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問「為什麼」怎麼回應?90%的家長都做錯了!

2021-02-22 小七育兒專欄


前幾天,金寶貝中心的一位家長和我聊天時,說起自己四歲的兒子最近好像變成了好奇寶寶,走在街上看到什麼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候一次能連續問二十幾個問題,再好的耐心也磨沒了。

 

有一次,他懷疑孩子是不是在故意搗亂,沒忍住訓了他一頓,事後回想又有些後悔,擔心會磨滅了孩子的好奇心。

所以想問問我,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才好?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經被孩子天馬行空、稀奇古怪的問題問到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回答。也有家長擔憂的想:我家孩子總愛提些怪問題,以後老師會不會不喜歡他,或者會不會被別的孩子孤立啊?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這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標誌,意味著他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邏輯思維敏感期,他關注的東西,正逐漸從「是什麼」轉變成「為什麼「。有時候,孩子提問並不是為了獲得答案,比如,拿著一幅畫去找媽媽,然後問:「你看我畫的是什麼?」或者非要爸爸媽媽猜他用積木搭的是什麼。面對這種明知故問,大家可能覺得孩子是在搗亂、沒事找事,有時候越是忙,孩子越愛跑過來「刷存在感」,脾氣急一點的家長,不由分說就是一頓責罵。我們不能只看到表象,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如果總是得不到回應,時間久了,孩子以後有什麼事情都不愛跟你說了。我女兒小時候,常常一看到我換好衣服準備出門,就抱著我不撒手,問:「爸爸,你為什麼要去上班?」面對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回答說:「爸爸媽媽要出去上班,才能掙錢給寶寶買玩具呀~」但寶寶很快又會有一連串的疑問:為什麼出去上班才能掙錢?為什麼不能在家上班?為什麼要用錢才能買玩具?其實孩子並不是真的想要一個答案,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孩子真正想說的是:「我希望爸爸媽媽不去上班,留在在家裡陪我玩。朋友也和我說過類似的故事:兒子不肯好好吃飯,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左顧右盼,緊接著又開始了一連串的問題:我為什麼要吃飯?為什麼要吃蔬菜?為什麼一天要吃三次飯?為什麼飯不能像水一樣直接喝下去?於是朋友問:「你是不是已經吃飽了?不想再吃了?」兒子趕緊點點頭,原來他才不想知道人為什麼要吃飯,只是想快點逃離餐桌,繼續去玩玩具。有人說,孩子就好像剛剛降臨地球的外星人,世界的萬事萬物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未知的,3-10歲的孩子,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他們總是用自己的眼睛來發現和理解這個世界哈佛大學曾有一項研究發現:5歲以下的孩子有自己的提問特點,大多數時候,他們提問並非為了獲得準確答案,而是表示自己對此很感興趣。只要我們予以鼓勵並稍加引導,他們便會興致勃勃地展開探索。孩子通過不斷地提問,構築自己的認知,我們也能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剛剛小七老師講,有時候孩子並不是真的想獲得答案,而是想獲取你的關注,或者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即便回答也是無意義的,反倒容易陷入胡攪蠻纏裡,因為孩子永遠有下一個問題在等著我們。所以要先分清楚,孩子屬於哪一種情況,再決定怎麼應對。這裡有一個原則是:面對孩子的任何問題,我們都要有所回應,無論這個問題在你看來有多幼稚。有時候,孩子會重複問同一個問題,不少家長會感到不耐煩,其實他在通過「提問——獲得答案」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認知和記憶。他可能對自己的答案不自信,所以想再次從你這裡獲取一次。這種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回憶,鼓勵他自己將答案說出口,即便說錯了也不要批評他。提問的過程,能夠很好地鍛鍊邏輯思維、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提問。不僅可以向家裡人提,還可以向他人、向老師提問,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嘛。我同事的孩子,原本是個內向的孩子,在父母有意識地鍛鍊下,已經能夠非常自如地和別人交流了。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階段,語言能力可能跟不上思維速度。