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穿「馬甲」入樓市調查:中介稱協助「包裝」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消費貸穿「馬甲」入樓市調查:中介稱協助「包裝」,貸款用途審核有漏洞

  浦發銀行昆明分行等銀行消費貸違規入樓市被罰;有中介稱二套房可貸出7成資金,和專門銀行經理有合作

  「購房款不夠,消費貸來湊。」在近年監管嚴控消費貸流向的情況下,這句話依然是部分地區的寫實。新京報記者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2019年來,銀保監系統共公示33張針對消費貸業務違規的罰單,其中16張提到消費貸資金流向房地產或用於購房,罰沒總額超過1000萬元。

  多數消費貸業務違規罰單額在二三十萬元上下,但浦發銀行昆明分行、大連銀行北京分行、岱山農商銀行均因消費貸被挪用等事由,多項並罰,一次性收到200萬元級罰單。

  記者採訪調查了解到,銀行並不會允許消費貸、信用貸等資金流入樓市,但經過房屋中介、擔保公司等渠道,銀行信貸資金換了「馬甲」後流向樓市的情況仍然存在。有銀行員工稱,由於消費貸可提現,銀行對消費貸用途的審核有漏洞。

  除了消費貸,在7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座談會上,央行還點名了銀行理財和委託貸款,嚴禁這幾類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這也是繼信託、海外債、銀行貸款等正規融資渠道外,央行對樓市「輸血」違規渠道更全面的圍堵補漏。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侯潤芳

  二套房也可貸出7成資金?「4+3」模式下的消費貸包裝術

  記者8月5日以購房者身份諮詢一家房屋中介時,一位經理稱,該公司與銀行有合作,如果投資者是買二套房也可以通過他們貸出7成資金。根據北京地區房貸政策,二套房需首付6成,只能貸4成。

  如何可以貸出7成?該經理介紹,是以「4+3」模式,4成為正常按揭貸款,3成是消費貸。「消費貸一般是以裝修、買家具家電等名義,我們可以幫忙提供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類消費貸是和按揭貸款一起做,屬於抵押消費貸。「按正常的買房流程,你買房時候先網籤,後做銀行貸款。批下來後去過戶,有了網籤合同銀行就認了,再提交身份證、流水等材料申請消費貸。」該經理稱,此類消費貸利率一般是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15%,期限最長10年。

  「這種方式下,購房者首付會低點,只是月供會較高。」因此他也強調,一定要有真實的銀行流水和收入證明,還款能力不足的銀行不能批。

  記者追問銀行是否會審查資金用途時,該經理稱,「(我們)做過幾個,比較順利。和專門的銀行經理有合作,對方會幫忙批貸款。」其透露,「專門的銀行」指的是一家大行的個別網點。

  投資擔保公司:可同時從幾家銀行申請信用消費貸湊額度

  除了「4+3」模式,還有純信用消費貸的包裝術,不過年利率約9%。

  如果未和按揭貸款捆綁,做純信用的消費貸,銀行普遍可以批出的最高額度是30萬元。而騰輝信德(北京)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的一位內部員工告訴記者,通過該公司可從銀行最高貸出80萬元,但年利率偏高,約9%,期限3年。「純信用的消費貸利率都較高,一般期限僅為3年,也有5年期的,是月供式且利息更高,現在(5年的)都不做了,因為銀行貸後(審核)需要發票等材料,我們沒法提供。」

  雖然該員工提到了銀行會審核資金用途,但記者表明想要購房且想申請200萬元額度時,該員工表示,公司可以幫客戶同時從幾家銀行申請信用消費貸,「額度能湊夠,只要你不在乎利率(高)。」其表示,會根據申請人實際情況出方案,例如每個月公積金交多少、社保是否連續繳存、個人徵信記錄、申請人所在單位是否在銀行白名單等。

  官網資料顯示,騰輝信德(北京)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9年,主營銀行房屋抵押貸款、信用貸款、投融資擔保業務,合作銀行涵蓋六大國有行,平安、民生、華夏、光大、興業、浦發、中信、招商、廣發等幾乎所有大型股份制銀行,及南京銀行、江蘇銀行、花旗銀行、滙豐銀行等城商行和外資行。

  記者8月6日晚間以個人購房者身份致電騰輝信德擔保公司客服,再度追問「消費貸資金是否可以流入樓市」,一位男士稱,「可以的,我們以消費貸名義向銀行申請到資金,給客戶現金,不說(用途)就可以了,大夥都在做。」

