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

2020-09-18 育兒天天報

導讀: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對於孩子們來說,有很多朋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孩子們可以通過與每個人相處而獲得自信和滿足感。一些父母會強行幹預孩子的交友,但不要錯過孩子們人際交往的敏感時期。家長要特別注意。


假期期間,不可避免地會拜訪親朋好友。孩子們總是喜歡加入樂趣。這是對孩子外出的一種獎勵。
因為我中學時父母不在家,所以他們住在我姑姑的房子裡。也正因為如此,我與姑姑家安琪的孩子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春節期間,當孩子們來到我家時,他們很高興見到我,並一直堅持著我,有些客戶無法停止工作。父親要我買煙,所以我一言不發。


當我回來時,我看到那個孩子獨自一人呆在桌子旁玩紙牌,其他的孩子則在門前玩耍。這種情況太像她了。我走過去,問她為什麼不和孩子們玩耍。她隨隨便便地說:「我不太了解,我可以自己玩。」
當時,她什麼都沒有感覺,但是後來發現她正在用自己的「自信」掩飾自己的「自卑感」,而且她不敢與他人互動。
安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是獨生女。沒有兄弟姐妹一起玩,父母也不注意。隨著時間的流逝,她去學校,放學後,獨自度過一個周末。她的人際交流能力很差,也很困難,主動結交朋友並邁出第一步。
不要錯過孩子人際交往的敏感時期,因為他不能像一個小島一樣存在,作為父母,他不能粗心。


所謂「人際交往的敏感時期」,是指兒童在童年時期與他人相處和互動的能力的成長階段,影響到孩子的表達和情感交流,是情感啟蒙的階段。。
把握兒童人際交往的敏感期,幫助他們提高自信心。人際交往較好的人通常更自信,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朋友,表明他們仍然是一個好孩子,至少他們被認可由他們的朋友。


這種認識在孩子們的心中非常重要。這種「認可」比爸爸媽媽的十個玩具更加快樂和自豪。
與他人互動的能力使孩子變得更加獨立。被父母寵壞而一生一無所知的孩子肯定不會被別人喜歡,因為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孩子,不需要用自己的寬容來滿足他人人們的「偽善」。
因此,結交更多朋友的孩子必須在提高和培養自己的能力方面表現出色,以幫助他們發展獨立的能力。在孩子們的心中,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照顧他們的朋友,這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好處。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經常表現出「對情感和正義的重視」。例如,您必須保留喜歡吃的巧克力,這與您上學分享巧克力時一樣。這種行為意味著您的孩子進入了人際交流的敏感時期。他珍惜自己的朋友,對「感情」的理解意味著對彼此的友善。因此,孩子們傾向於強調感情和忠誠度。如果別人被欺負,他們必須提供幫助。
自信和自卑感,這表現在兒童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出的不同行為。就像示例中的天使孩子一樣,當面對熟悉的同伴和父母時,他們將非常活潑開朗。沒有調整和約束,但是當周圍不熟悉時,情況就會變得不同。


孩子們會選擇獨自玩耍或不主動與他人交流。這種方式使孩子們感到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是自由的和有能力的。這種自信也是兒童自卑和不願積極表達友誼的表現。
內向而不健談。「情感強調」是兒童人際交往敏感期的積極表現,而「內向而不健談」是孩子的相對消極表現。
與人互動時,孩子們不會感到自信和存在,因此他們自然會失去自信,變得缺乏自信。頻繁的「失敗」使孩子失去信心,逐漸變得沮喪,內向,不再與他人交流。
儘管處於人際交往敏感時期的孩子是多變的,但情況是一樣的。父母更加關注孩子的表現,以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有兩個嬰兒。由於他們是同一天出生的,他們的父母決定讓兩個孩子一起長大,成為共享歡樂和悲傷的好兄弟。
時間的流逝不斷前進,孩子們慢慢長大。日常的關係使他們兩個感到非常情緒化。在幼兒園時,他們經常面對一起欺負孩子的人。當他們從戰鬥中回來時,他們的鼻子和臉都腫了。爸爸媽媽還問了些事情。,對孩子們進行再教育,兩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父母並不過分幹涉,但是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還是很好的。


