想不知疲倦地被奔跑。

那些比你走得遠的人,並不是聰慧,而是每天多走了一點,已經經過了實踐,早已像螞蟻一樣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學習實踐。我們要像螞蟻一樣去實實在在做些事情,世間任何事情,不落實到實質處,都不會產生結果,腳踏實地才最有力量。

03

愛默生說:「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誰沒有空想過?誰沒有幻想過?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標誌。但是我的青年朋友請記住,人總歸是要長大的。天地如此廣闊,世界如此美好,你需要的不僅是一雙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做一百個決定不如一個行動;不要只想著採取行動,而是要採取「正確的行動」!

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行動大於知識。」

《老子》第六十四章說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老子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提出了謹小慎微和慎終如始的主張:「處理問題要在它未發生前,治理國家要在未亂之前。

合抱的大樹是細小的幼苗長成的,九層的高臺是一筐筐泥土砌成的,千裡的行程不管多難,多崎嶇都是用腳一步步走出來的。」

作家冰心說:言論的花兒開的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想什麼就去做,做了,無論結果好與壞,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是努力了,實踐了,爭取了,歷練了。而不是停留在原地空談。

可以說「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很大程度上是執行力,自控力不足的反應。習慣養成、淬鍊意志力,從堅持微習慣開始。微習慣越小,牴觸情緒就越弱,執行的阻力就越小,行動的成本就越低。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叫「高僧」,一個叫「低僧」,他們都要說去雲遊。低僧說走就走,他拿上碗,拄個杖子,上路了。高僧說要去雲遊,得準備準備,他害怕盤纏不夠,想多準備點錢;害怕得病,得準備齊全藥;害怕路途遙遠,還想準備一匹馬,至少是幾雙好鞋;又害怕自己身體不夠好,每天坐在寺院前的臺子上說要鍛鍊鍛鍊。

十年過去了,低僧雲遊回來了,他已經看過了很多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僧侶經卷。高僧每天都說自己要去雲遊,但一直還沒準備好。寧做媽蟻腿,不學麻雀嘴。不怕慢,就怕不幹。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人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講,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時時闖入你我的生活。

捫心自問,我們哪一個人對理想不曾有過勾畫,而現實的生活總不能讓人滿足,風景總在別處。使得大部分人都無形中作了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生活的悲情幽默。

人生永遠不會嫌棄你有太晚的開始,它只怨你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哪怕覺得開始很難,也要選擇行動,做起來,才是人生開啟新篇章的第一步!

張鈞甯在一次採訪中說:「在你猶豫要不要去運動的時候,你先穿上鞋跑下樓,這樣當你還沒做好決定的時候,可能已經跑完回來了」。

所以,當你用行動跨出一小步之後,你會發現,「去做」並沒有那麼難,慢慢地,你就是行動上的巨人了。

三毛曾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現實中,聰明人和主意從來不缺,缺的就是執行力。

真正優秀的人未必有高於強人的天賦,但他一定擁有強大的執行力。

王健林說:執行力的重要性就如《漢書·賈誼傳》中說的一樣,要做到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一樣。

