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要求學術論文啦?這是真的嗎?

2020-12-16 彩虹老師談教育

今日,清華大學2019年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一經發布,引起了社會各人群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相關的文章也是鋪天蓋地。各種正解、誤解也是一窩蜂的湧來。有的竟然直接說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需要論文就可以畢業了,博士畢業的難度降低了等一系列言論,那這些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大家跟我一起探究一下。

首先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規定》關於博士畢業要求的內容。「博士生在學期間學術創新成果達到所在學科要求,方可提出學位申請。」這句話如何解讀呢?清華大學的相關博士生表示,新《規定》不再由學校統一規定博士生在學期間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要求,而是由不同學科分別制定更能反映本學科博士生科研成果價值和創新性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學校對於博士生畢業的要求降低了,但學院或者學科對於博士生畢業的要求如何?還未可知。所以單純的說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要求學術論文是不準確的說法。

也就是說,學科對於博士畢業的要求對於博士畢業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而一般學科對博士的要求總會高於學校,這基本是每個大學不成文的規定,不好意思又真相了。再者,具體到導師而言,可能對博士生的要求會高於學科,也就再高於學校了。舉個例子,我的母校,曾經(現在要求更高了)要求博士畢業有一個發明專利或者一篇SCI就可以,但學院要求必須SCI,發明專利不頂用,我們師門的一個博士畢業時SCI還沒發表,想拿著發明專利作為畢業要求,結果學校說,「你們學院要求必須SCI,學院要求高於學校」導致他延期半年SCI發表後才畢業。因此,這麼來看,很有可能對於清華博士來說,畢業要求更高了也不一定喲。

其次,《規定》中提到了博士生的學術創新成果達到要求,就可以申請學位。學術成果的範圍明顯大於學術論文了嘛,像之前提到的發明專利,或者項目獲獎、著作等都屬於學術創新成果的範疇。因此,不再以學術論文這單一的標準來要求博士,體現了清華大學對於學術研究的包容性和認可度,體現了我國頂尖學府對於學術創新的追求,是值得鼓勵和借鑑的。

再者,作為一名博士生,本身怎麼可能不發表論文呢?先不說國家和學校導師培養你這3.4年,就為了自己以後畢了業找工作,不發論文能有前途嘛?現在的博士,手裡沒有3.4篇2區以上或者top期刊,怎麼拿得出手去找好一點的單位?不要聽那些海龜說很多國外大學的博士就是不需要論文,真正的做研究的好大學,論文發的一篇接一篇,那些博士期間出國交換的,都是在國內做完實驗,出國寫論文,讓國外導師幫忙改論文,在國外就是為了論文,那些說國外不要求論文的我只能說你上的大學水平可能沒這麼高吧。

