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將孩子養得"大氣",從基礎人際交往抓起,教會娃別指手畫腳

2020-09-26 母嬰說

這些年來人們在提到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時,總會提起一個詞語——大氣。

看到一個孩子說話做事的樣子,我們心中會暗暗評價&34;或者&34;這其實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於一個人品德素養的基本評價方式。

從古至今,無論文化如何變更,歷史如何更替,人們對於一個人的家教素養的最高評價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34;一直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最嚮往的素質,我們還會將它表達為&34;、&34;,但是有的人可能一直搞不清究竟什麼樣的人算是&34;。

什麼樣的孩子才算是&34;

我們是一個沉澱了數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我們最嚮往的這種&34;其實說來也很好理解,一般是指一個人心胸寬廣、有氣勢,是一個褒義詞。

因此很多家長很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大氣的人,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心胸寬廣,對別人要寬容,不要斤斤計較一些小事,然而事情卻並不總是盡如人意。說起來也好笑,很多家長辛辛苦苦想把孩子教育得大氣一點,可是沒想到孩子卻被別人評價為&34;。

還有一些家長總希望自家孩子比別人的思想境界高一些,由此養成一個大氣、貴氣的娃,可是沒想到孩子卻被別的娃背地裡指指點點,說他太&34;。

這麼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路上&34;,好好的一個孩子沒養成大氣卻養出了奇奇怪怪的缺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是因為家長們沒明白究竟這樣的孩子才算是大氣,只是單純一股腦的把與之相關所有的優秀品質給孩子培養,沒有掌握各種理念之間的平衡度,才讓孩子&34;。

培養孩子大氣的要點之一:心胸寬廣要有度

如果我們上文中所說,有的家長給孩子培養心胸寬廣的品質,結果還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卻被很多人暗暗評價為&34;。

這並不是一個無所謂的事情,有的時候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會故意過來捉弄孩子,有的小朋友也比較調皮,可能會&34;捉弄孩子。

孩子一次兩次不在乎,時間長了可就受不了了,被別人捉弄會讓孩子陷入情緒受打擊的狀態中,懷疑自身,進而開始懷疑家長的教育方針。

如果孩子否定這種心胸寬廣,也就可能會變得斤斤計較起來,家長的教育也就徹底失敗了。

因此我們要強調:教育孩子心胸寬廣是要有一定的度,對他人的寬容是要有限度的,孩子也不能夠對所有的事情都無所謂。

我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心胸寬廣的時候,常說的話語是&34;,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大多數人都明白大氣是針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可以不太在乎、不去斤斤計較。

但是孩子年紀小,閱歷不足,他們對於事情的大小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判斷能力自然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孩子對於一些並不是很小的事情,也選擇了寬容的態度。久而久之,在別的孩子眼裡,這個人總喜歡啞巴吃悶虧,而且就算吃虧了也不在乎。

孩子們會認為這個娃好欺負,很有可能就會開始故意捉弄這個孩子,這時候孩子的隱忍不發和寬容大度就並不是大氣了。

培養孩子大氣的要點之二:別對別人指手畫腳

關於這個要點,主要是因為一些家長會教育孩子儘量思想上變得&34;一些,思想境界上的拔高會顯得整個人比別人成熟大氣。

我們在一些古文中也能看到這樣的孩子,比如《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小男孩元方,和一個大人說話講得頭頭是道,還能把對方教育一頓,讓人覺得這孩子特別懂事大氣。

很多家長會想要把孩子培養成這種類型,感覺帶出去特別長面子,但實際上這樣的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大多數孩子本性天真爛漫、活潑可愛,並不適合這樣的成熟型培養方式。

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自身的特性,非要天天給他們講這些大道理,把他們培養成這種成熟型的孩子,你會發現孩子將來負評如潮。

這主要是因為一個人的成熟度是各方面綜合而言的,並不是我們教會孩子一些為人處事的成熟辦法,就能夠提高孩子的成熟度。這種成熟是所謂的&34;。

&34;的孩子滿足於這種高人一等的狀態,喜歡使用人際交往的小技巧,更喜歡聽其他成年人對自己的誇獎。

如果孩子陷入這種心態中,很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心情,變得自大,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這種情緒會影響到孩子在同齡人之間的人際交往方式,自大自滿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比其他孩子更優秀,就會讓他們對其他孩子有了指揮的欲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34;。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大氣的娃,一定要杜絕這種&34;的壞毛病。

孩子太過寬宏大量在別人眼裡的&34;,還尚且存在爭議,有的人會覺得這種&34;其實也挺大氣的。

但是如果孩子存在&34;的壞毛病,那就徹底和大氣不沾邊兒了。

因此家長一定要明白,不要隨意給孩子培養所謂的&34;,孩子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和思想的進步,多和他們的知識與閱歷相結合,達到一個匹配的程度。

