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徽「魯迅造」,創意「源」來是古錢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李傳璽

  1917年8月7日,魯迅給蔡元培寄去了他設計的北大校徽。自此,這個似乎展翅欲飛的圖案一直引領著北大學子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翱翔。

  那麼,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是從「哪」來的呢?

  魯迅來到北京後,在教育部工作之餘,一直往琉璃廠廠甸小市跑,買古磚古瓦當以及一些古物的拓片。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可以看出古瓦當等一些古物圖案的影子。但它最直接的啟迪可能來自魯迅收藏的古錢幣。

  1913年6月19日,魯迅回老家紹興探親。近一個半月的時間裡,魯迅和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在逛古董地攤時,開始購買古錢。周作人後來在《苦茶》中回憶說:「我在紹興的時候,因為幫同魯迅搜集金石拓本的關係,也曾收到一點金石實物……這種金石小品,製作精工的也很可愛玩,金屬的有古錢和古鏡,石類則有古磚,盡有很好的文字圖樣,我所有的便多是這些東西。」(周作人《苦茶》,敦煌文藝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第224頁)周作人在日記中也有記載,(1913年7月)「17日,下午往大街,於大路口地攤上得吉語大泉一枚,價三角,文曰龜鶴齊壽(本文作者注:後被魯迅送人)」;「18日上午同喬風到大街得『大觀通寶』錢一個,甚大,價八十文」;「20日,又同喬風至大街一轉,得『天策府寶』錢及『大泉五十』等三個」;「21日,往倉橋得『周元通寶』等錢八個」。由此,拉開了魯迅搜求收藏古錢的大幕,點燃了魯迅搜求收藏古錢的積極性。

  8月7日,魯迅回到北京。8月16日,魯迅開始獨自購買古錢,「午後往琉璃廠,在廣文齋買古泉十八品,銀一圓」(《魯迅全集》,1981年第1版第14卷第70頁)。僅隔一天,魯迅再買古錢,而且買了相關資料。午後「往琉璃廠廣文齋買古泉二十一品,銀二元六角。又赴直隸官書局買《古今泉略》一部十六冊,十二元;《古金待訪【問】錄》一部一冊,四角」(同上)。魯迅為了能更好識別古錢,開始準備從理論上武裝自己。上個世紀20年代前後,北京市郊5口之家,每年100大洋就可以維持生活。以十二元買一套《古今泉略》,十二元可是五口之家一個多月的生活費。魯迅為了充實自己關於古錢幣的知識,看來是不惜代價的。

  《古今泉略》,清倪模(1750-1825,安徽望江人,嘉慶四年進士,著名藏書家和古錢收藏家)著。魯迅購買了此書後,根據近兩年有關專家的考證,不僅認真通讀了全書,而且將該書中自唐至明末172款1312泉品進行了全部臨摹,對倪模介紹的每個泉品的特徵進行了高度提煉概括,然後一一加以註明。魯迅用最短的時間以較為科學的方法做到了對中國歷代古錢幣的胸有成「泉」。

  一個星期後,魯迅開始在地攤上購買古錢。「(24日)下午往青雲閣理髮,次遊琉璃廠,復至宣武門外,由大街步歸,見地攤有『崇寧折五』錢一枚,乃以銅圓五枚易之。」(同上第71頁)如果說前兩次魯迅是在正規店家購買,則這次購買是在地攤上,而且出現了古錢的名稱。這正是他閱讀古錢書籍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印證。自此,魯迅購買的古錢開始有了明確的名稱。

  1914年6月6日,魯迅在日記中記道:「午後往西昇平園浴。往留黎廠李竹泉家買圓足布一枚,文曰『安邑化金』;平足布三枚,文曰『戈邑』背有『(圖1)』、曰『茲氏』,曰『(圖2)』;又有『(圖3)』字圓幣二枚,共三元五角。」(《魯迅全集》第14卷第115頁)

  而(圖2)字平足布,由於魯迅對此字就是畫的,查倪模的《古今泉略》,正來自於這樣一類兩種古錢幣,(圖4)(圖5)(倪模著《古今錢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791頁、第642頁)。如果我們把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圖案(圖6)與此相比,是不是可以發現兩者之間在字體結構上有其相似性,即把古錢上文字或圖案「門」兩旁的豎去掉,然後將其圓化就可達到輪裡兩字的效果;或者把「門」兩旁的一豎延伸聯結再加圓化可達到連輪在內的整體的效果。而校徽的外環是不是也有古圓錢外輪的意味。魯迅在構圖時由於對古錢幣的爛熟於胸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受到了古錢幣的某種啟迪。

  從記載看,魯迅從在紹興開始,到1919年6月21日止,共34次購買古錢幣,並收藏了196枚古錢幣。魯迅收藏古錢幣,表明他對生活有著豐富的情趣,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有著多樣深厚的愛好。正因如此,魯迅不僅是一個中國現代文學大師,也是一個優秀的美術大家。並由此能夠很好指導教導青年們進行木刻和其他美術創作,自己也能進行圖書裝幀和廣告徽標的獨特設計。

