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

2020-08-04 臺海網
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

潘懋元年輕時的照片

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

今年6月7日,潘懋元線上授課

臺海網8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今天,廈門大學要為我國高等教育一代宗師潘懋元教授舉辦從教85周年慶典,今天,也是先生的百歲生日。

15歲開始教書,從小學教起,到中學,再到後來的大學,執教85年,桃李滿天下,潘懋元先生始終認為「教師是最幸福的職業」。今年線上教學興起,百歲高齡的他還在網際網路上參加線上沙龍,為全國3萬多名師生在線授課。

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創立,潘懋元先生功莫大焉,為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的發展,老人也傾注了畢生精力。直至今天,這位高等教育界的「傳奇老者」還在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不斷研究思考。

15歲站上講臺

100歲還在上網課

幾年前廈大校慶期間,校方為潘懋元先生頒發最具分量的「南強傑出貢獻獎」時,記者們問潘先生,您從教多少年了?這位慈祥的老人習慣性地眨著眼睛,用濃厚的潮汕腔說:「我的年齡扣去15吧。」

15歲那年,潘懋元初中畢業後,就在家鄉汕頭的一所小學開始當老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讀高中、大學時,他一邊讀書一邊教書。潘懋元說:「正是不斷學習,讓我從小學教到了大學。」85年來,他當過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老師。其間,潘懋元從演武小學前身——廈大附屬小學首任校長,當到了廈門大學副校長。

潘懋元的大弟子、廈大原副校長鄔大光說,潘老師始終堅守自己普通教師的身份,即使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壓力下,他也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一生以自己身為教師而自豪,一生關注教學,一生關注人才培養,一生不離開三尺講臺。

今年,邁入百歲的潘懋元依然堅守在講臺上。6月7日,他為全國3萬多名師生上了一場時長近1個小時的網課。應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邀請,潘懋元在「師說課改」公益講壇上,通過網絡作了題為《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的內涵與樣板》的報告。

不少聽課的師生打趣說:「您可能是世界上最高齡的線上教師了吧!」

一開始,潘懋元還堅持要站著上課,這可把大家嚇壞了。在大家的勸說下,他總算答應坐著講課。他說:「如果這樣坐著還累,那我還能幹什麼?」

高等教育研究

他創造多個「全國第一」

如今,談到中國高等教育,學界第一個想到的名字,一定是潘懋元。

上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剛剛成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但原有的教育科學僅僅是把普通教育作為研究對象,不能適應高等教育發展要求。當時,剛過而立之年的潘懋元就敏銳地察覺到「不能把大學生當成小學生、中學生一樣來教育」。他認為,大學必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論。因此,他倡議建立高等教育學新學科,並在1956年就將「高等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第一次搬上了我國高校課堂。不過那時候,大多數人並不以為然,只有他一人孤獨地堅持著。

後來的一系列政治運動,導致高等教育學科「難產」,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潘懋元的建議才得到關注。

後來,潘懋元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個「第一」,包括創建我國第一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室;由他主編的《高等教育學》,是中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高等教育學專著,成為這一新學科的理論基礎;潘懋元先生還是我國第一位高等教育學的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遠不止如此。潘懋元關於大學「精英論」「大眾化」的闡述,更深深影響著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

對待學生像子女對待子女像學生

學生們說,潘老師是發自內心地愛生如子。每到年終時,他總是關心不回家過年的學生,一到除夕夜都會熱情地叫他們到家中吃年夜飯,飯後還會給每個人發紅包;一位學生來自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不好,正在他為住宿費一籌莫展時,卻被告知費用已交,替他墊上住宿費的正是潘老師……

但談及家庭時,潘懋元卻覺得,自己可能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他曾說:「我愛人在世時生著病,無法管教孩子,我既要搞行政工作,又要兼顧教學與科研工作,白天坐辦公室或開會,晚上和周末就跑到自己的小房間研究高等教育,一直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此外,我有段時間借調在北京工作,後來遇上文化大革命又被流放到昆明,一直不在家。所以我的孩子們都是自己成長起來的。」