  在記者亮明身份後,該男士改口稱,「公司只是給客戶和銀行牽線,如果客戶想申請資金用於購房,我們只負責推薦銀行,客戶自行到銀行App上申請,風險和資金用途均由銀行把握。」他還表示,公司知曉政策要求,規定員工不能為購房者搭橋申請銀行消費貸。

  有銀行資深人士介紹了此類「移花接木」式操作流程:中介機構對客戶資料進行評估後再包裝,可以通過受託支付的方式,將消費貸款資金倒入合作的經銷商帳戶,開具合規發票應對銀行審查,這種方式較為隱蔽,在後期調查中不易被發現。

  消費貸如何入樓市?銀行員工稱,消費貸可提現、用途審核有漏洞

  有銀行人士對房屋中介和擔保公司說法提出質疑。「中介誇大了能貸出來的消費貸額度,為的是忽悠投資者先買房,再從中介做高額信貸。北京地區現在銀行消費貸收得非常緊,而且北京的房價動輒數百萬,僅憑消費貸根本湊不夠。小城市可能存在這種情況,消費貸湊一下還能買房。」一位銀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消費貸前兩年已收緊,最高額度不超過30萬元,且實際授信額度往往在10萬元以下。」記者近日諮詢的三家銀行員工均如是表示。

  上述銀行人士進一步稱,房屋中介提到的按揭貸款和抵押消費貸可以一起批,這屬於「二抵貸」,相當於拿一套房屋抵押貸款兩次,這項業務目前銀行也很難做。相對容易的是經營貸。

  不過,消費貸被挪用並非個案。在北京工作的白領王明(化名)去年利用消費貸湊首付買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王明稱,當時100多萬的首付還差30萬實在湊不齊,便請親戚暫時墊付了30萬,隨後遵守承諾,在申請的消費貸批下來後立刻把借款還上,實質是變相用消費貸湊了首付。申請消費貸款後,王明需要向銀行上傳消費收據,「我當時想了別的辦法,找人幫忙開了收據上傳給銀行。」王明說。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部門員工告訴記者,確實有銀行員工私下找渠道發展業務,在消費貸資金用途審核上也存在一定漏洞。

  該員工介紹,正常的消費貸最高額度是100萬,但根據風險狀況,該行目前上限只有30萬。根據規定,消費貸只能用於買車、裝修等,絕對不可以投資股票或購房。

  「但實際中,消費貸可以提現,資金用途的確認就變得有難度。而且信用貸款這塊審核沒有想像中那麼嚴,只要客戶正常還款,銀行甚至不會要求客戶提供資金用途發票。即使需要提供,發票的造假成本也不算高。」他稱,該行目前重點放在前期審核,客戶在什麼公司工作,提交一個準入,準入之後才可以申請;後期有一個風險預警系統,有風控模型,但也沒有特別嚴格。另一家銀行的相關工作人員稱,消費貸可以提現,這成了逃避監管的重要手段。

  對於前期審核時會看哪些資質,該員工介紹,該行現在做的是公積金消費貸款,屬於信用貸,根據申請人公積金繳費定。「原來月繳3000多元差不多就能申到30萬元,現在加了工作年限要求。」他稱。

  他還透露,有其他銀行消費貸目前最高能批到100萬元,憑個人身份證就可以辦。而此時必須藉助「渠道」。所謂「渠道」,是電話銷售公司或貸款公司等,「有的是銀行員工自己找,有的是中介找上門來合作,通過這些渠道手上的客戶再發展業務。」

  該員工也稱,該行目前不做「二抵貸」,現在好多房屋抵押類貸款都是以經營用途名義,但實際用於買房的。

  另有一位地產業分析師表示,確實存在銀行資金變相流入樓市的情況,銀行和中介合作,通過一些「組合貸」模式發放資金,本質上都是為購房提供支撐,銀行也是為了做大業務規模。

  該地產業分析師認為,銀行消費貸款資金流入樓市不是普遍現象,但有發放貸款的需求,因此不排除有的分支行在貸款的審批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15家銀行分支行領罰單,央行再次點名消費貸

  事實上,消費貸挪用之風一直受到監管關注。據新京報記者梳理,在今年銀保監系統公示的33張針對消費貸業務違規的罰單中,有16張是因消費貸挪用投入於房地產,其中15張開給銀行分支行,1張開給個人。

  例如,據云南銀保監局7月21日披露,工行雲南省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市、股市、購買理財產品」被罰25萬元;建行成都第八支行今年3月因「個人消費貸款挪用為購房首付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20萬元;江蘇儀徵包商村鎮銀行今年1月因「違反支付規定、消費貸款被挪用於支付購房款」被罰25萬元。