所以,有時候沒辦法描述清楚自己想問的,或者問出的問題沒有邏輯性,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要替他把話說完,在旁邊提示就好了,練習的次數多了,孩子的思路就會越來越清晰,講話越來越有邏輯。每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我們都要予以鼓勵:「這個問題提的真好!說明你認真讀故事了!「,「寶寶,這個問題媽媽從來都沒想到過,你真厲害!」老師們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學生總愛問:「老師,這道題的答案是什麼?「得到答案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是,學會思考的過程更重要。如果我們對孩子有問必答,他以後遇到任何問題,解決方案都是跑來問你,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孩子,一定在進入社會後舉步維艱。所以下一次,我們不要急著給出答案,而是反問一句:「你覺得這是怎麼回事呢?」引導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答案,即使天馬行空,和正確答案毫無關聯也沒關係,學會思考和探究才更重要。當我們也不知道答案時,不妨坦誠的告訴孩子:「寶寶,媽媽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不如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吧?」我們可以藉助這個機會,教會他面對問題時,應該如何尋找答案,比如怎麼查百科全書、字典?怎麼在網絡上搜索問題?怎麼通過實驗來驗證想法等等。通過思考和實踐得出的答案,一定會比你直接告訴他要更直觀,記憶更深刻。等孩子再大一些,不需要我們的幫助,也能夠自己去找答案了。即使真的沒有時間,我們也要答應孩子,在忙完之後一定會和他一起找答案,相信孩子肯定能夠理解。曾經有一位家長向我求助:小七老師,我家孩子總是提出一些跟學習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怪問題,也不知道是從哪看來的,我打了罵了都沒用,有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呢?我當時特別震驚,孩子愛提各種各樣的問題,說明閱讀量大,善於觀察,好奇心旺盛,都是特別好的事情,這位家長卻因為問題和課本無關,便認為是孩子錯了。孩子的每一次提問,其實都是對我們的考驗,是我們實施教育、傳遞三觀的過程,如果你總是表現出不耐煩,不喜歡孩子提問,甚至因此而訓斥他。時間長了,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覺得提問是錯的,是不好的,久而久之,人也會變得內向、自卑。有時候,孩子提了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有些家長便會敷衍過去:「你還太小了,講了你也聽不懂」,這是一種非常消極的處理方式,將問題忽視,它就不存在了嗎?承認自己也有不知道的東西並不丟人,也不會破壞你在孩子心裡的形象,畢竟沒有人無所不知。如果孩子感到不被重視,就會鍥而不捨的繼續追問,直到滿意為止。而當你認認真真和孩子探討問題的答案時,往往會發現他的理解能力比你想像的要強很多。因為覺得孩子提的問題幼稚,所以乾脆選擇不回應,也是家長們要盡力避免的誤區。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年,對有些事物的存在已經習以為常,甚至不以為然。但孩子才來到世界上幾年呀,對他而言,一切都充滿了童真和新鮮感,天為什麼是藍的?樹為什麼是綠的?那個姐姐為什麼能穿高高的鞋子走路?「這個本來就是這樣的,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只是成年人片面的看法,孩子卻總能看到被我們忽視的景象,在不斷地提問中,我們也像重返同年,學會了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待世界,這何嘗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經歷?《超實用育兒百科80講:小七老師教你輕鬆養出高智商、高情商、身體好的寶寶》9大應用場景,隨用隨查,5分鐘幫你解決棘手育兒問題自8月8日起,每日更新一節課,11周微信群內全程陪伴。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試聽《寶寶被不公平對待後該如何安撫?》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問「為什麼」,答不上來的家長要學這招
    「媽媽,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睡覺」「為什麼睡覺的時候要閉著眼睛」「為什麼晚上太陽就不見了」……有些孩子無論走到哪裡,看見新鮮的事情或者東西,都喜歡抓著爸媽問為什麼。比如「媽媽我這樣做可以嗎」、「為什麼一定要上幼兒園」等;看完分類,孩子愛問「為什麼」的原因也就出來了。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我們該如何回應?