如果家長太過心急,或者嚮往所謂的&34;的&34;,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太多的成熟思想,那麼孩子的思想觀念就會陷入迷茫和矛盾中,不僅耽誤了學業,對他們的人際交往也沒有好處。

教育孩子別心急,家長應當謹慎避坑

其實&34;這個說法,是一種微妙的自身和他人達成統一認識的形容,不光我們自身要覺得自己寬容大度,別人也要公認的覺得這個人寬容大度,&34;的評價才會形成。

同樣的道理,對別人提出建議的時候,我們自身認為對別人有益,但是別人也要感覺到受益,否則就成了指手畫腳多嘴多舌。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儘量綜合、客觀地看待問題,不要在某個方面太過超出孩子現階段該有的水平。

我們平時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到,那些優秀的&34;們出口成章、氣度不凡,也希望自家孩子能有這樣的水平,但這終歸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要通過大量的時間讓孩子慢慢學習,也要求孩子對這方面有一定的天賦。

想要讓自家孩子變得優秀大氣,首先得看孩子自身的資質,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切莫心急,否則就重演了曾經教育界所批評的&34;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除此之外,在孩子的氣質教育方面,家長還要注重一下關於耐心的培養。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沉穩大氣,那麼他們通常具備了溫和耐心的特質,給人感覺低調謙遜,特別有氣質。

建議家長可以從小給孩子培養一些比較考驗耐心的興趣,比如我國的傳統書法、國畫等。

給孩子培養了一個大氣的人該有的氣質之外,還能夠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一個孩子大氣的形象取自於方方面面,多讀書、多聽優雅的音樂,鍛鍊孩子沉穩的耐性,有助於他們未來的形象氣質。