執行力,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

行動,就是最好的消化法,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行勝於言」,「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行動起來吧,未來才會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告訴了我們怎樣的一個道理
    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意思是說腳踏實地的做事,不要滿嘴跑火車,辦事不鬧靠。我們都知道螞蟻是勤勞的代表,而麻雀整天就知道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讓人生厭。小時候在鄉下,我想很多人都觀察過螞蟻,看過螞蟻搬運食物,螞蟻的腿又細又小,我們只要輕輕一碾壓,螞蟻就會粉身脆骨,但螞蟻卻憑藉著幾條細小的腿「翻山越嶺」,不斷勞動,還搬起了數倍於自己體重的食物,當許多隻螞蟻聚集在一起時,甚至於可以和其他巨大的生物抗衡。螞蟻腿就象徵著人應該像螞蟻一樣,要勤勞,要團結。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民朋友們就發明了言簡意賅的俗語來傳遞知識和道理。農村的這些俗語凝結了農民的智慧,並且通俗易懂,郎朗上口,其中蘊含的道理流傳到今天也值得深思。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下農民朋友的智慧吧。人窮志短,所以在陷入低谷的時候,哪怕是親戚也不願意相見。而一旦飛黃騰達,自己有了底氣,自然也是願意甚至想見親戚,受一受大家的追捧,滿足下虛榮心。
  • 女子失眠兩年多 原是「不寧腿症候群」在作怪
    近日,徐女士在醫院檢查才發現,失眠兩年多,原是不寧腿症候群在作怪。漢口市民徐女士今年36歲,家庭幸福美滿,但失眠始終困擾著她。從兩年前開始,每當夜深人靜時,她躺下沒一會就感覺雙腿很不舒服,不僅有酸脹感,還感覺腿裡像有螞蟻在爬,只有下床來回走動或者不停捶打才能稍微減輕不適,最終常常整夜無法入睡。
  • 怎樣才能讓螞蟻不進蜜蜂的蜂箱?
    雖然說螞蟻對蜜蜂的危害不小,但是往往螞蟻的預防和治理比較簡單,一般常用下面幾種方式處理,效果比較好。第一:消滅根源所謂的消滅根源的方式就是看到螞蟻以後,追蹤螞蟻,找到螞蟻的巢穴,然後在傍晚的時候螞蟻都回巢了最好,輕輕把螞蟻窩翻開,看到巢穴以後,準備好一盆沸水,對著螞蟻窩倒下去,這是比較簡單的一種方法;二是準備好毒藥,放在螞蟻窩裡面,扒泥巴蓋好,讓螞蟻在蜂窩裡面慢慢享受;三是使用我們經常用來做物理消毒的噴燈
  • 「寧做三奶不嫁窮人」正是草根階層的真實民生
    沒有什麼比生命或「活下去」更重要,對一個飢腸轆轆的人來說,任何法律或社會規範都將形同虛設  出身農家上過大學的她發帖《寧做三奶,不嫁窮人》,3天引來70多萬高點擊率,產生共鳴、支持她的網友佔到絕大多數,但並非支持她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想法。
  • 鉛筆褲搭上細高跟鞋,穿出極品「象牙腿」,耐人尋味
    這種穿著,超級顯腿,輕輕鬆鬆穿出令女生羨慕的象牙腿,耐人尋味。圖上這位姐姐的形象,把瘦美瘦美的形象發揮到了極致。苗條的她,著裝風格上也格外地凸顯出腰、腿部的纖細。雖然是休閒的T恤、長褲造型,但精緻的美感讓她輕鬆區別於普通的路人甲,讓她成為路人中的女神。上身這件藍色的T恤,有點運動款的版型設計。高腰的設計,再加上彈性十足的T恤面料,穿搭起來就有一種貼合身材的優美線條。
  • ——不寧腿症候群了解一下
    不寧腿症候群又叫做不安腿症候群,顧名思義,就是如上文李大爺一般,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或者安靜時,兩條腿,特別是小腿出現難以名狀的不適感,感覺小腿深部甚至是骨頭裡面說不出的難受,不是疼,也不算癢,像是蟲爬,又像是被帶子捆綁,有時候還有灼熱的感覺,反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爽,影響睡眠,讓人入睡困難或直接從睡眠中難受醒,讓人碾轉反側,難以入眠。
  • 腿粗黨的救星,懶人瘦腿不運動不節食,讓你大象腿秒變鉛筆腿
    腰粗腿粗好看的衣服怎麼都穿不出好看的效果,只能對著漂亮衣服默默觀望。真羨慕那些」螞蟻腰「」鉛筆腿「的妹子。哪個女生不想擁有維密天使超模那樣的身材和大長腿,怎奈基因不夠強大,這都不算,還偏偏給自己一副水桶腰和大象腿,也太不公平了!
  • 馬雲外灘演講的背後,是一隻餵不飽的「螞蟻」
    這段時間,對於馬雲和螞蟻集團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多事之秋。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隨後,上交所和港交所又相繼發布了螞蟻集團暫緩在兩地上市的決定。
  • 老話說「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有什麼道理?男人要多注意