在潘懋元二兒子、廈大原常務副校長潘世墨的記憶中,打小他就看見父親總是在忙,白天一早騎自行車上班的身影,深夜燈下伏案的背影。時至今日,仍然如此。

他說,父親的家教,如老子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重於言教,言教言簡意賅、有的放矢。「不言之教」這個道理,人所皆知,但是真正做到、做好,則非易事。

所以在潘懋元的學生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潘先生對待學生像子女,對待子女像學生。」

周末辦學術沙龍到外地出差都不間斷

關於潘懋元的傳說,還常常涉及他在家中開設的「周末學術沙龍」。

自1986年起的三十多年裡,每到周末,潘懋元家裡都會聚集不少學生,他們在這裡辦的是集思想、學術、生活為一體的沙龍,這也是潘懋元創設的一種特殊的課外學習制度。

清茶一杯、點心幾樣,沒有課堂上的正襟危坐和刻板拘謹,大家暢所欲言,既談學問中的人生,也談人生中的學問。學生們受益良多,將沙龍奉為「精神家園」,有的學生的博士論文題目甚至也來自於沙龍上的辯論題。潘懋元還將這一傳統延續到了外地,當他出差講學時,都會把當地的「弟子」們召集到自己的住所辦沙龍。

在潘懋元百歲生日之際,潘世墨撰寫了一篇題為《兒女心目中的「先生」》的文章。文中說,「周末學術沙龍」是父親的研究生教育教學的模式,它最大的亮點是形成一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學習環境,創造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受益」教學效果。更加可貴的是這個大家庭的溫馨,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心靈溝通,不論從學識上還是從做人上,都體現了平等待人的理念。

作為教育界的前輩,潘懋元始終以謙和的姿態做人,以包容之心育人,以大愛之心化人。鄔大光說,無論多麼生澀的後輩學生,他都平等相待。

長壽的秘訣要運動更要不斷思考

與潘懋元共事多年的鄔大光曾總結過老先生的「保留節目」:幾十年如一日,不論颳風下雨乃至颱風不停課,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或畢業論文字字修改包括標點符號,參加學術會議從不提前離席,聽別人作報告永遠做筆記……

早年,潘懋元還有不少英雄往事,比如76歲時,他還在做伏地挺身,而且一口氣可以做20多下,是那種「腳架在高處」的。82歲時,他登上了海拔5020米的西藏米拉山。到達山口時,因空氣稀薄,缺氧嚴重,大家都說,不要下車了,但潘懋元卻說,當然要下車,抽根煙,照張相,留個紀念。

潘世墨說,今年100歲的父親身體安康、思維敏捷、精神矍鑠、談吐自如。他出門比較少了,在家裡大多是三種狀態:在書房看書報、寫文章,在客廳與客人、學生交談,在寢室小憩、閉目養神。

經常有人問潘先生保持長壽的秘訣,他總是莞爾一笑,給出的答案簡單明了卻意味深長:長壽需要運動,但不僅是身體的運動,更需要腦袋運動,就是不斷思考,跟上時代,不斷接受新事物和新問題。

