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華大學2019年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一經發布,引起了社會各人群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相關的文章也是鋪天蓋地。各種正解、誤解也是一窩蜂的湧來。有的竟然直接說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需要論文就可以畢業了,博士畢業的難度降低了等一系列言論,那這些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大家跟我一起探究一下。
首先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規定》關於博士畢業要求的內容。「博士生在學期間學術創新成果達到所在學科要求,方可提出學位申請。」這句話如何解讀呢?清華大學的相關博士生表示,新《規定》不再由學校統一規定博士生在學期間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要求,而是由不同學科分別制定更能反映本學科博士生科研成果價值和創新性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學校對於博士生畢業的要求降低了,但學院或者學科對於博士生畢業的要求如何?還未可知。所以單純的說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要求學術論文是不準確的說法。
也就是說,學科對於博士畢業的要求對於博士畢業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而一般學科對博士的要求總會高於學校,這基本是每個大學不成文的規定,不好意思又真相了。再者,具體到導師而言,可能對博士生的要求會高於學科,也就再高於學校了。舉個例子,我的母校,曾經(現在要求更高了)要求博士畢業有一個發明專利或者一篇SCI就可以,但學院要求必須SCI,發明專利不頂用,我們師門的一個博士畢業時SCI還沒發表,想拿著發明專利作為畢業要求,結果學校說,「你們學院要求必須SCI,學院要求高於學校」導致他延期半年SCI發表後才畢業。因此,這麼來看,很有可能對於清華博士來說,畢業要求更高了也不一定喲。
其次,《規定》中提到了博士生的學術創新成果達到要求,就可以申請學位。學術成果的範圍明顯大於學術論文了嘛,像之前提到的發明專利,或者項目獲獎、著作等都屬於學術創新成果的範疇。因此,不再以學術論文這單一的標準來要求博士,體現了清華大學對於學術研究的包容性和認可度,體現了我國頂尖學府對於學術創新的追求,是值得鼓勵和借鑑的。
再者,作為一名博士生,本身怎麼可能不發表論文呢?先不說國家和學校導師培養你這3.4年,就為了自己以後畢了業找工作,不發論文能有前途嘛?現在的博士,手裡沒有3.4篇2區以上或者top期刊,怎麼拿得出手去找好一點的單位?不要聽那些海龜說很多國外大學的博士就是不需要論文,真正的做研究的好大學,論文發的一篇接一篇,那些博士期間出國交換的,都是在國內做完實驗,出國寫論文,讓國外導師幫忙改論文,在國外就是為了論文,那些說國外不要求論文的我只能說你上的大學水平可能沒這麼高吧。
總而言之,清華大學的博士沒這麼容易上,也沒這麼容易畢業,當然其他雙一流大學或者中科院這類的博士也沒這麼容易畢業,大家還是踏踏實實寫論文,沒有論文的也要拿到專利等其他學術成果,這樣才能好畢業,好找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