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書屋舉辦了第一次讀書分享會,主題是「那些年,學佛路上重要的那些書」。參與者約二十人,包括老、中、青、幼四代,其中還有幾位法師。#淨土法門#
這次分享會輕鬆活潑,真誠開放,有歡笑也有感動,將高深的佛法融入普通的生活之中,令每個人都很受益。所以,我們將其中的精彩內容摘錄出來,與更多的朋友們分享。
主持人: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善知識,一粒種子,一個路標,一盞明燈,能夠在恰當的機緣下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乃至人生軌跡。在信佛、學佛、念佛的不同階段,每個人的因緣各不相同,但常常跟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分享關於這些書的故事。
一
笑笑與《封神演義》
笑笑:小學二年級時,我看了《封神演義》。書裡說,哪吒失去自己的肉身後,太乙真人用蓮花重新為他做了一個「身體」,這就是著名的「蓮花化身」。
有位大將軍叫張桂芳,擅長「呼名拿人」,當他喊出敵人的名字,敵人就立刻落馬而死。可是,當張桂芳喊哪吒的名字時,哪吒卻巋然不動,因為哪吒是蓮花化身,不是凡人的肉身。所以我從小就特別羨慕哪吒。
當我學佛後,聽到法師打比喻,說我們在六道中輪迴時,閻羅王是按照生死簿上的名字抓你。人的名字不僅僅是幾個字,而是全息的信息集合體,包涵了你所有世的善惡業力。我就想,這不是和張桂芳「呼名拿人」一樣嗎?
當我念佛後,發現念佛也是同樣道理。「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阿彌陀佛的名字,包涵了佛的所有信息、功德,只要念佛,佛就會把你「抓」到極樂世界。當然,被閻羅王抓走很痛苦,被阿彌陀佛「抓」走很幸福。
只要我們一直念佛,臨終時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我們去極樂世界,到了那裡,我們每個人都像哪吒一樣,是蓮花化身。不過,哪吒只是天人境界,而我們是菩薩境界,比他高太多了,完全不可比。我們永遠不會老,不會死,而且神通廣大。
宗道法師:「呼名拿人」讓我想起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中說的「名即法」。如果有人腿肚子轉筋,用木瓜敷貼就會好;如果沒有木瓜,只要口中喊「木瓜,木瓜」,也會好。所以,名字與法是合一的,念佛就是「名即法」,你念佛的當下,阿彌陀佛就在這句名號裡面。
二
佛慈與《念佛實用問答》
佛慈:我不愛看書,也不是通過看書學佛的,只是小時候家人都信佛,也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跟著信了。家人說,念佛能開智慧、保平安,我就開始念佛了。
我跟著家人去寺院,發現佛教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很麻煩。比如裡面有好多菩薩,每個菩薩面前都要上炷香;做功課時,本來只有幾個字,但一直在唱,總是唱不完。
大學畢業後,我到寺院做義工,看到一本書叫《念佛實用問答》,看完後特別高興。一般人都認為,求智慧要念文殊菩薩,救苦救難要念觀音菩薩,消業障要念地藏菩薩。可是這本書裡說得特別明白,不管求什麼,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只要念佛,所有菩薩的功德都包涵在裡面。我覺得這真是太簡單了,這就是我想要的,就像現在的一站式購物。
當時我還沒有往生的概念,每次聽到「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感覺和《西遊記》裡那句經典臺詞「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差不多。我只是為了求世間的福報才念佛。不過,就算這樣,我也覺得念佛是最簡單的方法。後來,在弘願寺經過慢慢薰習,我才真正生起了願往生的心。
宗道法師:佛慈講得很好,很真實。由於聖道門長期來的影響積重難返,所以在普通大眾眼中,佛教很複雜,和我們的生活離得太遠。如果大家知道佛教本來是大慈大悲的,也有很簡單明了的修行方法,有救度的法門,就不會產生距離感,會自然地想親近佛教。
佛恩:佛慈的故事讓我想起古代人看病時,到藥店抓藥,藥分別放在一格格的抽屜裡,一種藥治一種病。而阿彌陀佛的名號是阿伽陀藥,一種藥就能治所有的病,所以只要念佛就能滿足你所有的願望。
三
佛恩與《覺海慈航》
佛恩:我讀的第一本與佛法相關的書是《覺海慈航》。雖然是民國時期的書,關於淨土方面有不少錯誤,但優點也很多,很多人都是被它引入佛門的。
首先,它很短,讓我這種不愛看書的人一次就能看完。其次,它從第一句開始就很慈悲,很真誠。第三,書中一個問題緊接著一個問題,讓我想要隨著這些線索一直了解下去。在了解的過程中,我會猜接下來作者要提什麼問題,結果真的就提出了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看完這本書後,我也產生了編書的想法。
一本好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同時也能催生另一本好書。而這本好書又會改變更多人的人生,如此無窮無盡,連綿不絕——這就是書籍獨有的教化力量。
後來,佛恩果真編了很多書,其中影響最大的書就是《走近佛教》(又名《假如這樣生活》)。這本書法理簡明,通俗易懂,文字優美,極受大眾歡迎,已經流通了數百萬本,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其中就包括佛欣法師等。
四
佛欣法師與《走近佛教》
佛欣法師為人灑脫,直爽幽默,不時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她說,她從小最愛看天文學、進化論方面的書,最想知道人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宇宙是怎樣起源的,但一直沒有找到答案。
上大學後,有位老師教佛欣法師念佛,說只要成了佛,所有問題自然知曉。她很開心,就問老師怎麼才能成佛,誰知老師很驚愕地回答,你想成佛?成佛可沒那麼簡單啊!