  有銀行因消費貸被挪用等事由多項並罰,一次性收到200萬元以上罰單。浦發銀行昆明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流入房市、股市,違規為土地儲備提供融資」等事由被罰沒277.296萬元;大連銀行北京分行因「流動資金貸款及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等事由被罰沒200萬元;岱山農商銀行因「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市」等事由被罰沒231.9萬元。青島銀保監局近日公布了處罰決定日期為7月17日的關於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行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行因存在以貸轉存、虛存虛貸和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的行為,被青島銀保監局罰沒合計143.4萬元,其中罰款為100萬元。

  記者注意到,還有很多罰單違規事由表述相對模糊,例如「貸款用途管控不盡職」、「貸款用途與約定用途不符」、「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貸款審查嚴重不盡職」等。在2019年至今銀保監系統披露的約2300張罰單中,這些違規事由出現頻次頗高。

  罰單之外,消費貸也再成監管重點。在7月29日召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座談會上,消費貸再遭點名。央行指出,要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適度增長,嚴禁消費貸款違規用於購房。

  此前在2017年銀行房貸收緊、一度催生消費貸市場火熱「行情」時,就曾出現過一月之內四地方監管發文嚴控嚴查消費貸。

  此次消費貸被點名的時點,也正值又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密集下發。

  央行近日發布的《2019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住戶消費性貸款餘額40.81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萬億元,同比多增597億元。有報導稱,銀行近期在嚴控消費貸,不僅貸款利率提高,而且準入條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這背後是有太多資金流到了樓市。

  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消費貸不採取嚴格的受託支付方式,對消費貸用途的監管將難以落地。

  「關注信貸資金進入樓市不能只盯著商業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各類網際網路借貸平臺對資金流向沒有監控,進入樓市的比例可能更高。要繼續加大對各類網際網路平臺的清理和整頓,對其提供的借貸業務,在借貸用途、資金流向等方面加強監測。」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無論對金融機構還是網際網路平臺而言,對信貸資金流向、用途的監控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應修改相關制度辦法,將虛構貸款用途、挪用信貸資金的行為納入徵信系統,提高借款人違規成本,從源頭上遏制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 延展

  信用卡透支資金流入樓市,有銀行被罰

  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董崢表示,從他研究的信用卡領域來看,作為小額消費貸款工具之一的信用卡,其潛在危機也值得重視。

  他引用央行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數據分析稱,2019年一季度末,信用卡期末授信總額為15.81萬億元,應償信貸總額為6.98萬億元,授信使用率為44.13%。而作為信用卡風險中,具有代表意義的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經達到了797.43億元,較2018年末的環比增長了1.12%。「可以看到2019年第一季度數據已經達到2008年的22倍,而同期的發卡量卻只增長了9倍。」董崢稱。

  在7月中旬央行發布上半年金融市場數據時,董希淼也曾針對上半年短期貸款增加1萬億元分析稱,受刺激消費的政策影響,這兩年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非常快,也不排除一部分個人短期貸款流入股市、樓市,信用卡風險也在提升。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銀保監系統針對信用卡違規行為開出38張罰單,違規事由中也出現「信用卡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支付購房款」、「信用卡違規套現」等。其中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等幾大事由被罰。

  在董崢看來,信用卡風險的一個誘因是銀行多頭授信。根據央行報告,2019年第一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6.9億張,卡均授信額度約2.3萬元,信用卡人均數量為0.49張。「但由於信用卡的特性決定,並不能以中國全部人口總數作為基數來統計,因此信用卡的目標人口數量大致僅為4億-5億。」董崢表示,實際情況是這部分人口人均多卡,從銀行獲得的授信額度也就不止2萬多元,而是其幾倍數。

  「銀行向個人提供貸款,意味著可能讓受款人得到了超過自身支付能力的一種購買力,同時還意味著受款人應該具備對這種購買力的償還能力。」董崢說,而實際中,我們還經常會遇到銀行以提額方式留住信用卡用戶,或是在一段時期內給用戶額外現金額度,雖然規定只能用於消費,要求提供資金用途相應發票,但是實際資金用途難以監測。

  董希淼認為,包括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在內的個人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放大居民部門槓桿,影響房地產調控效果,應堅決堵住各種漏洞。

  在前述座談會上,央行還提出,加強對銀行理財、委託貸款等渠道流入房地產的資金管理。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銀保監系統針對理財違規也開出了18張罰單,其中招商銀行廈門分行因「表內併購貸款、理財資金為房地產開發項目支付土地轉讓價款或為已繳地價款項目提供再融資」被罰80萬元;大連銀行北京豐臺支行因「理財資金對接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事由被罰100萬元。

