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全給了學生——百歲先生楊恩澤的「不言之教」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楊恩澤資料照片 天津大學供圖

  告別人世一年後,我國光纖通信領域開拓者、天津大學百歲教授楊恩澤曾經的諾言得到了兌現。

  兒子楊石替他完成了遺願。2020年9月,楊先生唯一的一套房產完成出售。11月19日,楊石給父親從教一生的天津大學送去先生遺贈的150萬元。其中100萬元設立專項獎學金,用於獎勵年輕的科研人才;50萬元捐給自動化學院光纖通信實驗室,用於購置一臺先生生前想添置的實驗設備。

  在中國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領域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楊恩澤,執教七十餘載。他的學生中有享有盛名的院士,也有各行各業的翹楚,可楊恩澤一直自謙「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

  而今,他如願把自己的一切全給了學生。

  實驗室裡的「年輕人」

  活到人生第100個年頭時,楊恩澤仍像個求知若渴的年輕人,追著時間跑。

  他在普通人已經退休的年紀開始學計算機,步入80歲又學會了軟體編程;90多歲時,他每天步行穿過校園去辦公室工作,學院樓前的臺階高高的,可他總能一步邁上兩級臺階。

  他對科技、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發生的新鮮事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快100歲了還一直在查看本專業英文信息,他告訴兒子:「不看英文資料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實驗室是他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因為他發現,過了90歲以後,很多地方都對自己「敬而遠之」。他舉著網球拍約人打球,可越來越找不到對手——沒人敢與如此高齡的老人練球;他想去遊泳,遊泳館門口的工作人員一看他的身份證,直接請他回家;他報名參加環城自行車活動,又被主辦方婉拒,氣得他自己騎著自行車跟在後面追。

  只有在實驗室裡,他總能跟新鮮的事物打交道。學院裡的人都知道,楊老的時間表沒有周六日,也沒有寒暑假。他把教學生、做實驗、搞科研當作自己的娛樂方式,樂此不疲。

  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他的博士生馬闖還曾在實驗室遇見楊恩澤,當時老先生興致勃勃拉著他聊起最近正在研究的課題。聽說這個年輕人的研究方向後,老先生很驚訝,他說自己正在看一個相關論文。

  自學新版Matlab仿真軟體那陣子,這位大名鼎鼎的元老級科學家更像是一個謙虛的學生,遇到問題逢人就問。楊恩澤的學生、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於晉龍多次見到楊先生拉開實驗室的門,探出頭問來往的學生,「同學,你會Matlab嗎?快來幫我看看問題出在哪兒?」

  謝田元來到光纖通信實驗室攻讀研究生時,早就聽說楊恩澤先生的大名,「我是楊先生的徒孫,挺激動的。」沒多久,這位90後學生被「90後」先生請到辦公室談心,這是實驗室的慣例。搞了一輩子科研的楊恩澤總要提醒那些剛踏入科研大門的年輕人,要打好基礎,「沒有理論基礎去做實驗會很盲目。」

  在謝田元的記憶中,楊先生更像是一個溫和的長輩。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後,楊先生會幫他查文獻、找資料,並認真給論文提出修改意見,也經常給出新的思路。「我不太注意的細節,先生卻十分嚴謹,經常能發現瑕疵和錯誤。」謝田元說,先生也常常會發郵件與他分享自己正在研究的問題,實驗室的年輕人也都愛跑去楊先生辦公室裡討論問題。

  一次實驗中,因為缺少一種特殊的電感元件,謝田元不得不用一個替代材料先將就著用。楊先生知道後,幾經波折幫他買到了。楊恩澤並沒說什麼,只給謝田元留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這是微型電感,全給你。」

  光纖通信領域的「拓荒者」

  作為我國光通信領域的「拓荒者」,楊恩澤先生主持建造了中國第一條實用化光通信線路,在他從事研究的無線電通信、微波通信、毫米波通信領域均有很高成就。

  他早年在武漢郵電研究院從事「毫米波」通信的研究。在他的建議下,我國啟動了集全國之力開展光纖通信的大會戰——二八工程。

  當時我國在光纖通信系統技術方面還是一片空白。楊恩澤是項目技術總負責人,但國內沒有合適的器件,連各分系統的設計要求和基本工藝都不清楚。他帶著上百個項目組日夜鑽研,為每一項技術的突破不斷討論、實驗。

