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錯過了孩子黃金髮展期,你別想要回來

2020-10-16 凡平美

生活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大部分家長每次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到家,問孩子第一句話便是「今天讀書寫字了沒有,老師有沒有布置作業……」

像這樣的話,已成口頭禪,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子子孫孫無窮也。

正是這種老生常談的話和要求,頻繁出現,以致僵化孩子的思維,錯過孩子不同時期的發展。

可是等到出現嚴重問題時,家長卻不去找根源解決,反倒是抓不痛不癢的皮毛,進行修修補補,最終演變成難以解決的常態問題。

如果演變成常態問題,後果非常嚴重,孩子的發展完全被毀了。

那該怎麼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出超級棒的孩子呢?

01

我建議你好好讀讀《捕捉兒童敏感期》(珍藏版)一書,裡面有詳情為你解惑答疑!

這本書是有介紹關於孩子的健康發展的兒童教育,豆瓣評分8.2分,該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歲到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

關於這本書案例部分,要說明兩點:

一、有些案例的記錄對象是發展不夠好的孩子,這部分孩子我們都用了化名。

二、本書收錄的案例跨越10年,由於時間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記錄者已經不詳,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從書中,我們可以得出本書的主要內容:

嬰兒7個月左右出現走的敏感期;

起先拒絕坐,然後開始走,上下樓梯都要自己來,哪裡不平偏要往哪裡去撞,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時候……

走的敏感期中兒童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他擁有空間的能力從此開始越來越強。

1歲半到2歲期間,兒童會有一個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

床上的一絲頭髮,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兒童並不總是這樣。手的敏感期到來時,兒童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點鈔……這都和童年期手的發展有關。

音樂的敏感期呈螺旋狀發展;

2歲的幼兒就能把握節奏;3-4歲時開始對簡單而重複的旋律感興趣;5-6歲後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自發用動作表達;6-8歲時已經能深深沉浸在音樂中……

處在身份確定敏感期的兒童,會選定一個偶像並時時模仿。「我是忍者神龜!」「我是超人!」通過吸收偶像的人格特點,兒童建構自己的人格狀態,最終形成自我。

這本書出版後,得到很多知名媒體和讀者的高度評價,具體如: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有大量的實例參考,讓我們明白在孩子的各個敏感階段我們應該怎樣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敏感期。

——讀者 九頭飛狼

對新手媽媽和幼教工作者來說是一本有指導意義的書.我從兒子身上表現出的行為不感到迷惑和不知所措,能用淡然的心態面對他所做的一切,比如吃手扔東西鑽桌子爬高高等等.相信這本書能幫助我陪同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網友 lovelycute

看完後,開始理解孩子,希望寶寶順利度過敏感期快樂成長。——網友 yokel

本書作者,孫瑞雪,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中國寧夏科學啟蒙研究會創辦人。

她發展和延伸了一套完整的兒童發展的愛和自由理論和敏感期理論,其貢獻在於幫助成人了解兒童的心智發展過程,並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

其創作的社會科學專著《愛和自由》與科學教育專著《捕捉兒童敏感期》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02

通讀本書,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自然總是賜予人彌補的機會,一旦兒童獲得了愛和自由,很多恢復機制便自動開啟。但6歲過後,這種補償成長的機遇就越來越小,因為成人無法克服自身的恐懼而限制了兒童的自由,在種種限制中,兒童的吸收性心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

這段話告訴了我們錯過孩子發展敏感期的後果和怎樣彌補錯失敏感期所帶來的危害。

其實錯失敏感期所帶來的危害,不止是兒童的吸收性心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更多是兒童靈性的發展消失,會引發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呈現在生活中。

如果要逐漸解決這種危害,唯一能彌補的就是給予孩子愛、自由和尊重。

這讓我想起了一朋友,她早些年為了家庭生計,生完兩娃都是幾個月就出去外地打工賺錢,十多年才……

迫於孩子的健康發展,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回到家鄉陪伴孩子學習成長,可是孩子內心的陰影是無法抹去的。

正是這樣,孩子根本不怎麼打理她,反而脾性大發,她沒辦法,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才慢慢接受。

真的,如果在6歲之前,錯過了孩子的黃金髮展期,有些東西是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

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為了孩子發展,一定要在關鍵時期抓關鍵發展,不要跟風,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展翅騰飛,翱翔天空!