相關焦點

  • 首付貸盯上低利率裝修貸,中介「包裝費」3000元起步
    經過本報記者實地走訪獲悉,在強監管下,銀行消費貸進入樓市雖然遭遇「封堵」,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首付貸並未完全銷聲匿跡,仍有多家房產中介宣稱「有各種門路」,除了經營貸之外,裝修貸近期因利率優惠繞道進樓市的現象有所增加。據了解,每家中介機構收取的服務費居高不下,最高可達上萬元,最低可達3000元。
  • 首付貸多款「新馬甲」傍身 中介「專業代辦」工資流水
    作者:張歆  經過多方圍剿,首付貸看似消失於江湖,但是卻並未曾走遠。事實上,消費貸、抵押貸等各類幫助購房人湊首付的方式如今風頭正勁,只不過行事更為低調。  「這種消費貸款的年化利率是5.5%,與之前我們協助辦理的首付貸利率一樣,就是換個包裝,門檻也比較低,即使你現在還有按揭貸款沒還清也不影響批貸」,一位中介公司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是這種貸款的缺點是額度比較低,一般也就20萬元-30萬元,期限不超過5年,適合首付困難,但是月還款能力比較強的客戶。」
  • 貸款中介盯上銀行裝修貸 套現手續費最高30%
    證券日報經過多地走訪發現,銀行消費貸進入樓市遭遇封堵後,裝修貸近期因利率優惠繞道進樓市的現象有所增加。某國有大行負責個人貸款業務的人員介紹,近期,所有貸款業務利率中,除了純公積金的房貸外,還沒有貸款項目比裝修貸的利率更低。「大概2.5到5釐。」做裝修貸業務的貸款中介吳超表示。
  • 現金貸穿「馬甲」再現新變種
    現金貸穿「馬甲」再現新變種  新華社上海3月27日電 題:用蘋果ID就能借錢?現金貸穿「馬甲」再現新變種  新華社記者譚慧婷、何曦悅、王辰陽  「無需抵押、不打借條、不看徵信,只要有蘋果手機,就能輕鬆借款。」一時糊塗用自己的名譽與徵信抵押的校園貸、現金貸等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蘋果ID」也能用來貸款,聽上去就有些匪夷所思。
  • 房貸「紅線」嚴管控下 購房者違規操作「低息經營貸」入樓市熱情上升
    記者了解到,不僅成數,在利息和年限方面,個別銀行的經營貸產品「優勢」甚至也超過普通房貸。面對不久前發文的房貸「雙紅線」嚴控政策,對於部分人來講,「房抵經營貸」似乎成了一條「蹊徑」。在張茹所在的購房圈中,有中間人專門「幫忙」有需求者做經營貸,收服務費點位不等,能操作的項目有「做流水」、包裝公司等。
  • 關於深圳樓市五部門回應了這些問題!官方披露的一季度數據中介機構...
    此前有不少觀點認為,扶持中小企業的貼息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是此輪深圳樓市爆發的重要原因。根據深圳發布的報導,4月22日下午,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深圳市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五部門通報房抵貸買房調查情況。
  • 租金貸、培訓貸……盤點那些充滿套路的分期消費貸
    需要經過中介進行一波資產升值後再交付房東,而蛋殼公寓這類中介則通過金融機構預付的房租升值部分賺取利潤。從而改變了以往租客與房東溝通的雙向模式,變成租客與金融機構對接,房東與中介對接的多向模式。 一旦中介機構經營不善,導致資金危機,房東收不到租,租客被趕出門。但是,由於租客所繳的租金被變相轉化成了貸款,租客還不得不在沒房住的情況下,繼續「交租」。
  • 顛覆行業還是綁架消費?「信用免押金」變身房租消費分期貸
    消息稱,9月底以來,有超過100萬間公寓正式入駐支付寶,上海、北京、深圳等8個城市率先推廣信用租房,不再收取押金。製圖:關印然而北京晚報記者調查走訪發現,「信用免押金」模式暗藏貓膩,和支付寶合作的不少中介機構均涉及消費分期貸款業務。想要享受「免押金」,消費者必須選擇房租消費分期貸,如此一來所謂給消費者福利成為變相推廣消費分期貸。
  • 遏制穿「馬甲」的校園貸 須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
    遏制穿「馬甲」的校園貸 須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 原標題:   女大學生借款3000元,半年內被迫陸續還款18萬餘元;借七八千元買手機,背上5萬元貸款……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帶來一個個真實的校園貸案例。
  • 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禁令之下校園貸「披馬甲」依然橫行!
