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確認敏感期":孩子變成小戲精,父母別嫌娃"愛演"

2020-09-22 媽咪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34;,周女士看著拿根棒子擺出孫悟空經典姿勢的兒子,不由地搖頭無奈嘆氣。自從兒子會看動畫片以後,就變成了一個小戲精特別愛演,看到動畫片裡厲害的人物,就說自己是XXX,比如是豬豬俠、喜羊羊、奧特曼,最近又變成了孫悟空。然後扮演他們,學臺詞學動作等等。

像這樣的小孩子,有時候挺讓人嫌棄的,畢竟有點招人煩。其實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的。看到孫悟空打妖怪厲害,就和小夥伴爭著說自己是孫悟空,或者幻想自己是奧特曼,怪獸來了就變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半大的孩子總是喜歡扮演某一角色呢?


其實,是因為孩子進入&34;,才會變成一個小戲精:


身份確認敏感期一般出現在4-5歲,當孩子自我意識覺醒,自我認知逐步形成,他們會開始探索這個世界。這個時候,他們腦海裡出現問題一般都是哲學三問:&34;

加上孩子的空間活動能力、理解能力越來越強,加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認知能力尚不完善的孩子,會通過一個想像的方式,確認自己的&34;給自己定位,以此來滿足心理髮育的需求以及自身安全感的需要。這就是&34;。


而孩子對自己進行&34;和&34;的素材來源,主要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東西,如動畫片角色、遊戲人物或者是現實人物等。那些厲害的人,會被孩子物化成&34;並且將其身上厲害的特質,投射在自己身上。

所以說,處於&34;的孩子,都會變成一個小戲精,很愛演,對扮演各個厲害的動畫角色樂此不疲。


&34;對孩子很重要:


①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孩子為什麼喜歡模仿動畫片人物?因為厲害,孫悟空神通廣大、喜羊羊聰明勇敢等等。而當孩子模仿偶像、動畫人物時,他們大多會按照其特點去塑造自己的形象、構建自己的內心。比如要像喜羊羊一樣聰明勇敢,那麼這就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②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此外,孩子模仿的偶像和角色,一般都是動畫片裡的正面角色。在這個模仿的過程中,孩子會學習到揚善懲惡的道理。這些正面積極的偶像,會讓孩子慢慢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③塑造自我,健全身心


處於身份確認敏感的孩子,他們模仿偶像的動因,就是心理上的需求。自我意識覺醒,開始慢慢獨立,能稍微脫離父母生活。而這時的孩子,需要讓自己&34;,以彌補心理安全感的缺失。所以說,孩子有模仿偶像,可以塑造自我,健全身心,有益於他們的健康發展。

因此,父母別嫌娃&34;,引導很重要:


社會心理學認為,早期社會化是個人社會化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嬰幼兒期的寶寶特別需要來自外界環境豐富、良好刺激,這些刺激會引起嬰兒的積極反應,促進大腦相應區域的發展,家長再對孩子的反應給予及時反饋、正確的引導和強化,就能夠讓寶寶初步形成對人和事物的基本態度。


★引導孩子選擇正確的偶像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說過:&34;。

這句話放在放在孩子&34;這方面一樣適用。因為孩子自行選擇偶像或者是動畫片人物模仿的時候,可能不會區分好壞。比如他們也許會覺得某些壞人的行為也很酷,而且很厲害,進而有可能學到壞習慣。


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選擇正確的偶像,比如選擇一些正面、積極向上,具有良好引導作用的偶像,讓孩子形成良好的三觀和行為習慣。

★允許孩子的&34;行為


父母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孩子的模仿和戲精行為,是他們心理髮育的需求,也是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所以,父母不要阻止孩子,而是要允許他們的&34;行為。也許在成年人的眼中,孩子沒事擺個pose,嘟囔幾句臺詞,嚷嚷著我是&34;、&34;的行為有些怪異。


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滿足自己心理需求,增加安全感、培養良好性格的行為。如果孩子的戲精行為被父母強行打斷或者是阻止,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弱小,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發育。

★藉助偶像的影響教育孩子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有自己的&34;,對於他們的教育也有幫助。因為自己喜歡的偶像,對孩子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他們也樂於向偶像看齊,父母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藉助偶像的力量教育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不愛吃飯,父母可以說:&34;一般情況下,孩子會選擇向自己的偶像學習,乖乖吃飯。

★引導孩子正確模仿偶像


據醫學研究,受前額葉皮質和髓鞘質的影響,孩子6歲前的學習模式是&34;,他們通過模仿、聽講和玩,儘可能地探索周圍世界,不受限制。這意味著如果父母不管教,孩子好的壞的都會學習。


比如孩子的偶像是孫悟空,父母如果不引導的話,孩子可能會模仿孫悟空打妖怪,然後打其他的小朋友,這顯然是不好的行為。所以父母要以引導孩子:&34;

