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人們在提到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時,總會提起一個詞語——大氣。
看到一個孩子說話做事的樣子,我們心中會暗暗評價&34;或者&34;這其實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於一個人品德素養的基本評價方式。
從古至今,無論文化如何變更,歷史如何更替,人們對於一個人的家教素養的最高評價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34;一直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最嚮往的素質,我們還會將它表達為&34;、&34;,但是有的人可能一直搞不清究竟什麼樣的人算是&34;。
我們是一個沉澱了數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我們最嚮往的這種&34;其實說來也很好理解,一般是指一個人心胸寬廣、有氣勢,是一個褒義詞。
因此很多家長很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大氣的人,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心胸寬廣,對別人要寬容,不要斤斤計較一些小事,然而事情卻並不總是盡如人意。說起來也好笑,很多家長辛辛苦苦想把孩子教育得大氣一點,可是沒想到孩子卻被別人評價為&34;。
還有一些家長總希望自家孩子比別人的思想境界高一些,由此養成一個大氣、貴氣的娃,可是沒想到孩子卻被別的娃背地裡指指點點,說他太&34;。
這麼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路上&34;,好好的一個孩子沒養成大氣卻養出了奇奇怪怪的缺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是因為家長們沒明白究竟這樣的孩子才算是大氣,只是單純一股腦的把與之相關所有的優秀品質給孩子培養,沒有掌握各種理念之間的平衡度,才讓孩子&34;。
培養孩子大氣的要點之一:心胸寬廣要有度
如果我們上文中所說,有的家長給孩子培養心胸寬廣的品質,結果還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卻被很多人暗暗評價為&34;。
這並不是一個無所謂的事情,有的時候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會故意過來捉弄孩子,有的小朋友也比較調皮,可能會&34;捉弄孩子。
孩子一次兩次不在乎,時間長了可就受不了了,被別人捉弄會讓孩子陷入情緒受打擊的狀態中,懷疑自身,進而開始懷疑家長的教育方針。
如果孩子否定這種心胸寬廣,也就可能會變得斤斤計較起來,家長的教育也就徹底失敗了。
因此我們要強調:教育孩子心胸寬廣是要有一定的度,對他人的寬容是要有限度的,孩子也不能夠對所有的事情都無所謂。
我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心胸寬廣的時候,常說的話語是&34;,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大多數人都明白大氣是針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可以不太在乎、不去斤斤計較。
但是孩子年紀小,閱歷不足,他們對於事情的大小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判斷能力自然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孩子對於一些並不是很小的事情,也選擇了寬容的態度。久而久之,在別的孩子眼裡,這個人總喜歡啞巴吃悶虧,而且就算吃虧了也不在乎。
孩子們會認為這個娃好欺負,很有可能就會開始故意捉弄這個孩子,這時候孩子的隱忍不發和寬容大度就並不是大氣了。
培養孩子大氣的要點之二:別對別人指手畫腳
關於這個要點,主要是因為一些家長會教育孩子儘量思想上變得&34;一些,思想境界上的拔高會顯得整個人比別人成熟大氣。
我們在一些古文中也能看到這樣的孩子,比如《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小男孩元方,和一個大人說話講得頭頭是道,還能把對方教育一頓,讓人覺得這孩子特別懂事大氣。
很多家長會想要把孩子培養成這種類型,感覺帶出去特別長面子,但實際上這樣的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大多數孩子本性天真爛漫、活潑可愛,並不適合這樣的成熟型培養方式。
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自身的特性,非要天天給他們講這些大道理,把他們培養成這種成熟型的孩子,你會發現孩子將來負評如潮。
這主要是因為一個人的成熟度是各方面綜合而言的,並不是我們教會孩子一些為人處事的成熟辦法,就能夠提高孩子的成熟度。這種成熟是所謂的&34;。
&34;的孩子滿足於這種高人一等的狀態,喜歡使用人際交往的小技巧,更喜歡聽其他成年人對自己的誇獎。
如果孩子陷入這種心態中,很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心情,變得自大,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這種情緒會影響到孩子在同齡人之間的人際交往方式,自大自滿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比其他孩子更優秀,就會讓他們對其他孩子有了指揮的欲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34;。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大氣的娃,一定要杜絕這種&34;的壞毛病。
孩子太過寬宏大量在別人眼裡的&34;,還尚且存在爭議,有的人會覺得這種&34;其實也挺大氣的。
但是如果孩子存在&34;的壞毛病,那就徹底和大氣不沾邊兒了。
因此家長一定要明白,不要隨意給孩子培養所謂的&34;,孩子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和思想的進步,多和他們的知識與閱歷相結合,達到一個匹配的程度。
如果家長太過心急,或者嚮往所謂的&34;的&34;,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太多的成熟思想,那麼孩子的思想觀念就會陷入迷茫和矛盾中,不僅耽誤了學業,對他們的人際交往也沒有好處。
其實&34;這個說法,是一種微妙的自身和他人達成統一認識的形容,不光我們自身要覺得自己寬容大度,別人也要公認的覺得這個人寬容大度,&34;的評價才會形成。
同樣的道理,對別人提出建議的時候,我們自身認為對別人有益,但是別人也要感覺到受益,否則就成了指手畫腳多嘴多舌。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儘量綜合、客觀地看待問題,不要在某個方面太過超出孩子現階段該有的水平。
我們平時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到,那些優秀的&34;們出口成章、氣度不凡,也希望自家孩子能有這樣的水平,但這終歸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要通過大量的時間讓孩子慢慢學習,也要求孩子對這方面有一定的天賦。
想要讓自家孩子變得優秀大氣,首先得看孩子自身的資質,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切莫心急,否則就重演了曾經教育界所批評的&34;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除此之外,在孩子的氣質教育方面,家長還要注重一下關於耐心的培養。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沉穩大氣,那麼他們通常具備了溫和耐心的特質,給人感覺低調謙遜,特別有氣質。
建議家長可以從小給孩子培養一些比較考驗耐心的興趣,比如我國的傳統書法、國畫等。
給孩子培養了一個大氣的人該有的氣質之外,還能夠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一個孩子大氣的形象取自於方方面面,多讀書、多聽優雅的音樂,鍛鍊孩子沉穩的耐性,有助於他們未來的形象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