總而言之,清華大學的博士沒這麼容易上,也沒這麼容易畢業,當然其他雙一流大學或者中科院這類的博士也沒這麼容易畢業,大家還是踏踏實實寫論文,沒有論文的也要拿到專利等其他學術成果,這樣才能好畢業,好找工作啊!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要求發表論文?大家不要再誤讀了...
    我再延伸思考一下,對於我個人及我的專業,我一個工科博士生,一篇論文也不公開發表就畢業,我好意思嘛;我自己好意思了,當初錄取我的老師及未來將錄用我的單位好意思嗎?如果我現在還在讀博士,我會對自己說:「學校不要求發論文了,以為就沒人對你有要求嗎?」。
  • 清華大學已不要求博士畢業前必須發表論文,其他高校能否跟上?
    而之所以會這樣要求,是因為目前各個大學在招聘過程中,一般會有要求博士得有兩篇代表性論文,否則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這也是博士就業的要求,如果沒有這樣的要求,也許博士不發表論文也行,但是不發表的話,博士畢業就業也是問題。
  • 博士畢業難度降低!清華大學博士生在校期間不發表論文也可畢業!
    很多博士研究生因為發不出SCI不能夠順利畢業,甚至無法畢業的大有人在。之前28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劉博士從學校宿舍出走後失聯,後來在水庫被發現,疑是自殺,原因可能是因為畢業壓力太大。劉博士六年未發表一篇論文,沒有達到博士畢業的要求,所以要延期一年畢業。發表期刊論文是每個博士生面臨的最主要的壓力,發不出來就沒辦法畢業。
  • 清華大學論文博士引發爭議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別敦榮表示,在國外,論文博士的要求非常高,申請論文博士的人往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獲得了出色的學術成果,於是向授權學校提交論文,申請博士學位。「一般來說,在國外,申請論文博士的人其學術水平應普遍高於普通博士生。但在國內,論文博士生往往是官員或者國企人士,他們中很多人不專門從事學術工作,這與國外的論文博士是有區別的」。
  • 清華大學不再硬性要求博士生畢業發表期刊論文,對博士有何影響?
    清華大學不再硬性要求博士生畢業發表期刊論文,對博士有何影響?對於清華大學不再硬性要求博士生畢業發論文,我並不覺得意外。一方面,我多年以來到清華招聘就發現,清華大學對博士小論文的數量要求一直都不高,特別是一些大牌的導師,學生只需要達到學校或學院論文最低要求就可以了,想再發,導師就不支持了,或者要求就非常高了。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國家開展了破四唯的運動,中科院率先整改,而清華大學作為高校中的排頭兵,自然要拿出點改革魄力來,否則,好的學校不改,一般的學校更不願意改了,清華大學這一改,很有可能帶動全國高校的改變。
  • 博士論文新規,清華大學這一舉措或將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風向標!
    修訂後的《規定》要求,「博士生在學期間學術創新成果達到所在學科要求,方可提出學位申請。」,而原《規定》要求博士生達到學校和所在學科的學術論文發表要求方可審議學位。學術論文不再是評價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能否畢業的唯一依據。新的《規定》將從2019級博士生開始執行。
  • 清華大學不再強制要求博士發論文?網友吵翻了!
    日前,清華大學發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唯一依據,並且不再將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一直以來,博士生畢業不僅僅要求撰寫數萬字的畢業論文,還有一個不成規定的規定:需要在國內或國外期刊上發表若干篇學術論文。硬性要求發論文才能畢業,不僅僅令學生壓力山大,更在一定程度上催逼學術腐敗問題。
  • 博士畢業論文得了0分,但是畢業生卻很優秀!重視過程的博士考核
    科研論文造假中外博士的追求不一樣中國的博士生畢業難嗎?有人會對比海外博士要求來對比,海外部分高校不要求博士畢業生有SCI論文數量的要求,博士階段即便沒有一篇SCI論文,海外博士照樣會畢業,但是為何還有人說海外的博士比中國的博士更難畢業?
  • 「SCI 文章兩篇,且對IF有要求」,浙大博士畢業論文真的很難嗎?
    下面是幾所國內知名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的條件:①清華大學,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發表論文;②北京大學,本人為第一作者身份(導師為第一作者時,本人可以為第二作者)在國內核心刊物或國際重要刊物上至少發表或被接受發表2篇論文;③浙江大學,SCI 文章兩篇,且對IF(影響因子)有要求;④武漢大學,1篇權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必須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發表在權威期刊上的學術論文或至少有兩篇發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學術論文
  • 清華大學降低博士生畢業標準,但是就業市場上,SCI還是硬通貨!
    清華大學降低博士畢業標準是無奈之舉2019年4月22日,清華大學發布重磅新聞,率先在國內降低博士生畢業要求,不再強制要求博士畢業生有SCI論文的要求。其實這也是清華大學面對新形勢的無奈之舉,2018年清華大學的優秀博士生被挪威科學家網絡舉報學術抄襲造假,2019年北京大學由於翟天臨博士後職位受到質疑,教育部不得不專項撥款800萬用來抽查每年高校的博士生論文,而清華大學目前在校博士生數量為13081人,清華大學將是被抽查的重點,不再要求博士發表SCI,將大大降低了清華大學出現學術醜聞的機率,而且也滿足了很多在清華大學讀博一部分人的需求,這部分人只需要的是清華的博士畢業證
  • 校園 | 清華大學不再強制要求博士發論文,卻有人反對...
    日前,清華大學發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明確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唯一依據
