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晶片與傳統晶片有何區別

2020-12-17 電子發燒友

人工智慧晶片與傳統晶片有何區別

胡薇 發表於 2018-06-20 16:33:58

作為AI和晶片兩大領域的交差點,AI晶片已經成了最熱門的投資領域,各種AI晶片如雨後春筍冒出來,但是AI晶片領域生存環境惡劣,能活下來的企業將是鳳毛麟角。

谷歌在I/O大會發布了其第三代TPU,並宣稱其性能比去年的TUP 2.0 提升8倍之多,達到每秒1000萬億次浮點計算,同時谷歌展示了其一系列基於TPU的AI應用。

可以說,AI已經成為科技行業除了區塊鏈之外最熱門的話題。AI晶片作為AI時代的基礎設施,也成為目前行業最熱門的領域。

可以看到,AI晶片已經成為資本追逐的最熱門領域,資本對半導體晶片的熱情被AI技術徹底點燃。在創業公司未真正打開市場的情況下,AI晶片初創企業已經誕生了不少的獨角獸,多筆融資已經超過億元。

AI技術的革新,其從計算構架到應用,都和傳統處理器與算法有巨大的差異,這給創業者和資本市場無限的遐想空間,這也是為什麼資本和人才對其趨之若鶩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目前對AI晶片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先來講講AI目前晶片大致的分類:從應用場景角度看,AI晶片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數據中心部署的雲端,一個是在消費者終端部署的終端。從功能角度看,AI晶片主要做兩個事情,一是Training(訓練),二是Inference(推理)。

目前AI晶片的大規模應用分別在雲端和終端。雲端的AI晶片同時做兩個事情:Training和Inference。Training即用大量標記過的數據來「訓練」相應的系統,使之可以適應特定的功能,比如給系統海量的「貓」的圖片,並告訴系統這個就是「貓」,之後系統就「知道」什麼是貓了;Inference即用訓練好的系統來完成任務,接上面的例子,就是你將一張圖給之前訓練過的系統,讓他得出這張圖是不是貓這樣的結論。

Training 和 Inference 在目前大多數的AI系統中,是相對獨立的過程,其對計算能力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Training需要極高的計算性能,需要較高的精度,需要能處理海量的數據,需要有一定的通用性,以便完成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

對於晶片廠家來說,誰有數據,誰贏!

Inference相對來說對性能的要求並不高,對精度要求也要更低,在特定的場景下,對通用性要求也低,能完成特定任務即可,但因為Inference的結果直接提供給終端用戶,所以更關注用戶體驗的方面的優化。

谷歌TensorFlow團隊:深度學習的未來,在單片機的身上

Pete Warden,是谷歌TensorFlow團隊成員,也是TensorFLow Mobile的負責人。

Pete 堅定地相信,未來的深度學習能夠在微型的、低功耗的晶片上自由地奔跑。

單片機 (MCU) ,有一天會成為深度學習最肥沃的土壤。

為什麼是單片機?單片機遍地都是

今年一年全球會有大約400億枚單片機 (MCU) 售出。MCU裡面有個小CPU,RAM只有幾kb的那種,但醫療設備、汽車設備、工業設備,還有消費級電子產品裡,都用得到。

這樣的計算機,需要的電量很小,價格也很便宜,大概不到50美分。

之所以得不到重視,是因為一般情況下,MCU都是用來取代 (如洗衣機裡、遙控器裡的) 那些老式的機電系統——控制機器用的邏輯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CPU和傳感器不太耗電,傳輸耗錢、耗電!CPU和傳感器的功耗,基本可以降到微瓦級,比如高通的Glance視覺晶片。

相比之下,顯示器和無線電,就尤其耗電了。即便是WiFi和藍牙也至少要幾十毫瓦。

因為,數據傳輸需要的能量,似乎與傳輸距離成正比。CPU和傳感器只傳幾毫米,如果每個數據都需要端管雲這樣傳輸,每個算法都需要輸送到雲端進行處理,自然代價就要貴得多。

