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
市民韓女士發現自己的話費突然增高,
一個月沒打多少電話
就有三百多元的話費,
打電話給聯通公司進行查詢時,
被告知是正常扣費
再加上自己工作很忙,
一直沒去營業廳查查,
2012年就換了一張手機卡。
2018年年底,
韓女士因為一項手機業務,
來到中國聯通公司濟南分公司的長清區營業廳,
在辦理業務時竟發現自己名下
還有一張電話卡,
但這張卡自己並沒有使用
也不知道這張卡是誰在使用,
當她要求查詢這張卡話費明細的時候,
營業廳卻拒絕提供。
聯通公司告訴韓女士,
這張卡是其在2008年辦理寬帶網絡
贈送的手機卡。
韓女士通過了解發現,
她名下的這張手機卡
疑似被聯通公司的內部工作人員使用。
//話費莫名突然增多//
家住濟南市長清區的韓女士發現自己的話費總是被莫名扣費。「最開始發現是在2009年,有四五個月,平均每個月的話費都有一百多元,我感覺自己並沒有打這麼多電話,平時我也沒有什麼業務。」韓女士說,這讓她留了心,每個月都會對自己的通話量進行統計。「我名下還有一張手機卡是給女兒使用的,我還問了一下她,她平時有另外一張手機卡,我給她的這張手機卡只是接我的電話用的」。
「統計以後,我發現有一個月我在家休息,只跟家裡人通話,打了20多個電話,但是當月扣費了300多元,這就讓我很納悶,也不知道是哪裡扣除的」,韓女士打電話給聯通公司進行查詢時,卻被告知是正常扣費,「當時沒有提供明細,我也不懂這個,以為是自己平時在操作的時候誤點了什麼消費軟體」。
韓女士當時由於工作繁忙,便一直沒有再去聯通公司的營業廳進行查詢,而是換了一張手機卡。直到2018年年底,她得知聯通公司有一項贈手機的活動,便前往營業廳諮詢。
//名下多了一張手機卡//
「當時過去以後,一查詢說我本來用的這個手機號不夠領取的資格,工作人員說我名下還有一個手機號可以用,我以為是我給孩子用的那個號碼,但仔細一看卻是一個我不知道的號碼」,韓女士懷疑自己以前的話費偏高是因為這個手機號,「2008年辦理寬帶網絡的時候,他們的工作人員說是會送一張手機卡,但我從來沒用過這個手機號,不知道為什麼在我名下」。
韓女士就此事詢問了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詢問,是否是她的親戚或者朋友在使用。韓女士隨後問遍了自己的親朋,但收到的回覆都是否定的。
她後來又多次詢問營業廳的工作人員,通過查詢得知是另外一個叫「譙燕」的人在實際使用這張電話卡。「後來得知,是因為用這張手機卡的人,來這裡辦過業務,當時她拿著手機卡的卡板,所以不需要我的身份證就能辦理,所以查出來這個人是實際使用人」,韓女士說。
後來韓女士想要查詢這張卡的話費明細,但工作人員以停機為由沒有給查詢,「我在那裡問他們,有一個工作人員『說漏嘴』,提了一句,說譙燕是他們的營業廳的工作人員,當時我就很生氣,我不知道譙燕啥時開始使用這張卡,就算從2009年我發現時算起,那我等於至少是給她充了4年話費」。
//聯通公司稱「沒這人」//
「因為一般人根本拿不到卡託,只有內部人員才可以拿到,一般人拿出手機卡後,就扔了。我又不認識這個人,根本不可能給她,肯定是『知根知底』才會這麼放心用。」韓女士說,她又多次到營業廳,要求查詢這張卡的消費明細,但都被營業廳的工作人員拒絕。
就此,記者採訪了聯通營業廳。聯通營業廳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韓女士名下的這張卡,我們查過是2008年辦理的,當時沒有捆綁其他業務」,這位負責人表示,因為時間太過久遠,當時的技術手段無法保存更多的信息,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張卡是單獨辦理的。
「這個號碼於2015年12月27號使用人譙燕提供小卡板,所以我們根據規定只要提供了這個小卡板就可以辦理換卡業務,當時還籤訂SIM 卡換USIM卡承諾書」。該負責人還稱只要客戶提出要求,肯定會查詢話費明細,並否認了譙燕是營業廳的工作人員。
「我聽說這個譙燕已經被調走了,不在這個營業廳工作了。」,韓女士告訴記者,在記者當天對該聯通營業廳進行採訪後,該營業廳的工作人員給她打去電話稱可以查詢明細,並且第二天上午可以去辦公室解決問題。對於事件的後續進展,本報將持續關注。(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見習記者宗兆洋)
山東商報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