如今已百歲高齡的潘懋元老先生,仍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研究思考著高等教育學科的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 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
    東南網8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今天,廈門大學要為我國高等教育一代宗師潘懋元教授舉辦從教85周年慶典,今天,也是先生的百歲生日。15歲站上講臺100歲還在上網課幾年前潘懋元的大弟子、廈大原副校長鄔大光說,潘老師始終堅守自己普通教師的身份,即使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壓力下,他也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一生以自己身為教師而自豪,一生關注教學,一生關注人才培養,一生不離開三尺講臺。今年,邁入百歲的潘懋元依然堅守在講臺上。
  • 廈大百歲教授潘懋元,生日捐出100萬元!他還在教書,「假如還有來生,還是願意當老師」
    2020年8月4日廈大教授潘懋元迎來了他的百歲生日潘懋元隨後全程站立,發表歷時大約20分鐘題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今天、明天、後天》的報告,當然,他雙手緊緊抓住講臺。他說出題目時,下面有點譁然,因為事先公布的報告題目是《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昨天、今天、明天》。不過,他沒有糊塗,因為他的報告裡並沒有「昨天」什麼事。潘懋元說,中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是,還未進入高等教育強國。他闡述如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一些主張。
  • 廈大教授潘懋元百歲生日捐出百萬元
    ■潘懋元(左)向廈大捐贈百萬元。 劉東華 攝臺海網8月4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是廈門大學資深教授潘懋元100歲生日。上午,廈大舉辦「潘懋元先生從教85周年慶祝大會」,表彰這位老人為國家和廈大作出的重要貢獻。「假如我還有來生的話,我還是願意當老師。」這是潘懋元在慶祝大會上播放的電視專題片《先生》裡坦露的心聲。潘懋元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學科奠基人和開拓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他15歲起做代課教師,1941年考入廈大。畢業後,他先後做過小學老師、中學教導處主任、大學教務處長和副校長。
  • 「教師很容易成為有幸福感的人」 百歲先生潘懋先生!
    100歲、每天工作6到8小時甚至更長、40年來共培養(含間接培養)326名博士研究生和759名碩士研究生......這位和教育教學一直「較著勁」的百歲先生,就是廈門大學老教授潘懋元。今天,就隨教育小微一起走進他的教育教學故事,再聆聽一次先生的諄諄教誨↓↓ 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今年整100歲了,他的字典裡卻沒有「退休」二字。他的學生和朋友們都稱他為「先生」,既不帶姓,也沒有任何職銜。 「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願意當老師!」
  • 百歲先生潘懋元:「教師很容易成為有幸福感的人」
    圖集 新華社福州9月9日電(記者鄧倩倩 付敏)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今年整100歲了,他的字典裡卻沒有「退休」二字。他的學生和朋友們都稱他為「先生」,既不帶姓,也沒有任何職銜。「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願意當老師!」教師節之際,潘懋元這樣說。
  • 教書育人85年,這位100歲廈大教授硬核又感人!
    近日,一場時長近1個小時的網課引發關注,吸引全國3萬多名師生,講課者是已經100歲高齡的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應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邀請,潘懋元教授在「師說課改」公益講壇上,通過網絡,作了首場報告,題目是《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的內涵與樣板》。
  • 從教八十五載育芬芳桃李 百歲傳奇矢志耕耘滿園香
    作為廈門大學資深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潘懋元先生於8月4日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當天上午,廈門大學舉辦「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表彰這位百歲老人為國家和廈大作出的重要貢獻。而由汕頭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陳小紅教授編著的《潘懋元先生與汕頭大學》一書,也在當天首發,以恭賀潘懋元先生百歲華誕。
  • 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高教泰鬥 學人典範
    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高教泰鬥 學人典範 2014-09-11 來源:《光明日報》   名片樸素乾淨,頭銜只有簡單的兩個字:教授。
  • 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隆重舉行
