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問為什麼,要科學對待,智慧家長也許會引導出一個大人物

2020-08-28 我做爸媽的保健醫

有的家長說孩子天天問這問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日常見的,科幻出來的等等,只要是見到甚至是想到的事物都要問個為什麼,有時候還能回答上來,有時候問的問題讓人覺得很離奇或者覺得根本就沒有答案,有時候太忙也不想聽孩子沒完沒了,隨便說幾句就打發了,但從來沒想過這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的這些小事,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一下。看看當下他們的感受和心情,就知道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有多重要了。

01

「媽媽,水為什麼會朝那個方向流,而不是朝別的地方流呢」,一個小男孩疑惑地看著水從高處蓄水池流向低處蓄水池,中間形成了一個小瀑布。

疑惑的同時又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你管的可真寬,還要管水往哪流,你就好好地看得了。」小男孩的媽媽提高了嗓門,顯得有點不耐煩。

小男孩興奮的眼神一下子變得委屈又迷茫了,只是盯著看眼前的這道讓他很疑惑的景象。



看到這種情形,對孩子總會感莫名的同情,我們總是聽到抱怨,為啥孩子不愛學習,卻又一面摧毀孩子的學習力,有時候我們正不知不覺地摧毀孩子的求知慾,探索欲和學習力。

但也許就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解答好了,可以讓孩子愛上物理,愛上科學,也會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就會不斷思考,不斷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但也許你會發現孩子的問題沒完沒了,回答完一個就會帶出另一個,無窮無盡,每天面對這樣十萬個為什麼寶寶,有時候父母也招架不住了,特別是很忙的時候,覺得很煩。

當真正意識到善於發問的意義後,才會感到孩子有愛問問題的能力是多麼令人驚喜的一件事。

02

朋友總是說自己家孩子不愛學習,開始以為孩子學習方法的問題,後來發生這樣一件事,我才知道是家長的態度上出了問題。

有一天,孩子哭了一早上,起因很簡單,但結果卻讓孩子感到很無奈,無助又迷茫。

孩子拿著書,興奮地跑去問媽媽「媽媽,這個字念什麼啊,什麼意思」

「我忙著呢,去問你姐姐」他媽媽不耐煩地說。

「姐姐,姐姐,這個字念什麼啊」孩子跑去找姐姐。

「別煩我,不知道」

孩子又跑回媽媽那裡

「媽媽,姐姐不知道,這個字念什麼啊?」

「這麼簡單都不會,一邊去」

孩子頓實委屈地哭了起來。



這樣的結果會怎樣呢?

就是讓孩子害怕發問,覺得問問題是很丟臉的事,還會產生自我懷疑甚至自卑感,孩子會感受不到媽媽的愛。

當不想解決疑問的時候,思想也就開始停滯了,人會變得遲鈍,冷漠,沒有目標和方向,就更談不上學習力了。

有時候我們抱怨孩子怎麼學習不好,殊不知是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的。

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

孩子先天基礎都是純淨無染,非常好引導和培養的,而受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非常大,這種教育就是耳濡目染,在生活中對待問題的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處理人機關係的方式,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就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03

那怎樣應對寶寶的十萬個為什麼呢?

首先了解孩子的性格

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翻翻《生命密碼解讀》

看一下孩子是不是屬於真理型的七號性格,不想看書的,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孩子主要的性格特點。

這個算法也很簡單,比如2017年3月3號出生,把所有的數字加在一起得一個單數,比如這個加到最後是16,那麼主性格就是1+6=7。如果你的寶寶是七號性格,或者組合裡有7,那麼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了,因為這是一個真理寶寶,凡事都要求根問底,探出個究竟,而且非常有鑽研的精神,他們喜歡真實。



這個只是參考,不要做決定性的判斷,不能說孩子沒有這個主性格,那問問題就不用管了。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這也是社會進步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我們要以欣賞,積極的心態,對孩子有愛心和負責,鼓勵的態度。

不懂的,可以和寶寶一起找答案

如果寶寶提問,就要及時和寶寶一起找出答案。這樣的寶寶需要非常有耐心的媽媽。

有個媽媽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鑑,每當孩子問她不懂的問題,她就蹲下來,擁抱著孩子說「這個問題媽媽也不懂,咱們一起去查查資料,找找答案好不好。」

