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模仿動畫人物?進入"身份確認敏感期",家長引導很重要

2020-08-30 C位老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孩提時期,我們成天嚷嚷著是孫悟空、拿根棍子在家裡四處揮舞,然後被老媽追著揍;又或者幻想自己是白娘子,扯下家裡的蚊帳披身上當裙子,然後被老媽追著揍。


當然啦,今天要說的主題不是小時候被老媽追著揍,而是關於孩子的&34;背後的心理因素。

孩子開始模仿動畫人物?是進入&34;了


很多父母應該有注意過,3、4歲左右的孩子,突然開始模仿動畫片裡面的人物,嘴裡念叨著人物的臺詞,模仿人物的的動作、打扮等。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孩子進入&34;的表現,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之後,開始形成自我認知,並且思考&34;這個問題。而隨著孩子探索、思考的範圍越來越大,一些動畫片裡厲害的人物,就成了孩子的偶像。如孫悟空、奧特曼或者是一些歷史人物。

進入&34;,孩子會崇拜、模仿偶像。將偶像的言行舉止,投射到自己身上,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這個時候,家長的引導就很重要了。家長好好引導,讓偶像的力量給孩子帶去正面的影響。


那父母該如何做呢?


①給孩子選擇偶像


處於&34;,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錯把一些反面人物當偶像,就有可能受到很多不良的影響。所以,父母在這個時期裡,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正面的、積極的偶像。

②正面的引導


同樣的,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偶像以後,父母應該給予他們正面的引導。比如孩子喜歡孫悟空,整天模仿孫悟空,把別的小朋友說成妖怪,然後動手打別的孩子,這顯然是不對的。父母應該要告訴孩子,要像孫悟空保護自己師傅那樣勇敢,內心充滿正義。

③不阻止孩子模仿


有偶像,並且崇拜偶像,對孩子來說基本是一件好事。因為偶像身上一些正面、積極的特質,可以給孩子的帶來正面的影響。父母不要覺得孩子煩,也不要阻止孩子去模仿。當然了,如果孩子模仿的是壞的偶像,父母還是得阻止。

如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孩子一開始的偶像,甚至可以是遊戲裡的人物。


家裡的小侄子,就很喜歡玩手機遊戲,還整天咻咻咻地蹦來蹦去,他說遊戲裡的韓信就是可以一直跑來跑去,很厲害。看到孩子整天玩遊戲,哥哥覺得不是事,就買了一本《英雄地圖》給孩子看,現在孩子遊戲也不玩了,每天就抱著書看。

這本《英雄地圖》是《藏在地圖裡的智慧與勇氣》套裝裡的一本,它介紹了很多神話傳說裡和英雄故事,並以此作為切入點,給孩子介紹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識。比如給孩子講希臘的特洛伊戰爭,同時給孩子普及希臘的地理位置,人文風情等。

書中一共包含了220個傳奇人物44個歷史人物,近200多個國家的地理知識、神話故事等等。豐富的內容讓孩子能多角度地探索地理、人文、歷史等知識,以故事的形式,了解這些人物的經歷,尋找屬於自己的&34;。

