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很容易成為有幸福感的人」 百歲先生潘懋先生!

2020-09-16 17學堂體育蘇老師

100歲、每天工作6到8小時甚至更長、40年來共培養(含間接培養)326名博士研究生和759名碩士研究生......這位和教育教學一直「較著勁」的百歲先生,就是廈門大學老教授潘懋元。今天,就隨教育小微一起走進他的教育教學故事,再聆聽一次先生的諄諄教誨↓↓

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今年整100歲了,他的字典裡卻沒有「退休」二字。他的學生和朋友們都稱他為「先生」,既不帶姓,也沒有任何職銜。

「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願意當老師!」教師節之際,潘懋元這樣說。

9月2日,廈門大學百歲教授潘懋元在家中翻閱書籍。新華社記者 鄧倩倩 攝

1920年,潘懋元生於廣東汕頭。 15歲時代兄上課走進小學講堂,投身教育學習、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廈門大學。

從年少時立志當老師到開創和深耕中國高等教育學科,潘懋元與教育教學一直「較著勁」。

「許多成就,往往要靠一輩子的辛勤勞動與不懈探索之後才能取得,可謂『大器晚成』。」潘懋元在花甲之年「迎接人生的第二個青春」。

1978年,他在廈大創建中國第一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1984年,他組織編寫了中國第一部高等教育學著作,先後成為中國第一位高等教育學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

潘懋元與學生比賽伏地挺身。

耄耋之年,他仍然堅持做研究、上講臺、帶研究生。如今,他仍然每天工作6到8小時甚至更長。

「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人,可以退而不休,繼續從事腦力活動,大腦的運動比身體的運動更有利於長壽。」潘懋元說。

廈大開設高等教育學40年來,潘懋元 共培養(含間接培養)326名博士研究生和759名碩士研究生。

事實上,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門生,凡是來求教的,他都真誠分享經驗。「教學生最基本的一點是愛學生。」潘懋元說。「教師很容易成為有幸福感的人,即使學生畢業很多年了,師生關係都永遠存在。」

2017年春節,潘懋元請留校學生吃飯、發紅包。(照片由陳春梅提供)

每逢過年,潘懋元都讓助理統計留校的學生,提前請吃年夜飯,給每個人發「壓歲錢」,甚至邀請到家裡過年。

20世紀80年代起,他同研究生建立了一種家庭訪談制。邀請學生到家裡來,從天下大事到個人生活,從學術爭論到工作方法,清茶一杯,無所不談。

「這樣容易談出許多真實想法,也密切了師生感情,不僅學生從中頗有收穫,導師也可以得到許多有價值的知識。」潘懋元說。

疫情期間,潘懋元也嘗鮮「雲教學」,成了高齡的網課教師。他常說, 積極向年輕人學習,這是防止思想落後於時代的有效方法。

亦如他掛在嘴邊的古語,「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走過戰火紛飛、時代更迭,百歲的潘懋元終於看到如今中國教育的昌榮景象。