  那是一條13.6公裡的線路,光纜要橫穿長江。「線路跨越長江那一天,楊總工帶著同事們走上長江大橋,幾十個人手遞手,小心翼翼地將光纜遞過長江。」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科技發展部副主任李漢兵回憶,因為這根光纖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楊恩澤不放心用機械車輛輸送,擔心拉壞了。

  這根光纖的貫通,讓中國邁入了光纖數位化通信時代。而楊恩澤應邀回到天津大學任教,創建了天津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室。

  「先生對科研大趨勢的把握有獨特的眼光。」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成山說,在人工智慧概念還未火之時,楊先生就建議他向學校呼籲大力建設人工智慧學院。而楊先生提出這個建議的一年以後,阿爾法狗人工智慧機器人才引發了全球對人工智慧的關注。

  直到人生的最後時光裡,楊恩澤始終都沒離開科研教學第一線,除了帶學生,他還一直配合課題組從事人工智慧技術的相關研究。

  兒子楊石從來沒有聽父親講過自己取得的成就,獲獎的事情也沒提過,被問起時,「他總是說,這是大家一起做的」。

  傾囊助學的「天真老頭」

  比起拿楊先生當爺爺的學生們,師從楊恩澤25年的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於晉龍,則在楊先生的嚴格與寬厚中,體會先生的「君子之風」。

  於晉龍剛參加工作不久時,準備申請學術生涯中的第一個大項目,心裡沒底,躊躇許久後,終於向楊先生開口請求,希望先生能引薦一下。先生當著他的面給評審主席打了電話,語氣嚴肅地說:「我單位於晉龍同志申報了這個項目,希望你能嚴格把關。」

  於晉龍當時呆住了,他想不通,「我是先生的弟子,他能幫別人,為什麼偏偏不幫我?」多年後他才漸漸明白,「先生是在教我,希望把我教成君子。」

  楊石的印象中,父親簡樸一生,對自己十分苛刻。科研經費應有的提成他不要,他說「國家給我的是8小時的工資了,我不應該再額外領取」。見家裡的家具太舊了,兒子趁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偷偷一件件置換。有時候,父親發現後有些不悅,沉默了半天說:「那個還可以用」。

  楊恩澤的女兒楊晶回憶,小時候有一次獨自乘公交車,因為人太多,還沒擠到售票員那兒就到站了,於是沒買票就下車了。父親知道後,步行20分鐘到公交汽車站,找售貨員買了一張價格相當的票。

  但是對別人的難處,楊恩澤是出名的大方,認識不認識的朋友或學生,只要有困難,他都會慷慨解囊。

  2005年年底,天津大學自動化學院實驗室收到一張從廣東省饒平縣寄來的10萬元捐款收據,楊恩澤捐資助教的事情才被知曉。但熟悉楊先生的人並不感到意外。

  天津大學光通信實驗室初建時,實驗室急需一臺價值26萬元的科研儀器。這在上世紀80年代是一筆「巨款」,難倒了大家。得知情況,楊恩澤毫不猶豫放棄了自己的科研獎金,用於儀器購置。實驗室的老師們也紛紛響應,最終湊齊錢保證實驗正常進行。

  聽說家鄉基礎教育還很落後,楊恩澤幫家鄉學校聯繫捐贈了一批電腦,隨後拿出30萬元幫助城鎮中心小學建一座科學樓,並設立獎學金,承諾每年資助生活困難、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捐完錢後,他的存摺裡只剩下5元。

  第二年,一棟面積為694平方米的科學樓在當地中心小學落成。「恩被於物,澤及後代」的紅色條幅高高懸掛在樓上,許多孩子的科學之夢在此啟航。楊恩澤常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回報給黨和人民。」

  他本與兒子約好,在實驗室裡度過自己的百歲壽辰。兒子設想,那也算是父親與奮鬥一生的實驗室的告別,他希望父親享受沒有工作的生活。然而,楊先生沒等到與實驗室道別的那一天。

