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優秀設計師: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魯迅是優秀設計師: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

2015-02-03 08:03:35來源:文匯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2015年02月03日 08:03 來源:文匯報 

參與互動

(

)

  說到魯迅,人們冠之的稱謂多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實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昨天,學者王錫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魯迅曾為六七十種書刊繪製過精美的封面和扉頁,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沿用至今,他甚至還畫過建築設計圖。

  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

  「魯迅熱愛設計,其熱情不亞於文學。」據王錫榮介紹,魯迅自幼喜愛美術,少年時期就喜歡用「荊川紙」像描紅簿那樣描摹繡像小說。後來到南京,因科技學習的需要而繪製圖紙,到日本又因學醫需要繪製解剖圖,這些美術訓練為他的平面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大學是國內最早有校徽的大學,其設計者便是魯迅。「寄蔡先生信並所擬大學徽章。」這是魯迅在1917年8月7日的日記中所寫的內容。其中的「蔡先生」是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大學」則是北京大學。魯迅正是受蔡元培的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的。這是「北大」兩個篆字的巧妙組合,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予以「北大人肩負重任」的寓意。

  這枚徽章構圖簡潔大氣、線條流暢規整,蘊涵豐富。據傳,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曾被劉半農戲稱作「哭臉校徽」,但魯迅將校徽圖樣寄交蔡元培後即被北大採用。現在的北大校徽稍有修改,但基本元素仍舊沿用魯迅的設計。

  現代書刊設計的先驅

  魯迅堪稱現代書刊裝幀設計的先驅。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設計的書刊封面多達六七十種。早在1909年,他就為自己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設計了封面,其後有1923年的《桃色的雲》,1925年的《熱風》《中國小說史略》,1926年的《心的探險》《吶喊》。定居上海後,他的封面設計更達到了高潮,從1928年的《而已集》,1929年的《壁下譯叢》《小約翰》《藝術論》《接吻》《小彼得》,到1937年的《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等。

  王錫榮告訴記者,考慮到印刷成本,魯迅設計的封面大多比較樸素,卻頗具深意。如封面設計代表作《吶喊》,暗紅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圍著扁方的黑色塊,令人想起他在該書序言中所寫的可怕的鐵屋。黑色塊中是書名和作者名的陰文,外加細線框圍住。「吶喊」兩字寫法非常奇特,兩個「口」刻意偏上,還有一個「口」居下,三個「口」加起來非常突出,仿佛在齊聲吶喊。魯迅只是對筆劃作了簡單的移位,就把漢字的象形功能轉化成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設計元素。這個封面不遣一兵,卻似有千軍萬馬;它師承古籍,卻發出令人覺醒的新聲。魯迅在翻譯作品的封面上一般採用外國插圖來暗示翻譯書的內容,1909年3月出版的《域外小說集》就是這樣設計的,灰綠的底色襯託下,深藍色書名上是一幅外國插圖,增加了書的異域色彩。

  畫過建築設計圖

  魯迅還曾畫過建築設計圖。1923年7月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後,旋即在磚塔胡同賃屋居住。同年10月買定西三條胡同房屋,經修繕於次年5月25日遷居此處,直至1926年8月離京。魯迅對這所房屋傾注了大量心血,自己親自設計並監督施工。據王錫榮推測,設計圖應作於1923年11月,「老虎尾巴」即出於此圖--魯迅在堂屋的後面接出一間小房子作為自己的臥室兼工作室,北京民間把這種凸出於屋子後面的建築形象地稱為「老虎尾巴」。

  實際上,魯迅早年從日本歸國,回到紹興後即為表弟酈辛農家設計了一幢屋子。雖然沒有原始記載和證據,但根據親友的回憶,再加上這房屋在造型和功能上明顯有日本風格,大體可以認定其為魯迅所設計。■本報記者 李婷