    新華社上海5月6日電題: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禁令之下校園貸「披馬甲」依然橫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淑娟、顏之宏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
  • 大四學生兩個月貸了33家,禁令下的校園貸穿上了年輕貸馬甲
    趣店(原校園分期平臺「趣分期」)曾獲得包括螞蟻金服等多家公司投資,在校園貸監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是轉型較早的校園貸平臺。2016年7月,「趣分期」升級為趣店集團,2016年9月趣店集團宣布已暫停校園地推業務,專注於消費金融業務。目前其簡介為「國內面向年輕人提供分期消費的金融服務平臺。」也有主打年輕人群的網絡貸款平臺已經關閉了大學生的借貸之門。
  • 市住建委約談十大中介 北京嚴管房屋中介:炒房必辦
    房產中介不得設資金池參與首付貸   昨日上午,北京市住建委召集鏈家、我愛我家、麥田、華熙、存房、金色時光、愛屋吉屋、易合、金城阜業、中原等北京市十大中介機構負責人,進行集體約談,主旨在於規範中介機構的行為,落實正在實施的樓市調控新政。
  • 新江蘇調查|解約後仍被扣款,南京「美麗屋」租房貸調查
    「一投訴,一有監管部門介入,貸款問題就解決了,我就懷疑美麗屋和晉商消費金融公司是不是有暗箱操作。」新江蘇調查,美麗屋稱已不辦理租房貸針對敬女士投訴的問題,新江蘇前往海福巷90號美麗屋秦淮分公司調查,在被問及能否月付租房,工作人員表示沒問題,但是價格會高一些。
  • 央行緊急下令:深圳自查經營貸購房情況!千萬豪宅被秒光...
    該通知要求自查今年以來新發放的房抵經營貸(含借款人為企業或個人),包括貸前、貸中、貸後等情況。具體是,對於貸前,自查貸前準入情況,對借款人名下經營實體的真實性調查情況,借款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情況,企業成立時間情況。
  • 又一黑惡套路貸被警方打掉!
    生意周轉、家庭變故、超前消費,生活中難免急用錢,但銀行貸款的門檻高,程序又繁雜。怎麼辦?為了從銀行貸到款,中介們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包裝客戶資質,業內稱為「包裝貸款」。近年來,一些遊走於灰色地帶的貸款中介已不再滿足於收取高昂的包裝費,滋生出大批「黑中介」,甚至發展為嚴重危害社會的黑惡勢力。「黑中介」究竟可以「黑」到什麼程度?看下面的案例。
  • 深圳樓市「魔幻」之後是「靜默」:4月以來僅兩新盤入市,高價二手...
    每經記者:甄素靜 每經編輯:魏文藝千萬級公寓秒光、天價「喝茶費」重現、二手業主跳漲惜售、經營貸違規進入市場……3月以來的深圳樓市表現可謂魔幻。而魔幻的表現之後,今年「五一」假期的深圳樓市表現卻未如所期,大家似乎都在靜默地等待。
  • 黑中介換馬甲繼續行騙 租房被坑的年輕人太難了
    記者調查發現,9月7日,當時聯繫她的業務員仍在朋友圈發房屋出租信息。一些業務員聚集起來討論「怎麼最後圈一波錢」。有律師建議夏麗麗起訴,但是她有些膽怯,「敗訴怎麼辦?」一些維權群紛紛建立了起來,一位維權群主給記者發來一份長長的統計名單,裡面光成都的中介公司就有50多家,應屆畢業生被騙數量佔總人數的30%,「確實被騙的年輕人居多,並且這些公司的騙錢套路和樂伽一樣,都存在高收低租的現象」。光這位群主能接觸到的「受騙」租戶就有1萬多人,「每天人數都在增加,我現在知道的就有上百個租戶被迫攆出去。最奇怪的是,那些中介有的換個『馬甲』又回來。
  • 頻陷租金貸糾紛 晉商消費金融的風控硬傷
    來源:北京商報網作者:嶽品瑜 劉四紅在場景分期上屢次失算的晉商消費金融,再次遇到麻煩。近期,多名租客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在租房過程中被誘導貸款,中途遇到退租不退貸的情況,收到晉商消費金融的催款信息,才發現租房中介並未結清貸款,導致租客徵信陷入逾期狀態。
  • 央行調查聯合消費貸 調查對象為銀行和農村信用社
    近日,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徵信的話題之後,又迎來一個關於網貸的消息,這次是中國人民銀行為了摸底不良貸款,開展了一個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據悉,央行調查聯合消費貸的對象為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央行重點調查「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