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理工教授團隊研發出全球首例"綠色"化學發泡劑

2020-12-16 齊魯網

齊魯網淄博4月10日訊(記者 劉洋 張鑫 王文龍 孫凱旋 王良)4月10日,記者從淄博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重大發明專利實施項目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由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團隊研發的世界上首次發現並設計合成的多系列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世界聚氨酯產業終於摘掉了氯氟元素的「緊箍咒」,開啟了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日前,由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研究團隊研發的專利—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價值凸顯,學校與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籤訂專利獨佔許可協議,授予企業20年專利獨佔許可使用權(美國、加拿大市場除外)。企業需支付總計5億元人民幣,現首付4100萬元已到帳。單項發明獲得如此高額收益,是淄博市乃至山東省智慧財產權運營史上的重大突破。

據了解,聚氨酯硬質泡沫材廣泛應用於冷藏保溫、建築節能、太陽能、汽車、冰箱冰櫃等產業,是一種可廣泛應用於冰箱、熱水器、噴塗等領域的新一代綠色環保的發泡劑,可替代所有含氯氟烴的物理髮泡劑。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聚氨酯硬質泡沫材料需求量為570萬噸,2014~2020年期間,需求量預計將以4.5%的複合年增長率上漲。聚氨酯發泡劑作為聚氨酯硬質泡沫材料重要生產原料之一,也將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未來幾年,聚氨酯發泡劑的用量將達60萬噸。

長期以來,全球聚氨酯產業被物理髮泡劑佔據,目前已陸續研發出四代產品,但因物理髮泡劑含氯氟原素,成為破壞臭氧層,造成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替代物理髮泡劑的新產品。按照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國際公約約定:2030年以前世界各國將完全禁止使用現有的各種含氯氟烴的化學物質。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的問世,重新定義了聚氨酯產業的發展方向,此項發明專利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家組認定為該領域革命性、顛覆性的技術成果,產業化後具有綠色環保、性能優良、經濟性好的特點,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臭氧層和大氣環境意義重大,該發泡劑在全球的推廣應用,將減少數十億噸當量二氧化碳排放,為我國提前完成對國際社會承諾的溫室氣體減排任務,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是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研究團隊歷經十餘年,經過近千次試驗,研發成功的世界上除水以外唯一的化學發泡劑產品。試驗檢測以及企業使用報告顯示,該發泡劑在生產過程以及產品本身均不含氯氟元素,用該發泡劑生產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在許多領域的應用中達到相關標準要求,生產原料易得、成本較低、生產過程無三廢排放,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最新型化學發泡劑,對保護臭氧層,改善地球生態環境具有重大促進作用。應用這個發泡劑生產的聚氨酯材料擁有壓縮強度高、導熱係數低、尺寸穩定的優良特性,能夠生產出世界上最省電的冰箱等電氣設備,製造出世界上保溫性能最好的LNG儲運設備,建立起防火性能良好且節能環保的建築。目前,該產品已成功應用於外牆保溫和板材生產,在其它工業領域中的應用試驗也已全面展開。


