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10月27日在第25屆畢業典禮上致辭時表示,香港理工大學計劃在大灣區建立分校,以培育更多人才,並設立先進的科研設施。
滕錦光說,大灣區市場龐大,創科發展蓬勃,既為社會和經濟注入新動力,也能為年輕一代帶來很多發展的良機,希望畢業生把握機遇,規劃未來。
香港理工大學的酒店與休閒管理學、土木與結構工程學、藝術與設計、建築/環境建設等四個學科排名均在全球前20位之內;在拓展新興科技領域,比如人工智慧、數據科學、機器人技術和生物技術等方面,也有堅實的基礎。
滕錦光說,理大在這些領域的優勢,既有助把香港發展成為創新科技的樞紐,也對大學和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有所裨益。
今天上午,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青年學者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現場還舉行了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創盟籤約儀式。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衛炳江教授透露,香港理工大學擬在大灣區建立分校 ,目前正在選址中。在論壇上,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分別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創新合作、如何協同創新,同頻共振,服務大灣區等議題發表了看法。
分校目標規模:容納2.7到3萬名學生
衛炳江表示,香港理工大學面積不夠大,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國外一個教授帶20-30個研究生,而我只帶了很少的研究生。但搞大項目的話,是需要大量人才的。」
衛炳江說,粵港澳大灣區的學校聯合培養研究生,這是一個方向。同時,港理工計劃在大灣區建立一個和香港紅磡校園面積相當的分校,目標規模是可容納2.7到3萬名學生。香港理工大學一方面專注於基礎研究,另一方面強調應用落地,與華為、阿里等企業開展合作。
香港理工大學。圖源:香港理工大學官網
中大在廣州建設華南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
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教授介紹了中大近年在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科研平臺布局建設情況:
廣州校區布局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精準醫學科學中心、華南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
深圳校區布局天琴計劃-地面模擬裝置、珠海校區布局天琴計劃-雷射測距站臺、天琴計劃-載荷研究基地、南海研究院、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海洋生物資源庫;
在東莞松山湖建設「中大譜儀」,是瞄準前沿基礎科研重大問題建設的首臺材料動力學性質研究譜儀,填補我國空白。
其中,在廣州建設的精準醫學科學中心,包括生物醫學樣本庫、醫學大數據中心、精準醫學多組學研究平臺、醫工結合創新平臺等,以臨床為導向,面向醫學領域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整合中大豐富的臨床醫療資源,打造國家醫學創新平臺。華南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是研究新發、外來或一類病原、開展烈性傳染病防控診治、動物疫控、生物恐怖防範等的核心設施。
來源:GBA資訊站綜合廣州日報、香港商報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