來源:微言教育

相關焦點

  • 百歲先生潘懋元:「教師很容易成為有幸福感的人」
    他的學生和朋友們都稱他為「先生」,既不帶姓,也沒有任何職銜。「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願意當老師!」教師節之際,潘懋元這樣說。「從不把自己當老人,只把自己當老師」從年少時立志當老師到開創和深耕中國高等教育學科,潘懋元和教育教學一直「較著勁」。1920年,潘懋元生於廣東汕頭。
  • 從教八十五載育芬芳桃李 百歲傳奇矢志耕耘滿園香
    作為廈門大學資深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潘懋元先生於8月4日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當天上午,廈門大學舉辦「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表彰這位百歲老人為國家和廈大作出的重要貢獻。而由汕頭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陳小紅教授編著的《潘懋元先生與汕頭大學》一書,也在當天首發,以恭賀潘懋元先生百歲華誕。
  • 昨天,九葉派詩人鄭敏先生百歲生日
    昨天,九葉派詩人 鄭敏先生百歲生日 百歲鄭敏像個十足的「老小孩」,對著鏡頭,時而調皮地擺脫童蔚的話引,時而乖乖地沉浸在與童蔚的對話中。 鄭敏是清華荷清苑的第一位百歲壽星。社區負責人和樓長一起登門拜壽。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一早就特意囑咐學會副秘書長馬瑾代表中國詩歌學會全體會員向鄭敏恭祝生日。
  • 【四方潮】樂奏雲瑕歌百歲 德輝彤史祝千秋 ——千名潮人同賀陳偉南先生百歲壽辰
    先生說過:「一個人應該有『三愛』:一愛國家,二愛母校,三愛家鄉,三愛都不能少。」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先生倡導踐行的「根在華夏,情系桑梓,愛港愛國」理念,是潮人「感恩」優秀文化特質的真實寫照,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
  • 民間故事:百歲老人過大壽,請先生算命,先生說了句「長命百歲」
    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大家幾乎都能自給自足,生活相對安逸許多,所以長壽的人也不少。據爺爺說,當時整個村子裡90歲老人就有10多個,且個個能洗衣做飯,走起路來甚至都不需要拐棍。我想可能是鍛鍊的原因吧,像他們那輩人,得了感冒都很稀奇,我爺爺還有奶奶就是如此,他們幾十年都不會生一次病。
  • 百歲才女肖素彬 曾遠赴日本求學是魯迅先生的學妹
    她,遠赴日本求學,成了魯迅先生的學妹。她,是廈門92位百歲老人中,唯一一位讀過大學的女壽星。李景禧是福州人,一生任過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北京朝陽大學專任教授、首都最高法院法官、福建法學院教授、廈大經濟學院教授等。1934年大學畢業後,和那個時代的許多有為青年一樣,兩人懷著 「救民強國」的信念,一起攜手去了日本。
  • 把一切全給了學生——百歲先生楊恩澤的「不言之教」
    他的學生中有享有盛名的院士,也有各行各業的翹楚,可楊恩澤一直自謙「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  而今,他如願把自己的一切全給了學生。  實驗室裡的「年輕人」  活到人生第100個年頭時,楊恩澤仍像個求知若渴的年輕人,追著時間跑。
  • 鄔大光:記錄百歲先生潘懋元老師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中國當代教育名家」。在小學、中學、大學任教多年,曾任廈門大學副校長、顧問;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審組召集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等。凡是跨入廈大教育研究院的師生,都會曉得潘老師作為高等教育學科的「掌門人」,有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保留節目。
  • 楊作民先生百歲壽誕 眾弟子四世同堂共慶賀
    本網訊8月31日,農學院老教授楊作民先生迎來百歲壽誕,小麥育種中心眾弟子「四世同堂」為他在新樓2060會議室舉行百歲壽誕慶典。校長孫其信、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等出席並為楊先生送上生日祝福。
  • 習近平寄語教師金句:要成為塑造學生的「大先生」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  3、全國廣大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  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 這項榮譽,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先生實至名歸
    當百歲高齡的許淵衝先生拄著拐杖登上頒獎舞臺,並且中氣十足、慷慨激昂地發表感言時,全場氣氛達到高潮。許淵衝先生發表獲獎感言許淵衝先生說,曾經有英國學者認為中國詩詞英譯必須要讓英國人來做,而他認為恰恰相反,「中國人不但不比外國人差,還比外國人強。」
  • 楊絳先生百歲談:婚姻、教育與自由
    楊絳先生94歲時,著手寫《走到人生的邊上》一書,她自言「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本書出版時,在最後一個版塊,增加了《文匯報·筆會》與100歲的楊絳先生的筆談記錄,這一版塊被命名為「坐在人生的邊上」。從94歲的「走」,到100歲的「坐」,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位睿智的老人,在生死邊緣的大氣從容。
  • 鄭克祥:唐有祺先生與《物理化學學報》
    2020年7月11日,欣逢先生百歲壽辰,北京大學新聞網與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聯合推出新聞專題「慶祝唐有祺先生百歲華誕」,帶領讀者了解先生卓越而光輝的百年人生,致敬先生為中國化學和科學教育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
  • 穿透歲月的智者力量——敬祝水業泰鬥許保玖先生百歲華誕
    根據《給水排水》專訪顯示,許保玖先生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學習期間,由於很早便有了想為水處理行業寫本物理化學教科書的初步想法,在校期間他攻讀了包括基礎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在內的所有化學課程。
  • 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
    滄桑巨變的七十年,先生的精神境界亦陶染著教育,這種境界是百歲先生潘懋元用一生影響著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的發展;是葉嘉瑩「如果人有來生,我就還做一個教師,仍然要教古典詩詞」的無悔追求;是顧明遠在《野花集》中對教育深遠而清澈的理解:教育——未來社會的希望……一處校舍,一院書香。
  • 廈門大學隆重慶祝潘懋元先生從教85周年
    來自教育部、民盟中央、福建省委省政府、廈門市委市政府、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和多所高校領導與高等教育學界知名專家學者及廈門大學有關領導與師生共計4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祝願潘懋元先生學術之樹常青。
  • 百歲美術教育家、書畫家孫其峰先生為中國書畫雜誌創刊十五周年題...
    圖為孫其峰先生為中國書畫雜誌創刊十五周年題寫的賀辭。圖為孫其峰先生為中國書畫雜誌創刊十五周年題寫賀辭。     天津美術網訊 在《中國書畫》雜誌迎來創刊15周年之際,百歲美術教育家、書畫家孫其峰先生欣然為雜誌創刊十五周年題寫賀辭:「祝賀中國書畫雜誌創刊十五周年 百歲老人其峰」。    孫其峰先生畢生致力於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 把聰明才智奉獻給藝術事業。
  • 願義烏「教書匠」都成為「大先生」
    教育是一把手工程,教育部門要成為強勢部門,教師要成為受人尊崇的職業,教育事業要成為全體義烏人的事業。我們成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我當組長,每月召開教育專題會,已召開30次,解決問題120餘個。建立黨政領導聯繫學校制度,關心支持學校發展、師生健康。我們持續提升教師待遇和各種人文關懷,積極解決代課、住宿、青年教師成長、女教師和離退休教師關愛等問題,讓老師們有更多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
  • 願義烏「教書匠」都成為「大先生」!
    教育是一把手工程,教育部門要成為強勢部門,教師要成為受人尊崇的職業,教育事業要成為全體義烏人的事業。我們成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我當組長,每月召開教育專題會,已召開30次,解決問題120餘個。建立黨政領導聯繫學校制度,關心支持學校發展、師生健康。我們持續提升教師待遇和各種人文關懷,積極解決代課、住宿、青年教師成長、女教師和離退休教師關愛等問題,讓老師們有更多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
  • 「你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紀念童詩白先生
    先生的精神還表現在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卻又「無問西東」,虛心學習別國長處。    我們讀懂了,在團隊中要學會與人相處,做人要像童先生那樣厚德載物。先生謙遜良善,虛懷若谷,平等待人,助人為樂,處處以身作則。在先生的團隊裡,長者提攜後輩,青年尊敬前輩。事實告訴我們,教學科研工作要想健康發展,一靠領軍人物,二靠和諧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