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禁令之下校園貸「披馬甲」依然橫行!

2020-12-18 環球網

新華社上海5月6日電題: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禁令之下校園貸「披馬甲」依然橫行!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淑娟、顏之宏

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但「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調查發現,仍有不少網貸機構無視規定,披上創業貸、畢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等外衣,繼續向大學生放貸。

網貸平臺依然違規給大學生放貸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為逃避監管部門查處,一些網貸平臺的營銷手段更為隱蔽,有的打著畢業貸、求職貸等旗號,改頭換面繼續向在校大學生違規放貸。

不少網貸平臺通過QQ群推廣業務。記者搜索發現,一些業務員在群裡聲稱可以為在校大學生辦理借款,並表示「無視負債、不看徵信,不電審、不視頻、不寫借條,來一個下一個」。

大學生黃鵬在「先花一億元」「分期樂」「閃銀」等平臺上都有借款。他告訴記者,雖然校園貸是明令禁止的,但有很多自稱幫忙「清帳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推廣,表示可以幫忙貸款借新還舊,吸引了很多身負貸款的學生。

有的校園貸披上了「馬甲」,比如回租貸、創業貸、求職貸等,花樣百出。記者在貼吧上看到,一款名為「喵回租」的「ID貸」如此宣傳:專業手機借貸平臺,快速審核,快速到帳。

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回租貸其實就是一種校園貸,又叫「ID貸」。具體操作是把手機「租賃」給貸款平臺,綁定指定的蘋果ID帳號。平臺估價3000元,扣除900元租賃費或者叫評估費後,到帳2100元。實際上,手機仍由本人在使用,平臺以租賃的名義變相給大學生發放高砍頭息的貸款。如果沒有按時還款,就通過讀取手機通訊錄、手機定位等功能威脅借款人。

還有的平臺無視規定,不審核身份故意給大學生放貸,而且都是「砍頭貸」。重慶大學生楊欣就陷入現金貸平臺「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裡。她在「小蟻錢包」「易周寶」「速貸錢包」「先花一億元」等幾十個平臺都借了貸,最近的一次是3月初在「易周寶」上借款3000元,7天到期,實際到帳只有2100元,年化貸款利率高達1564%,逾期費則一天150元。記者看到,這筆3000元的借款在一個月內已經滾成7000多元。

20歲的大二學生劉星最近在「小帶魚」網貸上借了2000元,實際到帳只有1600元,相當於年化貸款利率超過1000%。7天後由於無力償還,催收公司就一直給他父母打騷擾電話。

有的平臺身份審核形同虛設

「其實,根據身份證的年齡就可以大致判斷身份,如果真不想做大學生群體貸款,嚴格設定25周歲以上的審核門檻基本就能篩除了。」一家現金貸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

多名在校大學生向記者反映,大多數平臺都標明18歲以上才能借款,但對具體身份不進行甄別,只要勾選「不是學生」的選項就可以通過審核。「雖然有的平臺標明了不向學生放款,但借款的時候根本不會問你是不是學生,憑身份證就能貸款了。」楊欣說。

黃鵬告訴記者,在很多平臺貸款填資料的時候隨便填一個學校附近的公司,上傳身份證、手機運營商認證、錄個認證視頻就可以借款了。

「分期樂」號稱是面向年輕人的分期購物商城,其App上的醒目位置有「樂花借錢」的借款服務。申請借款需註冊填寫個人資料,有「已工作」「未工作」的選項,若選擇「未工作」需要填寫所在學校和入學時間。

大學生劉星給記者看了他在「分期樂」上的個人資料,明確填寫了正在就讀的學校和入學時間,但3月26日,已在多個網貸平臺負債數萬元的他仍順利地從分期樂平臺上成功借款。

記者以大學生的身份致電「分期樂」諮詢借款,客服告知,只要年滿18周歲就可以申請借款,與是不是學生無關。平臺提供技術和初審服務,最終放款是合作的金融機構。

記者看到,「聚投訴」上有不少關於「分期樂」向大學生放貸的投訴。一位熊先生吐槽:「『分期樂』滿校園做推廣、打廣告,教室裡面、桌子上面都是『分期樂』的小卡片。」家長劉女士稱:「『分期樂』故意誘騙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超能力消費和借貸款,在學生沒有還款能力時就進行電話和簡訊轟炸威脅,進而綁架家長還款。」

把懲治校園貸規定落到實處,增加面向大學生的正規金融服務

一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平臺對違規給大學生放款心知肚明,他們就是認定大學生的父母會替孩子還款,所以哪怕學生沒有收入來源也要繼續做。