  • 清華大學授予普京的名譽博士學位與我們的博士學位有什麼區別?
    問:最近普京獲得了清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他的這個名譽博士學位與我們常說的博士學位一樣嗎?有什麼區別?京這次所獲得清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與我們所說的博士學位不一樣!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大學授予對社會或大學本身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的榮譽博士學位,雖然榮譽博士學位不要求接受者在學校接受任何正規教育或教育,但獲得榮譽博士學位的人可以使用「博士」的稱號。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在學位之後添加「hc」是表示它是榮譽的一種方式。
  • 清華大學不再強制要求發論文,是給博士生減負還是降低畢業門檻?
    日前,清華大學發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規定》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唯一依據,並且不再將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4月22日《新京報網》)近年來,全國絕大多數高校爭先恐後地出臺了強制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間必須發表學術論文的「家法」,甚至有不少高校不區分專業「一刀切」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間必須在進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目錄的學術刊物(即我們常說的C刊)上發表2篇以上學術論文。否則,博士不能畢業。
  • 淡化博士論文要求,破除功利教育觀
    ■ 社論    取消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的強制要求,絕不只是一個單項改革措施,而是高等教育系統改革的第一步。  近日,清華大學公布了修訂後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這次修訂的亮點之一是,取消博士生達到學校和所在學科的學術論文發表要求方可審議學位申請的規定,改為「博士生在學期間學術創新成果達到所在學科要求,方可提出學位申請」,並「由各學科制定學術創新成果要求,不再設立學校層面的統一要求,尊重學科特點和差異。」「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唯一依據,激勵博士生開展原創性、前沿性、跨學科研究。」  這是克服學術評價唯論文論傾向的積極探索。
  • 她清華大學博士提前畢業,4年8篇CNS論文,當年卻差點退學
    然而,有這樣一位小姑娘,她是清華大學的博士,她跟別人不一樣,博士提前了一年半就畢業了,讓人佩服不已,她就是白蕊。 白蕊入住清華大學後,這時候的施一公團隊人才濟濟,學術大牛萬蕊雪師姐還在讀博,但白蕊剛進實驗室不到半年時間,就迅速成為了學術骨幹。
  • 清華大學博士論文造假,我們的科技界到底怎麼了?
    這無不讓人感慨,我們的科學界到底怎麼了?最近,清華大學就又出現了一件博士論文造假的事件。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的2010級的葉肖鑫,在讀博期間發表的16篇學術論文,存在自我抄襲,更加嚴重的是,就連他的學位論文都是如此。最後,葉肖鑫被取消博士學位,他的導師唐國翌也承擔連帶責任,取消研究生招生資格,提前退休。
  • 碩士不用發表"學術論文"?中傳媒:取消碩士畢業與學術論文掛鈎
    這是什麼意思呢?研究生不用寫論文了?注意:這裡指的是「學術論文」,不是畢業論文,畢業論文該怎麼寫怎麼寫。什麼是學術論文呢?什麼意思,你不是讓發論文嗎?我發,參照標準論文的格式,模板,把自己專業的東西寫出來,發表,就像很多頭條的模板文章和回答,看著很漂亮,其實缺乏有效信息增量。這研究生怎麼讀的?怎麼論文寫點學術增量都寫不出來啊?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現在考研究生的原因是什麼?
  • 現在都說博士不好畢業,是真的嗎?看完這篇就懂了
    然後導師認定可以畢業了,就開始準備畢業的工作。這些硬性的指標達成,畢業論文寫完,還要經歷查重、雙盲等環節,每一個都讓博士們精神緊張。 正常地博士都不好畢業,非正常地不在討論範圍。 還有人說的「沒有考不上的博士,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這話也說明了博士畢業的困難,但是考博很容易,只要導師同意,然後參加完培養單位的入學考試並通過就可以讀博了。至於讀得怎麼樣,能不能正常畢業,那就要看學生努力不努力,運氣好與不好了。運氣好,趕上個好項目,論文出的也快,至少容易畢業些。
  • 從高校大量「清退」博士事件,看博士畢業難!
    第一,對因超過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59名博士生,予以取消學籍。第二,2011級及2012級博士生,如未在2021年01月01日之前完成畢業論文答辯,予以取消學籍。第三,2013級及以後各年級博士生,如在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6年內未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將分批作退學處理。
  • 那些被論文困住、延期畢業的博士們,最後是怎麼畢業的呢
    折騰之下,就是來自於論文的壓力和延畢帶來的一系列不便。 2 「論文」這兩個字,對於博士生來說,可能是他們科研生涯中提到的最高頻的詞彙。這兩個字的重量和他們的人生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今天探討的這個論文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博士畢業的科研論文;一個是博士畢業的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