這個資料可以是網絡,可以是書籍,可以是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只要是能和孩子一起找出真相就可以,因為在對待問題的態度和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孩子明白了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途徑有很多,不止是問爸爸媽媽,同時感覺到了自己的提問是很有意義的,媽媽非常重視,他就會在信心上增加。



也會越來越喜歡問問題,越來越喜歡探索和發現,非常容易在一個領域達到很專業的程度,具有科學家的潛質。

當孩子大了,就可以指定他找哪類書籍,或者哪本書,這樣的好處是孩子越來越喜歡看書,學有所用。。

總之不要不懂裝懂,模稜兩可或者不耐煩地進行回答。

很難或者摸不著頭腦的問題,更要認真對待

任何問題都有為什麼,也當然都有答案,只是有的我們知道,有的不知道,還有就是看我們想不想解,所以不要總說孩子問的問題是無釐頭。

孩子到了7-11歲,對客觀事物和經驗會進行更有邏輯的思考,會問一些複雜的問題。

孩子提問一定要說「你是個愛思考的好孩子,提了一個好問題。」

但有些問題我們確實很難回答,比如經典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種持續數百年的科學之謎,1+1為什麼等於2這樣世界性的難題,為什麼小貓有四條腿,鴨子只有兩條腿,為什麼有的動物有羽毛,有的動物沒有等等,這些比較高難度又看起來無釐頭的問題,只要耐下心來,也能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者給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未來去努力找出答案。



愛因斯坦就說過「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疑問」「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是一種知識」,發問正是孩子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鑰匙。

鼓勵孩子多發問

愛迪生小時候非常喜歡問問題,經常問的老師很惱火,最後問老師為什麼2+2=4,老師忍無可忍,非常生氣。認為這個孩子不正常,讓他退學。愛迪生的媽媽並不這樣認為,她說愛迪生只是愛思考,對什麼都好奇而已,有很強的求知慾,她可以自己教。回到家後,愛迪生的媽媽就認真對待他的每個問題,如果發現自己也不會的,就讓愛迪生自己去書中找答案。後來發現他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還特地買來《派克科學讀本》,鼓勵他去探索和發明。



就這樣,正是因為有了智慧媽媽的理解和教育,才有了偉大的發明家。

敢於提問是一種勇氣,也是求進取的表現。孔子也曾經說過,無論是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對於不懂的事一定要問個明白。

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伊西多.雷迪的母親非常有智慧,每次放學回家,她的母親都會問「你今天有沒有提出好的問題啊」,就這樣在母親的引導下,伊西多養成了愛提問的好習慣,最終獲得諾貝爾獎。

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善教兒女。我們不僅不要厭煩孩子的問題,還要鼓勵孩子提問,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世界的希望,這樣才能培養更多人才,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天賦。