這套趣味性和文學性相結合的百科書籍,原價196元,現在優惠價只需要89元,還附贈一張&34;桌遊玩具,寓教於樂,讓孩子邊玩邊學習知識。


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們,【點擊文章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4歲孩子開始崇拜偶像?進入「身份確認敏感期」,家長要注意引導
    「身份確認敏感期」,這個時候的他們開始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3歲以前的孩子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感;而到了4歲,孩子的活動空間更廣,接觸到的事物更多,開始形成自我意識,也就是開始思考「我是誰」。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
  • 身份確認敏感期:孩子角色扮演背後的秘密
    正確認識身份確認敏感期 在這個身份確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開始透過自己的偶像來表達自己。將模仿對象的人物特徵映射到自己身上,然後開始扮演這個角色,這些都是孩子進入身份確認敏感期的表現。
  • "身份確認敏感期":孩子變成小戲精,父母別嫌娃"愛演"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半大的孩子總是喜歡扮演某一角色呢?其實,是因為孩子進入&34;,才會變成一個小戲精:身份確認敏感期一般出現在4-5歲,當孩子自我意識覺醒,自我認知逐步形成,他們會開始探索這個世界。
  • 兒童敏感期之:性別、婚姻、身份確認、人際關係、繪畫和音樂等
    兒童生理知識學習者鄂芙的筆記:這一部分包括:兒童敏感期之:性別、婚姻、身份確認、人際關係、繪畫和音樂、數字概念。性別敏感期是四歲至五歲,關鍵詞有:自我意識延展,身體器官意識,異性疑問及興趣,同性模仿。父母應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把相應的科學知識教給他們。婚姻敏感期是四歲至五歲。關鍵詞有:認知社會關係,人群組合,表達好感。
  • 3歲寶寶家長被「叫談話」,面對娃的模仿敏感期,父母該如何引導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意味著他們開始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一路走來,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父母就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在父母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會慢慢的成長,體會屬於他們的人生。三歲的叮噹剛剛上幼兒園不到兩個月,父母就已經被老師約談很多次。
  • 3歲寶寶家長被「叫談話」,面對娃的模仿敏感期,父母該如何引導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意味著他們開始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一路走來,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父母就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在父母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會慢慢的成長,體會屬於他們的人生。三歲的叮噹剛剛上幼兒園不到兩個月,父母就已經被老師約談很多次。
  • 孩子愛模仿大人,面對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引導方法很關鍵
    1歲多的孩子,在語言方面會模仿周圍人說話,父母說什麼樣的話,只要孩子能模仿,孩子也會說出來。當然,最開始,他只能模仿詞彙,還說不出一個完整的長句子來。當然,孩子還會模仿某個詞或某些詞,這些詞或好或壞,但在孩子眼裡並沒有好壞之分,不過,作為父母,還是儘量在孩子耳邊說一些優美的語言。這樣,孩子模仿出來的詞,也是優美的。引導小妙招1.認識孩子的語言模仿的階段剛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純淨的白紙,這張白紙將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得五彩斑斕。其實,寶寶早在嬰兒時期,就具備了驚人的語言模仿能力。
  • 當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可能是進入了詛咒敏感期,母親的引導很重要
    孩子身邊的語言環境不好孩子們就是通過模仿學會生存的,父母不好的說話、做事方式會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如果父母經常說髒話,那孩子也會慢慢地跟著父母學會說髒話。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但是習慣養成了之後也是很難改掉的,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做事方式。
  • 家長不可不學的孩子13個敏感期
    他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慢慢有了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孩子所有敏感期最重要的階段,父母保護孩子自我意識形成敏感期,會培養孩子強大的人格。八、社會規範敏感期孩子2歲半至4歲,開始喜歡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這說明孩子已進入社會規範敏感期。在這一階段,父母要引導孩子與更多的孩子接觸,如按時上幼兒園,因為幼兒園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環境。
  • 兒子進入「婚姻敏感期」,家長這樣引導
    中國兒童心理學專家茅於燕表示:孩子從三至四歲開始,就開始進入了婚姻敏感期。對此,家長們了解多少?一、什麼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1、喜歡把自己帶入到感情角色中婚姻敏感期就像是情竇初開的少年一樣,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不深入,但是因為思維的發展,他們會不自覺進入到其中的角色。比如這個年紀的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會突然依賴父母,想要娶爸爸媽媽等。
  • 想培養「語言小天才」,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錯過就晚了
    0-6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時間段,一個人之所以能夠開口說話,除了每個人先天的語言天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語言環境的影響好和父母的教育引導。當孩子到了某一個階段,開始咿咿呀呀的說話或者模仿大人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你每天可以從孩子的口中聽到不少不少的新詞彙的時候,其實都是說明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到了。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著名的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中曾提到:2-6歲是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處尋找相同興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可當孩子在交往發生矛盾時,會有許多家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孩子出頭。
  • 萌娃給爸爸「做手術」,動作到位模仿細緻,網友:羨慕有這位爸爸
    「模仿」的性質,是因為他們進入了「身份敏感期」。一、幫助孩子確認自己身份孩子從生下來開始擁有的第一個身份即為「父母的骨肉」,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們會對自己的身份產生疑惑,在他們的世界裡,第一次出現了「我是誰」的問題。
  • 孩子喜歡模仿別人言行,3個方法解決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主要是因為孩子進入了"模仿敏感期"在這段敏感時期內的孩子,對自己的個人喜好和風格沒有清晰的認知,處於獨自摸索的階段。如果孩子看到別人的言行舉止和自己天差地別,在好奇心的趨勢下,孩子便會模仿體驗對方的言行,像是說話的風格或是行走的姿勢,以及標誌性動作。
  • 盲目模仿很可怕,家長要警惕,教您幾招幫助孩子度過模仿敏感期
    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小就有一種無意識的模仿行為,正是出現了這種模仿行為,才能使得孩子學習到各個方面的知識,而家庭是孩子模仿的最好場地。很多家長都認為會模仿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比較聰明機智,但有的時候孩子的盲目模仿是很可怕的。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並不懂得分辨好壞,而無意識的模仿行為。有很大的可能會把孩子教壞。
  • 0-6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讓孩子變身語言神童
    很多孩子都會有類似的情況,但都被家長貼上沒有「語言天賦」的標籤,其實並不是孩子沒天賦,而是錯過了最佳的提高時期,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在語言發展上更進一步。一、什麼是0-6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已經開始語言方面的發展,一開始都是從發音開始,陸陸續續發展成簡單的詞句,在後期就成為了完整的表達。那麼0-6歲,其實就是指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對於語言的練習和認識非常敏感。
  • 喜歡恐龍是孩子身份敏感期到了
    孩子到了4歲左右總會說:我是孫悟空,我是奧特曼,我是大恐龍,我是白雪公主等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總是給自己一個個身份,崇拜某些特別厲害的人物,把他們當偶像,還會模仿他們,希望成為他們,這其實是孩子的身份認同敏感期的表現。
  • 孩子"出口成髒"?大多是進入"詛咒敏感期",正確引導很重要
    大多是進入"詛咒敏感期"周女士最近發現自己的孩子很愛說髒話,比如準備吃飯的時候,她叫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吃飯,孩子不樂意。其實孩子突然變得愛說髒話,大多是進入"詛咒敏感期"。詛咒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的一個時期:詛咒敏感期其實也屬於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只不過表現方式不一樣。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總會不自覺地說髒話,這倒不是因為孩子道德低下,品行不端。
  • 鍾美美模仿教師被約談!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但該如何正確引導?
    當地教育局也承認了,學校與鍾美美接觸,希望引導孩子能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0-6歲是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處於高速發育的階段,會對來自外界的信息變得十分敏感。模仿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如何更好地模仿,這就需要孩子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了。因此,愛模仿的孩子,往往都更聰明。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 孩子出言不遜可能是語言敏感期,家長強行制止,不如探究背後原因
    孩子在嬰幼兒階段只是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可是到了三歲以後,孩子進入語言的敏感期,慢慢的會開始發現語言的力量,原來語言還可以表達憤怒、不滿等各種情緒,甚至語言還可以讓別人有比較激烈的反應,所以孩子就會嘗試這樣的表達。而且有時候大人的反應越激烈,孩子越是會繼續講髒話,這個時候孩子只是無意識的在測試語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