相關焦點

  • 《捕捉兒童敏感期》:這個你不知道的原因,解釋孩子的成長秘密
    許多父母非常關注這個問題,或許《捕捉兒童敏感期》可以幫助父母們找到答案。在教育史上,《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是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個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鎖匙,引領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作者孫瑞雪,是中國幼兒教育專家和心理學家,是「愛和教育,規則和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 讀書筆記:《捕捉兒童敏感期》讓你讀懂孩子的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通過一個個真實的兒童敏感期案例向我們說明了當孩子出現某種行為時,意味著某一種敏感期已經到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通過何種方式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敏感期。讀這本書,你會覺得很真實,書中一些孩子的行為和表現,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發生過
  • 兒童發展的多個敏感期,父母需要知道,錯過影響孩子發展
    兒童發展會有哪些敏感期呢?著名的兒童博士蒙特梭利通過常年與兒童交往和生活中觀察發現,兒童在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往往會對不同的東西或動作特別敏感,而且在這一時期會對這些事物表現出高度的興趣,自發地去作一些特定的動作,專注而且重複地做,直到心裡完全滿足為止。
  • 【壽川女性之聲】敏感期——兒童發展進程中的黃金時期
    本期話題《敏感期——兒童發展進程中的黃金時期》主講老師:安寶麗、李彥宏主持人上幾期我們分享的關於幼小銜接的一些話題,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聊聊嬰幼兒時期的一些事兒,不知道有多少爸媽知道,孩子小時候的吃手、扔東西的行為背後並不是調皮,而是源自於一個重要的概念——敏感期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
    在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概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十分緊密,而在考試的過程,轉折期、危機期、關鍵期、最佳期以及最近發展期也經常出現。嚴格來講,關鍵期的概念並不是很嚴謹,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心理能力錯過了特定時期依然能夠有所發展,因此敏感期或最佳期的說法更普遍,接下來我們針對敏感期或最佳期進行學習。
  • 不能錯過孩子的敏感期,錯過就再說補不回來了
    只要看到誰家的小孩都會要抱抱來逗逗,當時在我眼裡,就是覺得是為了顯得自己多愛孩子,自己多會帶孩子逗孩子開心似的。因為我不會逗小孩笑,就感覺自己好木納呆板。更不喜歡孩子哭,看到了想躲得遠遠的。因為有些大人忙不過來時,會喊你過去幫忙抱抱。甚至曾經想過,要是自己有孩子了哭了就讓她哭等。不管喜不喜歡我們終會為人父母生兒育女,教育子女,關心孩子的問題。
  • 如果錯過孩子成長的「黃金敏感期」,就是家長重大的失職
    甚至產生了有家長給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的亂象,所以學習真的是越早越好嘛?真的能建立優勢嘛?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你掌握了孩子的黃金敏感期就知道,這樣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這就是」黃金敏感期「!關鍵是黃金敏感期很短暫,並且在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對一種特定的知識或技能感興趣,然後經過這個時期就會消失,不會再出現在同一個時期對相同的興趣點有同樣強烈的興趣感。敏感期來臨時,要有相應的活動來搭配或培養他們,使得這種能力真正的發展起來。例如:繪畫。
  • 從敏感期幫你跳過0-3歲兒童啟蒙誤區
    在育兒的路上摸爬滾打過來,和大家聊聊兒童各種黃金啟蒙期都該幹什麼? 目前,流行的啟蒙時間表參考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和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時間理論比較多。但是,如果你知道其實這個時間段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正在迅速發展,通過小手抓握投擲的過程為日後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做準備會不會就不那麼生氣了呢?
  • 蒙臺梭利:0-6歲是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三個原則,助媽媽輕鬆帶娃
    0-6歲是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三個原則,助媽媽輕鬆帶娃什麼叫做敏感期?所謂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在0-6歲的時候,是發自孩子內心的需求,在特定的時間內,孩子會對某個事情感興趣,甚至還表現出熾熱的狀態,直到內心得到滿足,敏感期下降,這個動力才會消失。
  • 蒙臺梭利:0-6歲是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三個原則,助媽媽輕鬆帶娃