    8月4至5日,學校舉行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教育部、福建省委省政府、廈門市委市政府、民盟中央、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省市教育廳(局)、部分兄弟高校領導及專家學者,我校校領導、職能部門和學院(研究院)代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全體師生及校友相聚科學藝術中心,共同慶賀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百歲華誕,共同研討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
  • 鄔大光:記錄百歲先生潘懋元老師
    每年帶領一年級博士生到外地調研是保留節目,周六晚上在家裡開沙龍是保留節目,參加學術會議從不提前離會是保留節目,站著作學術報告是保留節目,「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他的口頭禪,聽別人作報告永遠記筆記是保留節目;每次在廈大開學術會議,他前一天晚上必定會去看望與會的重要嘉賓是保留節目,出差外地期間舉辦沙龍是保留節目,每當研究生答辯作為導師介紹答辯同學的情況時站著介紹是保留節目,每年開學返校註冊日必須到場是保留節目
  • 1941年考入廈大,至今仍在廈大從教,他這樣講述78年的廈大時光!
    ▲潘懋元先生近照(潘懋元,我國著名高等教育學家,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1920年8月4日生於廣東汕頭,祖籍廣東揭陽,1941年考入廈門大學教育系,至今,依舊躬耕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潘懋元先生(第二排右三)大學時代與文學愛好者在一起在長汀學習的日子,苦中有樂。雖然學習、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但正是在這種困苦磨礪中,廈大長汀師生團結一心、互相關愛,形成了強烈而深刻的廈大認同感和歸屬感。先生說「總體上,對廈大認同感最高的,是抗戰時期在長汀畢業的那些老校友。
  • 潘懋元先生100歲 武昌理工學院發賀信 校長趙作斌一行赴廈門參會
    2020年8月4日,是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潘懋元先生一百歲華誕,今年也是他從教八十五周年。「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在廈門大學以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形式召開,就潘懋元先生教育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理論體系、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方針大略等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系統研討。
  • 潘懋元的「時中」人生
    而「時中」的這些特徵,都可以在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先生身上看到。潘先生一直恪守著「時中」的要義,在他看來,「時中」是中華傳統之根源性思想所在,是理解為人和治學的重要切入點。潘先生也正是用他的百歲人生,實踐和彰顯著「時中」的價值和魅力,從而使他的精神和思想更有生命力。如今,潘先生依然活躍在中國教育界和大學講壇之上。
  • 廈門大學隆重慶祝潘懋元先生從教85周年
    2020年8月4日,正值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學開拓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潘懋元先生百歲華誕,也迎來了他從教八十五周年的喜慶之日,廈門大學在科學藝術中心隆重主辦了「潘懋元先生從教85周年慶祝大會」,表彰這位老人為國家和學校做出的重要貢獻。慶典作為廈門大學百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受到了教育部、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 90歲學生驚嘆百歲恩師還在帶博士生
    今天是我九十歲的農曆生日,孩子們要給我做壽,我說簡單過個生日就行了。因為我前不久在微信裡看到,我的老師潘懋元先生今年已是期頤之壽,還在帶博士生,7月6日還在網絡上作一小時的公開講座,有三萬多人同步觀看。這令我大為驚嘆與感動!與恩師相比,我還差得遠呢!
  • 《潘懋元文集》第二版廈大首發 全書550萬字
    臺海網8月7日訊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報導 8月4日,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9卷11冊《潘懋元文集》(第二版)在廈門大學首發。該書共計550萬字,在原有內容基礎上加入潘懋元先生2010年—2019年的學術成果和學術活動,全面反映了其學術貢獻。
  • 《潘懋元文集》(第二版)出版
    近日,廈門大學召開「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同時舉辦《潘懋元文集》(第二版)首發式,潘懋元先生、廈門大學常務副書記李建發教授、文集主編肖海濤教授、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黃紅麗共同為文集揭幕。
  • 廈大這八年,最艱苦,最睏乏!校長累死自己,辦出「南方清華」
    廈大校史顯示,1937年到1944年新聘的57位教授中,七成即42人有留學經歷,其中35人留學歐美,獲博士學位者有24位。  資料還顯示,廈大長汀時期的教授,一度九成聘自清華大學 ,這也使得廈大當時有「南方清華」之稱。
  • 四個子女眼中的一代宗師潘懋元
    在潘老先生百歲華誕之際,老二潘世墨自己動手撰寫了一篇題為「兒女心目中的『先生』」的文章,文中回憶了潘老先生的教子之道,很多言傳身教在今天仍然適用。原廈門大學常務副校長 潘世墨我的父親潘懋元先生百歲華誕之際,他的眾多學生紛紛提筆,寫出一篇篇「我和潘先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