作者簡介:85後全職媽媽,經濟學專業,從事過養生保健師,高級灸療師資質。喜歡中醫,育兒,熱愛學習,分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問的為什麼,家長怎麼引導很重要,這個你也可以參考一下
    科學課程也正式覆蓋到了小學的1到6年級。怎麼激發孩子對於這個學科的興趣呢? 一提到關於理科,大家會不自覺地想到深奧,難懂,枯燥,抽象這些詞,理科知識甚至讓人們有畏難情緒,適合小學生,又讓孩子愛學的內容,才能激發起孩子的熱情和興趣。
  • 孩子愛問「為什麼」,答不上來的家長要學這招
    有些家長面對「奪命連環問」會煩躁,最後可能胡亂塞給孩子一個答案,或者是對他訓斥一番。比如「媽媽我這樣做可以嗎」、「為什麼一定要上幼兒園」等;看完分類,孩子愛問「為什麼」的原因也就出來了。以「為什麼一定要上幼兒園」這個問題舉例,孩子可能並不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他只是表達自己的情緒,真正想說的是「媽媽,我不去幼兒園可不可以」。又比如吃飽飯後,很多孩子會問家長「飯為什麼要嚼,直接咽可以嗎」。
  • 小朋友為什麼特別愛問為什麼?
    亨普爾是20世紀中葉科學哲學領域的重要人物,提倡將人類知識基於嚴密的數理邏輯之上。在「什麼稱得上科學解釋」的問題上,他堅持認為,在具備某些初始條件和至少一條「法則」的前提下,如果我們能夠推導出某種結論——即「待解釋項」(explanandum)——這些前提便構成對待解釋項的解釋。具體來說,法則既可以是普遍概括的,也可以是統計歸納的。
  • 3歲寶寶愛問「為什麼」,家長這樣巧妙回答,讓孩子的思維更活躍
    想要給孩子一個滿意的答案,還真的是有些困難。可見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界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於不理解的問題會有一定的好奇,這時家長的回答可以不僅僅局限於給孩子一個具體的答案,啟發性回答更加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認知以及探索能力。家長不敷衍的態度以及耐心地陪伴非常重要,同時這也是建立與孩子間良好溝通的契機。1、為什麼3-4歲的寶寶愛問「為什麼」?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有經驗的家長這樣回答,孩子的思維更活躍
    黃姐家的兒子3歲了,黃姐說兒子最近總是喜歡問為什麼,就連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為什麼要吃飯,得知原因才肯吃飯。很多時候,黃姐都會耐心給孩子解答為什麼,但是有些時候實在是不懂如何給孩子解釋,黃姐面對自己也不懂的問題,就選擇敷衍應付一下,有時候孩子會發現媽媽不用心回答自己的問題, 就會表示抗議媽媽的敷衍了事行為。
  • 愛問為什麼的孩子該怎麼引導?
    孩子喜歡問為什麼?一方面是因為3~6歲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如果是超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經常愛問為什麼,多數原因是因為一條,就是孩子對你說的話不服氣,試圖挑戰你的權威。但是,他又不好直接來挑戰你,所以只好用「為什麼」來質問你。所以,我們會發現當我們去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先把這件事情給做好。孩子問為什麼我要去做?其實孩子的潛臺詞就是憑什麼我要做?憑什麼讓我做?當孩子說這些的時候,我們要留意到這是孩子的心理現象。
  • 孩子對科學沒興趣,也許是你沒選對玩具
    很多寶爸寶媽都都有這樣的苦惱家裡的小寶貝自從會說話以後就開始愛問一些科學性問題「為什麼每天有白天和黑夜」「天上總共有多少顆星星」「飛上太空的火箭去哪裡了」「小桌子摔壞了還能變新嗎」......可可來幫你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幾款益智玩具讓孩子在玩樂中自我探尋科學原理激活「小小愛因斯坦」●●●4121火箭串珠桌一飛沖天的背後也許從小就種下了夢想
  • 希望孩子思維敏捷、聰明博學?6歲以前一定要重視培養這項能力
    為什麼有時候會拉不出臭臭,為什麼老是要剪指甲?作為家長,別小看這些問題,其實,孩子每一個小問題裡都藏著大知識,更是科學探索的開端。當父母並不急於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自己找出答案,大腦就會形成一個獎賞的迴路,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 為什麼小朋友愛問為什麼?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地球為什麼會轉呢?月亮和星星為什麼晚上才出來?為什麼秋天葉子會變黃?小狗為什麼有4條腿?長頸鹿為什麼喜歡吃樹葉?火山為什麼會爆發?為什麼冬天過了春天就來了?......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講一個小故事:一個小男孩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算術課上同學們都在認真聽講,他卻舉手問「為什麼二加二等於四」。有一天,老師跟他的媽媽說:「你的兒子腦子太笨了,成績差的一塌糊塗還總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教不好這樣的孩子。」這位媽媽堅信兒子的腦子並不笨,她把兒子帶回家,自己做起了他的家庭教師。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我們該如何回應?父母這樣做,孩子更聰明
    最近跟一媽媽聊天,她說:自己的孩子3歲,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總喜歡問為什麼。「為什麼人要吃飯?」「為什麼夏天會很熱,冬天又很冷?」「為什麼鳥會飛?」「為什麼我要聽你的?」.......結果我們的回答好像並不令孩子滿意,反而把問題繞到動物和飛的關係上了。很明顯這樣的回答孩子不滿意,家長也不耐煩。同樣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遍:「鳥為什麼會飛?」「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呀?」「因為鳥有翅膀呀」「那你想想還有什麼是有翅膀?」