傳感器的數據很多,傳輸起來很費勁!傳感器能獲取的數據,比人們能用到的數據,多得多。例如:衛星的圖片數據很多,但是傳到地球很困難。

衛星或者宇宙飛船上的太空人可以用高清相機來拍高清視頻。但問題是,衛星的數據存儲量很小,傳輸帶寬也很有限,從地球上每小時只能下載到一點點數據。

地球上的很多傳感器也一樣,本地獲得很容易,但是傳輸到遠端的數據中心就需要很多的代價。

跟深度學習有什麼關係

如果傳感器的數據可以在本地運算,又不需要很多的代價和電力。

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在單片機上運轉的,不需要很多電量的,依賴計算不依賴無線電,並且可以把那些本來要浪費掉的傳感器數據利用起來的。

這也是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需要跨越的鴻溝。

相比之下,神經網絡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來把那些很大很大的矩陣乘到一起,翻來覆去用相同的數字,只是組合方式不同了。

這樣的運算,當然比從DRAM裡讀取大量的數值,要低碳得多。

需要的數據沒那麼多的話,就可以用SRAM這樣低功耗的設備來存儲。

如此說來,深度學習最適合MCU了,尤其是在8位元計算可以代替浮點運算的時候。

1、深度學習很低碳

那麼AI的計算,每次運算需要多少皮焦耳?

比如,MobileNetV2的圖像分類網絡最簡單的結構,大約要用2,200萬次運算。

如果,每次運算要5皮焦,每秒鐘一幀的話,這個網絡的功率就是110微瓦,用紐扣電池也能堅持近一年。

2、對傳感器也友好

最近幾年,人們用神經網絡來處理噪音信號,比如圖像、音頻、加速度計的數據等等。

如果可以在MCU上運行神經網絡,那麼更大量的傳感器數據就可以得到處理,而不是浪費。

那時,不管是語音交互,還是圖像識別功能,都會變得更加輕便。

Training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集中在雲端,Inference的完成目前也主要集中在雲端,但隨著越來越多廠商的努力,很多的應用將逐漸轉移到終端。

目前的市場情況:雲端AI晶片市場已被巨頭瓜分殆盡,創業公司生存空間幾乎消失。

雲端AI晶片無論是從硬體還是軟體,已經被傳統巨頭控制,給新公司預留的空間極小。不客氣的說,大多數AI晶片公司、希望在雲端AI做文章的初創公司幾乎最後都得死。

數據越多,對應用場景越理解的公司,對算法、硬體的需求越清楚、越理解深入。

我們可以看到,晶片巨頭Nvidia(英偉達)已經牢牢佔據AI晶片榜首,由於CUDA開發平臺的普及,英偉達的GPU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通用AI硬體計算平臺。除了有實力自研晶片的企業(全世界也沒幾家),如果需要做AI相關的工作,必定需要用到Nvidia的晶片。Nvidia的晶片應用普遍,現在所有的AI軟體庫都支持使用CUDA加速,包括谷歌的Tensorflow,Facebook的Caffe,亞馬遜的MXNet等。

除了一騎絕塵的英偉達,其他老牌的晶片巨頭都沒閒著,特別是Intel通過買、買、買奮力的將自己擠到了頭部玩家的位置。微軟在最新的Build大會上公布了基於英特爾FPGA的 AI 方案,而英特爾的 FPGA 業務正是通過收購Altera獲得的。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像Google這樣的網際網路廠商也亂入了前五。這當然要歸功於上面提到的TPU,雖然谷歌不直接售賣晶片,但是谷歌通過雲服務提供TPU的調用服務。谷歌很早就開源了Tensorflow軟體平臺,這使得Tensorflow成為最主流的機器學習軟體平臺,已經成了事實上行業的軟體平臺標準。而Tensorflow最佳的計算環境必定就是谷歌自己的雲服務了,通過軟體、硬體(或者說雲)環境的打通,谷歌妥妥的成為AI晶片領域的一方霸主。

現在業界爭論的焦點是AI晶片的處理器架構用哪種是最好的,有前面提及的有GPU、FPGA、DSP和ASIC,甚至還有更前沿的腦神經形態晶片。現在GPU可以認為是處於優勢地位,但其他幾種的處理器架構也各有優勢。Intel則是多方下注,不錯過任何一種處理器架構。谷歌在TPU(其實就是一種ASIC)方面的巨大投入帶來了硬體效能的極大提高,目前看來對GPU的衝擊將是最大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專用架構帶來的效率優勢,還有商業模式方面帶來的成本優勢。在半導體行業內的普遍觀點是,一旦AI的算法相對穩定,ASIC肯定是最主流的晶片形態。看看挖礦晶片的進化歷程,這個觀點非常有說服力。