小貼士


進入&34;的孩子,他們的偶像經常變換,有可能之前喜歡奧特曼,過一段時間之後就喜歡鋼鐵俠了。但所謂&34;,孩子喜歡某一個人物,必定是被他們身上某些特質吸引,父母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為孩子把好關,引導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最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會模仿他們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身份確認敏感期:孩子角色扮演背後的秘密
    身份確認敏感期 3歲之前,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從父母身上獲得,4-5歲時,當孩子空間活動能力不斷增強,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再依託於父母,他將逐漸建立起一個關於自己內心的想像,逐步給自己進行定位,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
  • 兒童敏感期之:性別、婚姻、身份確認、人際關係、繪畫和音樂等
    兒童生理知識學習者鄂芙的筆記:這一部分包括:兒童敏感期之:性別、婚姻、身份確認、人際關係、繪畫和音樂、數字概念。性別敏感期是四歲至五歲,關鍵詞有:自我意識延展,身體器官意識,異性疑問及興趣,同性模仿。父母應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把相應的科學知識教給他們。婚姻敏感期是四歲至五歲。關鍵詞有:認知社會關係,人群組合,表達好感。
  • 4歲孩子開始崇拜偶像?進入「身份確認敏感期」,家長要注意引導
    「身份確認敏感期」,這個時候的他們開始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3歲以前的孩子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感;而到了4歲,孩子的活動空間更廣,接觸到的事物更多,開始形成自我意識,也就是開始思考「我是誰」。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
  •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全面了解敏感期,做懂孩子的優質父母
    如果家長不了解敏感期,那麼就會認為孩子出現掐人、扔東西、愛罵人是沒教養的表現,就會強制粗暴的制止孩子,可是這麼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沒法順利度過敏感期,為孩子的以後埋下隱患。在《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一書中,留美早教專家李芷怡結合100個真實案例,全面解讀0—6歲兒童的26個敏感期特徵,用簡單易懂的講述教我們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理論。
  • 孩子為何不愛讀書?育兒專家: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愛上讀書不難
    閨蜜安妮最近總是很發愁,眼見著別人家的女兒都是文文靜靜,特別愛看書,而自己家的女兒卻成天只喜歡看電視,一點都不愛看書,這讓她內心十分苦惱。為了讓女兒看書,安妮不管是電子書,紙質書都花了不少錢,但是女兒的閱讀興趣卻一點都沒有提高。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越長大越不愛看書。這其實,是家長沒有重視孩子的閱讀敏感期。
  • 孩子"愛臭美",大多是進入"審美敏感期",5件事父母要留心
    只不過年幼的孩子,暫時還沒有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審美觀,所以在孩子眼中的美,父母不一定覺得美,但這無礙於孩子"愛臭美"。其實,孩子突然愛臭美,從本質上來說是他們對自己形象的關注,是人的一種本能,是一種正常現象。"審美敏感期"對於孩子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父母能正確地引導,可以讓孩子在這一階段養成健康的審美趣味,提升個人魅力等等。
  • 捕捉兒童敏感期|錯過了孩子黃金髮展期,你別想要回來
    可是等到出現嚴重問題時,家長卻不去找根源解決,反倒是抓不痛不癢的皮毛,進行修修補補,最終演變成難以解決的常態問題。如果演變成常態問題,後果非常嚴重,孩子的發展完全被毀了音樂的敏感期呈螺旋狀發展;2歲的幼兒就能把握節奏;3-4歲時開始對簡單而重複的旋律感興趣;5-6歲後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自發用動作表達;6-8歲時已經能深深沉浸在音樂中……處在身份確定敏感期的兒童,會選定一個偶像並時時模仿。「我是忍者神龜!」
  • 孩子突然愛鬧脾氣?可能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了,父母不用著急
    相信上述的情況,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都覺得孩子有點無理取鬧,然後呵斥他們一頓。但是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這種愛鬧脾氣、有點任性、有點強迫症的表現,是正常的呢?孩子突然愛鬧脾氣?簡單來說,就是指孩子兩歲的時候,會突然變得任性,愛發脾氣,讓父母頭疼著急。這是因為,孩子在2歲左右會進入"秩序敏感期"!
  • 孩子突然變成撒謊精?孩子"撒謊敏感期"到來,父母別只會責罵
    有寶媽反映,自己家的3歲孩子突然變得愛撒謊了。有一天,兒子突然說:&34;。寶媽感到很擔憂,她覺得自己孩子是不是在哪裡學壞了,不然怎麼會變成一個&34;呢?孩子突然變成撒謊精?父母的初衷也許是想著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以免他們養成愛撒謊的壞習慣。那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你直接拆穿孩子的謊言,並且責罵他們的行為,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愛撒謊呢?
  • 家長不可不學的孩子13個敏感期
    五、語言敏感期詛咒敏感期孩子從觀察父母說話的口型到突然說話,這就是語言敏感期。父母要在這一階段引導,多和孩子說話、多給他講故事,當孩子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想開口說話了。自我意識是孩子所有敏感期最重要的階段,父母保護孩子自我意識形成敏感期,會培養孩子強大的人格。八、社會規範敏感期孩子2歲半至4歲,開始喜歡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這說明孩子已進入社會規範敏感期。在這一階段,父母要引導孩子與更多的孩子接觸,如按時上幼兒園,因為幼兒園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環境。