[責任編輯:楊凡、楊本敬、孫凱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3-612199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3-6121991,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我國研發成功綠色環保安全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產業化進程待...
    無氯氟化學發泡劑研發成功  這一顛覆性發明打破歐美國家80年的路徑控制  在此背景下,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歷經13年,研發出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意義尤為重大。  受會議邀請,畢玉遂教授在當天的啟動會替代技術研討會上作了壓軸發言,他開門見山,表明自己研發的目的就是希望研發出無氟無氯的發泡劑,徹底改變傳統路徑,可謂一語驚人。
  • 淄博:環保「化學發泡劑」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5月11日,在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記者見到了畢玉遂教授。早在2017年2月份,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與山東理工大學正式籤訂「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以總計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獲得了20年的專利獨佔許可使用權。
  • 我國成功研發環保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
    本報訊 (記者魏東 通訊員曹元良 孟凡威)近日,由淄博正華發泡材料有限公司和山東理工大學聯合研發的綠色環保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CFA—A8在北京通過科技成果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由我國科學家首次化學合成的一種完全水溶性的非水化學發泡劑。該產品有望替代世界上現有含氯氟烴的物理髮泡劑。
  • 山東理工大學一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收益4億元(圖)
    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  2017年,因轉讓價值5個億的「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獲得了其中80%整整4個億的收益。科技讓國家富強,國家讓科研人員致富,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深入,這將不是神話。一個專利值5個億,拿出4個億來給個人,這就是國家的誠意。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專利這麼值錢呢?
  • 新型聚氨酯發泡劑綠色環保
    低碳生活  近日,由淄博正華發泡材料有限公司和山東理工大學聯合研發的綠色環保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CFA-A8在京通過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由我國科學家首次化學合成的第一種、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完全水溶性的非水化學發泡劑。該產品可替代世界上現有含氯氟烴的物理髮泡劑。
  • 高校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 個人收益達4億元
    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2017年,因轉讓價值5個億的「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獲得了其中80%整整4個億的收益。科技讓國家富強,國家讓科研人員致富,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深入,這將不是神話。一個專利值5個億,拿出4個億來給個人,這就是國家的誠意。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專利這麼值錢呢?
  • 山東理工大學一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個人收益4億元
    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2017年,因轉讓價值5個億的「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獲得了其中80%整整4個億的收益。科技讓國家富強,國家讓科研人員致富,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深入,這將不是神話。一個專利值5個億,拿出4個億來給個人,這就是國家的誠意。
  • 大學教授歷時15年研發「聚氨酯泡沫」,專利賣5.2億,團隊分了4億
    最近,一條有關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聞引發了人們的關注,這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而這個科研成果團隊竟然只有山東理工大學的畢教授和他的兒子。那麼他們為什麼能分到4個億呢?
  • 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發明出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賣5.2億團隊分到4億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的畢玉遂教授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申請專利並出售,賣了5.2億,自己團隊分到了4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不是學校給了畢教授4個億,而是畢教授幫學校掙了1個億。」
  • 山東理工大學新型發泡劑技術雖「賣出」高價,走向市場卻仍難度不小
    山東理工大學新型發泡劑技術雖「賣出」高價,走向市場卻仍難度不小從成果到產品有多遠(解碼·科技成果轉化)  這幾天,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正帶著團隊奔波於實驗室和工廠之間,用他的話說,這個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雖然已經攻克了最難的關口
  • 一個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個教授就是畢玉遂,在山東理工大學工作。「這不是學校給了畢教授4個億,而是畢教授幫學校掙了1個億。」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說,學校對畢教授的獎勵不是特殊照顧,我們作為山東省3所科研體制改革試點高校之一,政策允許成果轉化收益的80%劃歸科研團隊所有。不僅學校給力,還有一項政策讓畢教授得到了實惠。
  • 一個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  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個教授就是畢玉遂,在山東理工大學工作。  他們與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籤訂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價值5.2 億元,畢玉遂團隊分得4個億。  為啥能分4個億?  「這不是學校給了畢教授4個億,而是畢教授幫學校掙了1個億。」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說,學校對畢教授的獎勵不是特殊照顧,我們作為山東省3所科研體制改革試點高校之一,政策允許成果轉化收益的80%劃歸科研團隊所有。
  • 一項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原標題:一項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 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個教授就是畢玉遂,在山東理工大學工作。
  • 啥專利讓教授賺了4個億
    本報記者 佘 穎攝  刻苦攻關10餘年,全球獨有的無氯氟新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誕生在中國。由此,畢玉遂教授和其所在的山東理工大學一躍成為中國最豪氣的組合——畢教授的這項專利賣了5.2億元,而山東理工大學把其中的4億元分給了他的團隊。這究竟是怎樣的教授和神奇的專利?
  • 大學教授轉讓專利獲利四億,做法合適嗎?學校的回應讓人點讚!
    高校最為科技研發的主陣地,每年都會培育出很多的技術發明。隨之就會產生技術轉讓費,那麼技術轉讓費如何分配呢?長久以來的做法就是學校和研發團隊雙方,按照一定比率進行分配。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轉讓了一項技術專利「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技術」。事情本身並不特殊,然而這項技術專利高達5.2億元的轉讓費,卻讓全國上下為之轟動。
  • 肖振春:畢玉遂教授的5億元聚氨酯發泡劑專利轉化還好嗎?
    文/肖振春來源/智慧財產權理想國自2017年3月24日山東理工大學發布消息《畢玉遂教授團隊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籤訂,被許可方為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總計交易金額5億元。至今已超三年,在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熱浪下,我們需要去關注下國內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標王是否還好!
  • 啥專利讓教授賺了4個億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 記者 佘穎 攝  刻苦攻關10餘年,全球獨有的無氯氟新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誕生在中國。由此,畢玉遂教授和其所在的山東理工大學一躍成為中國最豪氣的組合——畢教授的這項專利賣了5.2億元,而山東理工大學把其中的4億元分給了他的團隊。這究竟是怎樣的教授和神奇的專利?
  • 天大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向全球招收碩士研究生
    原標題:天大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向全球招收碩士研究生   日前,記者從天津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yzb.tju.edu.cn)了解到,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2017年招生工作啟動。
  • 山東理工大賣出5.2億專利申請背後:如何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
    畢教授是一位化學家,經過艱辛探索,他研究出了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正是因為這項發明,他也被媒體稱為最有可能拯救大氣臭氧層的人。這到底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白手起家他帶領團隊挑戰化學發泡劑12月14日,記者來到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這座不起眼的實驗樓裡,見到了畢玉遂教授。他對記者說,拿到證書以後,他們多年研究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以專利的形式被確認,被保護起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