在雲端,網際網路巨頭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生態主導者,因為雲計算本來就是巨頭的戰場,現在所有開源AI框架也都是這些巨頭髮布的。在這樣一個生態已經固化的環境中,留給創業公司的空間實際已經消失。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晶片有哪幾種?
    一、傳統的架構:基於馮.諾依曼架構的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晶片。FPGA和ASIC晶片不管是研發還是應用,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生產、應用規模。因此CPU、內存條、總線、南北橋等等,最終都必將集成在一起,形成類人腦的巨大晶片組,至於發熱問題,內存條微型化問題,人類最終會找到解決方法。四、人工智慧晶片四大類1、通用晶片(GPU)。
  • 人工智慧晶片技術
    儘管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還處於初 期發展階段,但隨著政府和產業界的 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大規模產業 化應用方面突飛猛進,在算法和晶片 等人工智慧基礎技術層面積累了強大 的技術創新,這些成果未必能即時商 業化,但對未來科技的影響深遠。
  • 人工智慧晶片一共分為哪幾種
    打開APP 人工智慧晶片一共分為哪幾種 發表於 2019-08-20 14:42:51 傳統的架構:基於馮.諾依曼架構的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晶片。
  • 魏少軍:中國人工智慧晶片與國外到底多大差距?
    談到智能晶片,什麼是智能晶片呢?是不是IBM的這個就是智能晶片?首先我們要看如何來理解智能或者智慧?智慧是人特有的一項東西,它包括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中也許我見一個人,幾分鐘就有印象。所以學習中會有長久的迭代過程。所以計算是非常重要的。mx7esmc什麼晶片才算人工智慧晶片?
  • 人工智慧晶片:發展史、CPU、FPGA和專用集成電路
    針對這些需求,人工智慧核心計算晶片也經歷了四次大的變化。2007年以前,人工智慧研究和應用經歷了數次起伏,一直沒有發展成為成熟的產業;同時受限於當時算法、數據等因素,這一階段人工智慧對於晶片並沒有特別強烈的需求,通用的CPU晶片即可提供足夠的計算能力。
  • 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完成C2輪融資
    打開APP 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完成C2輪融資 蘇鵬 發表於 2021-01-08 11:00:30 1月7日,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發布公告稱已完成
  • 裝上人工智慧晶片 攝像頭指哪看哪,視力遠超5.0
    一片小小的人工智慧視覺晶片能做什麼?無人駕駛汽車主動識別並避讓行人、攝像頭實時甄別在逃犯……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節,或許不久將可通過基於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晶片的「解決方案」成為現實。人工智慧晶片被視為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戰略制高點。
  • AI in Chip: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
    打開APP AI in Chip:全球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9-18 09:26:51
  • 黑芝麻智能CMO楊宇欣: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晶片競爭,不僅要拼算力,更...
    黑芝麻智能的第一顆晶片花了三年時間,闡明背後原因時,楊宇欣表示,第一,車規晶片非常難做。第二,企業要跟全球最領先的汽車公司在技術性能上做對標,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武器,以兩個核心IP為基礎,黑芝麻智能構建了晶片的核心競爭力。 在此基礎上,黑芝麻智能還提供完整的自動駕駛平臺,同時,黑芝麻智能也將建立開放的生態合作關係。
  • 射頻晶片有哪些公司_基帶晶片與射頻晶片的區別
    射頻晶片有哪些公司   1.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高頻和超高頻RFID 硬體解決方案及NFC行動支付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   華虹設計擁有世界先進、國內領先的技術實力,二十年專注對嵌入式SoC設計技術、安全攻防技術、密碼算法實現技術、質量控制技術不懈投入和追求,滿足客戶對高性能、低功耗、適度安全的晶片需求。公司始終秉承「用戶第一、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最大的產品價值,努力打造新一代「中國芯」,讓每個人的生活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
