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大高個?家長要懂得科學合理的引導方式

2020-11-02 艾米麗育兒小達人

孩子身高問題一直都是家長所關注的一件事情,但我們都知道,身高的高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與父母的身高基因有著很大關係的。假如父母自身身高不是特別高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這些的先天因素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正確的引導而改變的。很多孩子都是父母並不是很高,但自己卻比父母高出不止一個頭。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正確的引導對其是有著很大影響的。

影響孩子身高的真正原因是哪些?

據研究表明:父母的身高將百分之75地影響著孩子,也就是說孩子的身高從一出生時就被限制住,後天因素的改變也只能對孩子有著很小的影響。後天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最高只能影響孩子最多十釐米左右。不過這也不是固定的,很多孩子都有例外,後天正確的引導教育對孩子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一定要正確看待這一問題。

家長在孩子身高問題上一般都存在哪些雷區?

營養品"轟炸"。

一些家長為了孩子可以長得更高一些,瘋狂地給孩子食用一些高營養的食物或是一些營養品。但瘋狂地給孩子補充一些營養品,這並不一定可以讓孩子的身高有明顯的增長。營養品這只是一種輔助孩子增長的物質,一味大量地給孩子食用,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營養"過剩",造成孩子橫向發展。我們要注意,營養品適當地補充即可,避免對孩子進行"轟炸"。

參照"別人家的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出現拿孩子與別人進行對比的情況。這種現象在多數家長當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幾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家長就會下意識地去拿孩子進行對比,"你看那個孩子長得真高"。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每個孩子的體質和一些先天性的因素都是不同的,身高存在差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要避免把別人家孩子當作"參照物"。

我們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身高有著明顯的變化?

多讓孩子進行運動。

這裡很多家長就存在一個錯誤的思想,在多數父母的眼中,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受傷。由於內心對孩子過於疼愛,往往就會限制孩子的出行,一直讓孩子待在家裡。但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身體會分泌出大量的分泌刺激,同時骨骼還能受到刺激,就可以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而且經常鍛鍊還能增強孩子的體質,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營養均衡、葷素搭配。

孩子日常當中的飲食情況也是很多家長所認真關注的一件事情,給孩子補充充足的營養這是多數家長的初心。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讓其吃一些肉類,雖然這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但一味地肉類還很難讓孩子進行消化。我們要注意營養均衡,做到葷素搭配,給孩子補充高蛋白的食物時,再對其補充一些維生素,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生長。

讓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時間與睡眠質量這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調查顯示:晚上10點以後,兒童的身體就會產生大量的生長激素,這大約是其他時候的5-7倍,但是必須進入深度睡眠才能起作用。因此,我們要儘量做到十點前讓孩子入睡,充足的睡眠就能讓孩子更快的發育。

