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實況!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高清效果圖來啦!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項目
又有新進展了!
2020年夏天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確定選址落戶松山湖科學城
目前已動工建設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選址於東莞市大朗鎮屏山東片區,一期工程總用地面積為119,710.43 平方米;二期用地面積為 107,668.7平方米。
新校園所在的松山湖科學城地塊,已經在區域層面形成「生態綠核—創新圈層—服務圈層—產業圈層」的結構布局。地塊居於莞深合作科學中心核心創新圈層,在松山湖科學城內與南方光源、散裂中子源、材料實驗室共同組成大裝置集聚帶,共同組成區域性的基礎科研功能帶,創新要素集聚的優勢明顯。
同時,松山湖國家高新區內聚集的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新企業,對科學技術交流和科研成果轉化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在此建設,未來將實現產學研用的高度融合。
校園各功能組團將順應山勢布置。生活組團臨山而建,包含宿舍區、體育區和活動中心;教學與實驗組團向心分布,位於校園的中心區域;公共服務組團緊鄰校園主入口,亦是校園各軸線的交會處;科研軸、實驗軸與生活軸依山勢而走,將各區域串聯起來。
此外,校園的建築形式和串聯方式將傳承香港城市大學本部的現有結構,從空間情感上喚醒兩處學子共同的記憶。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將形成南北方向貫通的科研主軸線、實驗次軸線、生活再次軸線的三條主動脈,同時在東西方向上連接。
三大軸線上分布各類尺度的共享空間,科研主軸線上設有報告廳等大尺度學術空間;實驗次軸線上設有架空平臺等中尺度交流空間;生活次軸線上則設置咖啡廳等小尺度休閒空間。在他看來,項目主要面臨兩大設計難點,一是如何處理複雜陡峭的地形,利用好背山面水的格局;二是如何體現香港城大的辦學理念,提煉出新校園的振奮之力。
最終的解決思路也在詩句中體現出來。包括建築順應山勢,規劃格局涵蓋水體,教學和研究的功能空間要融合貫通等。來源:松山湖融媒體中心 綜合建日築聞、東莞市大學籌建辦、幸福松山湖、東莞時間網等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進展媒體簡報會 校園效果視頻首度曝光好消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
將創建一個可容納10,000多名
學生和教職員工以及滿足住宿、
教學科研、體育競技、藝術表演等
全功能的世界領先的校園空間~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於2019年9月26日破土動工,項目位於廣州南沙慶盛高鐵站附近,佔地1.13平方公裡,相當於香港科技大學本部的兩倍。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效果圖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由廣州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籌備設立的大學,是一所實施學歷教育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化高端人才,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效果圖
小編了解到,世界頂級建築事務所KPF是校園總體規劃及建築設計的設計牽頭方,同時與多個團隊合作組成設計團隊。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效果圖
1
根據透露的校園總體規劃,校園總體規劃致力於統籌校區的功能需求,場地自然景觀以及周圍社區未來城市版圖,創建一個可容納10,000多名學生和教職員工以及滿足住宿,教學科研,體育競技,藝術表演等全功能的世界領先的校園空間。設計汲取了世界頂尖學府的成功經驗,將所有專業設施匯聚在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央區域周圍,以促進跨學科合作,鼓勵創新並構建強大的社區模式。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效果圖
大片的綠色空間圍繞校園中心展開,說明了設計的要點是面向未來以及生態更新,將目前校園面積最小化,並有目的地保留未開發區域以供未來進行擴展。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效果圖
校區三條運河包圍的三角洲區域將執行「零水浪費」目標,收集和過濾雨水以供再利用,並通過防澇及溼地保護措施提高基地生態抵禦力。港科大(廣州)將成為一個「零排放」的校園,智能電動交通網絡將提供所有物料和人員的運輸服務。設計把高性能建築系統可再生能源自供給結合起來,港科大(廣州)校區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碳中和。
小編了解到,此項目為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重點建設項目。下一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開設人工智慧、數據科學等專業,利用國際化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方式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效果圖
校區將實行新型教育培養模式、新學術架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考慮設置人工智慧相關學科,如機器人與自動化學科、智能製造學科、智能交通學科等。未來師資配置上,也將實行多導師制,打破傳統邊界,促進交叉學科發展。新校區未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高端人才培育和產學研轉化,儘快實現研究成果轉化至關重要。為了整合產學研資源,未來霍英東研究院將併入港科大廣州校區。
關心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發展
請關注灣區夢想家(ID:GreatBay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