相關焦點

  • 魯迅還是一位優秀設計師 曾為北大設計校徽
    現用北大校徽說到魯迅,人們冠之的稱謂多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實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昨天,學者王錫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魯迅曾為六七十種書刊繪製過精美的封面和扉頁,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沿用至今,他甚至還畫過建築設計圖。受蔡元培委託為北大設計校徽「魯迅熱愛設計,其熱情不亞於文學。」據王錫榮介紹,魯迅自幼喜愛美術,少年時期就喜歡用「荊川紙」像描紅簿那樣描摹繡像小說。
  • 魯迅設計北大校徽!怎樣設計出讓蔡元培滿意的校徽?
    「餘想請先生為北京大 學設計一枚校徽, 也不必要多麼複雜,只需要 將先生一向倡導的美育理 念融會貫通即可。」接到北 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邀請, 儘管教育部僉事魯迅當時 在設計領域默默無聞,不過 他竟然勇氣十足,乾脆利落 地答應幫忙。
  • 北大校徽是魯迅設計的,蔡元培當時咋想的?
    在蔡元培先生擔任北大校長之時,中國的大學還沒有一所院校擁有校徽,在吸收了西方的大學精神之後,蔡元培先生打算率先打造中國大學的第一枚校徽,也就是北大校徽。經過深思熟慮,蔡元培先生打算請魯迅來為北大設計校徽。
  • 北大校徽:當年為什麼要找魯迅設計?
    文/行走的大學 圖/網際網路說起北大校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由魯迅設計,整個校徽就是「北大」的小篆;同時北大校徽還被譽為第一枚具有現代意義的校徽。不過,魯迅畢竟還是文學家,也沒有很專業的設計產品,為什麼當年的北京大學會找到魯迅幫忙設計校徽,而不是找更專業的設計人員呢。這還要談到當年的北大改革。北京大學的前身是1898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學。但是到後面北京大學的學生都是一些官老爺,這裡的老師也是在混吃等死,根本不把心思放在教學科研上面。
  • 魯迅美術也是牛人?設計出北大「哭臉」校徽,民國老校徽竟這麼美
    而屬於中國本土特色的校徽則是由圓形校徽開啟的,北大校徽被認為是第一枚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校徽,篆體「北大」兩個字第一次把中國書法用於校徽,此後書法成為校徽設計的一個重要元素,而這枚校徽的設計者正是魯迅。魯迅在他1917年的日記中記錄了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委託他設計校徽的這段往事,魯迅雖為作家文豪,但亦有深厚的美術功底,蔡元培基於對魯迅的了解,並對其美學主張的信任,才寫信委託,魯迅欣然應允。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簡潔的輪廓給人現代的感覺。
  • 魯迅竟還是位平面設計師?北大校徽和民國國徽都出自他手!
    說起魯迅先生,我們可能會想起他的《狂人日記》,他的《吶喊》,或者他其他的一些文學作品。魯迅先生的作品對中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乃至今天,我們中學課本裡都有不少他的文章,他是一位我們根本忽略不了的偉人。不過今天小編偏偏不講他的文學,不說他的作品,我們來談談民國國徽、北京大學校徽設計者,偉大的設計師魯迅先生。作為中國人我們不可能不知道北京大學,相信不少同學小時候都對這個學校十分的嚮往,但是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學的校徽設計者是魯迅先生。
  • 中國第一個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一手設計,專家:代表著中國脊梁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國內最早設計校徽的大學是哪所?這所大學就是如今高中生夢寐以求的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歷史悠久,原是創立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學。教育專家表示,京師大學堂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產生。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
  • 萬萬沒想到,魯迅也是一代設計大師!
    如果魯迅沒有成為一位文學家那麼他將可能成為一位設計師畢竟,他的設計作品就像他的眉毛一樣冷淡而深情魯迅的設計作品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無法超越「北大校徽設計」1917年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請魯迅設計北大校徽他在給先生的信中寫道:「餘想請先生為北京大學設計一枚校徽,也不必多複雜,只需將先生一向倡導的美育理念融會貫通即可。」
  • 標誌設計 北大校徽竟然有這麼大來頭
    編者按:北京大學校徽是由魯迅先生在1917年應時任校長蔡元培之邀而設計的。其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圖案以篆體的「北大」兩字為主體,上下排列,左右對稱,構成一個圓形。本文對北京大學校徽進行了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 北京大學校徽是由魯迅先生在1917年應時任校長蔡元培之邀而設計的。其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圖案以篆體的「北大」兩字為主體,上下排列,左右對稱,構成一個圓形。
  • 北大校徽「魯迅造」,創意「源」來是古錢
    圖6  李傳璽  1917年8月7日,魯迅給蔡元培寄去了他設計的北大校徽。自此,這個似乎展翅欲飛的圖案一直引領著北大學子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翱翔。  那麼,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是從「哪」來的呢?  魯迅來到北京後,在教育部工作之餘,一直往琉璃廠廠甸小市跑,買古磚古瓦當以及一些古物的拓片。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可以看出古瓦當等一些古物圖案的影子。但它最直接的啟迪可能來自魯迅收藏的古錢幣。  1913年6月19日,魯迅回老家紹興探親。