育兒寄語:孩子的身高對其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對男孩子而言,成為一個大高個將會讓其在很多事情上有著很明顯的利處。我們一定要重視起這一問題,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是一件十分關鍵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怎樣才能讓孩子長得更高?家長要懂得採取科學方式對其引導
    身高問題一直都是每個人都特別關注的一件事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大高個,但由於一些先天性的原因,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相同。比如像一些先天性侏儒病,這就會導致人體生長遲緩、甲狀腺功能性不足,造成長不高的原因,變成一個"小矮人"。
  •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導的家長,教好孩子要怎樣做?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導的家長」這句話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關於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怎樣做,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作為家長在教育引導孩子方面應注重以下幾點:一是重點時段的教育引導很主要。家長要懂得教育孩子需分年齡段進行。0—18歲期間,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都會不同。
  • 孩子愛問為什麼,要科學對待,智慧家長也許會引導出一個大人物
    有的家長說孩子天天問這問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日常見的,科幻出來的等等,只要是見到甚至是想到的事物都要問個為什麼,有時候還能回答上來,有時候問的問題讓人覺得很離奇或者覺得根本就沒有答案,有時候太忙也不想聽孩子沒完沒了,隨便說幾句就打發了,但從來沒想過這對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
  • 怎樣才能讓孩子長成大高個?除了基因遺傳家長還能做些什麼?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長的這麼高?很多家長都會產生這種想法,看著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人長的高,內心就會由此產生一種&34;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身高,不至於比同齡的孩子相差很多大。一些家長看著自家孩子別人矮,就會想方設法的讓孩子長的高一些,盲目的給孩子補充一些營養,但孩子的身高就是不見長,讓很多家長表示束手無策。
  • 怎樣才能讓孩子快速發育,提升身高?以下幾點家長鬚知
    當然,這對於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而言,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經常進行運動鍛鍊可以很好地促進孩子的骨骼發育,加快孩子的身體生長。想讓孩子長成"大高個",這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我們平時一定要讓孩子多進行一些運動。
  • 膽小的孩子未必不好,要懂得用好的方式引導孩子,才能讓其更出色
    文/小熊育兒日記在做事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保持著自信的一面才能使得做事變得更加成功。不過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孩子他們的狀況是比較差勁的,因為他們的膽子比較小,不敢去做某些事情,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困擾。孫先生就發現孩子身上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在平日的生活當中實在是太膽小了。
  • 引導式教育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習慣,家長要記住了
    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健康都是家長需要注意的關鍵點,但要說最讓家長頭疼的是什麼?那肯定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小的時候聽不懂家長的話,長大了不聽家長的話,這最讓家長頭疼。而且從小給孩子培養一個好的性格,習慣可以讓媽媽在以後孩子學習教育的時候少費很多心。那我們平時應該怎麼培養孩子呢?其實四個字就能概括,那就是潛移默化,孩子小時候的教育肯定是引導式教育,一切都在不言中。
  • 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所以,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家長的示範,對幫助自己的人說「謝謝」,但是他們其實還並不能體會真正的感激。要知道,心靈理論的發展是學齡前開始萌芽,但是會持續很久的過程,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等能力的發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關愛孩子也要保持分寸,孩子具有「獨立性」,才能懂得感恩父母
    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父母總是會面臨著很多的育兒難題,尤其是在物質條件極度充裕的今天,孩子們身上的攀比心越來越重,對於物質的渴求也越來越高,當父母們不能夠給予滿足時,應該怎樣面對孩子的高需求呢?
  • 怎樣培養出情商高的孩子?家長該做些什麼?掌握以下內容即可
    怎樣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大家所關注的。但也有一些父母總是會忽略孩子的情商培養,著重培養孩子的智商。在他們眼中,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更為重要。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然,高智商的孩子,成功的機率往往是沒有高情商的孩子大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證明這個問題,往往一些成功人士,他們的情商都非常的高。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要明白"堵"不如"疏",科學引導是關鍵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他不再只是單純的滿足手機所具有的通話功能,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已經與我們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了。而孩子們也不可避免的,越來越早的開始接觸電子產品,想要把孩子與智慧型手機完全隔離,現在已經變成了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如何科學地處理孩子與手機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了每位家長的必修課題。
  • 父母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父母要儘量去滿足孩子的日常合理要求,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溫和。父母還需要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比如,當父母忙著工作,無暇陪伴孩子時,要讓孩子懂得等待,不要無理哭泣。為了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好,父母要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而實際上每個寶寶都有著自己興趣愛好與喜怒哀樂。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那樣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情緒。
  •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合理引導很重要,尊重孩子物權才是關鍵
    媽媽不解得看著芳芳說,「他就玩玩,然後就給你,你怎麼不懂得分享呢?」女兒聽到媽媽的斥責,反而哭得更兇了。 其實,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不懂得分享,就是太小氣了,太自私,往往會強制性地去糾正孩子的行為。這種做法反而會適得其反,會讓孩子更加不願意分享。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並且積極引導,才能讓孩子懂得分享的快樂,從而主動分享。
  • 高敏感會成為孩子的優點或是弱點,全靠父母的教養方式
    面對同樣的刺激,反應比較快和激烈的人,被稱為高敏感型的人。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博士,從自己上千個採訪樣本中估算出了一個數據:敏感人群佔總人數的20%,而這些敏感的人當中有80%都出生在一個「不敏感」的家庭中。也是說,大多數家庭只有孩子敏感,而家長並不敏感。
  • 孩子為人冷漠,家長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成為熱情寶寶
    孩子性格上的冷漠會壓抑自己激動的情緒,就比如孩子受人欺負了,有同學站出來施以援手,孩子卻不懂得感恩。因為孩子性格上的原因,可能會覺得同學幫助是理所當然的,自己也沒有感恩的概念,這種做法就特別讓人心寒。所以,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教養方式和孩子的言行舉止,避免出現過分寵溺和強迫孩子意願的情況。
  •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攀比未必是壞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現在每家都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孩子,通常是一大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父母及爺爺奶奶都很溺愛孩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正確合理,也不顧次次滿足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壞處,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甚至以自己子女與別人相比來顯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這種沒有限度溺愛與遷就、嬌生慣養,會讓幼兒滋生攀比心理,產生依賴。
  • 孩子打人,家長怎樣引導?
    其實,很多兩三歲孩子的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過爸爸媽媽不用為此焦慮,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家長該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兩三歲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很常見,也很正常,並不是真正的「暴力」行為,而造成他們打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現在的孩子普遍感覺生活條件好了,父母及長輩對自己過於關心與照顧,結果他們會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而對學業,也是提不起興趣,好像學習是為父母學的,自然也就沒有一份感恩的心。我覺得家長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讓孩子去吃些苦頭以後,才能成熟,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才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在此,我提出三點建議,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 16歲孩子懷孕生子,家長學校相互指責,引導青春期孩子是個大課題
    那麼當孩子發生早戀後,聰明父母是如何處理的呢? 1.積極引導,搭建親子溝通平臺我們可以以早戀為話題的切入點,引導孩子進入話題「孩子,最近媽媽聽說,很多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都開始早戀了,你們班有沒有同學是這樣的?」討論的方式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同理心,孩子更願意敞開心扉進入對話。
  • 孩子做事不集中,家長要如何引導,才能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孩子就是有多動症一樣,總是坐不住。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就可以因此得出孩子專注力非常差的結論。孩子專注力差,簡單點說就是孩子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老是對出現三心二意的現象。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這便會非常影響孩子的學習情況,導致孩子上課不能認真聽講,總是在下面搞一些小動作,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