  「也許你太愛你的實驗室,這一次你沒守約,而是去了天堂,繼續你鍾愛的事業。」兒子心中那個和藹、善良、樸素、純粹甚至有點天真的老頭,走了。

  天津大學原校長、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在楊恩澤先生追思會上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輩子不求名不圖利,一輩子與人為善,一輩子有益於社會,有益於青年。難能可貴的是,先生做到了這一切。」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說,楊恩澤先生是校園裡的一位「大先生」,他的言傳身教和「不言之教」,都是留給全校師生的寶貴精神財富,「這筆基金,天大將管好、用好,幫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踐行興學強國的歷史使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楊恩澤:當不當院士不重要,能為國家做事就行了
    楊石像往年一樣,準備了蛋糕和鮮花,可是,壽星卻已不在這裡。10月9日,楊恩澤先生與世長辭,走完了他樸實而又不平凡的百歲人生。楊石曾和父親約好,在實驗室裡過百歲壽辰,和奮鬥一生的實驗室道別,享受沒有工作的生活。「也許你太愛你的實驗室,這一次你沒守約,而是去了天堂,繼續你鍾愛的事業。」10月20日,楊石寫下這樣一段話。
  • 感受天津大學一位「大先生」的奉獻精神 | 老師是這樣子的
    從今天開始,教育小津將持續刊文介紹我市教師隊伍的優秀代表,以點帶面,深度展示我市教師的生動事跡和時代風採,充分體現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歷史責任與家國情懷。  一起來看看吧↓↓↓  還記得那位年近百歲依然天天去實驗室給學生輔導實驗、看論文的老教授嗎?
  • 經典的「不言之教」讓全家受益
    」符合道德的善行、德行和經典的「不言之教」,其影響和教育效益是言語的說教遠遠不能達到的。一位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實踐經歷最能說明這個道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實踐「不言之教」的:更為重要的是,我用實踐《德道經》「不言之教」、「無為而治」的方法治理家庭,全家人都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正向影響。尤其我的兒子,成為德慧智教育理念「不言之教」方法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我覺得「不言之教」方法就是自己老實實踐道德經典,只事耕耘,不問收穫。時間久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己會不知不覺中成為被「模仿」的榜樣。
  • 經典的不言之教
    《老子·德道經》第六章《至柔》中有一句名言:「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 老子「不言之教」的當代價值
    行「不言之教」,是老子《道德經》作為教育經典的表達,是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上重要的思想內容,其德育內涵、德育方法,對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不言之教」的思想內涵「道」和「德」是《道德經》中最重要的概念,歷代名家對其內涵有多種解釋。在這眾多解釋中,道有道路的意思,可以引申為規律、法則。
  • 老子智慧-不言之教
    還不理解無為不要緊,我今天重點想介紹的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就是「不言」的教導。不用語言,也不用文字,自然而然給別人啟發,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字面意思好理解,但如何才能做到「不言之教」,是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不可能做到?先講幾個我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實故事。
  • 《道德經》思考:什麼叫「不言之教」?
    什麼是「不言之教」?什麼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顧名思義,就是不用說話就能教導天下。當然「不言之教」的說話對象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管理者能像天地規律管理天地萬物那樣,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也就是公平公正、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履行職責、忠於使命,哪裡還需要教給天下百姓怎麼生活呢?仁啊、義啊、禮啊、民主啊、自由啊,不是多此一舉嗎?天地大道(天地規律)在生養萬物的過程中,展示的德性和功用是需要我們永遠思考的問題,這就是天地大道行使的不言之教。
  • 【學習楊恩澤精神】恩師教誨 受益終身——天津大學自動化學院教師...
    我是1994年讀天大自動化學院的博士,1997年留校之後就一直跟著楊恩澤先生。當時有人問我:對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說我對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對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要求很嚴。當時楊先生在界內很有名氣,我當時申請項目、做項目很辛苦,難免想要是先生能夠跟幾個大專家引見一下就會輕鬆不少。但是先生經常教導我,要走正道,不要投機取巧。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我寫學術文章的時候,寫的東西會出現一些語意不明的情況,可能會讓讀者誤解。當時先生就非常嚴肅地對我說:「這個東西你不能這麼寫。」當時我還是很不服氣,這不影響大局,又不影響大家的理解,為什麼不可以?
  • 老子是如何闡述「不言之教」的?