  •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100個真實案例破解敏感期孩子內心秘密
    2.5-3歲:自我意識敏感期、空間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關注細小事物敏感期。3-4歲:執拗的敏感期、審美和完美的敏感期、色彩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4-5歲:婚姻敏感期、性別和出生的敏感期、身份確認的敏感期、繪畫和音樂的敏感期、情感敏感期、書寫與閱讀的敏感期。
  • 孩子這些表現明顯,可能到了自主意識敏感期,這樣引導利於成長
    小孩子的敏感期家長現在都非常熟悉了,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敏感期。其中一個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的自主意識敏感期了,到了這個時候,孩子仿佛變得非常的偏執,尤其是面對一件事時有著迷之執念,家長想改變似乎很困難。如果不想讓這份「執念」變質,父母就需要正面引導,幫娃順利度過自主意識敏感期。何為「自主意識敏感期」?
  • 孩子被自閉症治療師虐待: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父母可以親力親為
    只有在擁有了大人的掌控力之後,孩子才能真切的體會到參與感和滿足感,才能盡情地享受快樂、表達自我。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熱衷於模仿,喜歡化身為變形金剛、奧特曼、恐龍、公主等,並不是簡單的一時興起、童真童趣,而是身份確認敏感期的必然表現。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表示,一個人只有在身份確認之後,才能明白「我是誰」。
  • 孩子總愛在牆上亂畫,是到了「塗鴉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
    孩子總愛在牆上亂畫,是到了「塗鴉敏感期」父母應該這樣做許多兒童從2歲起就進入了對塗鴉敏感的時期,在此期間,他們可能開始隨機或點畫線條當孩子3、4歲的時候,塗鴉已受到視覺控制,並逐漸意識到筆尖的存在。 這時如果父母能繼續鼓勵孩子塗鴉,繪畫能力就會發展出很大的優勢。他們會四處用畫筆來描繪他們內心的小小、精彩紛呈的世界,這些&34;裡隱藏了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 【學齡前父母必看:捕捉兒童敏感期°】27 | 針對孩子敏感期,用更科學的方式育兒
    小嬰兒7個月左右出現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絕坐,然後開始走,上下樓梯都要自己來,哪裡不平偏要往哪裡撞.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時候……走的敏感期中兒童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他擁有空間的能力從此開始越來越強。這次,孫英老師將會每日精讀,分享給各位父母們,通過聆聽的方式來認知孩子的敏感期!不要錯過孩子的敏感期,在不同的階段,針對性的給予孩子支持和引導,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 0到6歲決不能錯過的兒童敏感期!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0-2.5歲:視覺敏感期、聽覺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語言敏感期、渴望愛的敏感期。2.5-3歲:自我意識敏感期、空間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關注細小事物敏感期。3-4歲:執拗的敏感期、審美和完美的敏感期、色彩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
  • 孩子愛到處亂寫亂畫,父母阻撓無用,原來是繪畫敏感期到了
    其實這個時候的阻止只會弊大於利,弄清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在《兒童敏感期手冊》中提出:3~4歲是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她說:兒童在敏感期擁有一種特殊的力量,能夠以驚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學習。在這種節奏的支配下,兒童不斷地徵服世界,這一切使他們感到十分幸福、滿足。
  • 如何把握孩子閱讀敏感期
    家長怎麼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敏感期是指孩子對閱讀、看書產生濃厚興趣的時期,孩子的閱讀敏感期一般是在孩子4歲半到5歲半時候來臨,有些孩子會提前,最晚一般也不會超過6歲,如果超過6歲之後,才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一般會比較難養成閱讀興趣。所以在孩子6歲前被稱為閱讀黃金期,3-6歲也是父母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
  •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面對寶寶總愛"打臉",總喜歡破壞性的行為,有些父母會非常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可能存在暴力傾向,會馬上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別誤會,寶寶這是到了"手部敏感期"了,。
  •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面對寶寶總愛"打臉",總喜歡破壞性的行為,有些父母會非常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可能存在暴力傾向,會馬上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別誤會,寶寶這是到了"手部敏感期"了,。為什麼到手部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喜歡"動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