  魯迅能夠吸取自己收藏的古錢的「藝術」營養,設計出至今仍然光華燦爛的北大校徽,就是一個有力的明證。

相關焦點

  • 北大校徽是魯迅設計的,蔡元培當時咋想的?
    作為一所名牌大學,校徽的設計尤為重要,北京大學的校徽是由魯迅先生親自設計而成,於1917年8月就已經設計定型,一直沿用至今。那麼北京大學的校徽設計者為什麼是魯迅先生,而不是其他專業設計者呢?其中有頗多原因,而最重要的就是魯迅先生的文學立場與北大精神之間的完美契合。
  • 魯迅設計北大校徽!怎樣設計出讓蔡元培滿意的校徽?
    「餘想請先生為北京大 學設計一枚校徽, 也不必要多麼複雜,只需要 將先生一向倡導的美育理 念融會貫通即可。」接到北 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邀請, 儘管教育部僉事魯迅當時 在設計領域默默無聞,不過 他竟然勇氣十足,乾脆利落 地答應幫忙。
  • 北大校徽:當年為什麼要找魯迅設計?
    文/行走的大學 圖/網際網路說起北大校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由魯迅設計,整個校徽就是「北大」的小篆;同時北大校徽還被譽為第一枚具有現代意義的校徽。北大的校徽也正是這一時期產生的。此前,北大一直沒有獨特的官方標誌,這給大學對外交流帶來不小麻煩。蔡元培上任後不久,即1917年,便找到了魯迅來為北大設計校徽,當年8月完成設計,那麼蔡元培和魯迅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
  • 被稱為民族脊梁的魯迅先生,竟然是北大校徽的設計者
    魯迅先生以其辛辣諷刺又一針見血的文章著稱,他對封建的批評讓很多人猶如當頭棒喝,啟發了當時不少的青年人。魯迅先生的文章作品咱們就不再贅述了,今天咱們來說一說魯迅先生在圖畫設計方面的才能。魯迅先生最著名的設計當屬北大的校徽了,1917年,魯迅先生應邀為北京大學設計校徽。北大是我國設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脫胎於清朝的京師大學堂,民國時期,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北大為廣大學子提供了學習的平臺。魯迅考慮到北大在當時教育界的位置,考慮許久設計出了北大的校徽。校徽的上半部分是兩個背對著的人,下半部分是一個站立的人。
  • 魯迅還是一位優秀設計師 曾為北大設計校徽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昨天,學者王錫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魯迅曾為六七十種書刊繪製過精美的封面和扉頁,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沿用至今,他甚至還畫過建築設計圖。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魯迅熱愛設計,其熱情不亞於文學。」據王錫榮介紹,魯迅自幼喜愛美術,少年時期就喜歡用「荊川紙」像描紅簿那樣描摹繡像小說。
  • 魯迅是優秀設計師: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
    魯迅是優秀設計師: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 2015-02-03 08:03:35昨天,學者王錫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魯迅曾為六七十種書刊繪製過精美的封面和扉頁,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沿用至今,他甚至還畫過建築設計圖。  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  「魯迅熱愛設計,其熱情不亞於文學。」據王錫榮介紹,魯迅自幼喜愛美術,少年時期就喜歡用「荊川紙」像描紅簿那樣描摹繡像小說。
  • 魯迅美術也是牛人?設計出北大「哭臉」校徽,民國老校徽竟這麼美
    而屬於中國本土特色的校徽則是由圓形校徽開啟的,北大校徽被認為是第一枚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校徽,篆體「北大」兩個字第一次把中國書法用於校徽,此後書法成為校徽設計的一個重要元素,而這枚校徽的設計者正是魯迅。魯迅在他1917年的日記中記錄了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委託他設計校徽的這段往事,魯迅雖為作家文豪,但亦有深厚的美術功底,蔡元培基於對魯迅的了解,並對其美學主張的信任,才寫信委託,魯迅欣然應允。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簡潔的輪廓給人現代的感覺。
  • 中國第一個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一手設計,專家:代表著中國脊梁
    與其他校長的辦學理念不同,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大改革,極大地推動了北大師生的思想大解放和學術繁榮。很快,蔡元培發現了一個問題,北大作為最高學府,連自己的旌旗標識都沒有。蔡元培決定邀請魯迅來幫忙設計北大校徽,當時的魯迅雖然在教育部上班,但是內心很苦悶,接受蔡元培的委託後,他立即投入了這份工作。
  • 魯迅竟還是位平面設計師?北大校徽和民國國徽都出自他手!
    說起魯迅先生,我們可能會想起他的《狂人日記》,他的《吶喊》,或者他其他的一些文學作品。魯迅先生的作品對中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乃至今天,我們中學課本裡都有不少他的文章,他是一位我們根本忽略不了的偉人。不過今天小編偏偏不講他的文學,不說他的作品,我們來談談民國國徽、北京大學校徽設計者,偉大的設計師魯迅先生。作為中國人我們不可能不知道北京大學,相信不少同學小時候都對這個學校十分的嚮往,但是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學的校徽設計者是魯迅先生。