    Part.1「媽媽,我為什麼叫醜醜呀?為什麼魚離開水就不能呼吸了呀?你是怎麼把我從肚子裡生出來的呀?為什麼會有影子呢?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孩子善於發問,也就是發現問題的第一步。那麼我們該怎樣回應和引導,才能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呢?
  • 3歲寶寶愛問「為什麼」,家長這樣巧妙回答,讓孩子的思維更活躍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特別愛問為什麼,提問的問題更是包羅萬象,即使是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的家長也很有可能沒有招架之力。這些看上去無釐頭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為什麼小朋友愛問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講一個小故事:一個小男孩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算術課上同學們都在認真聽講,他卻舉手問「為什麼二加二等於四」。有一天,老師跟他的媽媽說:「你的兒子腦子太笨了,成績差的一塌糊塗還總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教不好這樣的孩子。」這位媽媽堅信兒子的腦子並不笨,她把兒子帶回家,自己做起了他的家庭教師。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有經驗的家長這樣回答,孩子的思維更活躍
    黃姐家的兒子3歲了,黃姐說兒子最近總是喜歡問為什麼,就連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為什麼要吃飯,得知原因才肯吃飯。很多時候,黃姐都會耐心給孩子解答為什麼,但是有些時候實在是不懂如何給孩子解釋,黃姐面對自己也不懂的問題,就選擇敷衍應付一下,有時候孩子會發現媽媽不用心回答自己的問題, 就會表示抗議媽媽的敷衍了事行為。
  • 【每日問答】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家長應該怎麼回應?
    >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家長應該怎麼回應? 家長提問: 樂媽你好! 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最近我家孩子真的太煩人了,總是問我很多很多的問題,我覺得他都要變成十萬個為什麼了! 「媽媽,媽媽,我為什麼沒有妹妹?」
  • 愛問為什麼的孩子該怎麼引導?
    孩子喜歡問為什麼?一方面是因為3~6歲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如果是超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經常愛問為什麼,多數原因是因為一條,就是孩子對你說的話不服氣,試圖挑戰你的權威。但是,他又不好直接來挑戰你,所以只好用「為什麼」來質問你。所以,我們會發現當我們去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先把這件事情給做好。孩子問為什麼我要去做?其實孩子的潛臺詞就是憑什麼我要做?憑什麼讓我做?當孩子說這些的時候,我們要留意到這是孩子的心理現象。
  • 孩子愛問的為什麼,家長怎麼引導很重要,這個你也可以參考一下
    怎麼激發孩子對於這個學科的興趣呢? 一提到關於理科,大家會不自覺地想到深奧,難懂,枯燥,抽象這些詞,理科知識甚至讓人們有畏難情緒,適合小學生,又讓孩子愛學的內容,才能激發起孩子的熱情和興趣。2008年,日本的小森容治先生開始研究理科方面的內容,涉足相關的行業諮詢,在日本開展快樂理科的推廣,如何讓孩子喜歡上理科並且培養理科思維是他們的研究內容。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我們該如何回應?父母這樣做,孩子更聰明
    最近跟一媽媽聊天,她說:自己的孩子3歲,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總喜歡問為什麼。「為什麼人要吃飯?」「為什麼夏天會很熱,冬天又很冷?」「為什麼鳥會飛?」「為什麼我要聽你的?」.......「為什麼我家的孩子總愛問為什麼?」
  • 都說愛問問題的孩子更聰明,家長若輕信的話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通常是三至五歲)以後就總會纏著家長問各種「為什麼」。多數家長會覺得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孩子到了求知慾很強的年紀。甚至多數人覺得任由孩子提問家長耐心解答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這個想法打錯特錯。
  • 小朋友為什麼特別愛問為什麼?