  • 孩子愛問「為什麼」怎麼回應?90%的家長都做錯了!
    我女兒小時候,常常一看到我換好衣服準備出門,就抱著我不撒手,問:「爸爸,你為什麼要去上班?」面對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回答說:「爸爸媽媽要出去上班,才能掙錢給寶寶買玩具呀~」但寶寶很快又會有一連串的疑問:為什麼出去上班才能掙錢?為什麼不能在家上班?為什麼要用錢才能買玩具?
  • 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大高個?家長要懂得科學合理的引導方式
    孩子身高問題一直都是家長所關注的一件事情,但我們都知道,身高的高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與父母的身高基因有著很大關係的。假如父母自身身高不是特別高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這些的先天因素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正確的引導而改變的。很多孩子都是父母並不是很高,但自己卻比父母高出不止一個頭。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萌芽,這樣做幫助其發展
    孩子們都會有一個階段變得很愛問為什麼,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爸媽們剛開始可能還有耐心回答,但到後來說得更多的可能則是:「哪有那麼多為什麼,照做就是了」、「書裡這麼說的」、「大家都這麼做的」。殊不知,孩子愛問為什麼,或許代表了其批判性思維的萌芽,經常這樣的回答不利於孩子發展其批判性思維,而這種思維能力被認為是資訊時代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我們該如何回應?
    Part.1「媽媽,我為什麼叫醜醜呀?為什麼魚離開水就不能呼吸了呀?你是怎麼把我從肚子裡生出來的呀?為什麼會有影子呢?你為什麼要去上班?我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為什麼天黑了就要睡覺呢?......」醜醜從3歲開始,就化身「好奇寶寶」,每天有無數個奇怪的問題等著我解答,很多時候回答了這個問題,馬上就蹦出下一個問題,將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精神很好地傳承了下來。
  • 面對孩子提問,有問必答並非合格家長所為,這樣做只會害了孩子
    當孩子開始問父母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打開了潘多拉之盒,緊跟著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就像是洪水決堤一樣如萬馬奔騰態勢朝自己襲來。但聽別人說孩子愛問問題是好事,愛問問題的孩子通常比一般孩子更聰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 智慧家情文化——科學監管與引導孩子使用零用錢,很有必要!
    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不要對孩子的壓歲錢控制的過死,給孩子多一點的自由支配的權利。這樣做的過程中,家長不能放任自流,要科學有效的監管與引導提醒孩子,應該注意或者必須要避免的不良行為。
  • 孩子開始模仿動畫人物?進入"身份確認敏感期",家長引導很重要
    當然啦,今天要說的主題不是小時候被老媽追著揍,而是關於孩子的&34;背後的心理因素。是進入&34;了很多父母應該有注意過,3、4歲左右的孩子,突然開始模仿動畫片裡面的人物,嘴裡念叨著人物的臺詞,模仿人物的的動作、打扮等。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孩子進入&34;的表現,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之後,開始形成自我認知,並且思考&34;這個問題。
  • 孩子為什麼愛說謊?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正確引導才能糾正錯誤
    既然是謊言,當然就有被識破的時候,孩子在家裡終究能夠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那個玩具,也許孩子在之後只記得找到玩具時的歡喜,卻忘記問怪物為什麼又把玩具送回來了,可在這其中,父母很清楚自己說謊了。是不是每一個父母都和孩子說過謊呢,也都用謊話去欺騙過孩子呢?而對於孩子說謊的時候,父母是不是也會想這是為什麼?怎麼才能讓孩子不說謊呢?
  • 智慧家教策略——科學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非常重要!
    當下,我們都生活在網絡數位化時代,無論是成年人好,還是孩子,都與手機電腦息息相關,可以說,人人的生活都離不開網絡、信息和手機電腦了。因為這是智能化的時代和智慧學習的時代。但家長對於孩子接觸手機與玩遊戲的事,就如同談虎色變,對孩子的管理與限制非常緊。
  • 為什麼孩子害羞不愛打招呼?順其自然沒有錯,但是家長也要會引導
    上次鄰居家帶著孩子來做客,孩子們在一旁玩的很好,我們大人則在討論關於孩子的性格問題。鄰居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一直以來性格都比較大方開朗,見到陌生人也一點不害羞?老實說我剛從鄰居家回來的時候,我也在想孩子性格害羞,作為家長究竟要不要插手去管?我認為孩子如果性格比較害羞,那麼在今後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孩子生活和工作,所以我的觀點是認為父母既要順其自然,也要及時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