  • 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祖父行賄導致家庭敗落】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秀才。童年生活於百草園、鹹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這成為後來小說集《吶喊》、《徬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 北大的校徽,居然是他設計的!一個被寫作耽誤的設計師
    他就是魯迅,一個寫過學過醫,文,會刺猹的人,你肯定想不到,他居然還是個藝術家。魯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們看來都是嚴肅的。小平頭,八字鬍,一身中山裝,再加上他們文學還有醫學方面的成就,怎麼也想不到他哪點特性會跟藝術沾上邊。然而,他確實是這麼厲害,而且,著名的北京大學的校徽也是他設計的。
  • 標誌設計 北大校徽竟然有這麼大來頭
    編者按:北京大學校徽是由魯迅先生在1917年應時任校長蔡元培之邀而設計的。其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圖案以篆體的「北大」兩字為主體,上下排列,左右對稱,構成一個圓形。本文對北京大學校徽進行了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 北京大學校徽是由魯迅先生在1917年應時任校長蔡元培之邀而設計的。其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圖案以篆體的「北大」兩字為主體,上下排列,左右對稱,構成一個圓形。
  • 北大修改校徽標誌-(圖)
    據京華時報昨天,北京大學正式發布《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誌(如圖)。  修改後的北大標誌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準色,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 林徽因和魯迅設計的校徽 原來這麼多!有你的學校嗎?
    麼麼噠~來,演藝君來考考大家,認不認得這些分別是哪個大學的校徽公布答案,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而且,有些校徽的設計者,還是你我都熟悉的名人,比如魯迅、林徽因,他們跨界做起設計師來,原來這麼厲害!第一位要提到的,一定是魯迅。我們只知道他犀利的文筆,卻不知道,原來北大的校徽就是他設計的!
  • 魯迅初次來北大講課,一開口就被學生嘲笑,僅15分鐘便鴉雀無聲
    魯迅初次來北大講課,一開口就被學生嘲笑,僅15分鐘便鴉雀無聲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文人,那就是魯迅,魯迅不僅是中國文化的革命主將,還是偉大的文學家跟思想家,魯迅的筆不是筆,是抨擊黑暗勢力的長槍,面對當時的半殖民封建社會,沒有一點的奴顏媚骨,魯迅曾經在北京大學任教,在魯迅第一次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學生們都對他嘲笑不堪
  • 盤點大學校徽:北大校徽名氣最大,西工大校徽寓意最全
    盤點大學校徽:北大校徽名氣最大,西工大校徽寓意最全,中間是大學簡稱,外圍附帶學校英文名以及建校時間。最經典的也是名氣最大的就是魯迅先生設計的北大校徽,中間為「北大」二字;天津大學的校徽中間是「北洋1895」;南開大學校徽中間是「南開」二字;華中師範大學校徽中間是「華大」二字,既是學校簡稱,又暗含學校前身之一的「華中大學」之名(官網介紹)。復旦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藏大學、福州大學、貴州大學等校也都是採用的這種類型。
  • 國內頂尖學府校徽,北大校徽像「三個人」,有一個很難看?
    大家都知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都是國內頂尖的院校,那大家知道他們各自的校徽長什麼樣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三所學校的校徽。北京大學的校徽,是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校徽的理念就在於「以人為本」,象徵意義在於「北大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清華大學的校徽是1914年,梁啓超先生到清華做了一個「君子」的演講,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此後,學校便用這八字作為校訓,制定校徽。清華的校徽不免有點太複雜了,一點都不簡約。
  • 1898-2020,從校徽看當年北大辦學理念,肩負國之重任!
    北大曆程 早期活動(1898-1949) 辛亥革命後,北大在蔡元培校長帶領下舉起了「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給當時的中國傳來了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同時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大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清華、北大、人大、復旦大學這四所大學的校徽,你知道多少?
    校徽,是學校徽章的簡稱,是一個學校的標誌之一,主要功能有分辨人員、留存紀念和通過圖案、文字來介紹學校的性質和學科,在某些方面反映學校的歷史底蘊與精神風貌。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學冷知識——校徽」,去領略不同高校校徽的獨特文化與魅力。
  • 「泉幣達人」魯迅之古錢收藏二三事
    帶著這些疑問,本人查遍了魯迅藏書中有關古錢幣的書籍,也查找了《魯迅日記》中記錄的魯迅曾經購買的有關錢幣的專著,以及其他有關錢幣的書籍,如《歷代鈔幣圖錄》《古泉叢話》《四朝鈔幣圖錄》《古泉精選拓本》等等,均未見與魯迅這件手稿文字內容相同的章節。而後筆者又從有關單位的圖書館借到一部魯迅購買過但魯迅藏書中已不存的《古今泉略》,經過反覆推敲,發現魯迅的錢幣手稿記錄的正是該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