    然後他就讓我談談我對「不言之教"的理解。 沒有因果的因果關係 「行不言之教」的說法出現在傳世本《老子》第2章中,原文是這樣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教師很容易成為有幸福感的人」 百歲先生潘懋先生!
    100歲、每天工作6到8小時甚至更長、40年來共培養(含間接培養)326名博士研究生和759名碩士研究生......這位和教育教學一直「較著勁」的百歲先生,就是今天,就隨教育小微一起走進他的教育教學故事,再聆聽一次先生的諄諄教誨↓↓ 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今年整100歲了,他的字典裡卻沒有「退休」二字。他的學生和朋友們都稱他為「先生」,既不帶姓,也沒有任何職銜。 「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願意當老師!」
  • 楊作民先生百歲壽誕 眾弟子四世同堂共慶賀
    本網訊8月31日,農學院老教授楊作民先生迎來百歲壽誕,小麥育種中心眾弟子「四世同堂」為他在新樓2060會議室舉行百歲壽誕慶典。校長孫其信、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等出席並為楊先生送上生日祝福。
  • 民間故事:百歲老人過大壽,請先生算命,先生說了句「長命百歲」
    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學習故事情節等,一切相關事宜。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的欣賞故事。「算命」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個聯想到的便是,仙風道骨般打扮的算命先生了。特別是農村老人,他們由於沒有受過什麼文化教育,再加上年輕時受過很多苦,因此特別相信這些算命先生之類的高人。
  • 昨天,九葉派詩人鄭敏先生百歲生日
    昨天,九葉派詩人 鄭敏先生百歲生日 昨天,是九葉派詩人鄭敏百歲生日。 她的女兒童蔚給我們發來了極為珍貴的生日影像資料。
  • 【四方潮】樂奏雲瑕歌百歲 德輝彤史祝千秋 ——千名潮人同賀陳偉南先生百歲壽辰
    汕頭市市委書記陳良賢到會祝賀,並代表汕頭市委、市政府和全市555萬人民,向陳偉南先生百歲華誕致以最誠摯的祝福!她指出,先生情系潮汕文化,長期捐資支持家鄉文化建設與研究,並親身投入文化研究和探索工作,受到家鄉人民的高度讚譽。先生心繫家鄉,不僅帶頭慷慨解囊、助力家鄉公益事業,還經常帶領廣大旅港鄉親回鄉觀光考察、建言獻策、投資興業。揭陽這些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偉南先生和廣大旅港鄉親的大力支持。嚴植嬋代表揭陽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偉南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向偉南先生百歲華誕致以最美好的祝願。
  • 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 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
    15歲開始教書,從小學教起,到中學,再到後來的大學,執教85年,桃李滿天下,潘懋元先生始終認為「教師是最幸福的職業」。今年線上教學興起,百歲高齡的他還在網際網路上參加線上沙龍,為全國3萬多名師生在線授課。
  • 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
    15歲開始教書,從小學教起,到中學,再到後來的大學,執教85年,桃李滿天下,潘懋元先生始終認為「教師是最幸福的職業」。今年線上教學興起,百歲高齡的他還在網際網路上參加線上沙龍,為全國3萬多名師生在線授課。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創立,潘懋元先生功莫大焉,為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的發展,老人也傾注了畢生精力。直至今天,這位高等教育界的「傳奇老者」還在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展不斷研究思考。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人生百歲又如何?在梅裡斯,一切可期……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人生百歲又如何?在廣州粵旺、東方希望、山東金鑼落地建設過程中,他全程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廣州粵旺集團董事長萬俊華先生評價高雲山是「梅裡斯114」。多永俊男,達斡爾族,1970年出生於額爾門沁村,50歲,1991年畢業於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普師專業,在額爾門沁村光達希望小學校工作近30年。
  • 百歲才女肖素彬 曾遠赴日本求學是魯迅先生的學妹
    她,遠赴日本求學,成了魯迅先生的學妹。她,是廈門92位百歲老人中,唯一一位讀過大學的女壽星。夫妻倆所就讀的學校,正是魯迅先生留學日本時的學校——— 仙臺東北帝國大學。與魯迅先生成為校友,讓肖素彬感到自豪。雖然因為年齡的差距,她無緣與魯迅先生見面交流,但先生的精神,卻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成語中的心理學 大人每天都在向孩子呈現"不言之教"
    作為父母,你可以制怒,也可以不虛偽地感化孩子,但你可以不嘮叨嗎?  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囉嗦:當你忽然意識到自己正滔滔不絕地講一番大道理,苦口婆心地現身說法,反覆宣講達兩次以上……你可以歇了,孩子肯定聽膩了。  回想你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多半來源於父母、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加上後天的觀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