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香港點石成精品牌策劃公司的董事長萬董面談了一次,她本人只有三十來歲,在成都有個800來平方的公司,公司裡面的壁畫,屋頂裝飾,會客室,都是請人專門設計的,非常有特點,有原始森林奔放的感覺。
對話完之後,感慨頗多。
她本人呢,做的是美業和大健康品牌策劃這一塊,行業選擇的很好,就是賺女人的錢。
行業只是一方面,很多人也從事的是賺女人,小孩,學生錢的行業,相對容易一些嘛,但是,能夠做到年入千萬的,卻並不多,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商業天賦很高,比如以前有個人,在網際網路剛剛在中國流行的時候,大部分人在幹嘛呢?
在做網站,忙著推廣自家的產品,是不是?
但是他呢,在不斷搶註各種朗朗上口的域名,到最後,很多公司發現,哎呀,怎麼好的域名都被人註冊了,怎麼辦?只有向他高價轉讓,他轉手一賣,賺大了。
後來呢,微信公眾號流行開來,他又如法炮製,搶註了很多好的名稱。接著,小程序,抖音……
只要他覺得有點前途的,第一時間就搶註,有技術含量嗎?
完全沒有技術含量,但是需要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及超強的執行力。我們大多數人呢,很多人也聽過搶註網際網路域名賺錢這個故事,但是聽了就過去了,完全不懂變通,後面小程序這些來了,就沒想到繼續把這個模式複製過來。
那麼,像我們這種沒有這種靈光頭腦的人怎麼辦呢?
萬董事長的朋友圈說明了一切。
她本人在對話中多次強調了人性,要掌握人性,懂得調動駕馭人性。
然後她的朋友圈,每天起碼十條以上的內容,有和公司業務相關的內容,有一條硬廣,兩條內容乾貨,一條軟文,一條客戶見證,一條和大佬在一起的,一條和本人家庭相關的,一條痛斥新聞裡面家庭問題的,一條遊玩的……
當然,不是像我們一樣,隨我們心情而寫,別人的朋友圈都是有規劃的,是有營銷技巧在裡面的。這一點運用的太厲害了,每一條都能夠調動的起別人的情緒,尤其是女人的情緒。
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喜歡講道理,但是萬董直接把道理用情緒化的方式展示出來,每一篇文案,都能夠直接觸動你心靈最深處,讓你馬上能夠起情緒上的反應,然後,裡面用一兩句話簡單的就把道理附加著表述出來,讓人產生,呀,說的太好了,就是這樣,我頂,就是這樣的感覺。
還有一點,比如我們很多老師培訓課喜歡講免費模式,但是肯定有很多商家用了免費模式效果不好,於是,萬董就會反著說,免費模式真的是最好的模式嗎?然後幾句話讓那些用了免費模式引流,效果不好的老闆驚呼,太懂我們的心了,這才是大師。
語文水平有限,總之就這個感覺。
這個以後有時間我整理一些大佬們的朋友圈,給大家看看,真的不一樣,都是精心打造的,有計劃的,每天發布希麼內容,人家其實有規劃的。
哪裡像我的朋友圈,乾巴巴的,雜亂無章,啥也沒有。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其實很多高手都是有布局的,比如懂懂,很多人關注了好幾年,每天看他上萬字的長文,只是圖一樂呵,還完全看不出對方的寫法套路。
這裡應該也有不少人關注懂懂日記的吧,每一篇文章是不是都是帶有男人女人的曖昧話題,帶有汽車,運動,帶有發大財,賺錢,投資這種話題。
因為這幾個點,就是他的讀者所喜歡看到的,吸引他們的,所以每篇文章裡面都有出現,把這幾個點都展示出來,就能夠長期把他的讀者鎖定住。
話題扯遠了,萬董還特別強調,我們要有大智慧,大格局,不能光有小聰明。同時,每個人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角色,其實也很重要。
就和我們打遊戲一樣,有的角色是輔助型的,有的是進攻型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老闆的,有的人天生的就擅長當二把手,就像諸葛亮,必須找到劉備,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如果自己當老闆,我們也看到了,失去了劉備,諸葛亮六出祁山統統失敗。
當老闆的人,有一點非常重要,要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能夠調動起別人,就像馬雲,可以讓那麼多人虧著錢,也要跟著他幹。即使是劉備,也有幾個過命的鐵哥們兒,而諸葛亮就沒有。
當大老闆的人一定要有這個本事,如果一個人影響力不夠,本身氣場不夠,能量低,那麼儘早重新定位自己,當個輔助也很好,如果非要去當一把手,可能辛苦半天,手下沒有幾個人,因為影響不到太多人跟著他幹嘛,公司怎麼可能發展壯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