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中國高校雲集新中心,評香港城大第二校區選址東莞

2020-12-27 皮皮蝦教育

最近,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選址這則新聞引爆網絡,這也是香港第四所大學在內地雲集的又一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廣深珠莞各落一子:早在2013年,香港科技大學落戶廣州,這也是第一所香港大學在內地落戶,緊接著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落戶深圳,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則在2019年6月落戶珠海,而今年一開始,香港城市大學也落戶了東莞。香港的大學,對於內地考生來說不是很容易考取,因為制度的不同,使得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大部分同學是不會去考慮香港的大學,這也使得香港的高校吸收內地的人才方面有缺失,本次香港高校在內地雲集,無論大學還是內地考生,都多了一種選擇,這也將使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更具活力。

放眼世界,世界各大經濟騰飛的大灣區無疑是高等教育的中心。根據南方教育智庫2019年發布的《四大灣區高等教育競爭力評價報告》,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東京灣區高校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共1142所)的數量分別為64、11、16和22所。相比紐約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著名高校數量差距很大,而在《經濟觀察報》2017年評選的一份「中國最缺大學的十大城市」榜單中,9座城市中的佛山、深圳和東莞均入選,並分列一、二、四名。廣東缺高校或者說卻名校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想讓粵港澳大灣區多一些知名學府,廣東省勢在必行。而目前廣東省擁有各類大學共計151所,大學數量上可以說還不錯,但是要問廣東的知名大學,你就會發現其實屈指可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僑大學,深圳大學等,而這些大學除了中山大學還拿得出手以外,其餘的大學在國家內部的存在感也不是很高,跟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這些高等教育的腹地比起來,差距還是不小。因此,引進世界大學的分校,也是讓一個地區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且有存在感的一條捷徑,雖然高等教育沒有捷徑,但是萬事開頭難。

廣東省大學排名

好的大學配備足夠的資源,才能在科技上有更大的突破。好的大學,香港不缺,優秀的人才,內地資源豐富。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總裁肖恩·倫道夫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有好的大學,卻沒有產生很多尖端的技術,整體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技術導向氛圍,也並沒有形成大學生畢業後試圖去創辦科技公司的氛圍。如果把香港和深圳及其他城市聯合起來,或許更加充滿機會。