在兒童人際交往的敏感時期,父母應該是「掌控者」。允許父母幫助孩子度過人際交往的敏感時期,不是讓父母控制孩子的人際交往,而是要施加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在遇到困難時梳理和啟發孩子,讓孩子形成自己的處理方式,從而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隨著生活的發展,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獨立。能照顧別人的孩子不僅會成為同齡人眼中的「英雄」,而且父母也將更加自在。
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注意氣氛的重要性,這對於孩子們的人際交往非常重要。孩子們願意交朋友,沒有條件交朋友。在這種情況下,無法進行任何教育。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主角。他們需要準備好孩子的未來方向並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還需要為孩子準備「婚紗」,以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以抵抗將來所有不可能的事情。儘管責任很重,回報是深深的愛。
兒童的教育很重要,人際交往不容忽視。關於兒童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您有什麼要說的嗎?在評論區中留言,我們正等待您一起討論!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自閉、孤僻,可能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父母別大意
    當時去了一個幼兒園之後,其他孩子的家長都在和老師說話,了解學校裡面的情況。其他的小朋友站在一旁一起嬉戲打鬧,總體看上去小朋友之間也是非常的融洽。當時想著自己要去了解幼兒園情況,就對孩子說:「你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媽媽去找老師問問題!」聽到最這樣的話,孩子也答應了,我就沒太操心。沒想到等我和老師說完話之後,發現孩子一個人在鞦韆上面,周圍一個人都沒有。
  • 「女兒裙子被扯被孤立」:喚醒家長不能忽略了孩子的人際敏感期
    留心的父母會注意孩子這個時候正處於人際社交敏感區,在這個時期可以就發生的衝突或問題,發揮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關係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平穩度過人際敏感期。人際社交敏感期的現象1.交換是孩子人際關係敏感期的重要表現。孩子會在人際關係敏感期經歷從用食物玩具到用個人能力交朋友三個階段2.首先是通過食物,我有好吃的,不跟我玩,就不給你!,沒有好吃的東西,或者食物吃完了,關係就結束了3.其次 升級到玩具,從分享到交換到贈送玩具。
  • 教育專家:孩子進入人際交往敏感期,最先學會交換玩具和食物
    人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居動物,想要在這個社會更好的生存,學會人際交往是最重要的一點,而孩子也是如此。教育專家孫瑞雪曾經提到過:孩子的人際關係就是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朋友開始相互依戀。
  • 孩子也需要人際交往,家長巧引導,培養「社交小能手」
    第一階段:我給你吃小餅乾,我們就是最好的朋友了!經過一段時間,寶寶們就會發現:當我沒有小餅乾,或者小餅乾被吃完了,他和「好朋友」之間的連接就斷了。這是不是有點像我們結識的一些酒肉朋友?不同的是,小寶寶們要比成年人聰明多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這個秘密。
  • 如果錯過孩子成長的「黃金敏感期」,就是家長重大的失職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期待,所以「贏在起跑線」的口號如同家長心中的魔咒,一歲就開始學單詞,三歲開始學編程!甚至產生了有家長給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的亂象,所以學習真的是越早越好嘛?真的能建立優勢嘛?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你掌握了孩子的黃金敏感期就知道,這樣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 6歲前,家長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敏感期」
    這裡指的內在需求就是感覺統合的發展,外在感覺刺激的輸入即是成長敏感期的行為表現。敏感期的出現時間早晚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如果各敏感期出現得比一般觀察統計的時間早或晚3個月都屬正常範圍;如果再早或再晚1個月以上,那麼,家長就要特別留意孩子的整體發展是否有某種條件的不足或過量。
  • 孩子害怕聽到"我不該跟你玩了",原來是"交往敏感期"在作祟
    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孩子一聽到&34;,就像是聽到了魔咒一樣,感覺到害怕呢?孩子的人際交往期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被分成了各種各樣的階段,比如語言敏感期、味覺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區等等,同樣還有人際交往敏感期,而2-5歲的孩子正是處在人際交往敏感期的關鍵時刻。處在這一階段中的孩子渴望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他們享受和夥伴在一起的樂趣,甚至是相互依戀,這種交際是人與生俱來的。
  • 常青藤爸爸:學英語,別錯過孩子的敏感期
    5月20日,「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常青藤爸爸英語啟蒙公開課 & 新書發布會,在北京77劇場成功舉辦。公開課由「為父母賦能,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教育知名出版品牌「青豆書坊」和百萬粉絲教育公眾號「常青藤爸爸」聯合主辦,這也是青豆書坊&常青藤爸爸 「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 20座城市公益巡講的第一站。
  • 當媽的要不要去幹涉寶寶的人際交往?
    做為媽媽,我們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要好的朋友,並且與朋友相處起來如魚得水。阿布笛也曾在看到娃跟小區其他小朋友玩,卻總是融入不進去時暗暗心疼,也擔心過他會不會是不擅長人際交往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際交往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內,往往孩子一些行為會讓家長覺得不對勁,有點心疼,甚至想去幫幫他。但兒童早教專家孫瑞雪則指出,在孩子進入交際敏感期時,讓孩子自由發展才是關鍵,過多的幹涉,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展。