這位人士告訴記者,最近,相關部門對借款期限為7天或14天、收取高額砍頭息和利息的「714高炮」平臺查得緊了,於是很多平臺改頭換面變成30天、56天,或者將App升級成分期購物商城、貸款超市等來打掩護。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應協同各監管主體和有關部門,把懲治校園貸的規定落到實處,取締無證無牌放貸平臺,尤其要打擊那些有合法牌照的平臺違規給大學生放貸。網貸平臺也應切實負起核查責任,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專家建議,要疏堵結合,讓正規金融機構為大學生提供正規金融服務。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對校園貸問題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研,他從銀保監會獲得的反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全國有12家銀行開展學生信用卡業務,共發放學生信用卡401萬張,貸款餘額4億元。下一步,應鼓勵正規金融機構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增加面向大學生的金融服務。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建議,有關部門可探討與網際網路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建立針對在校學生群體的風控模型,為規範校園貸市場做好技術準備工作。

相關焦點

  • 新華社點名批評:分期樂、速貸錢包等仍違規做「校園貸"
    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但「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先花一億元」、「分期樂」、「易周寶」、「速貸錢包」等網貸機構依然無視規定,披上創業貸、畢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等外衣,繼續向大學生放貸。
  • 遏制穿「馬甲」的校園貸 須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
    遏制穿「馬甲」的校園貸 須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 原標題:   女大學生借款3000元,半年內被迫陸續還款18萬餘元;借七八千元買手機,背上5萬元貸款……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帶來一個個真實的校園貸案例。
  • 大四學生兩個月貸了33家,禁令下的校園貸穿上了年輕貸馬甲
    校園貸「穿上」年輕貸的「馬甲」繼續給大學生借錢,是否違規呢?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偉分析稱,「屬於打擦邊球的行為。」目前眾多網貸平臺面向的客戶是18周歲以上的年輕人,如何區別其中的大學生?「18周歲和學生身份,是很難界定的。18歲可能是社會打工者,而25歲以上也可能是在讀的博士研究生,還在校園裡。
  • 「校園貸」藏身高檔培訓機構:大學生為學英語背上十幾萬貸款
    根據國家規定,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也應該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製化、規範化的金融服務。不過王律師認為,上述小劉同學的遭遇,問題關鍵還在於,大學生在華爾街英語的幫助之下辦理教育分期貸款的時候,他所提供的申請資料上是否寫清楚自己是在校大學生。
  • 「校園貸」陷阱有哪些?如何根除?
    大學校園一直是社會培養大學生的知識殿堂,由不良貸款引發的校園貸卻時時籠罩著這裡。近期,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檢察院以詐騙罪、尋釁滋事罪對張某等11人提起公訴,嚴懲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網貸給大學生帶來的危害。近年類似的各地不少網貸平臺向在校大學生發放"校園貸"已成變相高利貸,對校園管理和社會家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 非法「校園貸」的常見形式
    下面幾種形式的非法「校園貸」,大家遇到時要提高警惕。1、高利貸根據最高法院規定,借貸雙方約定年利率未超過24%,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利率在24%-36%系自然債區。若借貸雙方約定利率超過36%,則定為高利貸,不予支持。
  • 「校園貸」藏身華爾街英語
    根據國家規定,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也應該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製化、規範化的金融服務。  不過王律師認為,上述小劉同學的遭遇,問題關鍵還在於,大學生在華爾街英語的幫助之下辦理教育分期貸款的時候,他所提供的申請資料上是否寫清楚自己是在校大學生。
  • 【掃黑除惡】「校園貸」套路大揭露,避免入坑!
    但近年來「校園貸」及其各種變相貸事件屢屢發生使校園也成為了掃黑除惡另一個戰場「校園貸」的危害又有哪些小編提醒這些你都要懂!近年來,高利貸披上了「校園貸款」的外衣,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純潔的校園。很多學生因涉世未深,缺乏判斷能力,便輕易陷入校園貸泥潭,不僅蒙受了經濟損失,甚至因不堪忍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而放棄生命。
  • 校園貸到底是什麼?