佛欣法師有點心灰意冷,但從未放棄過「尋找高人」,請教成佛之路的心願。後來,她認識了宗道法師,看到了《走近佛教》這本書。看完後,她徹底明白念佛往生是有理有據、非常簡單的,從此得到了真正的安心。
佛宣:兩位法師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宗道法師在《法師談讀書》中提到的讀書三種心:歸命心、結緣心、隨性心,包括摒棄做學問的心。他們能夠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就以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為目的而讀書,然後跟淨土宗結緣、出家,實在令人隨喜讚嘆。
五
佛度與《影塵回憶錄》
佛度:我今年已經70歲了,一輩子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書。有一年我在廣濟寺,有位小夥結緣給我一本書,叫《影塵回憶錄》,我特別高興。
這本書講得太好了,它介紹了二、三十年代的人是怎麼學佛的,那時佛教的書很少,學佛聽法很艱難。而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有那麼多書,如果再不好好學佛,真對不住那些先人們。
這本書我連看了三、四遍,後來借給別人看,丟了。我挺鬱悶,到各處去找都找不到,心想這輩子和這本書再也無緣了。沒想到那天我來書屋時,又看到了這本《影塵回憶錄》。我激動極了,就像見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圓了我二十多年的「相思之苦」。
我從10歲起就在少年宮圖書館當管理員,讀了很多書,我覺得善導書屋的書籍格調很高,每本書都是鑽石級別的,就像一個寶藏,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愛惜這些書。
我特別喜歡我們的善導書屋,每次都盼望周末來參加活動,滾滾紅塵之中,能有這麼一張安靜的書桌,真的就像沙漠裡一片綠洲一樣。
宗道法師:滾滾紅塵一書桌,好棒的廣告詞啊!(眾笑)
六
佛心與《慧淨法師講演集》
佛心:最近,讓我最有感觸的一本書是《慧淨法師講演集》。這本書我早就有了,但一直沒看。前段時間,我生病住院做手術,心裡很緊張,於是就想乾脆看書吧。
人在不同的環境裡看書,感受是不一樣的,當我在醫院裡翻開這本書,才真正感受到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慈悲,讓我心裡特別踏實,特別充盈。
做完手術後,我對愛人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幸虧我們學的是淨土宗。為什麼呢?因為當我躺在手術臺上,醫生給我打麻藥時,問我,你還知道自己是誰嗎?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如果我學的是聖道門,真的挺難啊,別說一心不亂了,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然後我就想,管它呢,念佛吧。
結果,做完手術後,我沒要人扶,自己舉著點滴走到病床前。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很驚訝,說你到底做手術了嗎?你是我們見過的第一個手術後還能自己走回來的病人。
以上這些故事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鳴呢?我們雖然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身份背景不同,人生經歷不同,可是,我們最終走到了一起,融入同一句名號裡,融入溫暖的佛光中,這實在令人感動。
正如佛度所說,善導書屋就像沙漠中的一股清流,在滾滾紅塵中能有這樣的一張書桌,讓大家能夠坐在一起,清清淨淨地學佛,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目標,實在太難能可貴了。願我們都能好好珍惜。那麼,下次周末活動時再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