    所謂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在0-6歲的時候,是發自孩子內心的需求,在特定的時間內,孩子會對某個事情感興趣,甚至還表現出熾熱的狀態,直到內心得到滿足,敏感期下降,這個動力才會消失。而且處在敏感期的孩子,還具備一種神奇的力量,孩子的內心無時無刻都是上演一場戲劇,他們把自己的世界當成舞臺。這就叫做敏感期。
  • 捕捉兒童敏感期脈絡,讓養育事半功倍
    敏感期是蘊含在孩子身體裡的密碼,每個孩子都有,如果這些敏感期的特質被我們成人看到,幫助孩子將這些特質從身體裡釋放出來,也就等同於兒童生命力的甦醒,如果你觀察孩子的狀態,敏感期發展良好的孩子一定是充滿了活力和愉快感的。
  • 孩子錯過了兒童語言敏感期,應該怎麼辦?亡羊補牢還不晚
    導讀:孩子錯過了兒童語言敏感期,應該怎麼辦?亡羊補牢還不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錯過了兒童語言敏感期,應該怎麼辦?亡羊補牢還不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在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概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十分緊密,而在考試的過程,轉折期、危機期、關鍵期、最佳期以及最近發展期也經常出現。嚴格來講,關鍵期的概念並不是很嚴謹,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心理能力錯過了特定時期依然能夠有所發展,因此敏感期或最佳期的說法更普遍,接下來我們針對敏感期或最佳期進行學習。
  • 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
    導讀: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常青藤爸爸:學英語,別錯過孩子的敏感期
    5月20日,「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常青藤爸爸英語啟蒙公開課 & 新書發布會,在北京77劇場成功舉辦。公開課由「為父母賦能,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教育知名出版品牌「青豆書坊」和百萬粉絲教育公眾號「常青藤爸爸」聯合主辦,這也是青豆書坊&常青藤爸爸 「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 20座城市公益巡講的第一站。
  • 兒童發展的31個敏感期
    「人」的發展也存在敏感期。兒童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這種能力與印刻現象十分相似,蒙氏將其稱為敏感期。什麼是敏感期?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在這期間內,對某一種知識或技巧有著非常感覺。
  • 孩子斜弱視能自愈?別錯過2-6歲黃金治療期
    別錯過2-6歲黃金治療期) 然而,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如苗苗般幸運。「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好了」、「寶寶去醫院檢查眼睛得多難受,心疼,再等等吧,說不定真的像老人所說的,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當孩子有眼睛斜視或視力不良時,這是不少家長常常會發生的對話。北京世紀壇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石紅告訴記者,人的視覺有一定發育敏感期,若懷僥倖心理,期望斜視、弱視能隨年齡增長而自愈,往往會錯過最佳治療兒童斜視弱視的時機。
  • 【學齡前父母必看:捕捉兒童敏感期°】27 | 針對孩子敏感期,用更科學的方式育兒
    小嬰兒7個月左右出現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絕坐,然後開始走,上下樓梯都要自己來,哪裡不平偏要往哪裡撞.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時候……走的敏感期中兒童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他擁有空間的能力從此開始越來越強。這次,孫英老師將會每日精讀,分享給各位父母們,通過聆聽的方式來認知孩子的敏感期!不要錯過孩子的敏感期,在不同的階段,針對性的給予孩子支持和引導,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 7歲前,千萬別錯過孩子這31個敏感期,否則後悔一生
    很多家長一直抱怨說,我的孩子問題太多,自己感到手足無措。其實很多是候是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有句古話說:「三歲看七歲,七歲定終生」,為什麼說七歲前很重要?我們細數了一下孩子成長的31個敏感期,幾乎全部是在7歲前形成的。所以不要等孩子的性格習慣已經成形了,你才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時候,他已經不是你的乖寶寶了。
  •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全面了解敏感期,做懂孩子的優質父母
    現在擺在我面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孩子進入敏感期,我該怎麼做?發展心理學大師羅伯特 S.費爾德曼在《兒童發展心理學:費爾德曼帶你開啟孩子的成長之旅》一書中介紹:敏感期是一段特殊的,但有一定時間限制時期。在敏感期,有機體對環境中某些特定類型的刺激非常易感。一個敏感期代表的是某些特定能力出現的最佳時期,而且兒童對環境刺激特別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