    說道校園貸,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某某因為借了校園貸家破人亡之類的新聞,那麼校園貸到底是什麼呢?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校園貸嚴格來說可以分為五類:(1)電商背景的電商平臺 —— 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如螞蟻花唄借唄、京東校園白條等;(2)消費金融公司 —— 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3)P2P貸款平臺(網貸平臺),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
  • 關愛大學生、警惕非法「校園貸」
    趙教授:「校園貸」是指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資金需求,貸款給在校大學生的一種借貸形式。校園貸嚴格來說可以分為四類: (1)消費金融公司 —— 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2)P2P貸款平臺(網貸平臺),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
  • 租金貸、培訓貸……盤點那些充滿套路的分期消費貸
    「租金貸」模式同樣在教培機構泛濫 像長租公寓誘導租客使用「租金貸」服務這類「套路」,同樣在教育培訓領域泛濫成災。 如今,各式各樣的教育培訓機構充斥市場,無論是剛進入學齡階段的孩子,還是深處校園的中學、大學生,都有想通過培訓提升自己能力的需求。
  • 讓撒貝寧驚呼「毛骨悚然」,培訓貸到底有多可怕?
    雖然是綜藝節目但這是真實的事件大學畢業被培訓貸逾期還款進失信「黑名單」最新一期的節目中,實習律師們面對的是一件「大學生就業培訓小額貸款糾紛案」。當事人小C剛畢業一年,在網上投簡歷應聘一家公司的產品經理。通過面試後,公司要求小C入職前去培訓學校進行崗前培訓,並在勸說指導小C開通某個貸款APP,借了19000多元用於支付學費。
  • 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
    但部分地區仍存在校園貸亂象,特別是一些非網貸機構針對在校學生開展借貸業務,突破了校園網貸的範疇和底線,一些地方「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等不良借貸問題突出,給校園安全和學生合法權益帶來嚴重損害,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
  • 校園貸、套路貸...滿滿的借貸「套路」該收斂了
    網絡配圖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規範民間借貸行為,嚴厲打擊包括暴力催收、高利轉貸、「校園貸」、「套路貸」等在內的非法金融活動。如果說暴力催收高利貸幹的是刀尖上舔血的活兒,那麼「校園貸」表面上變得溫情脈脈,而實質上卻更加陰狠歹毒。一些人利用大學生涉世未深、財商不足的弱點,以超前消費等各種名目誘惑他們進行借貸。同時,通過在合同中設置低違約門檻、高違約罰金等陷阱,讓大學生在進行小額借款後迅速陷入還不上本金、以貸還貸、利滾利的噩夢之中。
  • 分期樂成培訓套路貸幫兇
    校園貸風波還未平息,「套路貸」又披上新馬甲,變身培訓貸繼續橫行。缺乏資質的培訓機構和貸款機構惡意串通,讓眾多急於求職的大學生深陷其中。近年來,類似求職不成,反背負高額貸款的新聞屢見不鮮。培訓貸一般指培訓機構和P2P網絡貸款機構進行合作,對培訓者進行借貸,培訓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還款。現在招聘公司,實則為培訓機構,多藉助招聘網站以招聘的形式對求職者進行有償高額培訓。
  • 小貸新規約束宜人貸
    作者 | 蘇迅編輯 | 王煒本文首發經濟學家圈YOUNG財經宜信的創業故事,一開始是充滿著救世主般的初心。依託於早期達內教育(唐寧早期投資的一家IT培訓教育公司)裡一批有教育需求,卻沒有能力一次性繳納學費的人,宜信提出「先就業,後付款」的口號,為他們解決學費的燃眉之急。
  • 校園貸藏身學英語機構 學生稱被「洗腦」一糊塗背貸十幾萬
    校園貸藏身學英語機構 學生稱被「洗腦」一糊塗背貸十幾萬  Winnie Lee • 2018-12-02 11:01:52 來源:前瞻網
  • 我市嚴厲打擊「非法校園貸」
    黃岡日報訊 (記者劉含芳)為深入推進金融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持續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嚴厲打擊「非法校園貸」違法犯罪活動,9月17日,黃岡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發布公告,徵集涉「非法校園貸」線索。
  • 學生陷校園貸溺亡 當心這7種典型案例
    「校園貸」平臺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些需求,在校園內大力推廣。近一年多,頻頻出現了黑代理、裸貸等「校園貸」陷阱,一些大學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在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助力非法「校園貸」橫行的是不少大學生因愛慕虛榮,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費行為。  但這種「恨鐵不成鋼」的論調,掩蓋了「另一面」。許多校園貸的陷進是防不勝防的,它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甚至從其朋友親人入手,誘導人們走入陷阱,比如以下這7種。
  • 南京多名大學生求職遭遇「培訓貸」 涉事公司否認
    原標題:南京多名大學生求職遭遇「培訓貸」 今年23歲的南京某高職學生黃麗(化名)剛畢業,就遭遇了「慘痛教訓」——原以為在網上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沒想到卻陷入了連環的套路,在公司參加半年的培訓後,不僅沒有獲得這家公司之前承諾的高薪工作,反而讓她背上了兩萬元的培訓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