香港優秀大學落戶內地,必將使得粵港澳這一新興的大灣區更具活力,也必將開創更加多彩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大擬大灣區建分校,目前在選址
    今天上午,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青年學者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現場還舉行了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創盟籤約儀式。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衛炳江教授透露,香港理工大學擬在大灣區建立分校 ,目前正在選址中。在論壇上,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分別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創新合作、如何協同創新,同頻共振,服務大灣區等議題發表了看法。分校目標規模:容納2.7到3萬名學生衛炳江表示,香港理工大學面積不夠大,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家附近重量級高校,東莞就此一家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松山湖,已有多所高聚集,為東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提供應用型人才支撐。近日各大高校進展飛速!大灣區大學開始籌備啦東莞備受關注的「大灣區大學」,選聘校長啦。今年6月11日,廣東省東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東莞市市長肖亞非稱,計劃從今年開始建設,到2026年完成建設,總投資估算約100億元人民幣。
  • 深圳、廣州、香港,誰才是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第一城」?
    但毋庸置疑的是,香港擁有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四所世界百強名校。同時,相比內地高校,香港高校、科研機構在AI等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積累。不過,香港和珠三角地區在科研上的互聯互通始終未曾中斷。與此同時,「香港研發,內地轉化」的全新模式也孕育而生。
  •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 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是誰
    政策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灣區經濟」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
  •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項目建設規模流出
    日前,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公布了招標信息,推進國際性一流水平大學設計與建設,將以全新的教學理念佇立於粵港澳大灣區,目前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項目建築規模,具體地址等信息已經公布。【大學選址究竟在哪個位置】校區選址位於松山湖及大朗鎮屏山村,莞深高速南側,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捷。校區用地面積523.9185畝,分為兩期進行規劃,其中一期用地面積179.5656畝,二期用地面積344.3529畝(包括湖及山體)。
  • 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篇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作為中國最早發展的城市之一,經過40年的發展,經濟體量在2018年超過2.2萬億,如此大的經濟總量增速仍然高達8%,這是不可想像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出臺為深圳的產業轉型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助力,前途不可限量。大灣區2018年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遠超美國的舊金山灣區,和加拿大全國的GDP總量相當。並且在新的動能下,仍將保持7%左右的增速。比世界上著名的舊金山大灣區,紐約大灣區,東京灣區增速都將高兩倍以上,按照這個速度5年後有希望成為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灣區。
  • 香港高校內地開「分店」,不用去香港也能拿港校學歷!
    為加快推進實施2019年2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近幾年,香港高校進駐內地大灣區內地的意願更加強烈。與內地加強合作,港校在大灣區內具有明顯優勢,融入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必將是很好的出路。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還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香港理工大學(深圳)、香港都會大學(肇慶)!而最近又有了新消息!香港大學深圳校區建設方案有望落地!
  • 香港理工大學大灣區分校正在選址,將與紅磡本部聯繫緊密
    「香港理工大學非常積極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一個分校,現在正在跟深圳、廣州、佛山等地商談,選址正在進行中。」
  • 大灣區高等教育遠景目標:到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高校
    今年10月,教育部官網發布了一份《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720號(教育類132號)提案答覆的函》,針對《關於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的提案》進行答覆,其中介紹,目前香港高校在廣東設有2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也已批准籌備設立。
  • 大灣區兩所香港的大學分校來了!規劃圖曝光!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高清效果圖來啦!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項目又有新進展了!2020年夏天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確定選址落戶松山湖科學城目前已動工建設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選址於東莞市大朗鎮屏山東片區,一期工程總用地面積為119,710.43 平方米;二期用地面積為 107,668.7平方米。
  • 東莞迎來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大。小學生數量跟北上廣深同一梯隊...
    大學方面:大灣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落戶東莞,這兩個大學都很牛。基礎教育方面:三年攻堅行動,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15.68萬個。一口氣建100多個學校,大氣!1、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來了!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在香港出生、長大、就業,李培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這樣下去。直到2017年,他在電視上看到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新聞——《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籤署。「那之前,我不知道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有報導提到港珠澳大橋,還說以後香港要通高鐵,『1小時生活圈』這個概念『嚇』到我。」
  • 高校留才靠什麼?中國大灣網關於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流動的思考
    縱覽西方高校和中國頂尖大學的人才流動政策,會發現有很多值得深圳高校學習的地方。西方和我國香港的高校會嚴格遵守甲乙雙方籤訂的合約,大學管理層更是千方百計地為留住人才盡心盡力,而不會被私心私利所支配。大灣網教育推行和鼓勵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在灣區內有序流動,可以最大化落實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可以使高校各管理層時刻牢記為大學服務、為人才服務、無私忘我地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
  • 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科創嘉年華總決賽在香港舉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科創嘉年華總決賽在香港舉行 原標題:   2019年7月5日至7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科創嘉年華總決賽在香港隆重舉行。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擬選址南沙
    8日,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南沙區開展。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介紹,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實,科大正計劃於廣州籌辦校區,初步選址在廣深港高鐵慶盛站旁。  據了解,該項國際賽事自2016年移師南沙以後,本屆賽事是兩年內參賽隊伍最多、涉及領域最廣、獎金最為豐厚的一屆,獎金合計308萬元。其中,本屆大賽全國總冠軍果蔬保鮮抗菌肽獲50萬元人民幣獎金。
  • 東莞: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
    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院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省政府副秘書長任小鐵,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國家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何映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楊鵬飛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周濟在致辭時表示,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近年來,廣東省特別是東莞市認真貫徹落實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戰略,為全國樹立了智能轉型、優化升級的榜樣。
  • 港城大東莞校區選址松山湖
    (記者帥誠廣州報導)日前,香港文匯報記者從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最新公布的招標信息中了解到,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選址在東莞市松山湖及大朗鎮屏山村,項目計劃投資21億元(人民幣,下同),用地面積約524畝,分兩期建設,建成後計劃招生6,000人。
  • 灣區50+丨透視: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這本《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或許可以幫助您找到答案。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特徵與前景縱觀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基礎紮實,經濟支柱產業電子信息集群優勢明顯;城市產業梯度分明,具有協同升級的基礎;創新以企業應用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 當香港高校在大灣區建校,你會選擇?
    說起香港高校,base在珠三角的PINGOR,遇到的客戶自然大多數都是奔著交通便利,同時又是國際大都會,更不說學校排名出眾,含金量極高,之後不論是留港發展有IANG籤證,還是回到大陸發展,都有一個不錯的「敲門磚」。港校在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將在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高校
    記者從教育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新聞」板塊獲悉,《規劃》明確,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籤署,三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在教育、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領域緊密合作,加快融合。就高等教育融合這塊來看,目前在大灣區內已經有3所和香港合作辦學的高校,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各個地市也在和港澳各大高校共同推進合作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