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浩年 )2020開年,新冠疫情席捲全國,疫情傳播的速度讓我們猝不及防,我們能做的,就是自我隔離,留在家中。但是,通過新聞,我發現白衣天使們始終堅守在疫情的第一戰場,他們不畏艱險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觸動著我,我在想,在家隔離的我們是否也能夠做些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7月,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綠護未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準備開展,這正給了我一個寶貴的機會,積極報名後我成功地參與到本次活動中來。由於疫情原因,本次活動變為線上開展,我雖然無法親身前往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去見到那些渴望知識的同學們,但是距離和疫情並不能阻止知識與感動的傳遞,屏幕中顯示的是那些求知若渴的青澀臉龐和悉心教導的武理學子。
圖為主講老師何浩年準備「蚯蚓的搬家之旅」課程PPT及視頻。
這次活動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寶貴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備課,如何寫教學大綱,通過什麼方法來闡述教學主題,我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鍛鍊發散性思維,提高個人科學素養,科普更加深奧的科學知識……這些都是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剛開始很迷茫,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是後來我找準方向,通過在網上觀看大量的學習視頻和向老師同學們的虛心請教,我實現了從懵懂迷茫到緊促而有序的籌備的巨大跨越,在這個過程中,我受益良多,意志力的提升,知識儲量的擴大,時間合理的規劃,我在成長也在進步。孩子們將會是我成長的見證者,我也將會是他們進步的引明燈。
回想起那段籌備課程的時間,真的是一段充實又美好的回憶。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枯坐在電腦前苦思冥想課程的主題,時而迷茫,時而惆悵,每次想到一個可用的主題卻又不符合其它條件:如果選這個主題,同學們不理解怎麼辦,或者同學們學的枯燥無味沒了興趣怎麼辦,亦或是概述不到位時間不夠怎麼辦……幸運的是,有指導老師與隊友的建議,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之後,我最終確定了一個主題「蚯蚓的搬家之旅」。通過以蚯蚓的第一視角,講述了蚯蚓的家園遭到破壞後出發尋找新家,最後人類開始重視土壤保護的故事情節。將「保衛水土」的環保主題依靠通俗易懂的故事來向孩子們宣揚環保理念,科普環保知識,讓他們從小養成保護水土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8月4日正式上課那一天,我並沒有感覺到緊張和焦慮,因為早在幾天前,我已經準備妥當,和隊友們一起模擬上課情節,找出正式上課時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等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打開電腦看到屏幕上那一張張青澀的臉龐,眼睛裡透露著好奇求知的眼神,我感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我開始向孩子們講授我的課程,有條不紊,充滿自信。看著孩子們聚精會神,專注聽講,他們臉上的表情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時,我知道他們已經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學習的氛圍中,他們沉浸著並且享受著知識的灌溉和洗禮。我想,這節課我是成功的!
圖為小朋友在家聚精會神地聽主講老師講課。
本次活動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的留守貧困兒童,他們大多數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外出打工,很少回家。在我聯繫交接的那五個孩子中,就有四個小朋友是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的,電話那端,爺爺奶奶用不是很標準的普通話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與我交流,他們也是想要自己的孫兒把握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生怕錯過了上課時間。而電話這端,我也深深的被感觸到了,因為我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我深刻了解這些老人們的良苦用心和孩子們的求知慾望,我知道,雖然一節課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我在那些孩子們的內心播下了一些種子,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們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撐起一片天,而我也通過這簡單的一節課,收穫了一份感動,一種力量。
線上支教活動仍在繼續,每一節課的學生和老師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我們在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在這一段旅途中,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告訴我:與其在家無所事事,不如去做一件一生都不會忘記的永遠值得回憶的事情。感動在我們之間延續,把我們的心串在一起,或許,線上支教活動會結束,但是,感動永遠不會消失。最後,我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將這份愛與感動傳遞下去,去影響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