相關焦點

  • 孩子通過父母能學到啥?這六種基礎能力,比報培訓班管用
    作為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變得優秀,那麼教育就需要從小抓起。由於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可以教會他們很多東西,那教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據研究發現,父母若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他這7種基礎能力,將比任何啟蒙教育都要管用。
  • 重視孩子人際交往,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遇到的困難是許多父母關注的話題,社交能力伴隨了孩子的一生,小到幼兒園,大到成年工作。學會與他人相處是孩子邁出人際交往的第一步,但是,許多家長卻總是頭疼,孩子在家好好的,一去外面就不能跟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家長們也是束手無策。
  • 當媽的要不要去幹涉寶寶的人際交往?
    最近跟寶媽們聊天過程,發現寶媽們普遍在擔心一件事: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有寶媽擔心馬上就要上幼兒園的寶寶性格太內向,跟小朋友玩不到一塊。有寶媽說自家娃在小區裡玩時天天都做別的小朋友的跟屁蟲。還有寶媽說孩子出去玩總是會跟小朋友吵架,擔心他以後交不到朋友。
  • 孩子自閉、孤僻,可能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父母別大意
    而所謂的「人際交往敏感階段」其實就是指在孩子童年時期,周圍人群以及自己接觸的事情都有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表現在孩子與其他人相處過程、來往能力,他影響了孩子表達情感、進行交流的方式,從而形成一種模式,算得上是情感的啟蒙。
  • 養兒子的家庭,要教會孩子做到這幾點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一到兩個孩子,養兒子和養女兒的區別還是挺大的。女兒要嬌養不嬌慣,兒子要培養責任擔當,不能玻璃心。說到底都是不容易。很多時候,家長把握不好一個度的問題。想想家裡的寶貝都是4個老人兩個大人寵著,含在嘴裡怕化裡,出門怕受欺負了。總是想把最好的給他們,不讓他們受任何傷害。
  • 善於「人際交往」的孩子,未來成就不會差,遠超同齡人
    也正是因為這些優點,才讓孩子能快速在集體環境中適應,並且找到好朋友。關於人際交往,其實家長都知道好處頗多,只是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呢?這才是家長關心的重點,畢竟學會交際,才能讓孩子的生活不再孤單。
  • 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
    導讀: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KaDa故事發布年度人際交往繪本榜單,助力孩子情商培養和發展
    12月25日,KaDa故事數字閱讀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人際交往」閱讀主題書單排行榜》,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算法,將用戶對這類書籍的選擇喜好和閱讀推薦做了直觀的呈現。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走出孤單,學會交往,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當然,對於孩子人際交往的培養也宜早不宜遲。從娃娃階段抓起,在生活中重視每個人都有社交屬性。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會與人相處,更好地融入集體,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增強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信心。
  • 高手父母發展孩子積極人際交往能力的四條原則
    我們需要為孩子創建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將為孩子們發展樂於、勇於和善於人際交往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童年時期的高質量高親密度的家庭人際氛圍,儘量讓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扮演5個角色,掌握8大技巧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關乎孩子人格形成及社會適應性的重要一環。為此,父母應當在了解兒童人際關係特點的基礎上,扮演好5個角色,掌握住8大技巧。相比階段性的學習成績,人際交往能力才是孩子將來走向社會,能否具有成長性和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從小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應扮演好以下角色。
  • 希望孩子走出自我?高手父母發展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四條原則
    但是現在針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我們就什麼都不需要做了嗎?也並不是這樣,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去引導,為孩子逐漸發展自己的人際能力做好準備。我們需要為孩子創建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將為孩子們發展樂於、勇於和善於人際交往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我們要給孩子提供童年時期的高質量高親密度的家庭人際氛圍,儘量讓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在家庭裡遊戲和玩樂以及開心大笑的氛圍,能夠讓孩子對人際聯結,產生良好的感受和期待。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孩子社交能力弱的原因1、缺乏自信有些孩子缺乏自信,所以在面對別人的時候,自發的會少說話、不說話,來避免人際交往。孩子自信心缺乏多與孩子的生活氛圍,家庭教育有關。有些父母總會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限制孩子的行為、限制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反而對孩子說「錯就錯了,別在這裡給我找藉口」。
  • 人際交往中,永遠別得罪這三種人,寧可忍氣吞聲,也別有過節
    人生在世,總要和別人打交道,但並非每一次人際交往,都能圓滿結束。三觀不同的人,說話算數的人,偏私偏愛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常常要與他們爭論,甚至要翻案。假如是找普通人,倒也不怕得罪它,大不了撕破臉,以後不來往就是了。但是請注意,我們身邊總有那麼幾個難纏的人,他不怕和你結梁,就怕治不死你。冒犯這樣的人,不僅會後患無窮,有時還會危及家庭。
  • 如何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學習?
    在交往中學習是孩子成長中特別重要的環節,孩子能夠學習到書本中沒有的知識,也能夠學習到家長無法教的能力。另一個關鍵是孩子能夠從人際交往中獲得快樂。現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物質條件優渥的環境中,但他們的內心世界卻缺乏豐富的情感刺激,容易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表現為愛招惹別人、侵犯別人、自私、孤僻、缺乏責任感、不會與人交往等等。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孩子的人際交往
    無論我們的孩子怎麼樣,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合群的能力。那我們背後隱含著一個希望就是:獨立&連接。 自尊自愛、獨立堅強、有主見。 同時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 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金錢、人際、心理)。
  • 人際交往心理學: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這3點足以
    人際交往心理學: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這3點足以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尊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還是需要努力的。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別人尊重的。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得先尊重別人。小編根據人際交往心理學,覺得以下3點可以學習以下,幫助你在交往過程中得到別人尊重:1:寬容待人人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想要與別人和諧相處,贏得別人的尊重,那麼就必須寬容待人。只有對待別人寬容了,自己才會別善待。只要人與人之間都寬容一點,關係才會更好。
  • 家長若總是對娃大吼大叫,會養出這三種孩子,將來可別瞧不上他!
    甚至,有些爸媽會誤認為,只要在教育孩子時,不打孩子就可以,罵孩子幾句沒關係。他們不知道,這種吼叫的言語暴力,使孩子處於「高壓」之下,沒幾個孩子能扛得住!最終,爸媽吼來吼去,只會養出這三種娃,很可能讓人瞧不起,耽誤孩子的未來。「吃飯不許剩飯粒子」,「吃完飯也不知道撿碗」,「幹完活能不能自覺寫作業」?
  • 孩子人際交往受挫,總是被孤立,孩子出現這幾種特徵家長要注意
    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打擊,學校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想要逃避的場所,這些被孤立的孩子,會逐漸拒絕社交。3.出現交往障礙一般來說在學校被孤立的孩子會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這種自卑的心理會導致他在未來建立人際關係中,會養成一種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會使他無法建立正常的人際交往關係,也無法建立長久穩定的人際交往關係。
  • 李玫瑾:這3類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
    孩子的情商教育要從小抓起,才能夠養出「小暖男」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大部分人都喜歡和情商高的人接觸。情商高的人,人際交往方面也更加得心應手,能給別人創造一個好的交往環境。情商低的人就比較惹人厭了,情商低的人大多不懂得保護他人的自尊心,也不懂得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也正因如此,與人交往的時候,也最容易發生矛盾,甚至會得罪別人。
  • 孩子在學校性格孤僻沒朋友怎麼辦?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很重要
    聽了老同學的話,葉女士大吃一驚,沒有想到後果居然會這麼嚴重:「那要怎麼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呢?」「這就要看你們父母了!」老同學把方法給葉女士一一敘述後,葉女士覺得醍醐灌頂,回家以後頓時去找孩子開始了試驗。