  • 林徽因和魯迅設計的校徽 原來這麼多!有你的學校嗎?
    而且,有些校徽的設計者,還是你我都熟悉的名人,比如魯迅、林徽因,他們跨界做起設計師來,原來這麼厲害!第一位要提到的,一定是魯迅。我們只知道他犀利的文筆,卻不知道,原來北大的校徽就是他設計的!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次年蔡即請魯迅為之設計校徽。魯迅於8月7日將設計完竣的校徽圖樣寄交蔡元培,後即被採用。後又曾長期棄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現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為基礎修改而成。
  • 1898-2020,從校徽看當年北大辦學理念,肩負國之重任!
    此後吸引了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傑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 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大與清華、南開一起南遷至昆明,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抗戰勝利,北大才於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
  • 北大的校徽,居然是他設計的!一個被寫作耽誤的設計師
    他就是魯迅,一個寫過學過醫,文,會刺猹的人,你肯定想不到,他居然還是個藝術家。魯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們看來都是嚴肅的。小平頭,八字鬍,一身中山裝,再加上他們文學還有醫學方面的成就,怎麼也想不到他哪點特性會跟藝術沾上邊。然而,他確實是這麼厲害,而且,著名的北京大學的校徽也是他設計的。
  • 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36年前的今天,設計北大校徽,師生戀的文學巨匠魯迅出生【祖父行賄導致家庭敗落】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秀才。童年生活於百草園、鹹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這成為後來小說集《吶喊》、《徬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 被稱為民族脊梁的魯迅先生,竟然是北大校徽的設計者
    魯迅先生以其辛辣諷刺又一針見血的文章著稱,他對封建的批評讓很多人猶如當頭棒喝,啟發了當時不少的青年人。魯迅先生的文章作品咱們就不再贅述了,今天咱們來說一說魯迅先生在圖畫設計方面的才能。魯迅先生最著名的設計當屬北大的校徽了,1917年,魯迅先生應邀為北京大學設計校徽。北大是我國設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脫胎於清朝的京師大學堂,民國時期,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北大為廣大學子提供了學習的平臺。魯迅考慮到北大在當時教育界的位置,考慮許久設計出了北大的校徽。校徽的上半部分是兩個背對著的人,下半部分是一個站立的人。
  • 魯迅初次來北大講課,一開口就被學生嘲笑,僅15分鐘便鴉雀無聲
    魯迅初次來北大講課,一開口就被學生嘲笑,僅15分鐘便鴉雀無聲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文人,那就是魯迅,魯迅不僅是中國文化的革命主將,還是偉大的文學家跟思想家,魯迅的筆不是筆,是抨擊黑暗勢力的長槍,面對當時的半殖民封建社會,沒有一點的奴顏媚骨,魯迅曾經在北京大學任教,在魯迅第一次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學生們都對他嘲笑不堪
  • 北大、浙大、春暉中學…諸暨年輕藏家收藏300多枚老校徽
    王海洋介紹,中國的校徽始於清代,前期校徽的形狀多種多樣,到了民國時期統一改成了三角形。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為各個高校題寫校名,之後校徽則被改成了橫條型。王海洋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十多枚浙江大學的老校徽,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校徽形狀的變遷。
  • 北大、浙大、春暉中學……諸暨年輕藏家收藏300多枚老校徽
    王海洋介紹,中國的校徽始於清代,前期校徽的形狀多種多樣,到了民國時期統一改成了三角形。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為各個高校題寫校名,之後校徽則被改成了橫條型。王海洋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十多枚浙江大學的老校徽,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校徽形狀的變遷。王海洋珍藏的民國時期老校徽有盾形的、圓形的,還有三角形的。
  • 清華、北大、人大、復旦大學這四所大學的校徽,你知道多少?
    圖片來自網絡02北京大學1917年8月,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請魯迅先生設計了北大校徽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現在的北京大學標誌由魯迅先生的設計稿豐富和發展而來,標誌中心「北大」二字飽含篆刻風 韻,由三個人形圖案組成。
  • 蔡元培:陌上人如玉,國士世無雙
    這其中便有12歲的蔣夢麟(1919年,受蔡元培委託,蔣夢麟代理北大校長)。 在紹興推廣新式教育,也為蔡元培日後入主北大,掀起那場波瀾壯闊的改革大幕,做了生動的註腳。此後,同盟會成立,光復會併入,受孫中山委任,他成為同盟會上海分會的總負責人。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同年,他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並主持制定了中國的第一個大學和中學校令《大學令》和《中學令》。 比起位高權重的蔡元培,彼時同為紹興同鄉的魯迅就要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