  • 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這5個方法不要錯過!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怎樣做能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這5個方法不能錯過!讓孩子對人有信賴感、安全感,是培養孩子人際交往的基礎。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與成人交往,也需要看到自己的父母如何與成人交往,父母如何與其他孩子交往,其他孩子如何與成人交往,其他孩子互相之間的交往等等。第三個,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我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團體遊戲中,不善於「好好說話」。
  • 7歲前,千萬別錯過孩子這31個敏感期,否則後悔一生
    很多家長一直抱怨說,我的孩子問題太多,自己感到手足無措。其實很多是候是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有句古話說:「三歲看七歲,七歲定終生」,為什麼說七歲前很重要?我們細數了一下孩子成長的31個敏感期,幾乎全部是在7歲前形成的。所以不要等孩子的性格習慣已經成形了,你才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時候,他已經不是你的乖寶寶了。
  • 孩子的這幾個敏感期,都是成長的「飛躍點」
    如果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你就會知道,並不是。一般專家給出的敏感期時間表都到6、7歲左右。(4~6歲)人際交往敏感期在孩子4歲到6歲。人際交往敏感期,家長這樣做就對了:在這個敏感期,家長應該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孩子獨自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父母最多也就是一個聆聽的角色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到了第三天,我見她還是這樣,便聯繫了對方的家長,要求他們給個說法,卻遭到了拒絕,因為對方的孩子也被女兒抓傷了。最後,在幼兒園老師的協調下,孩子之間的矛盾才解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在意別人的評價,也非常渴望跟小朋友一起玩,並通過與人交往,尋找認同感。
  • 敏感期一旦錯過就不再?這樣陪玩更聰明
    殊不知,這些奇怪的行為可能都是孩子處在某個敏感期的常見表現。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或者忽略,甚至粗暴制止孩子的「奇怪」行為。而這樣很可能破壞了孩子特殊的敏感期。但如果孩子在敏感期階段遭到外界阻撓,恐怕就要喪失這種天賦的能力了。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蒙特梭利在20世紀初提出了兒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於抓住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命發展規律。如果家長能夠了解並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發孩子內在生命力;如果家長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和人格的發展。每一個敏感期來臨,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一開始就做對,勝過後期最努力的彌補!
  • 徐小改|抓住交往敏感期,培養社交小能手
    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由此看出,同伴交往作為幼兒人際交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幼兒自身及外界的許多因素往往影響著幼兒同伴交往的發展。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需積極分析影響幼兒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掌握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並從小培養幼兒同伴交往技能以推動幼兒長遠發展。
  • 2周歲的孩子不會說話,是錯過了教育的敏感期嗎?
    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出生到5歲左右才能基本完成語言發育過程,當然有的孩子發育快一點,有的孩子發育慢一點,單從發音上來說,正常情況下兒童一般可以在三四歲的時候達到準確清晰,發育慢點的也可以在5歲左右達到常人的發音水平,並且在理解表達上五歲也一般都能完善了。話說敏感期這個感念,經常被延伸細化分類,從本職業角度出發,我們更願意稱呼成長敏感期教育。
  • 不能錯過孩子的敏感期,錯過就再說補不回來了
    只要看到誰家的小孩都會要抱抱來逗逗,當時在我眼裡,就是覺得是為了顯得自己多愛孩子,自己多會帶孩子逗孩子開心似的。因為我不會逗小孩笑,就感覺自己好木納呆板。更不喜歡孩子哭,看到了想躲得遠遠的。因為有些大人忙不過來時,會喊你過去幫忙抱抱。甚至曾經想過,要是自己有孩子了哭了就讓她哭等。不管喜不喜歡我們終會為人父母生兒育女,教育子女,關心孩子的問題。
  • 想要將孩子養得"大氣",從基礎人際交往抓起,教會娃別指手畫腳
    ,結果還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卻被很多人暗暗評價為&34;。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自身的特性,非要天天給他們講這些大道理,把他們培養成這種成熟型的孩子,你會發現孩子將來負評如潮。這主要是因為一個人的成熟度是各方面綜合而言的,並不是我們教會孩子一些為人處事的成熟辦法,就能夠提高孩子的成熟度。這種成熟是所謂的&34;。
  • 0到6歲決不能錯過的兒童敏感期!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不是有時會感覺很煩惱,筋疲力盡,無計可施。看見孩子的一些行為,突然怒火中燒,頓失去耐心?這時很有可能孩子正處於敏感期之中。什麼是敏感期?0-2.5歲:視覺敏感期、聽覺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語言敏感期、渴望愛的敏感期。2.5-3歲:自我意識敏感期、空間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關注細小事物敏感期。3-4歲:執拗的敏感期、審美和完美的敏感期、色彩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