    它用簡單、樸素的語言,向我們展現出其中最為精闢的道理。對於中國的婚姻方面,也是有著許多的俗語,而這比較出名的一句則是:寧娶從良妓,不娶過牆妻,那麼這句話是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解讀。老話說「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有什麼道理?男人要多注意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說寧願娶青樓裡面想要從良的煙花女子,也不會娶紅杏出牆的女人。由此可見,在古人的觀念裡面,雖然青樓女子一直存在於煙花之地,可是不一定就是風月之人,因為她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只賣藝的。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燕子低飛,螞蟻搬家,要下雨」這些農諺的科學道理你知道嗎?
    那麼你知道這些諺語背後的科學道理嗎?1、「燕子低飛,要下雨」是因為下雨前空氣溼度較大,而致使在空中飛行的昆蟲的翅膀潮溼。這樣昆蟲飛起來就比較吃力,飛行高度也較晴天時降低。而這些昆蟲正是燕子的食物,所以燕子想要捕捉昆蟲必須要降低飛行高度才能捕捉到它們。
  •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導語: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想知道的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農村裡的俗語可以說是代表著「一方水土」以及「一方文化」的標誌性話語了,很多人由於現在的生活節奏和氛圍的影響下開始對這些傳統的、守舊的東西不以為然,甚至是不太相信。
  • 面試官:一隻螞蟻7條腿,一百隻多少條腿?求職者:700,被淘汰
    當他面試完之後,真的學到了不少東西。一、奇葩面試題他們進入辦公室,有一個面試官已經在等他們了。等他們坐下來,也沒說說多餘的話,面試官就直接拋出來一個問題:如果一隻螞蟻有7條腿,那麼請問100隻螞蟻有多少條腿?
  • 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在農村生活的很多老人,他們都是沒有接受過什麼文化教育的。但是在農村有一些老人就能出口成章,而且說出來的句子都非常有道理。老人們經常會說一些俗語,這些話雖然字數很短,但話裡卻有著大道理。就是因為這些農村俗語太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才能在農村流傳幾千年。
  • 做螞蟻上樹裡的粉絲,冷水浸泡還是熱水?大廚教的方法不黏作一團
    炒粉絲大家平常應該都經常吃了,粉絲通常分為粗細兩種,吃法也是各不相同。而關於粉絲的一道菜就不得不提到了,那就是「螞蟻上樹」!粉絲跟螞蟻怎麼就有關係了?可能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作為一道著名川菜,螞蟻上樹因附在粉絲面上的肉末恰似爬上樹的螞蟻般密密麻麻而得名。
  • 半夜腿癢腳麻,感覺有螞蟻在爬?不安腿有早逝風險!4招有效改善
    你是否發生過,睡覺睡到一半,突然覺得腿痒痒的,感覺像有螞蟻在爬,很想抖動自己的腳,甚至不舒服到很難再繼續入睡?你可能是得不安腿!醫生提醒,別小看不安腿,若不好好處理,它跟早逝、心血管疾病可是息息相關!不安腿患者心血管疾病多45%,早逝機率多39%不安腿的患者在休息或睡覺時,會覺得腳一直有搔癢的感覺,甚至覺得骨頭裡好像有螞蟻在爬,但抓又抓不到,一定要站起來腳一直踢。而不安腿最容易發生在夜間睡覺時,因此容易影響睡眠,讓人睡不好。
  •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可以說有些地方的風俗有自己的說法,但是到了其它農村的話就不行了。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寧娶從良妓,不娶過牆妻」什麼意思?道理在現代也很實用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俗語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俗語是老祖宗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所以大都十分有道理,有句俗語叫「寧娶從良妓不娶過牆妻」是什麼意思呢?古人們又給我們怎樣的警示呢?寧娶從良妓,說的是寧願娶從良的煙花女子,在古代的社會,一般煙花柳巷之地的女子,多數是身世可憐之人,古代的女子社會地位很低,不像現在似的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如果家境十分貧窮,而家中又沒有男人能掙錢養家的話,她們只能選擇去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