    哪怕是最有耐心的大人,有時也會被孩子的無盡問題「逼瘋」。但不管大人是否喜歡,會問「為什麼」確實標誌著小朋友不斷提升的認知能力。小朋友們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會問「為什麼」的。在童年期,兒童的提問行為會經歷劇烈迅速的變化。
  • 對待孩子青春期?90%以上的家長都做錯了,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孫卿表示,對於孩子青春期問題,90%的家長都做錯了!孩子在青春期期間,需要的是尊重和認可,而不是謾罵和指責!提示: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家長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孫卿表示,原來孩子非常乖也很聽話,突然間變得不聽話;孩子突然變得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不讓家長看日記、不讓家長進自己房間;孩子不願意上學等等都是青春的常見的表現。
  • 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是窩裡橫?那是因為家長做錯了這些事
    文|文兒堂姐還小的時候,就是典型的窩裡橫,怎麼形容呢,那就是她是家裡面的老大,她想要的東西就必須要及時的給她,不然的話就會撒潑打滾。有一次因為她新買的一個熊貓玩具,被其他人先打開了,結果她居然鬧的不吃飯。
  • 孩子撒謊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幾乎每個家庭都遇到過「孩子撒謊」的問題,不管在哪個家庭,撒謊都是絕對的「禁忌」。之前看到一個調查:孩子出現哪些行為,讓你覺得最不能接受?各種各樣的答案中,「說謊」這一條被提及最多。 站在父母的角度,因為擔心孩子走上歪路,所以當他們出現撒謊行為時,就會採取「一刀切」的態度,堅決把這種行為扼殺在搖籃裡。
  • 小學數學智力題,很多家長都做錯,孩子都變聰明了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升,小學數學越來越複雜,很多中學的數學,家長輔導起來都不容易,有時候小學的數學題,也有不會做的題。具體為什麼?只能說現在的數學不簡單,如果不認真,就可能做錯。這些有趣的數學智力題,很多家長都得認真做,據說,有些家長甚至不能做對,感興趣可以嘗試!第一道數學智力題,一點也不簡單,雖然只有數和圖形,但是不小心,就很容易做錯。而且這些圖形還有重疊部分,需要數清楚,所以一定要認真仔細才能做對!
  • 孩子打人和被打之後,90%的家長都做錯了!
    有一次在廣場溜娃,看到2個小小孩衝突過後,家長各自分開自己孩子,打人一方的家長急切的關心著被打的一方,好像打人的是自己,管教孩子也只是狠狠的教訓一句:「不能打人,知不知道!」這時的孩子好像完全置身事外,而被打的孩子只是被教導一句:「沒事,沒事,以後記得躲開啊...」而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 為什麼同樣的題目,孩子總是做錯
    輔導過孩子作業的家長,心中總是住著一個小魔鬼;時不時出現一團「魔鬼的烈火」,就好像一顆不定時的原子彈,隨時都有可能原地爆炸。這不,就在前幾天,有朋友在跟我聊天的時候吐槽自己家的孩子,說孩子在做練習題的時候,相同的題目一直反覆做錯。
  • 作為家長,如果你自己做錯了,會給孩子認錯嗎?
    碗是弟弟打碎的,你為什麼打我……」文文大聲叫道。「打你又怎麼了?你不應該把弟弟照顧好嗎……」文文媽媽強行辯解道。「明明是你們的錯!憑什麼怪到我頭上?」文文一邊哭,一邊「呯」地一聲關上門跑出去了。「不是你的錯,你就該這樣做嗎?
  • 孩子愛問為什麼,要科學對待,智慧家長也許會引導出一個大人物
    有的家長說孩子天天問這問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日常見的,科幻出來的等等,只要是見到甚至是想到的事物都要問個為什麼,有時候還能回答上來,有時候問的問題讓人覺得很離奇或者覺得根本就沒有答案,有時候太忙也不想聽孩子沒完沒了,隨便說幾句就打發了,但從來沒想過這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
  • 為什麼你這麼愛問為什麼?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人盡皆知,小朋友們愛問為什麼。有的時候,他們的問題可愛又深刻——「為什麼月亮叫月亮?」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自己的眼睛?」「為什麼我們生下來就很年輕,長大就很老,而不是生下來就很老,然後慢慢長得年輕?」有的時候,他們的為什麼也會變得煩人——「寶寶,你晚餐不能只吃小餅乾。」「為什麼?」「因為光吃小餅乾對你不好。」「為什麼不好?」「它含糖太多了,沒有營養,對你的身體不好。」「為什麼對我的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