  • 晶片產能吃緊對北京君正有何影響?
    打開APP 晶片產能吃緊對北京君正有何影響? Lee 發表於 2020-12-11 09:43:44 12月10日,北京君正在最新發布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表示,現在晶片產能吃緊,對君正原有業務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智能視頻市場,由於視頻市場的快速增長
  • Intel神經擬態晶片有了「嗅覺」:準確率3000倍於傳統方法
    傳感器對各種氣味的反應被傳送至Loihi,由其晶片電路對嗅覺背後的大腦電路進行模擬。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Loihi已經迅速掌握了10種不同氣味的神經表徵,其中包括丙酮、氨和甲烷,而且即使有強烈的環境幹擾也能準確識別。而傳統煙霧和一氧化碳探測器能使用傳感器來探測氣味,雖然能探測到空氣中的有害分子並發出警報,但無法對各種氣味進行區分。
  • 5款晶片已經面世,可重構架構是AI晶片的新風潮?
    粗粒度可重構架構(CGRA,Coarse Grain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是AI晶片受關注的一個方向,目前已經有5款採用該技術的晶片推出。可重構是否是解決AI計算挑戰的一個好方向?已經推出的可重構AI晶片有何不同?
  • 索尼發布XR認知晶片,智能電視進入「會思考」的時代
    「XR認知晶片」讓電視學會自主思考BRAVIAXR系列電視全新BRAVIA XR電視的最大亮點無疑是全新的XR認知晶片,也許很多人對於「認知晶片」這個名詞還不熟悉,以索尼推出的XR晶片為例,它在運算方式、運算內容上都與傳統的畫質晶片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 AI晶片是個偽概念?淺析AI晶片性能亂象
    由於弱人工智慧發展程度並沒有達到模擬人腦思維的程度,所以弱人工智慧仍然屬於「工具」的範疇,與傳統的「產品」在本質上並無區別。zClednc目前整個業界所研發的全部人工智慧產品,甚至是Alpha Go,都僅限於弱人工智慧這個階段,許多打著各種幌子的「偽」人工智慧也一併充斥在這片紅海中。
  • 南京人工智慧晶片創新研究院成立
    南報網訊(通訊員 曹秋雯 記者 蔣琰)昨天,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與麒麟科技創新園管委會共同主辦了金洽會主題專場活動之一的2017中國(南京)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的高層次專家學者及業界精英聚焦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宏圖。
  • 打開汽車智能新紀元大門:黑芝麻智能投身自動駕駛晶片設計的這幾年
    很多年前,黑芝麻智能CEO單記章還在一家全球頂尖CMOS圖像傳感器公司任職的時候,創業研製自動駕駛晶片的想法在他腦海中漸漸有了雛形。當然,1個人和10個人的區別還是有的,創業需要思想上的碰撞,否則就成了一個人的遐想。有一天,單記章約上三兩業內夥伴,來到一家咖啡館進行了一場「碰撞」,「黑芝麻智能」就這樣被碰撞了出來。當記者問到為何為公司起名「黑芝麻智能」的時候,單記章笑了笑回答,其實很簡單,就是黑科技+芝麻開門。
  • 中國晶片首登Nature雜誌封面!清華天機晶片獲開創性突破
    搭載了這款晶片的自行車能夠自己跑起來,不需要有人操控它的情況下能夠對人進行跟蹤,在跟蹤過程中甚至可以自行繞開障礙物——基於自己的智能判斷,這款天機晶片也由此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正是因為有了這款天機晶片的支持,這個自行車除了能夠自己判斷路障,然後智能繞開路障以外,它自然也能夠被人類的語音所控制,通過指揮者的語音指揮,這個自行車也能夠實現改變車速、左右轉彎等操作。
  • iPhone 6s/Plus的蘋果A9晶片相比A8有何驚喜?
    三星和臺積電爭搶代工的A9處理器相對於iPhone6的A8有什麼驚喜呢?   iPhone 6s 發布在即,此前疑似 A9 晶片的跑分結果已經曝光,相比 A8 這款新的晶片性能有了大幅的提升。雖然我們無法確定目前曝光的 A9 晶片跑分是否準確,但是我們可以聯繫蘋果往年的 A 系列晶片升級習慣來推測今年 A9 晶片將會有怎樣的提升,這些提升將會給用戶帶來怎樣的體驗。
  • 思必馳發布AI晶片,補齊智能語音最後一環 | 鈦快訊
    思必馳CTO/深聰智能CEO周偉達在發布會上表示,思必馳在AI算法上的創新,在泛物聯網領域的大規模落地,這讓思必馳更加了解AI算法的本質以及用戶的真實需求。「算法是靈魂,晶片是框架,二者深度融合,思必馳將打造更貼合產品需求的人工智慧交互 『雲+芯』整體解決方案。」周偉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